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文摘】寻找新文明秩序与儒家德治民主(一) -- 黄钟大吕

共:💬36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文摘】寻找新文明秩序与儒家德治民主(一)

    寻找新文明秩序与儒家德治民主

    ——从“开出民主论”到接着牟宗三而讲

    http://www.confucianism.org.my/html/committee_meeting_3.htm

    南方学院 祝家华博士

    第一节:寻找新文明秩序的百年工程... 1

    第二节:“开出民主论”的两层存有论所可能启发的政治制度之设计... 6

    第三节:迈向儒家德治民主理论建构的思索... 9

    第四节 超越民主政治与接着牟宗三而讲的期待... 15

    第一节:寻找新文明秩序的百年工程

    这百年来,儒家乃至中国文化面临了怎样的命运呢?笔者以为余英时提出的”游魂” 论最为合理和传神.儒家的”圣贤君王”政体很早已经变质,到了辛亥革命正式赶下千年的历史舞台;儒家讲经论学的道场—--书院在一九零三年被慈禧废除,儒家千年文化人格教育体制让路给西方式的学府;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宗亲和大家族体制让位给资本主义市经济场的现代小家庭,个人几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原子个体. 没有了政体,书院,宗族等制度的载体,儒家犹不成”游魂”乎?儒家的魂魄在外流浪,一度气若游丝,如今虽有一些生机,但还是无家可归.由儒家及中华文化所养育的人们,难免或多或少都得了文化失忆症,对传统资源愈发无知和轻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不是虚无和混乱,至少也是魂魄单薄,精神缺乏厚度,君子之风远去,文化大师不复存在.

    龙应台指出张之洞所列举两千两百部必读的古书和钱穆的七本必读的古书放在一块,让她感叹地问到:“这一百年间中国人抛弃了多少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称之为集体失忆、自我灭音,也不算太过吧?” 。她也引述钱穆对现今中华民族对传统无知的惊恐:

    今天我们对传统的旧中国,已经可说是完全无知识了,我问诸位又有什么理想抱负呢?那么我想要发财,便赞成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我自问发不了财,便赞成共产主义、怕只有这两条路了,还有第三条吗?我们中国民族将来的出路在究竟在哪里?这一想很可怕。

    现今,当然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线的选择,而是似乎只有自由主义式资本主义的政经制度和生活方式,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难怪福山(Francis Fukuyama)会宣称“历史的终结”。杜维明从比较的角度,观察到中国知识分子和印度及回教知识分子面对西方现代化挑战有很大的差异,他说:“假如说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以后被这类问题意识(即启蒙理性所代表的思维)所彻底征服,这表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印度,以及回教知识分子最大的不同,即中国知识分子无条件地接受了启蒙的无神论和科学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一直到今天,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还基本认为这是进步的思想” 。这种完全被西方启蒙理性心态所征服(震摄?)是怎样的场景?或许麦金太尔(A.MacIntyre)用于说明当代西方道德混乱情境的“寓言式故事”,更是恰当地描述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混乱状态所带来的错乱。

    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开头就谈到科学被摧毁后的重建情景:想象一下由于一场大灾变而使自然科学蒙难。公众把一系列周围环境的灾祸归咎于科学家。普遍的骚乱发生了;试验室被焚毁,自然科学家被处私刑,书籍和仪器被毁坏。最后,一场愚昧的政治运动得逞了,成功废除了各类学校和大学中的科学教育,监禁和处决了幸存的科学家。然而后来还是出现了一种反对这一破坏性运动的倾向,明智的人们寻求科学的复兴,虽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忘了科学本来是什么,此时人们所具有的只有以往科学的残章断片,试验知识与任何赋予它们意义的理论脱节,理论也已或者本身支离破碎,或者与试验无关,仪器的用法已经遗忘,书籍因遭撕毁而破烂不堪,字迹模糊。但所有这些残骸又将重现现在已复活了的所谓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实践中。成年人在相对论、进化论和燃素论各自有何优点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尽管他们对各理论仅有极有限的知识。儿童默识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残留片断,背诵着某些咒语般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定理。但没有人或几乎无人认识到,他们正在从事的并非是全然真实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因为那合乎具有稳固性和连贯性的一定准则的言行和那些使他们的言行具有意义的必要背景条件都已丧失,而且也许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

