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共:💬374 🌺2110 🌵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近年來﹐不斷有有識之士提出恢復繁體字﹐但馬上就受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一個常見的反駮就是﹐恢復繁體字是復古﹐要復古﹐就回復到甲骨文去好了。

其實﹐簡化字是不是歷史的進步﹐是值得商榷的。漢字的發展史﹐從甲骨文到楷書﹐並不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橫向看各主要國家的文字﹐我們也無法找到簡化的成功案例。

首先﹐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甲骨文和金文﹐小篆的寫法﹐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字非但沒有減少筆劃﹐而是更複雜。但這複雜不是為複雜而複雜﹐而是為了更規範化﹐更能符合漢字的造字規則。比如﹕

床 甲骨文就只有繁體床的邊旁( “片” 反轉)﹐而到篆書﹐就增加了“木”旁。

協 甲骨文就只有三個“力”﹐到篆書就增加了豎“心”旁

寅 甲骨文的筆劃就像一支箭﹐ 而到金文和篆書就左右增加了兩隻手。

還有 “祐”﹐“有”﹐“歲”﹐“窗” 等字﹐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樣的例子﹐非常普遍。證明了甲骨文到篆書並不是一個簡化的過程。

同樣﹐從篆書到隸書﹐以及從隸書到楷書﹐也不是一個簡化的過程。比如﹐“垂”﹐“草”﹐“玉”﹐“琴”﹐“氣” 等字﹐都是楷書比篆隸書複雜。

其實﹐漢字的演變﹐是為了適合書寫工具的變革。而在近二千年﹐毛筆作為主要書寫工具﹐漢字字形也就相對穩定了近二千年。而漢字字數的增加﹐使語言更清晰精確﹐是語言的進步。

漢字的簡化運動始于五四運動。當時的進步人士將中國的落後歸罪於傳統文化﹐而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也難免被殃及。

當時最為進步人士不滿的﹐是漢字無法由簡便的打字機輸入。因而﹐廢除漢字﹐而改拉丁化字母﹐幾乎成為進步人士的共識。錢玄同﹐魯迅就是這種思潮的代表。民國政府也曾試過推行簡化字。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由於當時科學技術的限制﹐漢字打字無法像拼音文字便捷﹐使得漢字拼音化成為政治和學術界定共識。由於不能像韓國 越南那樣一步拼音化﹐所以漢字簡化﹐合併同音字成為拼音化的鋪墊工作。

所以﹐簡化字的目的﹐是走向拼音文字﹐所以才有許多同音合併的簡化。而同音合併﹐使得原有獨立意義的字消失﹐是文字的倒退。比如”沖“字。簡化後與衝突的 “衝”字合併﹐原有的“沖和”之意就很少再用了。現在的人看水滸中的“林沖”﹐總以為是“衝鋒陷陣”的“林衝”﹐而不是性情“沖和”的“林沖”。還有 “幾”與“几”合併﹐使人讀到的“万几之暇”時﹐不知這“几”字作何解。

漢字﹐從“說文解字”的9353字﹐到“康熙字典”的47035字﹐代表著一種優秀的語言發展成熟。我們也同樣看到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文字都是越來越複雜。唯一的例外是韓語和越南文。(關於韓語和越南語的拼音化產生的問題﹐另文再述)

那麼﹐簡化字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按現在的電腦發展﹐漢字拼音化已經不再需要﹐方塊字的輸入速度已經不亞於拼音字母﹐而方塊字的閱讀速度一向是優于拼音字母的。所以﹐原來簡化字走向拼音化的目標已經不再存在﹐我們為何還要保留簡化字呢﹖

唯一的理由是筆劃少於繁體字。少多少呢﹖有人從簡化字表上計算﹐宣稱減少50%的筆劃。但實際使用時節省多少﹐我從來沒用看到一個統計數字。作為一個事關國家民族千秋萬代的變革﹐居然沒用經濟效用分析﹐令人唏噓。

