西西河

主题:中国,正统,王朝 -- 林风清逸

共:💬54 🌺36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正统,王朝

    元清是否是中国正统王朝,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多,千头万绪,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历史问题永远离不开时间点。

    一个男人和一个带孩子的女人结婚,于是变成了孩子的继父。后来被孩子打出门,离婚了,于是就结束了和孩子之间的继父子关系,以及和这个女人的夫妻关系。在结婚这个时间点之后,离婚这个时间点之前,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是存在的,离开这两个时间点,那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例子不是拿婚姻关系比喻正统王朝问题,只是用来说明:时间点是判断历史问题的基础。

    元朝是不是中国正统王朝,清朝是不是中国正统王朝,这是两个分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的正统王朝。”

    这一个真正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关键因素:中国,正统,王朝。

    因此,为了弄明白真正的问题,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正统,什么是王朝。

    先说最简单的,什么是王朝。王朝,是和国家概念同为政治实体概念的一个概念。王朝与近代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王朝,固然包括了一个国家,但是更重要的是,王朝是以这个国家的身份,去主持包括本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事务的、兼有单一国家和国家联盟性质的国际组织。我们一般称之为“共主”。

    对于中国王朝的历史,最好还是看一看最初的历史。中国古代王朝一般从夏朝开始计算。夏朝之前是尧舜时代,除了家天下世袭制,大体延续了尧舜时代的制度。尧舜自身是邦国君主,同时因为他们掌握了特殊的力量,比如制定历法指导社会生产的能力,比如解决社会纠纷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因此得以称帝。会走为各个邦国认为可以接受尧舜的指导,因此共同朝见他们。这就是朝。这个时候还不是王朝,因为在技术上,尧舜是帝。变成王朝要从夏启开始,那时候帝变成了王。因此,粗略来说,尧舜时代是不是王朝,这仅仅就是个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技术问题。启强行接替大禹的位置,从帝变成了王,开创了夏朝。夏朝就是以夏这个邦国为统治核心,领导其他邦国。所以这个时期的王朝,本质上就是:以一个强国为首脑的、多个邦国臣服其下的,以现代单一制国家领导管理联邦制国家的有层级的复合型国家。略微类似于英国的情况:英格兰作为一个国家,以英格兰为基础,对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实行统治。具体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不过大体上有近似。

    商朝的例子更加典型。商朝曾经遭遇过八十年诸侯莫朝的尴尬。在这八十年里,商朝就完全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王朝。后来商王朝终于中兴了,重新成为了地区共主。这个时候诸侯就开始承认商朝的统治了。

    所以,王朝本质上是以一个邦国统治其他邦国。你说他是联邦吧,不平等,你说他是单一制国家吧,显然又不是。其实有些联邦制国家也有点王朝的味道。比如美国。美国原本大体上可以说是以东部统治全国,自从南北战争以后,东北打败了东南,于是大体上是以东北统治全国,号称所谓“新英格兰”。现在西南太平洋沿岸各州日益强大,有点干扰“新英格兰”的地位。因为发展方向不同,收益来源不同,所以双方其实是有矛盾的。因此,目前是美国双头政治的时代,不是双核心时代,因此美国现在出现了各种自相矛盾的问题,无法有效维持霸权。这一切,都建立在美国自身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而这个不平衡,建立在中国摆脱美国压制不断强大、欧洲深受美国压制不断波动的基础之上——所以美国人实际上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所以,其实王朝概念是欧洲人可以理解的。

    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的王朝概念,并不是他们不能理解,而是他们将中国的王朝概念,归结为“不可理喻”的范畴之内。将接触到新东西时的陌生感,归结为新东西非理性。这是很典型的夜郎自大心态。

    傲慢与偏见,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子。

    周朝将王朝概念发展到了古典时代的巅峰:

    夏朝将邦国建立王朝从邦国公推变成了强行自立。周朝则将邦国各自独立的权力收回,变成了王朝分封。

    地方的权力日益减少,中央的权力日益扩大,这样,一个庞大的王朝,日益向一个单一制国家发展。

    秦朝第一次展示了王朝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单纯的单一制国家。

    秦朝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单一制国家。秦始皇时代还保留了一点旧王朝的残余,保留了卫国这个傀儡政权。秦二世连这点残余都不保留了。

    秦并不是古典意义上的王朝。秦本质上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王朝是复合型的。

    项羽尝试恢复周的形式。但是项羽来源于楚,楚在商周时代是一个力量弱于商周的王朝,并且反复屈服,多次以邦国身份接受周朝统治。因此,周虽然可以分封本国去统治别国,项羽却只不过是承认别国的存在。在国家已经发展到单一制时代的情况下,项羽只不过是螳臂当车。

    西汉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西汉王朝真的是一个王朝。建立初期,西汉皇帝与诸王并立。除了称号不同,座位位置不同,区别与项羽时代不大,他们各自还是有各自的管理范围。与项羽时代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刘邦很快就主动动手剿灭这些王国。在剿灭成功之后,刘邦又将自己的儿子侄儿分封了出去。在刘邦剿灭异姓王之后,西汉变成了周朝意义上的王朝。

    从较小的意义上来说,推恩令什么的,只不过是内部调整。

    然而,量变导致了质变。

    经过文景两代及汉武帝的整治,诸侯彻底丧失了独立性。因此,王朝在一定范围内变成了徒具王朝之名的单一制国家。

    这个范围,是指王朝的内部。那么什么是内部呢?用比较现代的意义来说,就是具有相同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区域,用比较古典的意义来说,就是王畿。只不过这个王畿已经变得非常广大了。这就可以理解另外一件事情:汉武帝广关。西汉时代,故秦地与东方旧六国之间设置了关卡,将二者分开。汉武帝时期,这些关卡向东扩展,甚至到了太行山一线。严格来说,王畿局限在这些关卡之内。但是粗略的来讲,对于后人来说,其实当时的东部地区,虽然也存在那些名义上的诸侯,由于已经丧失了治权,所以也可以认为进入了这个单一制国家之内。

    王畿这个概念,对了解元朝历史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元朝其实就相当于蒙古大汗的王畿。

    在这个大王畿之外,汉朝还有一些属国。面对这些属国,汉朝依然是一个真正的王朝——只不过是接近于尧舜夏商而不是周的王朝。商周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属国的统治力。

    因此,中国的王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这样的:以华夏为核心、统治周边世界。这是一个自我主导、管理周边整个经济区域的政治体制。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是很自私的制度,是一家独霸天下的制度,一个核心统治一切。但是,这个核心本身就是以联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个核心变成一个国家,是因为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致性越来越高,最终合同为一家。欧盟其实就是走在这条路上,只不过他们的核心比较无力,所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罢了。

    就像雨,空气中的凝结核不断凝结水汽,最终形成庞大的水滴,最终形成云层。

    王朝,中国的王朝,就是这样:一个由各地经济体联合起来组成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集团,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由致密的核心与松散的边缘组成的社会公共管理组织。这和国家一样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但是,国家是静止的组织,王朝是高于国家的、运动而不是静止的组织。

    王朝就是这么一回事。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的王朝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等等,什么是中国呢?