    长篇引述麦金太尔的寓言式的自认科学大灾难场景,正是要描绘中国这一百多年来大混乱的变迁,麦金太尔所叙述的复兴科学之“景观”,令人想到现今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石元康指出,“麦金太尔这个对自然科学的想象的境况以及他对当今西方道德世界的论断使得我们很难不想到中国文化自从与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以来接触后的情况。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后,面临整个崩溃的局面,我们所处的也是一个大混乱的状况。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的哲学家们那样去做哲学了,因为他们所处的并非一个大混乱的时代,起码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上,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而我们这一百年多来所处的却是那些方面的根本性的动摇,因而产生大混乱” 。确实,大混乱带来这一百年的中国近当代的变迁。如果说,麦金太尔是在“道德废墟上”思索西方当前社会道德的大混乱状态,那么中国文化及社会的大混乱是在二千多年君主圣王专制制度失败后,正处于“圣王乌托邦祭的废墟上” ;一百年多来哲学家、思想家、文化人、政治人物等等都无不在“圣王废墟上”的寻找及重建出路,就如金耀基说“中国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为了中国的富强,它基本上是中国寻找新的文明秩序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个百年工程还没有到半途,新的文明秩序没有成型,至少政治上的新体制新秩序还没有稳固.

    牟宗三先生的“良知自问坎陷开出民主论”就是在此“圣王废墟上”重建儒家政治思想和体制的新出路。牟先生所做的就是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类似黑格尔“哲学式的历史”(philospphical history)诠释,对主要的传统中国文化给于判教式的评断,如将儒家文化定位为“仁的文化系统”,而西方则是“智的文化系统”;儒家文化的通孔是生命,而西方文化通孔是自然等等。牟先生对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中国文化作哲学高度的诠释,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大混乱后现今的人们颇有帮助,对中华民族自我的认识非常重要,牟先生的诠释也很有文化哲学的视局。石元康指出,“中国文化目前所处的正是一个大混乱的状况。我们要了解这种状况,所必须做的也是从事黑格尔的哲学式的历史。只有透过这种精神叙述史的方式,我们才能掌握到我们的文化现状究竟是怎样的,以及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 。作为大混乱的后之来者,笔者则在“圣王废墟上”和“开出民主论”的重建中静静地沉思: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走出丧失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信心,站在超越启蒙理性的视野上,真正走出“第三条思路” ,让第三期的儒家文化发展从东亚迈向世界的舞台?。

     

    第二节:“开出民主论”的两层存有论所可能启发的政治制度之设计

    牟宗三先生从哲学的高度建构“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民主论”,尽管引起诸多的争论,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对“开出民主论”的批评以及疑难的存在,并没有使牟先生这创造性的理论建构失效。笔者认为,在后现代批判思潮蓬勃发展以及自由民主反思的时代,“开出民主论”有其重要的意义,提供当代新儒家许多思考、反思以及发展“接下讲”的理论空间。这里尝试分析“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民主论”所预设的两层存有论以及道德主体(道统)统摄政治主体及认知主体的意义,以及其所可能启发的政治制度设计的构想。

    笔者认为,“开出民主论”所立基的两层存有论有其睿智以及重要意义。从牟先生“开出民主论”的深层问题意识来看,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必须经过的客观政治制度的实践,是儒家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客观法治制度基础。但是,牟先生认为,民主政治如果没有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作为其坚固的基础,它就存有许多负面的问题。牟先生如此批评民主政治:

    理性之外延表现在成就民主政体上的那些形式概念;现在,民主政体已经成矣,形式的自由与权利上已经平等已取得矣。然则个人又如何?西方的理性途径没有在这里用,形式的自由与权利上的平等并过问不着个人主观生命如何顺适调畅其自己。如是,人们乃在此外在纲维中,熙熙攘攘,各为利来,各为利往、尽量地松弛,尽量地散乱,尽量地纷驰追逐,玩弄巧慧尽量地庸俗肤浅、虚无迷茫,不复理性在那里,理性之根在那里,人生宇宙之本在那里。一方外在地极端技巧与文明,一方内在地又极端虚无与野蛮……理性之外延表现之经纬(脉络与关节),超越的平等性与内在平等性,以及民主政体中的那些形式概念所成的纲维网,反不能使西方的思想家见到社会世界的理性则律与政治世界的坚实可靠基础。则我以上所说的外延表现之缺处与不足并非无故。此不可不深长思也”。

    因此,两层存有论,让人们清楚理解民主政治只是“执的存有”现象世界,人类不能只是一味纷驰追逐利来利往、玩弄巧慧,这是庸俗、肤浅最终导致虚无迷茫,因此要有“ 无执存有”本体世界的道德理想或良知作为坚固的基础。这“无执存有”的本体世界即是道德形上学的道德宇宙世界,以“道德秩序即宇宙的秩序”而论,即人道性命贯通天道,那么“无执存有”的良知道德本体的价值世界是批判负面的民主政治之坚固基石。但是,反之,也不能过度重视修持“无执存有”的精神世界,不然就会变成像一些印度宗教、回教及其它精神信仰的信徒过度重视出离、修持及冥想,“执的存有”世界所含盖的政治发展、经济成长以及其它的社会实践将不能很好的推行落实。两层存有论让我们在当今的后现代民主社会,需维持一种儒家向来重视的中庸、中道的生活实践态度。

    两层存有论的“无执存有”从良知自我坎陷开出民主政治的“执的存有”,同时以道德主体(道统)统摄政治主体(政统)以及认知主体(学统),这理论在政治制度设计上有什么启发?正如杜维明指出,“儒家如果只是伦理学意义上个人修身的一套价值理念,而在整个大的历史时机的制度安排、制度转化、制度创新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制度安排一定要在儒家之外才能取得,那么儒家发展的空间就非常小” 。当代新儒家应该思索其学说在制度转化上的可能贡献。因此,虽然“开出民主论”中道统和政统的是统摄关系,但实际上道统要如何建立或落实这样的统摄关系?这问题似乎没有人提出来。理论上,良知或道德主体(道统)应当统摄政治主体(政统),可是落实到现实政治以及政治制度以便呈现其价值又是如何呢?这是非常严正的问题,不然道统统摄政统就没有意义,也无法在现实上落实。笔者以为,贝淡宁(Daniel Bell)在〈二十一世纪的儒教民主制〉提出以考试竞争选拔的学者上议院,是很有意义的思考。笔者认为,如果道统要在现实上统摄政统,那么一个像征道统或良知的上议院之制度设计,是一个可能的途径。当然,道统上议院或良知上议院的成员可以由几个部分组成,如贝淡宁的学者选拔、资深民代、公民社会的中坚份子以及元老法官等组成(部分选拔、部分委任,详细的设计内容当然无法在此一一列出说明),他们的年龄应该都至少在四十岁(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最佳)以上。自由主义者海耶克(F.A.Hayek)“为了使立法能基于超立法原理,而不沦为偏袒专断”,他提出将立法机关分为“立法议会”(Legislative Assembly)和“政府议会”(Governmental Assembly)两个机关的主张。如果海耶克的制度设计在自由民主理论很难获得共识,那么在“开出民主论”的道统统摄政统的关系中,道统上议院或良知上议院的制度设计,就比较有其正当性和说服力。因为,只有在道统上议院的设计上,道统或道德良知才能统摄“利来利往、玩弄巧慧、庸俗肤浅、虚无迷茫”的民主政治,对民主政治起约束、规范以及批判的作用和角色。这样的提法必然将会引起争议,但是如果从儒家德治仁政的理想而言,民主政治只是中间的法治制度实践过程,并非儒家理想政治的真正实现。因此,牟先生“开出民主论”所启发的政治制度设计的思考,确实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笔者的建议只是希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由此可见,“开出民主论”有其重要的意义,许多理论及现实上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待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探索,不然我们将失去解读牟先生“开出民主论”所带出来的重要讯息、价值意义以及深远的忧虑。

