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工业除了通讯和轨道交通之外,基本上算不得成功 -- 河狸

共:💬457 🌺3067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智能手机最大的生意一是LCD屏,二是CMOS传感器

              你去看看两家主要屏幕供应商Sharp, JDI的财政状况就知道,现在这两家根本没有多少毛利, 不过在生存线上挣扎。

              Sony是最大的13M像素CMOS供应商,作为整体,Sony巨亏,作为半导体分部,也是在盈亏平衡线上徘徊。

              日本的强大远不如你的想象。

          • 家园 要客观的看日本的贸易赤字

            这种负担投射到日本这个国家身上,就是日本持续数年的贸易赤字。

            ——————————————

            日本虽然是贸易赤字,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这两年他的核电全关了,化石能源需求大增,要进口更多的石油天然气煤。再一个是他很多产业转移了,比如日本大力投资泰国,利用泰国的人工低成本在泰国造汽车,只在日本生产少数零部件,然后成品汽车从泰国又销回日本来卖。

            但他的国际收支是有盈余的,从来没有过赤字。

            为啥,因为他有海外投资利润的汇回。

            日本在中泰汽车投资是不同,泰国日车主要是销往东南亚和回销日本,中国日系车则是全部供中国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就要支付给日本品牌使用费,发动机等的专利使用费,还有利润对半分成。中国每卖一辆十五万到二十万的日系汽车,估计就要汇回日本三到五万元左右的国际汇款,这个数字却并不体现在贸易数字上,但是体现在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 家园 智能手机的利润呢?

            智能品牌手机的利润百分之九十集中在苹果和三星两家,其余百分之十,N多品牌去分,每家少得可怜,做辛酸而已.日本的关键零部件厂家比中国手机品牌厂家滋润得多,享受苹果三星和中国众多品牌智能手机拓展市场发展所带来的高额红利!

        • 家园 宇通客车跟MAN的商用车部门比还差不多

          大众家大业大,又不是所有研发投入都扔到商用车上面。大众的商用车部门归MAN管,一年销售额也就七八百亿,考虑到还有不少是卡车业务,单算客车部分的销售额不比宇通强多少啊。。。

          中国企业背靠中国市场攒机做大才是正路,利润上去了才有钱玩研发。

          • 家园 敢情一汽东风上汽的利润还不高?

            我的个天,一汽东风上汽这几家每家一年几百亿的利润叫没利润?

            规模比三大小些的三小之的广汽去年销售额超二千亿,研发投入还不如专做轻卡的江铃多,不到十亿,江铃的销售额才二百亿.也就是说象广汽这种的,连抄都不想一本正经的抄了.江铃还算是商用车里头的,抄也用点工夫用点心去抄了.

      • 家园 中国商用车还是不错的

        商用车=大客+大卡,基本100%国产

        大概就是引进技术的行业一般做得都不错,而喜欢玩合资的行业就只能呵呵了

        • 家园 关键零部件...

          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零部件的东东里头,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的东西有多少?柴油机高压共轨油喷嘴这些东西叫了十多年的国产化,能不依赖德国博世了吗?现在解决咩?

          • 家园 细究起来高铁在这些方面也没好多少嘛

            用的德国齿轮箱刚出问题,还有车轮国产化也没动静

            基础工业的问题,急也没用,慢慢来吧

            现在先把系统集成做好了,高铁用进口齿轮箱创个火车速度世界纪录(法国那个纪录是改装后的车),三一用进口底盘创个泵车高度世界纪录,已经很NB了。

            中国企业想发达,靠攒机-赚钱-研发,但攒机阶段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搞起合资就完蛋了。

            • 家园 三一哪能和南车比?

              三一比高铁机车差太多。三一好一些的相对于300以上高铁机车的液压系统,发动机,底盘,甚至是驱动桥这些全是进口的。

              高铁机车的最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全国产的,南车包括小到功率芯片的设计研发生产再到电气系统集成完全自主。

              相当于汽车底盘的转向架,也是国产的。

              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大功率电机,也是国产的。

              最核心的整车设计,控制电气系统,高铁南车机车是纯国产的

              传动系统的车轴,也就是高铁轴承这个就无法国产,当年中华之星下马,就是刘志军试车时中华之星出了故障,后来查出是进口的瑞典轴承出了问题,这次事故成为导致刘志军否决中华之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中国高铁的自主电气控制十多年前就是有底子的。车轴确实就一直不能国产,高铁轴承轮对这个玩意,真就是时间人材堆积出来了,瑞典轴承德国轮对产品十多年前一样也有问题。