    通宝推:任爱杰,莫彷徨,ErgoSum,唵啊吽,四夕乐,文化体制,diamond,
    • 家园 中国赞成并庆祝蒙古国建国八百周年说明了什么?

        联合国大会2005年通过一项决议案,承认蒙古的建国年代为1206年,即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台大会,确立为大汗之年。

        该决议案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开展2006年“蒙古建国800周年纪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决议是无异议通过,也就是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异议。

        以下是联合国决议案 ,决议编号 A/RES/60/16

        联合国关于蒙古的决议,2005年11月8日

         决议案标题:蒙古国八百年(节选)

        1、欢迎包括蒙古在内的各会员国努力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和发展游牧文化和传统;

        2、又欢迎蒙古政府做出努力,在2006年庆祝蒙古国八百年;

        3、邀请各会员国、联合国极其专门机构和联合国系统其他组织、有关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区域组织和基金会、以及学术界积极参加蒙古安排的庆祝活动。

        

        

        之后,中国派徐匡迪参加蒙古国建国八百周年庆祝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中国政府承认了蒙古在八百年前建国,成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同当时的中国宋朝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吉思汗是蒙古国的创立者,是蒙古人,不是中国人。

        说明对外交往上中国政府承认国际通行的民族国家理论。赞成蒙古、朝鲜、越南自古以来就是独立的民族国家。

        说明中国政府间接承认了中国自古以来同蒙古国一样也是民族国家,华夏中国才是中国。那么蒙古对华战争就不是内战。以此推理金灭北宋也是外族入侵。满清入关也应该是外族入侵。

         

        说明二、中国政府以及学术界对内虽然宣传和沿用“版图中国论”,认为“在今天中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都一直是中国人,所有政权都是中国中央或者地方政权。声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一直是中国人”。但是自己知道这套理论根本站不住脚,自相矛盾。拿不到国际上去,高句丽问题,蒙古问题,在国际上不断引起争端。这套理论根本无法让世界信服。

        欺骗国人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已经彻底破产。

          

         还说明中国政府两头不讨好。自作自贱。一方面伤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培养的是汉奸奴性。另一方面却要承担国际责任。

        对于蒙古人的征服中国、屠杀中国人,一直被中国看作内战,并且还予以歌颂,还要给汉奸平反,唱颂歌。这毫无疑问这是伤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可惜在国际上也只会赢得笑柄。马立诚就说“日本根本不必对中国道歉。因为中国先侵略日本”。他把元朝征日算在中国的头上,那么蒙古在中亚和东欧的屠杀、征服也应该算在中国的头上。

        

        说明三、满清入关的性质是外族入侵。

          对于满清入关,很多人激辩说这是内战。那么我就问他,满清在事实上独立后,被明朝政府承认后。独立地位如同越南、朝鲜、现在的蒙古国。那么如果今天中蒙开战。蒙古入侵,你学吴三桂给带路吗?每当问到这里,再无人应答。

          

        

        “蒙满非中国论”,蒙元非中国论不是蒙古族、内蒙古非中国论。蒙古非中国论又不同于蒙元非中国论,总是有人故意混淆这几个不同观点。他们喜欢混淆的是政权国家和民族国家。政权是政权,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政权可以分现代、古代,而民族国家则不分现代古代。政权垮了民族还在,民族国家就会还存在。这就是蒙古建国八百年的真正含义。

        

        按某些人的说法,难道今后中蒙两国政府官员会面,谈到历史问题时,中方官员说,贵国建国在1206,之后为了帮助中国人民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进入中原,不怕流血牺牲统一了中国,实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心愿,而且甘心情愿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蒙古国官员说:哪里?哪里,这是我国应该做的,也受到了贵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中国人民愿意成为蒙古国的一分子。同享蒙古民族的荣誉和历史。

         难道中国外交官敢对蒙古人说你们那时不是建国,立的是割据政权,你们的领土包括中国。这是不是精神病?

      附文,联合国无异议通过“‘蒙古国八百年’决议案”

      联合国大会第60届会议通过了《 蒙古国八百年》的决议案联合国 A/60/PV.52 大会第六十届会议第五十二次全体会议2005 年11 月14 日星期一下午3 时举行 纽约

      正式记录

      本记录包括中文发言的文本和其他语言发言的译文。更正应只对原文提出。更正应作在印发的记录上,由有关的代表团成员一人署名,送交逐字记录处处长(C-154A)。更正将在届会结束后编成一份单一的更正印发。

      05-61199 (C) *0561199*

      主席: 埃利亚松先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瑞典)

      主席缺席,副主席哈米登先生(马来西亚)主持会议。

      .......

      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 决议草案(A/60/L.17)

      主席(以英语发言):

      各位成员还记得,大会曾在2005 年10 月20 日第35 和36 次全体会议上同时就议程项目42 和议程项目43 举行辩论。我请蒙古代表发言介绍决议草案A/60/L.17。

      恩赫策策格女士(蒙古)(以英语发言):

      我非常荣幸地代表文件所列提案国--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法国、德国、希腊、海地、印度、牙买加、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马拉维、摩纳哥,摩洛哥、菲律宾、卡塔尔、俄罗斯联邦、泰国、东帝汶、土耳其、美利坚合众国和我国蒙古--介绍题为“蒙古国八百年”的决议草案A/60/L.17。

      另外,我还高兴地宣布,自从印发本决议草案以来,以下国家也列入提案国名单:澳大利亚、加拿大、冰岛、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阿曼、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

      文明成就构成人类的集体遗产。欣然接受这一行动和致力于客观了解各个文明,对加强各文明之间的建设性互动与合作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在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总体框架内,游牧人民在全球创造的多种文明--尤其是浩瀚的欧亚大草原文明-- 迄今没有得到什么注意。

      游牧文明大都存在于同定居社会和平共生之中,并在建立广泛贸易网和创建庞大行政文化、宗教和商业中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阿拉伯、芬兰、蒙古、土耳其和其他渊源的游牧人民曾对全世界各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流动性有助于思想跨区域自由流动,从而为现代世界的形成作出贡献。

      的确,游牧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游牧文明所固有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使得自然生境的微妙生态平衡得以受到保护。在目前环境威胁与挑战背景下,游牧民的这种适应大自然变数的能力今天更可以大显身手。

      蒙古是一个游牧国家。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及其心态和自我特征都产生于其根深蒂固的游牧底蕴。蒙古也是一个古老国家;蒙古明年将纪念建国八百年。正如我国总统九月份首脑会议上站在这个讲台所说的那样,“纪念活动使人回忆历史,展望未来。”(A/60/PV.5,第24 页)。因此,八百周年纪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让我们回顾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而且也让我们着手对游牧文明进行更认真的研究。因此,目前摆着大会面前的决议草案有两个错综交织且相辅相成的主题。决议草案首先谋求加强不同文明间对话概念,把游牧文明的作用和贡献列入全球议程。决议草案还重申必须在现代社会中维护和发展游牧人民几百年的传统和文化。另外,决议草案还谋求鼓励有关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和学术界重新关心对游牧文明各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作出贡献。

      决议草案还承认蒙古国的几百年历史,欢迎我国政府努力于明年纪念其八百年,并请会员国、联合国和其他组织、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积极参加蒙古安排的周年纪念活动。

      最后,我国代表团愿对我们所有提案国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声援表示衷心感谢和赞赏。我们代表它们表示相信,这项决议草案将得到大会尽可能最广泛的支持,并将获得协商一致通过。

      主席(以英语发言):

      大会现在对题为“蒙古国八百年”的决议草案A/60/L.17 作出决定。

      我是否可以认为大会决定通过决议草案A/60/L.17?