    • 家园 儒以文乱法,信夫?
    • 家园 宁可搬出历史僵尸,就是不敢重提毛泽东思想.
    • 家园 只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是“道德”?
      • 家园 道德经曰

        道德经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是本源和规律;

        德,是事物成为自身的因素。

        综合起来,道德就是符合世界根本规律,使得万事万物成其为自身(不至于异化)的东西。

    • 家园 儒家从来就无德,何来德治?

      特别是那个华夷之防,尊卑之论.要是你那么高调地在唱.那么我的先祖是黄帝四子,那么我血统那么高贵你是否应该集合你们儒家弟子每天三次给我行三跪九叩首大礼?

      你的所谓民主,请原谅我愚顿,请你将一讲什么是民主?再有请你举例子说一下儒家的弟子什么时候有过德?

      其实你就两个荒缪,一是那个所谓的民主,加上儒家缺的就是德.你这里一开篇就是大缪!

      还有最基本的东西,民主源于希腊.和西方没什么关系.西方是一个宗教和宣扬屠杀的东西.这也你是荒缪的地方.

      三,道德体系不是出自儒家,而是中华文明从蛊蒙时期留下来的记忆和后来祭祀文明留下来的体系.而儒家宣扬的只是尊卑论那套东西.而这就什么不能有民主才可以实现的体系.所谓中庸是道家的思想,和儒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四,中国的民主思想出自法家的百姓之治,如果实现百姓之治就不能有阶级.所以儒家最害怕的就是这个.你扯一个儒家有什么民主思想那是天荒夜谈.

      五.文明,文明是经历很多历史时期的,比如东西方.比如四大文明,希腊.中华,罗马.东罗马.文艺复兴,现代.这些时期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什么民主.

      世界上包括穆斯林,中华,南亚地区,甚至犹太人.非洲.和东方民族,请问那里是民主了?民主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赵本山卖拐的忽悠.你在这里拿着忽悠算什么?

      当然你说的宪政当然现在需要.而不是什么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契约思想,在黄帝其实中国就出现了这样的东西.要没有民主这东西中华成不了一个民族.本来说民主就首先从什么是民主说开始.你说儒家就要从儒家的本质说开始.你通篇大论.既没说什么是民主,也没说什么是儒家.反而说了很多美国.那你是不是改一个题为好?

      至于德治那更是荒缪,一个法治社会要什么德政?谁有德?谁佩说道德?这些你也没说清楚.

      不过你文章有值得尊敬的地方,那就是你文章写的很好,秒笔声花,就是通篇缪论让人受不了!

      可能你觉得有气,那你就先说一下民主,什么是民主,再就什么是民主和民主的关系.中国宗法制度和道德的关系.儒家的孟子思想和杨朱主义的关系.

      其实中国不需要什么,只要王法就够了!