            • 家园 你清醒一点吧

              只能说你还没明白

              高铁好太多了,北车机车的大脑---牵引变流器还是给西门子控制着,连修都要找德国人,但南车算是逆向了日本的牵引变流器。其他主要核心电气设备都是自个的,升级维护全掌握在自个工程师手里,用不着求日本人。转向架,牵引电机这些主要零部件都是全自主的。

              不能完全自产的很少了,高铁机车暂时无法自主生产的轮对轴承制动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这个不能怎么样升级了,迟早可以吃透,现在200时速高铁机车的轮对轴承就可以国产了,300以上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国内马钢洛轴一直在搞,急也急不得,都做了出来,不过这东西要做实验的时间很长,需要时间一分一秒的熬出来。高铁技术最大的短板是在制动上,这个还是靠德国人,和德国合资,但自个也在搞,迟早能搞出来。研发投入,研发团队摆在哪里呢。

              汽车完全不同了,根本跟不上,国内汽车公司上市的销售和研发投入比最高的,居然是江铃,每年十亿出头吧,都研发了些什么呢,看了看他的财报,十亿研发投入最主要就是抄美国福特引进的车型和发动机,吐血不?上汽去年研发投入五十三亿,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就是抄进口的车型和发动机。这也算研发?比山寨是好听一点,人家授权合法的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人家不给你抄了,你连修都不会修。

              核心零部件全部掌握在人家手心里头,掐得你死死的,说穿了,就是一个买办,只有不断的依赖人家才能得以生存。

              • 家园 你说的就好像南车就没经历过引进技术似的

                80年代直流传动时代全面引进欧洲技术就不说了,就说前高铁时代的90年代,你说的这个交流传动的关键--牵引变流器:90年代初中国在这上面的积累几乎为零,到了90年代中期才搞出来晶闸管牵引变流器,这是第一代牵引变流器技术,基本是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实在太落后,没法用。后来又从法国引进了第二代技术,GTO牵引变流器,中华之星的牵引变流器用的就是这个,可惜这个技术搞到的时候也濒临淘汰了。随后从日本引进了第三代技术,IGBT牵引变流器。这些项目都是南车的株洲所牵头的,所以南车在牵引变流器上面水平比北车高不少。当然更关键的是株洲所引进技术后没闲着,一直在努力消化吸收日本技术,所以进入高铁时代株洲所能很快对日本货做到逆向山寨。

                引进没问题,关键是要自主,赚了钱从山寨开始搞研发,慢慢就有核心技术了,南车走的就是这条路。

                汽车业最操蛋的地方就是把自主给扔了。

                • 家园 自主才能发展起来,但问题是自主的行当不多!

                  到了90年代中期才搞出来晶闸管牵引变流器,这是第一代牵引变流器技术,基本是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实在太落后,没法用。后来又从法国引进了第二代技术,GTO牵引变流器,中华之星的牵引变流器用的就是这个,可惜这个技术搞到的时候也濒临淘汰了。随后从日本引进了第三代技术,IGBT牵引变流器。

                  ————————————————————

                  你说的这些晶闸管也好,GTO也好,IGBT也好,实际都是控制大电流和大电压的功率半导体芯片

                  晶闸管也叫可控硅,可控硅虽然简单,但他的控制电路复杂无比,能搞好晶闸管牵引变流器,再去升级成GTO,IGBT就简单多了。

                  但前提都是,你必须自主开发,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所有的技术和经验都是一脉相传并积累下来的。行车数据和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案,都是自行解决的。

                  日本当初不过是和西门子给北车一样,只是南车去组装,一般情况下,你能组装就不错了,想拿到数据是不可能的,但南车株研拿到日本的这个东西,轻易就逆向了出来,所有行车数据都是自己的,是自己用可控硅做电力机车时一脉相传下来的,积累了几十年,也就是说有了什么问题,经验丰富的南车自个改个参数,换个元件就可以了,没日本人什么事了,北车就不行。至于IGBT现在南车是能自产了,但这个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自主设计升级改造权在手了,没人能卡脖子。

                • 家园 你这不就印证了我的说法?

                  我没有说南车没有技术引进吧,而是南车在引进的同时,一直在坚持自主开发,从低速的电力机车,到动车,到中华之星,再到现在的CHR380A,这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汽车行业,除了个现在半死不活的奇瑞,有自主开发的吗?连比亚迪和长城,吉利都是个抄!

                  • 家园 我们观点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

                    俺认为自主的抄也是好现象,南车就是这么抄出来的,现在大家都在给高铁唱赞歌,无非就是南车早抄一步而已。

                    相反奇瑞自主研发搞的太早,自主研发太费钱,而且没经验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没做大就玩自主研发风险太高,奇瑞现在就掉到这个陷阱里面了。

                    俺认为正确的路线是,先自主山寨,等依托中国市场钱赚大了再自主开发,但关键是这过程中不要忘了“自主”两个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