      决议草案A/60/L.17 获得通过(第60/16 号决议)。

      30

      A/60/PV.52

      主席(以英语发言):我是否可以认为大会愿意结束对议程项目42 的审议?

      就这样决定。

      下午6 时30 分散会

    • 家园 我为什么说元清不是中国(具体内容)

       以下具体论述:

        一、蒙元、满清入主中国时是以外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的

        大家为什么要争论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是不是中国人,是因为大部分人心理都有这样一个心结,是中国人就该像中国人的样子,说中国话、按中国人的方式做事,最主要的是要把中国人当作同胞来看,抗战时不是有句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相通了这个问题,如何看待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是不是中国人才真正有意义。他们带领的这两个野蛮民族,根本不把中国人当过自己人,更不会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肆意屠杀、掠夺,无恶不作。其心态就如同当年的日本鬼子一摸一样,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就是亡国奴,就是可以被任意屠杀、侮辱的,无论老人、妇女、儿童,也不管阶级、地位、学问高低,所有中国人在他们眼里都不会当人看待。而但凡有一国意识的,不论其人如何罪恶,总会对一部分国人当自己人看待,留一份尊敬,留一份关怀,以一些人作为依靠。而对于非国人则可以完全没有,斩尽杀绝毫无顾忌。

        这种情况下,某些人玩弄概念,把中国说成“亚洲”、“非洲”、“美洲”一样的地域代称,说成是地域版图,矮化为地理名词。那么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说成是中国人,就如同说猿猴、汉人都生长在东亚大陆没有一点不同。“中国”这个词汇毫无特定民族、特定文明、特定文化的含义在其内,把中国彻底地域化是这场争论的概念之争。

        非要硬给他们安上中国人的头衔有什么意义?更深的意义是当他们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说成中国人时,实质就是赋予过去的野蛮人,今日的少数民族以屠杀中国人的特权。

        明显的现象是他们把元、清的征服等同于秦的统一,统一万岁。但既便按统一万岁神圣,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却享受了少数民族特权,秦始皇可以骂,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不可以骂,一旦有人批判他们的屠杀就是狭隘的大汉族主义,要分裂中国。

        话又说回来,既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域名词,谁又介意是否会被分裂呢?亚洲分出一块给欧洲给非洲,没有什么人会心痛。可见这些人并非真的介意中国是否分裂,介意的还是少数民族特权。

        国家主义者并不能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人民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什么?人民组成国家的最简单目的就是为了更幸福更有效的生活工作。如果一小部分人有屠杀大部分人的特权,美其名曰维护统一,那么,老百姓要这个国家何用,何益?如果大多数人生活得不幸福了,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大倒退,那么这样的国家政权就应该被推翻,被改变。满清、蒙元入主中国正是所说的这种情况。

        只有当人成为主人时,领土领地才盼望着越大越好。任何人如果身处奴隶地位,身处四等人身份,共同的愿望是解放、脱离而不是期盼什么统一,去盼望什么开疆扩土,这是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否则,西方殖民体系不会瓦解,更没有美国独立。中国也一样,反抗秦朝的暴政,人们的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而在元末、清末,中国人的口号则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二、说元清非中国是因为其统治中国的方式以殖民者的方式统治中国

        如果有心人去拿西方奴隶制乃至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情况和满清社会一一对比,除了语言文字无法改变,满清政权以禁毁书和文字狱来消灭隐患以外,满清中国的殖民地性质比起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满洲人拥有法律特权、民事特权、做官特权,满汉不许通婚。而中国人被强制剃发变服,限制居行,满城不得入内、除中原外不得去满洲、蒙古、回部、臧区等地。此外满洲人还有跑马圈地,抢掠民女,没收民房民产,强制迁民等等国家允许的种种暴行。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斯基指出:“清证府在东北、蒙古、臧和疆的统治。在清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地区没有被纳入六部管辖下的省姓政区域建置的框架。”也就是说汉官决不许染指上述地区。罗斯基教授指出,“满人将他们扮演为汉人的统治者,这一点无可否认,问题在于这是否是帝王的全部形象。档案资料已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不同的帝国属民,满人相应采取了不同的统治者形象。”(《再观清代: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1644年满清入关,中国沦落到半封建半奴隶制殖民社会,清代中国具有殖民地社会的所有特征,暴力恐怖、闭关锁国、文字狱,理教专制,暴政盛行,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军事,从阶级、民族到人的道德与精神品貌,都染上了殖民地社会的特点。

      三、说元清非中国,是蒙元、满清相当长的时间内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说“今中外一家”,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壬子)。顺治还说: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在雍正时,说:“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当元、清被推翻后,元、清统治者毫无例外的不要这个中国,不要当中国人,明兴,蒙古人退到草原继续“北元”,据蒙古学者考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从来没有接受过汉族的统治。满清被推翻,爱新觉罗家族建立伪满继续满洲国,溥仪建立伪满,宣称“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据溥仪回忆,当时在北京的宗室觉罗(载、溥、毓字辈)差不多全体出席祝贺。

        要不是二战胜利,满洲国能否被消灭?满洲意识能否消亡?

        学者们以民族国家只在近代出现为由,否定中国古代是民族国家,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种以概念推翻事实的思维方法着实可笑,古人也是人,不会不懂得疼,不懂得耻辱,不懂得丧失尊严,不懂得受压迫。元清统治者针对中国就是实实在在的殖民式的压迫,奴隶制的压迫。古人不是傻子,由不受压迫到被压迫,古人能不清楚吗?他们没有的仅仅是我们的现代语言而已。但他们有他们的语言,比如太平天国声讨满清檄文“盗中国之天下,夺中国之衣食,淫虐中国之子女民人。自满洲流毒中国,虐燄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於四海,妖气惨於五胡,而中国之人,反低首下心,甘为臣仆。甚矣哉,中国之无人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什么样的压迫,就有什么样的反抗。有民族压迫必有民族反抗。从此檄文可看出,古人既有民族意识也有国家意识。也可知蒙元、满清时民族压迫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其所采取的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统治殖民地的方式完全一致,是明白无误的殖民地。这不是文人们用诡辩方式,试图诡辩中国等概念的定义就能抹杀得了的。真正的尊重历史,是还原历史真相。真相就是满清以奴隶制殖民者的姿态统治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

      四、元清非中国论不同于“蒙满非中国论”,更不同于内蒙东北非中国

        某些人别有用心,把“元清非中国论”等同于“蒙满非中国论”,等同于“内蒙东北非中国论”

        这里有两个诡辩,第一,硬把元清政权与现代的中国满蒙公民相捆绑;第二,硬把元清政权与东北等地区的土地相捆绑。把元清问题偷换为满蒙问题。

        首先把元清评价和定位问题以“满蒙”冠之,就未必准确,再偷换为领土问题,更是荒谬。好像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天生就应该是元、清的。否定了元、清,就必须把东北等地让出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历史上看,这些地方从来不是哪个族群,更不是哪个政权的私产。元、清固然统治过这些地方,汉、唐、明,又何尝没有进行过经营?元、清,只不过是对这些地区进行过统治的政权之一,也根本就不是最早的一家。凭什么这些地方的归属就得围着对元、清的评价和定位转?