      • 家园 儒家自独尊儒术以后就是个唯心的学说

        朱明理学之后,读书人更是以正邪辨物。

        说句学霸还真不冤枉他们。

      • 家园 呵呵,兄台消消气,听我慢慢道来 之 德治

        6 德治之于法治之必要

        对于法治,德治仍然是必要的。

        首先,道德是法的基础。法律不应与基本道德准则相抵触。这是防止恶法出现的最重要条件,也是制定善法的依据。

        其次,法治的局限。

        法条无法穷尽人类的行为。犯罪发生在法条之前。这个事情,实质上决定了,法律本身无法确保民主政治,市场经济自身正常运作。法律必须要由人来执行。人的因素,是法治中最关键的因素。而人的培养,是需要德的。

        理想的情况下,德治,不是要颁布道德准则,仅仅颁布八荣八耻之类就完事。而是“润物细无声”,建立社会的道德体系,使得社会道德体系与法治相互促进。

        法治无德,必废;国家无德,必亡。秦国先例在此。

        通过道德体系促进法治的做法,无论叫什么也好,总归是借重道德来治国,德治,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名字。

        • 家园 什么是德治,

          你就要先说什么是道德!还要讲究社会结构.其实没什么道德可言,有的只是大家的妥协下的契约.这就是社会的本质.拿道德来说社会那就是荒缪.按儒者诡言,视罪犯为兄弟那是道德?那才叫缺德!

          最后说一下儒,儒者,儒家的分别.儒.在先秦就是指教书人.起源是巫师,准确地说是起源的商代的巫师,他们就是把知识教人的一个行当!

          后来一些人有学问的人和自己把自己看高的人就叫做儒者.

          儒家是孟子的弟子们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结成的联盟,祭出那个尊卑论来垄断知识的一个学派.他的起源是孔子没错,但孔子并没有成为后世的儒家,他的儒是教书育人.而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杨朱的极端利己主义,和社会学,道德学等都没关系,他就是今天在传销的安利,和医学,医药.等都没关系,只是在骗钱而已.

          所以今天扯什么儒家的东西,就是不合时宜的东西,要知道中国现在几乎都认识字了.不再是一两个人有话言权的时代了!

          • 家园 感觉兄台谈论儒家的心态有待商榷

            评价一个学说的时候,最好抱着“同情之理解”的态度。

            先入为主,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是正确的态度。

            我不知道兄台是否深读过儒家经典。在我看来,如果深读儒家经典之后,还能得出兄台的结论,是匪夷所思的。

      • 家园 呵呵,兄台消消气,听我慢慢道来 之 儒家之德

        5 儒家有德还是无德

        这个是个人道德判断的问题。基本上辩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仅谈谈我的看法。

        德,在儒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都可以划归到道德范畴。孔子讲仁,孟子说义。

        道德体系不是出自儒家,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人群自产生起就必然有自己的道德体系。更何况,中华文化之前已经产生数千年,其道德体系的积淀已经非常深厚。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都是出自这个体系。

        中庸无论是谁的思想,说他与儒家一点关系没有肯定是不对的。

        • 家园 道德之最重要不外乎平等!

          但儒者一但在平等的社会里他们就没法获得比其他人高的社会地位.于是才有孔子的:"道不行,剩嵯浮于海"一说.为什么因为社会是平等的,那么儒者也是一个平等的人,这是孔子受不了的东西.连基本的平等思想都没有,你说还说什么道德?你说是不是儒家缺德?

      • 家园 呵呵,兄台消消气,听我慢慢道来 之 东方民主

        4 东方民主

        法家的东西看得不多,仅看过《商君书》的只言片语。不敢妄言。但根据这些只言片语,我只感到恐怖…………

        儒家不强调阶级。儒家对人自身强调差别,有君子和小人之别。对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秩序。这种强调秩序的思想,和民主思想实际上说得是两个事情。

        民主这个东西,现在杂七杂八内涵外延乱七八糟。很多人对这个的基本定义就不一致。因此谈起来难免南辕北辙。这个一下说不清,改日专文与兄台探讨。

        关于自由,东方倒是有深刻的渊源的。自由本身,在东方传统中不成为一个政治学或社会学话题,是因为东方传统缺乏宗教的思想言论钳制,而政治上的文字狱,因言获罪,从来没有任何神圣光环,都是受到道统严厉批判的。东方是本身蕴含自由传统的。当然,关于个人精神自由,那时东方传统的特长,更不用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