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丁卯分明之 鲁迅不本分 -- 丁坎

共:💬31 🌺1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丁卯分明之 鲁迅不本分

    说实话,鲁迅有时候真的让人很讨厌。明明已经坐上了名士的位子,人肉宴席上那一杯羹怎么也少不了你的,还偏要事事较真,事事跟别人过不去,偏要掀翻整个宴席,能不讨人嫌吗?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样讨人嫌的人多点,对中国有好处。就算嫌他,也请不要给他涂抹自己备好的妆彩。有些帖子,看了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也罢,鲁迅什么样子,还是他自己来说吧。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灯下漫笔

    含笑的轿夫最是本分安静,连罗素都要赞美。可是,鲁迅厌恶这样的本分安静。

    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艺儿,经上都有,我读熟过的。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而且这样的脚色,也不消和他们讨论。他们虽说什么经,什么古,实在不过是空嚷嚷。问他们经可是要读到像颜回,子思,孟轲,朱熹,秦桧(他是状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锟;古可是要复到像清(即所谓“本朝”),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无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锟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况且既然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则决无钻营,取巧,献媚的手段可知,一定不会阔气;他的主张,自然也决不会发生什么效力的。

    ---十四年的“读经”

    罗振玉呢,也算是遗老,曾经立誓不见国门,而后来仆仆京津间,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古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便知道“于意云何”了。独有王国维已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但他的感喟,却往往和罗振玉一鼻孔出气,虽然所出的气,有真假之分。所以他被弄成夹广告的Sandwich〔7〕,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谈所谓“大内档案”

    老实到像火腿一般,实在不是什么赞美之词。

    将遗老生活结束,态度更是明确。

    王国维的死因说法甚多,如果真是为传统文化殉葬,

    鲁迅只会说他是胡涂透顶的笨牛。鲁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明确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突然把鲁迅打扮成王国维的知己,一个做程婴死而殉葬,一个做杵臼生而奋斗,好一出感人的赵氏孤儿再版。只不过,鲁迅从来不是传统文化的忠仆,而是决绝的反叛者。

    这样扭曲鲁迅,已近于侮辱。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无论为那一样都可以用。

      不过一般的绍兴人,并不像上海的“前进作家”那样憎恶报复,却也是事实。单就文艺而言,他们就在戏剧上创造了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

    ....

    被压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

    -----女吊

    鲁迅死前写女吊,不是为了借她的口叹一声苦,而是

    赞美她的复仇精神,鄙视某些人宣扬的“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一个也不宽恕!这才是鲁迅。

    再多说两句吧,鲁迅也好,王国维也好,屈子也好,老子也好,没有人是绝对真理的化身。要说事,拉名人助阵无可厚非,反正,世上有够多的名人,哪一派的观点都拉得到帮手。但是,千万不要把本来对立的人拉到一起,那叫绑架,不厚道。尤其是,要鼓吹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有那么多,当今又是国学热的时代,当代的也有那么多名流可以拉,而鲁迅只有一个,所以还请高抬贵手。

    • 家园 鲁迅VS民主自由!

      感觉鲁迅就好象民主自由一样,大家都乐意挂着这块牌子,然后拼命往里面塞自己想塞的东西--即所谓"夹带私货".可是鲁迅死而有知,是否会很痛苦自己发表了那么多东东被各种各样的"人民"互相引用.不过还好,起码大家还是把他的东西当作正面的."民主自由"运气就不好了,本来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也都拿着他当长矛,只可惜经过JY们的一番胡乱开采,活生生的变成了"免煮柿油",金字招牌也难免要蒙尘了!JY啊JY,汝虽不杀伯仁,伯仁却为汝而死!

    • 家园 其实现在也是如此

      或者说人类社会永远如此,不在座位上挥舞刀叉,就得被摆在盘子里头端上来。动物世界尚有高效率的自然淘汰,人类世界的淘汰平均效率不够高,但是某些时刻看来,效率又高的可怕,于是你就知道,在此时此刻,整个人类都在作孽,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死后的烈火。有时候我想,或许宗教还是应该存在的,不是为了催人向善,而是如同尼采说得那样,“恶毒的报复”整个人类。在座的先生小姐们,无论你我愿意与否,都得参加这人肉宴席,无论你是被端上来,还是吃那些端上来的,之后都要秋后算账,一滴血也不能够白吃的。

    • 家园 花丁坎兄。丁坎兄是认真负责任的人,起码在论坛上。
    • 家园 赞美一下先生。

      对上面的,多些苛责;对下面的,也少不了挑剔。对实在的英雄,易于释怀和遗忘。如何?