        既然说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就是“满蒙非中国论”、“满蒙独立论”的具体实施,那么来看看好了。谁才像是“满蒙独立论”。日本人是把前满清统治集团的支持,当作建立伪满的最大根据。所以才把溥仪弄了去当伪皇帝。其理论依据,就是以为满清,是东北地区的天然主人。那么现在谁才像是伪“满洲国”的支持者呢?不是反清者。恰恰就是硬把东北地区当作满清的私产,跟满清政权捆到一块去的人;就是那些告诉我们说,如果否定清朝,就不能要东北的人。

        清遗分子最蛊惑人心的观点就是把地区和民族联系起来,其隐含观念是东北是满清带来的,内蒙古是蒙古族的,如果不承认蒙元、满清的正统地位,这些地方就可以独立了,就不再是中国的,以此来诬蔑批判满清者都是黄汉。

        而国家宪法早就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而某些人竟然把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划归了民族所有。按当地少数民族来分属。由此竟然得出汉族霸占了少数民族的财富。把矿藏资源看作当地少数民族的,这种观念发展下去,离分裂就不远了,清遗这类观念正是满清部族式统治中国的继承,更是包藏祸心。这类观念恰恰激发起地方分裂势力的野心,也正是分裂分子所一贯持有的。这是怎么多年来错误的民族宣传造成的最大误区。网友不加识别就会上了他们的大当。

        其实早在满清兴起之前,中国政府就对东北地区,西藏地区行使过主权,退万步来说,既便说满清带来了东北和西藏、新疆,那么其奴役中国人民三百年怎么算?事实上每一次大战结束,胜利者都得到战败者领土补偿,天经地义。俄罗斯谈论领土争端从来不提什么“自古以来”,就一句话,“二战历史不容歪曲,二战结果不容改变。”有网友引总理得话说,“来时由得你,去由不得你”。所以即便满清被认定为殖民者,那么也不能说满清推翻后,东北就可以恢复为满洲国独立。今天东北能留在中国,靠的是关内移民和民国时军阀经营及抗战胜利,否则东北不知花落俄日哪家!

        “满蒙非中国论”曾经是日本侵吞中国东北的理由之一,实际上却不那么简单,日本侵华本性决不是因为个别理由就能改变的。侵占东北之后,日本马上试图吞并华北,这回又是什么理由呢?他们伙同汉奸搞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根本不用“华北非中国论”。到“七·七”事变,因为一个士兵失踪就悍然全面侵华。可见豺狼要吃人,根本不需要理由的。

        至于蒙古脱离中国,主要因为中国重归汉人,蒙古王公失去了自己当奴隶主的权势,在辛亥革M时,政权马上归袁世凯,袁对于蒙古王公贵族人人加一级,无可再加的,则领双俸。以后历届政府都是延续其政策。建立的中华民国以“五族共和”为号召。如此优待,仍然不能泯灭其独立野心。这能归结到“狭隘民族主义”吗?

        有些人一提到把清兵入关跟日本人相提并论,就咬牙切齿。还说什么制造分裂。真是荒谬。在30年代,岳飞、文天祥,都是抗日国防文学、救亡文学的表现内容。学生和士兵,很多是唱着岳飞《满江红》上战场的。著名的文艺作品,比如“九一八”后梅兰芳在上海的《抗金兵》,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的《南冠草》(描写夏完淳抗清),轰动山城。都是以抗金抗清为主题,鼓励抗日士气。这些都是以宋金战争、宋元战争、明清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拟的实例。元清历史问题,怎么不能与日本侵华放在一起?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在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时,身负重伤,不治殉国,检点将军遗物,其中就有染上将军血迹的《扬州十日记》。

      五、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中国,不是56民族共和国。

        1、“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是伪命题

        在辩论成吉思汗是否是中国人,满清入关是否是外族入侵时,常有人义正词严地说:“中国是56民族的中国,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其实这一命题是伪命题,如果我们说:“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没有人会反对。但如果说中国是汉族人的中国,那么所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不答应了。

        但是,我们应当明辨历史事实。古代的中国人未必仅仅是今天的汉人,而今天的汉人和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却是古代的中国人。以明朝为例,明朝制度下,没有明确的民族划分,政治权力、国家义务、所受教育人人完全相等,只有国民而没有民族成分。而在满清统治后,由于其部族统治,必然出现与统治部族-满洲族对立的原来的中国人人群,这些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民族属性-汉族,满清政权又故意加大了民族隔阂,分而治之,所以多出了回族等少数民族。

        建国后,人为派生出新的民族。比如从汉族又分出壮、侗等少数民族。建国初期,汉族人口占97%,只有15个少数民族,现在划分的56个民族在之前绝大多数都是汉族。粟裕大将死后,经亲属强烈要求,几年后被追授为侗族。

        大家想想,在这些少数民族没划分出去前,又是什么心理。 现在出现这种命题是人为政策的后果。

        所以,当我们再遇到这样的命题,“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我们就该理直气壮的回答:“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在古代,中国是古代中国人的中国,在当代,中国仍然是中国人的中国。那些不把自己当中国人的,不论古代、现代,都没有资格拥有中国人的一切。那些进来掠夺、奴役、屠杀中国人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

      2、在明确了“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就应该明白中国历史是中国人的历史

        中国史不是地理民族史,而是民族国家史。所谓地理民族史,是在这片地域内所有民族的历史,比如北美大陆史,东亚大陆史,论述的都是这片地域内所有民族的历史。而民族国家史,是一个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民族活动的地域会变化,政权会更迭,但是不变的是其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国家的认同,古人的“以夏变夷”是符合民族国家理论的。这两种历史根本是两回事。

        当代专家们却否认中国是民族国家,把中国历史变成了当代中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就是把地理民族史代替了民族国家史。于是乎,谁进入中国的版图,谁就是中国人,就拥有了中国人的身份、权力,谁占据了中国,谁就是中国人。把侵略者当作英雄来膜拜,践踏民族英雄,为汉奸平反昭雪。荒唐之至。

      3、不要再陷入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动不动批判“大汉族主义”的误区了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什么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待遇之说,有的就是“华夷之辨”,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我们常常歌颂的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也都体现这一条,非汉族和汉族同等待遇。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朱元璋在“论中原檄”中明确指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所以经过几代后,国家内部没有民族意识,只有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也就是中国人的意识。唐、明这种民族政策这才是真正走向民族和解、融合。

        就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时常被当代学者称颂,但是很滑稽的是竟然歪曲为当代“民族政策”的榜样,而当代的民族政策却根本上与此截然相反的。比如少数民族的犯罪的“两少一宽”原则,计划生育中的放宽,在招工、入学、选拔干部的优先原则。名义上这些原则是在帮助少数民族进步,实际效果则是助长一些人的优越感、贪得无厌的索取意识。从根本上是不利于他们发展的,也进一步加深民族对立和隔阂。

        现在一说就是56个民族,只要某一人群被划定为56个民族之一,就有了某种特权,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拥有了起兵作乱割据一方和夺取政权、统一国家的权力,屠杀、奴役也被看作内部事物不许多论;在现实生活中则拥有了少数民族特权。而那些没有被列入的人群,就没有这种权利,比如葡萄牙后裔,日本遗孤就没有这种权利,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定居中国,由于他们不被列入56民族,他们就绝对没有这种权利!