我用電腦計算﹐<紅樓夢>第一回﹐連標點符號共7440字﹐用繁體字共55576筆﹐簡體字共46889筆﹐平均繁體字每字7.47筆﹐簡化 字6.3筆。繁體比簡體只多寫1.27筆。王右軍寫的<蘭亭序>﹐用繁體字平均每字7.31筆﹐如果用簡體每字5.98筆﹐每字可省1.33 筆。以現代作家的文章為例﹐魯迅的<秋夜>﹐共1032字﹐繁體字是8233筆﹐平均每字7.98筆﹐簡體字是6890筆﹐平均每字6.68 筆。簡體字比繁體字節省1.3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共1347字﹐繁體字是10767筆﹐平均每字7.99筆﹐簡體字是9071筆﹐平 均每字6.73筆。簡體字比繁體字節省1.26筆。

所以在日常使用中﹐繁體字的每字平均筆劃在7到8筆﹐而簡體字在6到7筆。考慮到一般人手寫都會用連筆﹐繁體字的“馬”﹐“鳥”和“魚”字旁的下四點﹐ “絞絲”旁的下三點﹐都可連寫成一筆﹐而簡化字則沒用這種節省﹐所以簡化字實際的節省的筆劃會更少﹐可能平均連一筆都不到。

為了減少這一筆﹐我們付出的是什麼代價呢﹖今天的互聯網﹐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語言的自動對譯已經越來越普遍﹐而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主要。也 正是這些簡化合併字﹐在電腦自動翻譯時成為災難。例如﹐“髮生”和“發生”﹐“牛斗”和“鬥牛”﹐“五穀”和“五谷”﹐用簡化字電腦是很難區別的。想想我們現在從小學生開始就用電腦﹐用筆書寫的機會大大減少﹐而使用電腦的時間大大增加。為少寫一筆而使用語義不清的文字﹐真是得不償失﹐拖現代化的後腿﹐是語言的倒退,給電腦識別漢字和人工智能的開發造成更大的障礙。

更大的損失在於﹐簡化字破壞了漢字的內在有機聯繫﹐增加了學習困難。如“愛”字沒有了“心”﹐“書”和“筆”都去掉了“聿”而失去關聯。現代人都不用毛筆 了﹐筆字用“毛”旁還有什麼意義﹖原本無關的“難”﹐“歡”﹐簡化後都用“又”字作邊旁。買賣交易原是用“貝”﹐代表貨幣﹐簡化後“买卖”用人“头”了。

在電腦時代﹐我們祖先創造的漢字的優越性正越來越體現出來。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我們看到的路標大多採用漢字﹐而不是日本拼音文字。就是因為漢字語義明確易辨。

有人說﹐要採用識繁用簡﹐兩種字體並存。這正是造成電腦資源的浪費。現在的電腦處理漢字﹐還沒有一個完美的系統。就是因為文字無法統一。而繁簡字體無法自動對譯﹐使得網上很多的古典名著有錯字﹐找不到一個正確無誤的繁體版本。

而看不到古典名著的本來面目﹐在欣賞名著時的審美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我們在讀“朝發白帝”和“早生華髮”。繁體字本和簡化字本有著不同的直感。繁體本是直接的視覺﹐而簡體本﹐需要聯繫上下文去思維的辨別“發”和“髮”。

美國書店里莎士比亞的作品﹐大都是原本的舊體英文﹐因為簡化以後會或多或少喪失文學作品的意義。而我們今天的書店裡﹐很少能找到繁體本的古典名著。所以“林沖”誤解為“林衝”﹐修改古典名著令讀者一頭霧水。

繁體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簡體字只有五十年。兩種文字﹐如果一直並存下去﹐遺害無窮。為中華民族千年大計﹐為漢字在將來世界與英語西班牙語鼎足而立﹐必須取一舍一。而所取的﹐只有是繁體字。因為消滅簡體﹐對我們損失甚小而且可行。而繁體字是無法消滅的。走進故宮﹐走進任何一個名勝古蹟﹐都必須認識繁體。

廢除簡體字﹐可以拉動內需﹐增加就業率﹐增長國民經濟。廢除簡體字﹐可以提高國民對古典文化的欣賞﹐方便外國人利用自動翻譯閱讀中文網站﹐了解中國。廢除簡體字﹐將來不再有繁簡之爭﹐一勞永逸。廢除簡體字﹐一舉多得﹐還我美麗的正體繁體字﹐此其時也﹗

关键词(Tags): #簡化字#繁體字#繁簡之爭#漢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