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左倾还是右倾有那么重要吗? -- 给我打钱87405

共:💬63 🌺489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儒家思想就不是回应建国问题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儒家思想主要是回答农耕社区的秩序和治理问题,以及西周的封建制条件下的政治治理问题;但到战国之后,儒家的思想已经无法回答如何在农耕社区基础上建立大国的问题了,父慈子孝,兄恭弟悌和男女有别,这些原则都针对了农耕社区的问题,以及以家族为制度模本的西周封建体制;即便有所拓展,如在家孝子,在国忠臣,这也完全不够。而法家的思想为秦汉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大国体制提供了制度想象和实践可能,由此奠定了历史中国的各方面的制度基础,包括经济、政治、军事、行政、文化(书同文和雅言、官话)。因此毛才称“百代皆行秦政制”,“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这不是道德层面的评价,而是基于中国历史做出的政治性评价。事实上,孔子自己运用的几乎也是这种观点,将伦理评价与政治评价分离开了。如孔子赞扬管仲,最早的法家政治家之一,就因为管仲“尊王攘夷”(中央集权,会合各国诸侯共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并称,如果没有管仲,他(孔子)本人穿的衣服也会和夷人一样了;因此管仲虽然在孔子看来根本不懂礼,在孔子却又认为管仲所为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大仁”。

          孔子对管仲的这一分析和评价,与毛对秦汉政治以及孔子的评价,在方法论和切入视角上,是完全一致的,即从政治视角切入,根据一个人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和历史中国创建和形成的贡献来评判。毛和孔都不是在讨论自己喜欢哪个人,尊重哪个人,哪个学派?不是说谁善良或品德高尚。后一种眼光常常是普通人的眼光,今天许多学者也不知不觉陷入这种视角;而前一种眼光是政治家和思想家,是对社会和民众有强烈使命感的人,的评判视角。

          若仅仅从文化上看,甚至可以说毛并不反孔。毛早就说过,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总结继承;只是这是在文化层面,而不是国家制度层面。而且时代变了,也没法在国家制度层面继承。事实上,孙中山在政治上是完全失败的,直到他在中共指导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之后,才算略有起色,并主要是通过蒋介石的国民党完成了北伐和中国当时的粗略统一。而如今许多民众,甚至许多学人,都将文化和政治制度搞混了。其实即便今天,我们讲孔子,只是将之作为一种文化,即便是修身养性,即便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也只是“讲”而已;我们不可能没有现代的国家机器,官僚(公务员),不可能没有行政组织,不可能没有政党和政党纪律,我们不可能用孔子的制度设计。事实上,历史上真采用了孔子的制度的,如王莽的新朝,很快就完蛋了。这也表明儒家思想或孔子思想不是用来治国理政的。道德教诲与治国理政会有些许关联,但基本是两回事。半本论语治天下,基本就是古代公知的一个说法,和今天只要民主就会发达,就会富强,就会幸福的论调是一回事。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jyzh,卢比扬卡,阴霾信仰,李寒秋,积吉,忧心,大厨,回旋镖,puma2011,ghui,陈王奋起,
        • 家园 儒的本体是有问题的

          如果一定要谈哲学思想的话。

          尤其是理学中出现的格物致知,也就是你认为的那个所谓的科学,那是个很不彻底的唯物。理学中的致知,包含有一部分自然的内容,但是这个知也包含了社会秩序,也就是儒家所讲的那些君臣纲常等内容。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儒学的格物致知,并不是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更多的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指导应用作用,而忽略其来源,就像下面有人讲的,儒对于秩序的来源是不清楚的。

          也就是说在社会演变这个领域内,儒学并不了解儒学自身理论的来源,而单纯的只强调该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儒学对于实践(物质)和理论(意识)之间的关系,儒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这是典型的唯心观点。实际看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话,儒学里面的善恶等都是给定的,没有来源的,这个传到西方之后,就出现了康德的先验思想。

          毛的观点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和环境的互动之中,人具有其主动性,能影响环境,同时又免不了受到环境的影响。个体的具体表现,要看他与环境的具体关系。因此看一个人既要看其所处的环境,也要看这个人本身如何。你对毛理解是错的。

          毛泽东认为人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社会性,而人生下来就是自私的,是性本恶(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社会是恶