        就现代国家的组成而言,是公民而非民族。就这点所谓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理论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其错误就在于把国家看作民族联合体。所以有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裂。这一切都证明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理论此路不通。

        当代中国却愚蠢地越来越快的滑向这条危险的道路。国家舆论机器天天在宣传民族团结,实际是强化民族意识,强化张三李四身份的不同,把中国由各民族组成而来这种意识天天加给普通中国人。越是这样鼓吹团结越是出现隔阂,让人免不了天天想到的是“大汉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也总会有人会利用这种高调捞取更多的利益。就“大汉族主义”而言,每个人只要有民族立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随着各方利益的彼此消长,彼此之间意识差距会越来越大。“大汉族主义”内容和解释可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被滥用。就如文革时期动不动就讲“阶级斗争新动向”,批判“大汉族主义”已经成为万能法宝。他们每进一步都可以打着“批判大汉族主义”的旗帜。

        “中国是56民族的中国,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这一命题出现的暗藏原因是某些人要发掘少数民族的本民族国家叙事史,非主体民族只要形成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叙事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极力夸大本民族的历史辉煌,歪曲历史真相,颠倒传统是非正义,诋毁和盗窃主体民族的历史,按本民族立场立场重构历史,从盗窃端午节韩国窃史现象到姜戎美化游牧民族诋毁汉族文明,再到阎崇年歪曲明清史大肆歌颂满清统治者都是如此。如果以民族或者地方为单位各搞各的“叙事史”,那么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必然是对立的、冲突的,站在各自立场的唯一后果就是相互憎恨,而且越来越难以调和,解决的唯一出路就是“解体”。《狼图腾》、沈阳“紫气东来”以及阎崇年现象危险性就在于此。

      4、民族划分不是必然的,公民才是国家的基本组成

        过去的政策是把人群按阶级划分,民族问题也归到阶级问题去,“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现在的人群划分是以民族划分为主了,不谈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问题也不再从属于阶级,这种划分不像过去以消灭阶级为目标,最终实现天下大同。这种将人群按民族划分只会出现越来越深的隔阂、差别和对立。各少数民族各有各的发言权且不能压制,所以我们看到撤销岳飞民族英雄的谬论,看到为汉奸平反的舆论,看到为历史上的奴役者、屠杀者歌功颂德。以至于猪年不能出现猪广告。今后不同民族的声音会越来越大,会逐渐埋没主体民族的声音。甚至会看到某一天有人说不该以“中国”命名中国。

        愚蠢的国家主义者不懂得这个道理,把国家搞成了地域版图,在政府搞成了城管,地头王。56个民族就是56个地头的联合。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需要的是人人平等,不能有超人的权力,更不能拥有屠杀同胞的特权。所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和资本主义运动是同步的。

        每一个国民都是同一命运、同一权利、享受同样的光明和经历同样的黑暗,身份、地位一致了,才有可能互相认同,融合而成为同胞,成为一个民族。当代当然还有阶级,但是阶级是可以转化的。

        建国时国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寓意深远,而现在有人做的却是偷偷改为“中华56民族联合国”,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后果严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少数民族意识表达,我们不能以激发汉民族意识对抗,陷入这种圈子,民族对立意识只会越聚越高。应该鼓励和宣传公民意识,用人人平等取代族族平等,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这才是民族团结、融合的最好办法。

      六、元清是不是中国的争论,反映出中国应该以何种价值观立国的问题

        国家要统一稳定必须要有一致的价值观、道德底线。不论民族、种族、官民、男女,全社会都应该一致。在西方是普世价值,在东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点就是文明进步爱人。这些根本不容许争论,否则就预伏下动荡乃至分裂的隐患。

        而国家主义者短视,采用实用主义历史观、价值观,认为团结少数民族就要尊重所谓他们的“英雄”,但这种所谓的“民族英雄”,在历史舞台上是以“分裂割据”、“种族屠杀”、“殖民者”、“野蛮倒退”的面目出现的。大中国的统一、团结、稳定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一致的道德底线。而不是以民族为单位而各搞各的。很明显,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给民族主义、种族屠杀提供了榜样,给分裂主义提供了途径,给分裂独立提供依据,根本不能起到维护中国统一、团结、稳定的作用。

    • 家园 假如抗日失败了,你今天写的文是否会说日本统治也是正统的?

      日本文化比蒙古更接近中华文化。 大东亚共荣圈比元疆域还要大呢

    • 家园 【原创】正统——从正朔到正统

      正统——从正朔到正统

      上回说了什么是中国,再上回说了什么是王朝。大家给了不少意见,很感谢大家的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切磋琢磨,赫兮烜兮。人应该多写一些必须受到评价的文章。

      现在继续说一下我的看法,什么是正统。

      什么是正统?

      正统其实就是讲合法性。

      我们可以先看看前人关于正统的说法。

      东汉班固说:“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正统似与天命有关。

      东汉《汉书郊祀志下》:“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南朝宋《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这里正统似乎是讲嫡长子。

      唐代裴铏说:“秦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这里似乎是说得到承认的九代“正统”。不过这个“得到承认”的标准很混乱,最典型的是魏蜀两国的正统问题,颠倒了很多次,双方都有点过于现实以至于无视原则,南北朝的事情就更多了,所以讨论价值偏低。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说:“虽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正统似与混一有一点联系。

      词典上说正统就是学术上的嫡派和王朝的继承顺序,明显是弄不清楚,所以模糊了关键节点,说得很空泛。参考价值就是:划了圈,划了范围。

      历史上讨论正统,古代最有名的是欧阳修《正统论》。正统论的最多意义,是灭了五德终始学说。也就是说,此前主要是讲五德。五德是此前正统论在表面上的理论基础。

      这么多观念,非常混乱。

      近现代以后,梁启超逮着正统论狠批一通。梁启超做了一个总结,说正统论主要有六条:

      一,以得地之多寡而定其正不正也。凡混一宇内者,无论其为何等人,而皆奉之以正,如晋、元等是。

      二,以据位之久暂而定其正不正也。虽混一宇内,而享之不久者,皆谓之不正,如项羽、王莽等是。

      三,以前代之血胤为正而其余皆为伪也。如蜀汉、东晋、南宋等是。

      四,以前代之旧都所在为正而其余皆为伪也。如因汉而正魏,因唐而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是。

      五,以后代之所承者所自出者为正而其余为伪也。如因唐而正隋,因宋而正周等是。

      六,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如宋、齐、梁、陈等是。

      混一宇内,地域大小,这一条不好说。因为历史上中亚和北亚大国常常是很大的。如果说是控制的中国地域大小——那就等于以地域论正统,但是地从主人,地盘归谁本身就是问题。

      久不久,这也是个事。因为统治长久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的原因是真的做到了正统,但是有的不一定是因为做到了正统。统治不长,也可能是因为正统以外的原因。正统是判断标准,不是事后承认。

