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共:💬374 🌺2110 🌵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回字的四种写法以何为正?
          • 家园 识字率那贴我刚好也单独回了

            这边单说横向比较。英语不规则动词时态变化的难学,主要是对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来说的,汉语母语的人学西方表音语言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用来坐参照语言,自然觉得难学。英语对其他日耳曼语系背景的人来说,难度很低。对英语母语的人来说算不上很难的东西,嘴里说习惯的,写就没问题,他们自己为什么要简化?所以我认为横向是没法比较的。

            如果把不规则动词的变化“规则化”,很多时态下词的发音和拼写都要改变,这就不是简化了。汉字简化至少发音是不变的。

            另外表音语言知道拼写规则写出来出错的可能性比汉语小的多,书写对他们来说认全了字母就问题不大。而汉字书写对中国人自己来说也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没法横向比的。

            不知道英文的拼写沿袭,同属日耳曼语系的荷兰语里是有拼写简化的情况的。比如“荷兰的”,以前的拼法是Nederlandsch,现在统一成Nederlands了,发音是一样的。

      • 家园 你的資料和結論

        你說:“自隶变以来汉代,俗体字就已出现”,簡化字表中,始於先秦到民國的有12.63%, 6.18%... 11.86%。這恰恰說明,漢字的俗體字(或者叫異體字)是長期並存的。這不能結論說“以俗体字出现与普及为代表的汉字简化趋势..." 如果說簡化是趨勢,那麼為什麼在先秦出現了12%的簡化字,而到後代出現的頻率並沒有顯著增加呢?

        這些異體字存在,也不是士大夫“闲得蛋疼制造出越来越复杂”的繁體字,老百姓喜歡簡體字。如果你看《蘭亭序》,“俯”字就有兩個不同的寫法。簡體“于”字和繁體“於”也同時使用了。其他書法家都有這樣的習慣,董其昌就常寫簡體的“万”,“泪”,“与”。王,董都是標準的士大夫吧?如果你學過書法,許多字在字帖中的寫法與印刷體的繁體字是不同的。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有些字在六國有不同的寫法。統一以後,還是有一些異體字長期存在。簡化字中有些還是接近甲骨文(比如“虫”字)。有些人一看到恢復繁體,馬上說“你要恢復到甲骨文吧”。其實正是簡體字回到了甲骨文和漢簡的寫法。我的觀點,不是為復古,是為漢字的自動化而思考。不一定正確,但提出一種學術觀點,能賺到這麼多“草”,也是意外的收穫,呵呵!

        你舉出的許多例子說明簡體字古已有之,這不是我們爭論的要點。簡體字的來源大部分是古已有之,也有一小部分是新造的。

        問題是簡化字的採用,廢除了原來更加精確的字,這才造成簡體字的弊病。如果老百姓平時手寫簡體或行草書,是完全可以的。繁體字本來就有草書,其書寫要比簡化字更快吧。

        我的觀點是,簡體字有3個問題:1合併了許多意義不相關的字,2採用了不符合漢字規則的偏旁改變,3兩個體系的漢字並存增加電腦處理的資源浪費。歡迎毛兄就此提出批評。

        • 家园 想在我面前玩文字游戏?来吧

          你說:“自隶变以来汉代,俗体字就已出现”,簡化字表中,始於先秦到民國的有12.63%, 6.18%... 11.86%。這恰恰說明,漢字的俗體字(或者叫異體字)是長期並存的。這不能結論說“以俗体字出现与普及为代表的汉字简化趋势..." 如果說簡化是趨勢,那麼為什麼在先秦出現了12%的簡化字,而到後代出現的頻率並沒有顯著增加呢

          还“恰恰说明”呢,你这段话恰恰说明你在这个帖子里表演的水准。

          简化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顺应汉字简化与规范的潮流而制定的标准,通过汉字简化字表,可以反映出汉字简化的趋势。但简化字表并不全是从俗体字选取。这一点,我在上文中已经给出明确的做了说明:

          天我们使用的简体字,溯其源,除了一部分刚才说的“气”这样的恢复其古体的字外,大部分是过去长期流行的俗体字

          为什么简化字表并不全是从俗体字选取,这一点我在上文对“气”的分析中也有涉及,当可以通过正本清源达到简化汉字的目的时,自然不必费事再去做无用功。

          如果你阅读能力有问题,那最好去学习语文。

          嗯,提到《兰亭序》,你又开始玩以偏概全的表演了。第一,“王,董都是標準的士大夫”,士大夫就只有王董?王董二人能代表中国两千年以来历朝历代所有士大夫整体?第二,自魏晋以来至清末文书、著述,士大夫文集等官方半官方文件,哪个不是用正体楷书?而行书草书里这些带有省略笔画性质的文字为什么只有私下场合用文字才用?以王羲之为例,他以行书写就的《兰亭序》有“简体”,那他用楷书写就的《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中,有几个俗体字?王羲之自己就认认真真把正体俗体划下不可逾越的鸿沟。亏你还有脸说。

          我的帖子目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告诉大家,汉字演变的潮流是什么。如果你不赞同,能拿点干货来给论证,可以,让大家也看看正反双反的。你拿出什么,转移话题,以偏概全,拿印象流当证据之类脑补招数倒是玩的挺熟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收到那么多草,自己去看自己做的事:

          你不是说什么“繁体简体只省一笔”么。怎么在松阿察的追问下缩了?自己提出结论,别人质疑时溜走,这就是你自我标榜的理性么?

          松阿察:“何不食肉糜”

          你不是说“顯示屏分辨率已經不是問題”么,怎么neriak一质疑怎么会不是问题提出“技术限制,像素点的尺寸不能无限小”“受成本限制,显示芯片的处理能力不能无限大”两个专业问题时,你怎么马上跑到数码照相机上去了?自己提出结论,一到别人反驳就转进,这就是你标榜的理性?

          neriak:怎么会不是问题?!

          这两个坑已经把你专业水准充分说明了,现在又发明出“繁體字本來就有草書,其書寫要比簡化字更快吧”,好,前面我也不追问了,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给我证明吧。既然都是学理的,就别玩虚头八脑那一套了。

          证明给我看,“繁體字本來就有草書,其書寫要比簡化字更快”

          • 家园 不是來表演的

            其實歷史上有些字有不同的寫法很正常,沒有哪個是士大夫用的正體,哪個是老百姓用的俗體。比如簡化字中的“画”,你如果進博物館看看,歷來畫家們都是簡繁混用的。“所”,“叔”,“陰”等字,很少有人是按照我們今天看到的繁體仿宋字樣子寫的。與其說是俗體,不如說是異體字。

            我只舉王董,為簡省篇幅,虞歐褚顏,蘇黃米蔡,都有異體字在其流傳的法帖中。略舉幾個例子:鍾繇《宣誓表》(這個是很官方的文件了)第二行,“于”字和“於”字都用了。

            你提到的《黃庭經》《樂毅論》,也不能算官方文字,《黃庭經》中,“陰”字,在第44行和第46行和倒數第7行,倒數第1行就用了兩種不同的異體字。古人寫經,用大量的異體字,“万”字出現在經文中的頻率很高。“經”字的右邊也是用來簡體的寫法。“專”“轉”字也有減筆。

            松阿察的帖已經回了。

            neriak的顯示屏問題,瓶頸是在人眼的分辨率,現在顯示屏1200X1920已經有足夠的解析度了。

            你說:证明给我看,“繁體字本來就有草書,其書寫要比簡化字更快”:

            鏈接 《唐摹本王羲之上虞帖》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9992.htm

            下面附譯文和草書筆劃計數,

            得3书3知4问3吾(與簡體筆劃差不多,下面用C代替)夜C来C腹C痛C

              不C堪5见C卿2甚2恨5想5行2复4来C

              修(看不清,不計,下面用K代替)龄K来C经K日C

            今C在4上C

              虞5月C未C当C去C重7熙K旦C

              便5西C与C别4不C可3言4不C知4

              安4所3在4未C审6时C意5云C何3

              甚3令3人耿6耿(重複符號,不計)

            草書的筆劃連筆多,所以計算筆劃也許有1筆的誤差,但在我的計數上再加一筆,也不影響草書和簡體的對比。

            此帖共58字。明顯比簡化字筆劃少的有25字左右,其餘的和簡化字差不多。字數不多,不可作結論。老兄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懷素,智永,趙松雪的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曾經研究推廣《標準草書》,我手邊沒有,所以無法引用。

            以上都是我們爭論中的細支末節,你我都會有失誤的地方,又不是畢業論文,沒必要多花時間。對我以前提到的3個主要問題,我更有興趣討論。其他都是浮雲了。

            • 家园 最后一回

              这是刚看到的松阿查最后奉送给你的。你的招数,在和我玩的时候也一样。

              说实话,你这人不咋地。你自己有字画数统计程序,我要求你提供,你不理我;等我一笔一划统计出来你说的那73个字,你来个样本字数太少,得达到你实验过的9000字的程度才行。既然我辛苦半天你不满意,那你既然有字画统计程序,就让你根据我的要求做大样本的统计,你来个“其實不用再實驗”。既然不用实验,你倒是说你正文里的例子按我的要求结果是多少啊;你又避而不算。然后又拐到有谁写9000字。合着不一下写到9000字,就体现不出来繁体的工作量比简体大?