          简单的谈一下左右,还是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来讲,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先说左,也就是承认实践的第一性,也就是说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出现冲突的时候,要解决这一冲突,就要从实践入手,形成新的理论。比如目前社会出现很多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严格的左派做法就是深入一线,亲身参与,通过这样目标明确的行为,形成新的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对下一步的行为进行指导。

          再说右,也即承认理论的第一性,强调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即任何实践行为,必须要在既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当现实中出现新的情况的时候,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先找一个理论,至于这个理论哪里来的是不关心的,比如现在为了要解决社会矛盾,就把孔子重新抬出来,要大家讲道德。

          左派强调实践的第一性,在现实的社会运行中就承认劳动者的主导作用,因为他们是实践的承担者(严格讲,他们是生产实践的承担者,而社会生产时社会存在的基础),右派强调理论的第一性,在社会运行中自然就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理论的承担者。哲学党性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中的不同人群的看法不同,并进而产生对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同方案。

          最后补充一点,右派在强调理论的指导性的时候,这个理论也包括马列毛等左派的著作,即不去了解客观的情况,自己背靠理论而发布命令,这被称作行左实右。

          通宝推:天涯睡客,铁骑边塞,ccceee,
          • 家园 儒学是格《易经》知人群

            《易经》是中国式的数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根源性的地位。儒家,一道、三纲、五常、四维、六艺、八德都是《易经》数,是孔老二迷恋《易经》后根据《易经》结构来模拟人间的人群结构和个人世界观。以此说明天不变道不变,天人感应。

            • 家园 问题就在于它只看人

              对于人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不去了解。

              就这一理论而言,带有很强烈的农业社会的经验色彩,是一种被动的意识反映。到心学之后,对这一问题有所察觉,并进行了改进,好不容易提出一个知行合一,但是任何做却只字未提。

              而辩证法到了马克思之后,才发展出了主动的意识反映,即通过实践来主动反映客观情况,切将辩证法进一步限定为对实践行为的思辨工具,对实践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意识反映。这时候才真正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叫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来看,其实叫行知合一更准确,因为行在前,知在后。

              在社会演变领域,则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人的言行善恶表现是源自其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因此要真正的改变人,首要的是改变其环境。也就是人的发展,首先要满足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就整个社会范围内),也就是其所处的环境,比如仓廪实而知礼节,比如it业发端于美国,原因在于社会有其物质基础,那就是社会上有足够的人能接触充分电脑并使用。否则单纯的强调个体修养,就是空谈。

          • 家园

            格物致知,用现在的话讲叫做认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共轭。格物对应认识体系,致知对应价值体系。也正是因为致知对应的价值体系,才自然延续到了之后的“正心诚意”。

        • 家园 左右平常事, 庸人自扰之

          儒家的真义和毛反孔的真义你都没有理解, 再谈论左右就有点超前了。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礼和仁, 礼者,理也,是秩序,就是下级服从上级,仁是从二从人,意即正确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引喻上级要宽宏地对待下级,下级要默默地承受上级的压力。

          神马格物致知,就在大学里面露了一下小脸,以后根本就没有再现过,本身也不是孔子孟子讲的,一直到朱熹, 才得到重视,但是还是没有讲清楚, 这才有后来的守仁格竹, 阳明心学。之所以格物致知为什么这么热门,就是后世的人需要解决理从何来,实则是解决秩序的源头,解决权力的来源问题。王守仁说,天理即人欲, 实际上已经推翻了儒学, 不过隐晦地套了一个儒家的马甲。

          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实际上是观察范围太小的原因。一个婴儿,看周围的人,大家都围着他转,世界充满爱。等到他大了,就会知道社会充满陷阱。

          人的动物性,决定了人的自私性,人的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社会活动,又决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利他性。毛泽东精通唯物主义辩证法,怎么会落入人之初性本x的陷阱?

          现在一般的年轻人都不了解毛反孔的时代背景。看看日本的论资排辈, 看看韩国人看到供应商或客户的90度鞠躬,你就知道当年的儒家的源头中国是何等的等级森严,年轻人和妇女根本就没有说话空间。

          毛用一场文化革命彻底地重塑了中国的国民性, 让中国这个民族年轻了2000岁。 今天的中国国民性和只有300年历史的美国相比一点都不老。各种创业,折腾,风起云涌, 远不是日韩台港可以比拟。

          左倾右倾本来是平常调整, 大惊小叫不过庸人自扰之。骑自行车, 一分钟要在左右摇摆几十次,不摇摆的人都倒下了。如果一个国家发展60年, 民众财富两极分化超过欧洲400年资本主义, 这个国家再不左转就要翻车了。