      前朝皇族血胤,那就是血统,严格来说,这只是家族传承,不是国家传承。因为这连田氏代齐的问题都解释不了。

      被继承的前代,这也不对,因为首先你得证明前代是正统。所以这一条等于没有。

      旧都所在,和地域是一回事。只不过这次从面积大小变成了政治意义大小。还是个掷骰子比大小的问题,不解决问题。

      中国种族,这也是个事。因为:什么是中国种族,有时候这本身就是个事。至于魏蜀吴三国都是中国种族就不说了,你可以说他们在这个理论下都有正统权,需要从其他标准排除。

      这些说法,都非常混乱。

      梁启超的最后结论是:正统在国非在君,在众人非在一人。他也没什么标准,只是说了下欧美立宪的例子。最后来了句话:“后有良史乎,盍于我国民系统盛衰、强弱、主奴之间,三致意焉尔。”虽然强调了正统是个国家问题不是君主血统问题,给出了方向,但是没有给出细则,回避了实际问题。

      梁启超打倒了旧世界,但是没有建立新世界。

      之前的五德说,以天命的方式讲王朝属性,其实只是后来的附加属性,打赢了什么德都好说,打不赢什么德都不用说。比较扯,所以不多做考虑。

      正统,就像梁启超批判六种正统论相互矛盾一样,其实并不真的以血统为尊。

      正统并不真的以皇族血统为尊,也不真的以种族血统为尊,并不以血统为尊。正统也不以地域为尊,国家领土大小,首都所在,核心领土,这都不是关键。

      国民似乎是问题的关键,但是国家是从上层到下层一起建立的。阶级斗争固然存在,但是阶级斗争是从内部讲的。从外部说,对立的阶级组成了统一的国家。所以单纯讲国民,并不能解决正统问题。

      正统,与“僭窃”、“偏安”相对。有时也叫正宗,正宗更多的和假冒对应。所以,可以认为正统包括有真实、嫡传的含义。

      字面上讲,就是真正的统治。

      正统观念的起源,前人多说成是《春秋》里的“居正”、“一统”。一统,前提就是承认各地的特殊性。各地特殊,有独立性,所以才有所谓“合一”。这是接近于“王朝”的概念的。王朝的使命是合理协调管理各地方的公共事务。所以,居正、一统才有必要。所以,只有是王朝,才可以是正统。而王朝不是自封的,是公认的。正统是对王朝合法性的判断标准。

      从开头的引用可以看出,正统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严格来说,这是汉儒的发明。正统的起源,还是来自于周王朝时期的王朝观念。

      正统观念是用来判断王朝合法性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正统是一个后起的观念?

      一个实用的观念,在实用的事情出现很久以后才出现,是不正常的。

      这就要谈到另一个概念:正朔。

      正朔,这个概念就清楚明白多了。正朔,简单来说,就是天文历法上每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起始时间点。中国古代王朝,特别是夏商周秦汉这几个比较早的王朝,都有定正朔的习惯。

      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为正,因为此月建丑,所以也叫做商人建丑,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为正,称为建子,秦朝以夏朝十月为正,称为建亥。到了汉武帝,改用夏正,称为建寅,然后就沿袭至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农历,正月建寅。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你也可以说正月是老虎月,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理解什么是猴年马月。月建本身就是天文历法上的东西。

      看起来这没什么,好像和罗马帝国为了歌颂皇帝自己,没事给月份改名字,为了让自己亲人的生日月份更长而从二月这个倒霉月份里偷日子,以及为了自己爽去颠倒月份次序,差不多。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些王朝做这些事情,不是像罗马帝国独裁者一样的胡搞,而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的。

      一件严肃的政治事件,必然有其严肃的社会原因。

      我有时会读一读尚书,最开头的尧典看的次数不少。尧典记录尧帝的功绩,重点是这么一段: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这一段,古词汇较多,不过概括来说就是这么六个小句: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殷仲春,正仲夏,殷仲秋,正仲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根据天象公布时间规则(历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后者说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注意,春秋都是用了“殷”字,夏冬则用的是“正”字。如果用观测日影或者类似的方式来定时间,确实,夏至冬至可以定得最准确(因为这两天影子分别是最短与最长)。汉朝初年以冬至为大节,于此日受朝贺,中国民间至今以东至为大节,充分表现了冬至日的影响力(夏至实在太热了,再盛装活动简直要命)。

      有的学者,比如刘宗迪,研究上古时代,分析上古时代特别重视天文观测,并以此来确定历法,并根据上古字形,认为“中”字本身就是描绘的一种天文观测工具。

      点看全图

      刘宗迪说“中”是一个对称图形,下半部是上半部的影子,这是一个旗杆,上面有横条侧风,旗杆立在地上,用影子来测量四至。至于是不是这样很难讲。这只是他个人的推测。

      不过有两点确实是确凿无疑的:

      尧帝的重要功绩就是确定四时、颁布历法。早期几个王朝都以正朔为重大政治事件。

      我们现在科技十分发达,专业人士制定准确的历法几乎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不太感受得到历法的重要性。准确的历法是指导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上古时代,能够制定准确历法,这已经是极其强大的本领了。

      而这个重要的本领,在尚书中记载,尧帝教给了舜帝。舜帝掌握权力前做了没事呢?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这四巡守,其实都是和东巡守一样:“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说白了,就是定四时。

      尧舜为天子,天子之事,却是定四时。

      天文学家可以做天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周人说只有商人有典册。典册是记录历史的文章,有文章就是有文字。商人作为舜的后裔,岂止是有文字而已呢?

      定四时,作用就是为了指导生产。指导生产,就是王朝的本质任务。

      定四时就是定正朔,新起的王朝都去定正朔,他们以这种方式确定政治合法性,而不是后来的“正统论”。粗略地说,就是定正朔者定正统。

      这种行为到了汉武帝确定了最佳正朔以后,后人基本就不再改正朔了,只是改元。在此之后,西汉王朝之后的王朝,才开始讲正统,脱离了天文讲正统。

      先有正朔,后有正统。

      从正朔可以看出,所谓正统,既不是血统,也不是地域,而是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

      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既不来源于血统,也不来源于地域,只来源于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自然可以得到社会认可。什么君主立宪,什么民主共和,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所以,项羽不是合法的王朝,刘邦是。王莽不是合法的王朝,刘秀是。这不是因为他们统治时间短,而是因为他们统治得不对。

      所谓统治得不对,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不正,就是不道。道,就是路,就是大家要走的路。你不好好指路,就是不正。

      政治政治,正确的治理社会,才叫政治。政治不是弄权,国家不是暴力机关,也不是宗教机关,国家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公共管理机关。

      什么叫做独夫,什么叫做民贼?不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不是独夫,就是民贼。

      以魏蜀吴为例,三个国家都有资格去争夺正统。因为他们三个都可以较好的治理顾家。

      以十六国为例,他们中间的很多国家一度也很强大,比如刘汉刘赵,为什么不能称为正统,而东晋连传国玺都没有,却可以称为正统?因为十六国中的有些国家几乎就是建立在屠杀和破坏的基础上的。前秦为什么可以和东晋争夺正统?王猛又为什么不建议前秦过早与东晋争夺正统?为什么东晋可以说自己是正朔相承?原因就在于前秦虽然强大,也有很多合理的东西,但是功尚未就,还没有巩固自己的合法性。