              你现在的招数,无非就是转进,一个问题被卡主了。赶紧转到另一个。最后把别人弄得烦了不想回你,再来宣布自己的胜利。这种招数在网上屡见不鲜,包括西河,泉畔大师是这方面的行家。

              但泉大师终究是被我打脸的角色。我和他玩是兴趣。对你,我只是偶尔兴动。现在我已经没兴趣玩了。

              行了。你宣布自己胜利吧。

              • 家园 西西河不是打群架

                松阿查的話題我已經回答了。

                作為版主的禮貌,我發了帖,就盡量回答你們的問題,但沒想到引起這麼多的反應,難免有所延遲或疏忽。

                你現在不是正在轉移話題,又引出與原來討論無關的話題。

                我來西西河不是來打群架的,不想爭什麼輸贏,也沒興趣打誰的臉。

                如果誰對我的帖有不同的見解,或不理解,歡迎回帖討論。但要人生攻擊,我就不奉陪了。

                • 家园 确实不是打群架

                  这明摆着是群P嘛,一群人P一个人。绿油油的一片里面,我真佩服你,其实这样的佩服,我同样送给到处发小贴的轮子以及在公交车上发传单的基督狂信徒。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可理喻。

    • 家园 我觉得你说了这么多,其实观点并不复杂

      就是一个“让人适应电脑,还是让电脑适应人”的问题。您说呢?

      • 家园 電腦也是人造的,所以最終是經濟效率

        是個經濟效率的問題:到底是“統一漢字”效率高還是讓電腦“保持兩種版本”效率高。

        許多回帖說什麼“復古”,“13億人的習慣”,都不是我考慮的。

        保持兩種版本,也是給13億電腦=13億人有不方便的地方。再算是1000年,是13000億人要付出的代價。

        而統一了漢字,現在20年裡13億人付出代價,但13000億人可以省去兩種字體的麻煩。

        • 家园 中国有13亿台电脑了?美国也达不到人手一台吧?

          前面的论证还算严谨,不能挨了批评就开始胡说。按1000年=13000亿人的逻辑,20年不是13亿人而是260亿人。再说别过1000年,就是再过100年,这个世界发展成什么样还不知道呢。现在不再进行行政性的汉字简化就很好了,剩下的让社会自己去发展吧。

          • 家园 你家有幾台電腦

            平均來說,美國人均電腦數是超過每人一台吧。很多人家裡有4-5台電腦的。

            我說的13億是一代人。如果永久保存兩種文字,1000代人就是13000億。20年算一代人吧。

            100年後的事情,就不可以討論一下?你的說法有點路易十五“Apres moi le deluge"

        • 家园 20年几千万人去改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说得太好了,为了这13000亿人,就由港台的几千万人改过来吧,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加快推进废止繁体字使用简化字的步伐吧。

        • 家园 那也要看这种效率的提高对整体的贡献有多大。

          窃以为,在电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层面上的统一,最终对效率的贡献不会很大。而你的辩解,就像为了使电脑的人脸识别更加迅速,我们应该尽量简化自己的表情一样。

          说实话,要说辛苦,可能也就苦了现在做汉语文字识别的这些人,但这也是一时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终究也熬过去的。反过来说,要是汉语识别真的变得非常简单了,那这些人是不是都得失业?

          若说人,既然学习简体字的人,认起繁体字来几乎没有困难,那么,何来你所说的麻烦呢?

          若说代价,为何不是由学习繁体几千万人来承担,而是由学习简体的十数亿人来付出呢?

    • 家园 兄台说的有点儿过了,

      “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文字都是越來越複雜。唯一的例外是韓語和越南文”?现实总怕不是这样,在下不才,也学过几种外语(主要是拉丁语系的),按照六十年代的语法与操拉丁语系的人对话,对方的感觉就是“老奶奶们才这么说”(这是对方原话),可见现代人说话(包括书写)是越简练越好。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还是简洁明了的好,不要把简单的事办的繁杂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