          编辑一次,订正错别字。

          通宝推:tt086071,fisherx,分瓜,天涯睡客,okcgb,NoName,侧翼,ghui,李根,mezhan,海峰,西门飘飘,白玉老虎,
          • 家园 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议论有许多,而人之初的“初”是解释为婴儿还是本源初始也可以探讨。其实在这句话里说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并不如许多人以为的那么重要,真正有文章的是接下来的一句:性相近,习相远。

            既然“性相近”,大家都差不多,再说是善是恶都没个比较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本善还是本恶真的不那么重要。还是先说“习相远”,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里将人之间的冲突矛盾的原因归结为习俗的差异。习俗的差异,游牧与农耕的差异算是够大了,也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夷入夏为夏,夏入夷为夷”,不管这句话是怎么演变来的,它能够出现就与“性相近”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本源的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中国社会的文化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基础之上的。这么说不够清晰,以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作比较。有宗教传统的国家,社会文化是建立在宗教信徒的基础上的,宗教信徒就不是普通人了。从这个比较中可以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特性。

            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人们的自我认同是宗教信徒,宗教信徒就与普通人拉开了差距,于是也就有了关于这个差距的衍生问题。旁边那个人、那个村的人、那个国家的人是信徒还是普通人呢?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这个问题,儒释道法墨的自我认同不会是“儒者”、“释者”之类的,自我认同还是“人”,儒释道法墨不过是学问之类的东西,例如佛学到一定程度是一个觉悟的人,没觉悟的人也还是个“人”,仍然还在社会整体的自我认同体系之中。宗教信徒与普通人之间拉开的差距使得宗教内部总有寻找异教徒的冲动,对外则有着原生的优越感。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释道法墨是为“人”服务的,而非凭空出来约束“人”的。

            回归到“人”的问题,引申出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特性,现实主义,或者是常说的中国文化的世俗性。也许人类永远也无法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宗教的超验性使得其常常扮演的是激化矛盾的角色,如果冲突不可避免,那么,结束诸神之争让冲突回归到其本来的原因,是中国文化能做的一件事。

            • 家园 说的好!自我认同是宗教信徒,差距就是别人成了不信或异教徒

              我高别人一等甚至几等,以至于别人根本就不是人,我可以以任何方式对待别人,比如屠杀,比如奴隶,等等等等,结果冲突不可避免

              因为中国文明无神,或者说中国文化的话语权不来自神,而来自讲道理,所以,有诸神到中国文化的殿堂开会的可能性。

          • 家园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通宝推:晨翼,
        • 家园 题目很大,所含很深,

          但是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归于一个判断: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没有资格生存下去?

          鲁迅借狂人之口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人看来,中华民族病入膏肓,不全面西化恐怕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中国的历史既然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未来估计是吃人的未来。不加大改造是不值得生存的。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代人则相反,在灾难深重时也看到光明,也能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国家,对人民,甚至对农民的力量充满信心。中国农民固然有阿Q,但是中国农民整体当得起勤劳善良智慧这样的评价。实际上这是和鲁迅完全相反的看法。在毛主席看来,中华民族不仅现在有力量,未来还会更有力量,更有资格生存下去。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西方历史则是“大规模”吃人,变着法屠杀的历史。看看鸦片战争,贩卖黑奴,灭绝印第安人,屠灭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两次世界大战。如果用鲁迅的观点来看西方历史,每叶上都写着“屠杀”!仁义道德的影子都没有!

          儒家和孔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作为延绵五千年的历史,其生生不息的存在已经证明了其力量。取其精华,融合现代因素,扭转逆向民族主义的影响,正当其时。

          通宝推:聂盘,mezhan,hullo,陈王奋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虽然你说的很好,但是毛和鲁迅不是相反的关系

            鲁迅是个笔杆子,他最早指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而且指出的比任何人都深刻。毛是革命家,他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要革命

            • 家园 在存亡危急时刻,更应该鼓劲,

              这个时候指出问题,不是好时机.再说,他说的那些中国人的劣根性,也看不出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套到哪个大点的国家都适用.他说的一盘散沙,冷漠,愚昧,自私,套到德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英国人身上一样都合适.

              另外,我倒不是说不应该指出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也应该看到自己国家,人民,历史的优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