      正统可以比较。

      合法性可以较量。

      通宝推:任爱杰,莫彷徨,ErgoSum,
      • 家园 正统应该是指继承性而非合法性

        一点不同意见。统作为名词的定义如下:

        (1)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2)同本义 [main threads of silk]

        统,纪也。――《说文》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淮南子·泰族训》

        又如:统绪(头绪)

        (3)世代相继的系统 [interconnected system]

        求其统类。――《荀子·解蔽》

        又如:皇统(世代相传的帝系);道统;传统;统承(继承统绪);统系(系统);统贯(系统;条贯);统嗣(帝统的嗣续关系)

        (4)纲纪,准则 [principle]

        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

        又如:体统(体制、格局、规矩等);统纪(纲纪);统类(纲纪和条例)

        (5)鞋袜等的筒状部分 [the tube-shaped part of shoe or stocking]。如:袖统(衣袖筒子);统袜(长筒袜);长统马靴;短统女袜

        (6)[地质]:在“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统”[series]。统的名称是在纪的名称上增加上、中、下等字样。如:上泥盆统;中泥盆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

        (7)首领 [chieftain]。如:统帅

        (8)本 [base]。如:万物之统(万物之本)

        可以看出,除了5,6,7这些无关的概念以外,无一例外有追本朔源,上下相继的意思。非如此,无法说明中华上下5000年无间断的历史传承,现在的中国文明,才能无障碍地追本溯源至华夏文明。当然作为封建王朝的家天下来讲,其血缘的继承性就是合法性,所以才给人以正统为合法性的错觉。但中国这个概念却是上下相承,不随一家一姓的皇朝改变而改变的,是之谓国统,国统理所当然不看血统,这才有朱重八以一介白丁,却有得国之正莫过于他的历史评价,也才有李唐虽混有胡人血统,却没有正统与否的问题。

        那什么是中国的国统呢?这就得先确定什么是中国。从中华文化的国字起源来看,有城邦、城市、都城之意,很明显是不适合用作中国的定义。所以我查了下国家的定义,其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其具有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到这里,也许大家就比较明白了,在大一统前很难说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单个国家实体的中国,而只有各中华邦国组成的较为松散的中华联邦,这个中华联邦通过礼乐征伐这些等级制度组成了一个前国家的实体,类似但很难说是真正的国家。其中央政府的管理作用也很难保障,事实上,每个邦国或他们的附庸基本上在语言,文化,治理社会的权力上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中华邦国,但很难称他们为一个统一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一统前不存在一个实体的中国,而只有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从国家是实体这个角度出发,称其为中华更合适。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国的统?而且还得是正统。正本清源,继承性与其能追溯至中国之本甚至中华之本,是缺一不可的,无论哪一姓哪一族上来执政中国,这都是一个必需面对的问题。中华之本也是中华之统,无非是华夷之别,礼仪文化上的,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则夷之,进出自由,比较宽松。而中国之本或者说中国之统就严格多了,是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中国继承的是中华之统,这是无争议的,下面的朝代无非是中国内部的改朝换姓而已,类似于三代之禅让,又或周代殷商。也因此,元清之正统争议不在其血统,而在其书不同文,车不同轨之统,它们不是从内部去取代去继承(无论暴力还是非暴力),而都是先建一个书不同文车不同轨之国,然后以外部征服的形式去取得政权的。继承是为传承,是为统,正为无间断地追溯至本源。无论如何,蒙清是无法称为中国正统的。这点蒙清统治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才不约而同地从夷夏之辨入手,自承中华之统,而非中国之统。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他们建立了一个与旧中国平行的新中国(区别于继承旧中国之统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其问题任然很大,但也能免强自圆其说。但这绝不是中国的正统,因为其传承是有间断的,无法说3000年也好,5000年也好,不间断的文明历史。如果改为说蒙清是旁系的中国政权或中华政权,我想应该没有太多争论的。至于合法性?王朝的合法性从来就来自血缘,而且法律从来都是统治者制定的,他们决不会说自已非法。

        怎么看待中国的那段被灭国而又复国的历史?还是那个道理,历史上产生的都会在历史上消失,作为一个实体国家,中国存在得够久,至少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如此规模如此复杂的国家存在过这么长的时间。也许罗马能比一下?但无论作为一个实体国家的中国如何,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亡过,它的根一直是开放的,向前的,与时俱进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两次被灭而两次都能爬起来复国的底气。元清?中华文明规模稍小点,力量再弱点,灭国无数的蒙古人满人从来不会介意多灭一个的,那中国就真是一个历史名词了,也就没什么元清了。

        • 家园 继承性这个性质是有的

          但是这个继承性所继承的核心是合法性。

          就好像在学派里面,什么叫做学派的嫡传正统呢?以学术思想为主,包括部分学术思想的继承、发扬乃至改变,而不是学术观点的简单继承。

          • 家园 合法性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而无论是从文化还是国家实体的角度来讲,中国都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概念。

            合法性通常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被民众所认可的程度,如果做不到就会很快垮台,也就是说失去其合法性。中国历史上垮台的政府可不止一两个了,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说中国的正统就不存在了。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只要能有效统治就是正统呢?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不然现代的埃及印度意大利这些也能说是古埃及印度罗马的正统了,那么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英国温莎王朝也能自称印度正统了,要知道,自聯合王國及其海外治領的國王、愛爾蘭國王、印度皇帝乔治六世陛下以后,印度才独立出来的。

            我觉得还是不能采用这个标准的,这个正统是完全基于政治现实意义上的“合法性”,时间点只能是当下或现实。如果基于这个标准,只要能有效统治就算你杀光了当地人另外移民完全不同文化的人群过来,也算“正统”。极端点的例子,就是我们无法说美丽坚合众国是某个印地安王国的正统,当然例子可能不太合适,改成玛雅王国可能好些。总之我认为这个标准无法适用于一个上千年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文化综合体的,特别是当我们在讨论大范围历史跨度的时候。

            从学术上来讲,当然是以学术思想的继承为主线,但对实体的国家却不是这样,其传承的标准是来自内部的国家政权更换而不是外部的征服。即使是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算元清是完全中华化的王朝,但不光因其文化断层,而且因为已经有了宋明这些更全面传承与发展的中华政权,也很难说其是正统。

            • 家园 所以需要三个原则一起
              • 家园 关键是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

                合法性的原则,其本质是对内政治治理的有效性,对任何国家都适用。换句话说只要能有效治理就是正统,但问题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在正统之前还有一个中国,为什么要说他是中国的正统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正统?最后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中国这个坎。

                • 家园 中国是用来做横向对比的

                  中国的合法性原则和外国的不一样。

                  外国的合法性原则通常是血统论、法统论、意识形态论。

                  比如说,意识形态,天主教教皇恩准的,资本主义世界恩准的,社会主义世界恩准的。

                  比如说法统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比如说血统论,古代和近代欧洲王室各种奇葩的血缘关系。