    • 家园 越来越讨厌鲁迅

      在社会和政治方面,我的观察是:别人做什么,他都说不对;如果问他应该怎么做,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也许我的观察是错的。

      • 家园 加东兄对鲁迅要求太高了

        鲁迅处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对”的东西实在不多。可惜众人皆醉,竟没多少人能看出来(共产党人除外)。鲁迅独醒,看到了这些“不对”,说出来,如他自己所说,唤醒铁屋里熟睡的人们。

        当时,也还是有些“对”的东西,“对”的人。很多,鲁迅看出来了,那他就支持,称赞。有些,可能没看出来,甚至用他的匕首投枪“误杀”了。我想这是个人的局限使然。

        都说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没听有人说他是政治家的。他能不能治国?我看有些悬。中国人能从他那里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就很好了,不用去问他怎么解决。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和东兄交流一下。

        • 家园 只有批评,没有建议,那就不是批评

          而是牢骚。

          生活中最讨厌的就是牢骚满腹的人,看什么都别扭。挑毛病谁不会啊?所谓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能找出别人的错。如果他提出什么建议,那么别人也马上可以挑他的错,所以他干脆啥建议也不说,於是他就无隙可击了。

          老实说,我不知道鲁迅对於他所批评的东西,有没有过什么改进意见。希望对於鲁迅有研究的河友告诉我。

          • 家园 你别说, 很多东西他挑的出来, 你可不行.
            • 家园 “鸡蛋里面挑骨头”锦标赛?

              我肯定连参赛资格都没有“南都”们才是种子选手。

              我无意全盘否定鲁迅。他的“阿Q正传”就是传世之作。我讨厌他“只批评不建设”的作派。

              • 家园 事实上是无法建设的

                参见我上头的帖子,我不认为可以在地上建设天国,人类造了太多孽,要是建成了天国,那么魔鬼也可以建设天国了。

          • 家园 谈不上研究鲁迅,但确实每次读他的作品都有收获

            如果是听一个人发牢骚,我真是没那个耐心。越听越火。每次读完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然文字是非常的辛辣,但我都会变得更冷静。因为这些文字让我更了解人性,更了解社会。

            我想这正是楼下叶三兄所说的,

            批评和牢骚的区别,我觉得不是是否有建设性意见,而是目的不同--是警示别人,还是发泄自己。

            至于怎么解决问题,我不会强求到鲁迅作品里寻找,那是全社会的问题。对当时的中国,鲁迅即使没有明确说,但在他的文字里,还是能感到他是认同革命的。正如下面九宵环佩说的:

            更彻底的革命,政治上的革命,军事上的革命,和文化上的革命。

            一点想法,和加东兄分享一下。不是想改变你的看法,只是我有这个毛病,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生怕朋友们错过了,赶紧推销推销。

            实际上楼主丁兄和楼下的海天兄已经说过了,挺鲁和反鲁的,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EGO。大概说的就是我吧。

            • 家园 哦,其实我真不觉得ego有什么不好

              没有ego,历史上很多后来看来是“进步”的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

              嗯,阅读,有时候真的是很个人的经历-----产生的“共鸣”,和文本当然有关,但和自己的经历关系也蛮大。

              拿我自己来说,看“灯下漫笔”,“两个时代”这一段的时候,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当然了,那种感觉和看“鸟头先生”“梅毒”“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的感觉肯定不同。

              有位海外的网友,本来没读过多少鲁迅,是在和“独轮运”斗争的时候看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而喜欢上鲁迅并一发不可收的。

              偶也看过一位“挺鲁”的“反动前辈”的回忆,他说,在文革最黑暗的时候,是鲁迅的文章(当时市面上也没有多少书可读),帮他看到“光明”,所以他一辈子感恩。

              ......都不一样

              关于鲁迅本人对当时中国的“建议”,个人感觉(不一定准啊,出国以后看鲁迅的东西比以前少了)还是更“苏联化”一些-----他的““唐吉坷德”序”,反驳苏联饥荒的文章,都反映出他对当时苏联集体化和镇压异见者的态度。

              死前说托派是日本特务的文章,似乎近来论者大都说那是冯雪峰代笔,但这文章他自己看过又允许发表,恐怕也说明些问题吧。

              但人是多面的,除了这些,鲁迅还是典型的“托尼风骨”,很有点怀疑一切的架势。他和/创造社/,和/四条汉子/,/奴隶总管/都有过冲突。也许,他虽更欣赏“康命尼斯特”却也不那么sure?

              历史没有假设,鲁迅36年就去世了,我们也就没有机会看到他和“于国民党重新和好的中共”,“延安整风以后的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论述的中共”如何互动了。

              • 家园 看来我和那位“反动前辈”差不多

                因为从鲁迅作品中看到光明,所以开始“挺鲁”。

                非常同意你说的“多面”鲁迅。这也是他引起如此多的争议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正因为人们无法看到鲁迅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这也打开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实际上,历史不能假设,更不能简单的做向后插值。说鲁迅以前怎样,以后就会怎样。也许低估了鲁迅。他接着去研究古代小说,书法什么的也说不定呢。

          • 家园 建议就是革命!那个时代大家心知肚明的。

            更彻底的革命,政治上的革命,军事上的革命,和文化上的革命。但是鲁迅不是革命家。各人各司其职,有呐喊的,有动刀的,合作的结果就是新中国。

            z

            当然鲁迅的意义还不只是这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