                  所有这些都是漂浮在社会经济之上的。

                  和中国自有的传统截然不同。

                  中国自有的传统,如果以授时为准,则是科技。如果以调剂各地经济生活为准,则是商业裁判。简单说,就是文明,就是文明的基础——实际生活。并不以那些反文明或者脱离实际的东西为准则。

                  理论永远大不过事实,是基本准则。理论可以落后于事实,或者理论可能描述不了事实。

                  • 家园 即使是横向对比也是在某个参照基准上对比的。

                    同意你后面的说法,这个基准不应脱离实际而应该是基于唯物主义的。

                    但正因为是唯物的,所以才必需抛开纷繁复杂的各种形式,牢牢地将中国这个概念定位在国家实体的位置上。

                    无论意识形态也好,血统论也好,法统论也好,文明也好,都是由作为实体的国家来承载的。离开国家实体这个载体,上面的所有形式都无法在无论政治经济层面,还是文明科技层面体现出来,因而也就无法相互比较。

                    大一统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可以承载的文明与科技,但其他国家一样能行,甚至非大一统的中华联邦也行。不能说中国有了某种科技这种科技就成了中国所独有的,对其他国家也一样。科技也好,文明也好,永远是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也是可以相互交流或相互融合与发展的,离开国家实体的限定,它们本身是无所谓正统或合法性的。所谓法统也好,正统也好,意识形态也好,科学技术也好,都是文明的一个子集而不是其全部。

                    中国文明是从中国这个国家实体内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的,而不是相反。对这个国家实体的继承或传承,抛开各种各样的形式,其是从内部传承的还是以外部征服形式强迫改变的是重要的一个标准如果不是唯一的标准的话。不然就是离开中国这个实体去讨论抽象的文明,以此为基淮来讨论国家的话,最终会走向国家虚无化,又或走到过分强调比较抽象的文明而忽视其物质基础的非唯物辩证轨道上去。

    • 家园 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打不开

      好不容易打开不小心又发了个空帖子……然后就又打不开了。

      关于正统这一段明天再发吧,反正我都是现想现打字。

    • 家园 人民史观

      人民史观,有两个部分,一是人民创造历史,二是人民决定历史,创造历史是创造未来,决定历史是决定过去。

      人民史观,绝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而是由人类文明的根本决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大多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少数统治阶层和个别的英雄人物,不可能决定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民史观,有两个根本一是人民,二是现在,总的来讲,就是现在的人民,既创造未来,又决定过去。

      满族人,现在已经完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蒙古族人,大部分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独立建国的少数蒙古人,也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这是决定清朝和元朝,必然是中国的历史朝代,另外,中国现在的疆域主要传承自元朝和清朝,因此,无论现在的中华民族,还是现在中国疆域,都必须承认元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研究的方向问题,也是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原则问题。

      元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容质疑的,至于元清是不是正统,这主要是从汉族人的利益出发,本身就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但是,一方面在汉朝以前,根本就没有汉族,那么秦朝是不是正统王朝呢?夏商周是不是正统王朝呢?另一方面,汉族是个混合型,包容性的民族,在汉朝和唐朝,对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是很开放的,甚至唐朝的李家被很多人认为是胡化的汉人,那么唐朝是不是正统王朝呢?

      强调王朝的正统性,其实是陷入了狭隘的汉族,这主要是源自宋明和刚开始的反清运动,不但与现在的国家民族利益不符,也与历史事实背离。

      人民史观,决定历史是人民,更具体的讲是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当时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没有根本的改变,变得的只是上层的统治阶层,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很多人可能从来就没有见过蒙人和满人,还是与往常一样生产,一样生活。

      蒙元与满清,只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并没有向外国输送利益,因此,不是殖民,只是统治。当时的绝大多数百姓也没有根本地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只是统治阶层,由一个家族,变成了另一个家族,或另一个民族的家族。

      唐元清,作为中国的历史朝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少数统治阶层汉化的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以统治阶层是不是汉人,或汉化的程度,作为衡量正统的标准,那么,就陷入了统治阶级史观,不但关系现在的意识形态,也严重危害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英国人殖民印度,日本人侵略中国,与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层根本不同,因为都向外国或外部区域输送利益,而不只是用于统治阶层的享乐。

      统治者与殖民者,根本不同,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则没有根本的不同,甚至对百姓而言,少数民族统治者更好,不但扩展了疆域,消除了边患,也更能限制地主阶级,减少对百姓的剥削。

      人口,人均寿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是衡量国家王朝的四个根本标准,在阶级统治时代,人口的多少,是衡量王朝的第一标准,从这方面讲,清朝的功绩是伟大的,另一方面,从疆域的扩展来讲,元朝和清朝的功绩都是伟大的。

      • 家园 人民史观难道主张混淆敌我吗?

        什么一说汉族就是狭隘的?

        建国前后的人谈历史,是从阶级分析的方式谈历史的。所以,在他们面前,什么民族都是狭隘的,不只是谈汉族的是狭隘的,谈少数民族,一样是狭隘的。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阶级。舍弃阶级不讲,去讲民族,当然是狭隘的。

        在以阶级观点分析的同时又从民族观点分析,这是很容易出现矛盾的。

        一切混乱都来源于此。

        对汉族则以阶级观点分析,涉及到少数民族就开始讲民族团结,这对汉族固然不公平,对少数民族也不公平。

        要讲阶级分析,就都讲阶级分析。

        汉族和少数民族,他们的最大不同,在古代史上,就是生活生产方式不同。汉族已经跨越了部落阶段很久了,这是周朝以来就解决了的事情。但是很多少数民族,还停留在部落阶段。

        为什么特别强调周朝的同质化进程?因为周朝的同质化进程导致中国与四夷的巨大区别,以至于双方已经处于不同的世界了。

        双方不但是先进与落后的普通区别,而是质的区别。

        元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容质疑的,至于元清是不是正统,这主要是从汉族人的利益出发,本身就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

        元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一点问题没有。这就不讨论了。

        至于是不是正统,谈这个会不会影响民族团结,这就有点扯。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是正统,而在于这个问题允不允许讨论。什么叫做会影响民族团结?人民史观难道拒绝面对问题吗?你这已经不是阶级分析的观点了,已经不是人民史观的问题了。这是双重标准。什么是双重标准?这就是双重标准。

        根本性标准只有一个,辅助性标准必须受制于这个标准。在分析的过程中,辅助性标准可以肆意发挥,但是最后得出结论时,必须与根本性标准结合。如果否定了根本性标准,那就要么否定根本性标准,推翻根本性标准,至少要修正根本性标准。要么就推翻辅助性标准,约束辅助性标准,至少修正根本性标准。

        一开始说阶级,说人民史观,那么随后也要讲阶级,讲人民史观。怎么到了汉族就人民史观,到了少数民族就不是人民史观了?少数民族就没有人民了?少数民族也是有阶级的。少数民族的人民你不照顾,少数民族的敌人你照顾,那么,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

        人民史观是不主张混淆敌我的。

        因为有现在,所以不允许说过去,这难道是在开玩笑吗?不能说过去,那么能说未来吗?

        时间从来不曾隔断,怎么能割断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呢?鸵鸟政策不是人民史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