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丁卯分明之 鲁迅不本分 -- 丁坎

共:💬31 🌺1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丁卯分明之 鲁迅不本分

说实话,鲁迅有时候真的让人很讨厌。明明已经坐上了名士的位子,人肉宴席上那一杯羹怎么也少不了你的,还偏要事事较真,事事跟别人过不去,偏要掀翻整个宴席,能不讨人嫌吗?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样讨人嫌的人多点,对中国有好处。就算嫌他,也请不要给他涂抹自己备好的妆彩。有些帖子,看了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也罢,鲁迅什么样子,还是他自己来说吧。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灯下漫笔

含笑的轿夫最是本分安静,连罗素都要赞美。可是,鲁迅厌恶这样的本分安静。

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艺儿,经上都有,我读熟过的。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而且这样的脚色,也不消和他们讨论。他们虽说什么经,什么古,实在不过是空嚷嚷。问他们经可是要读到像颜回,子思,孟轲,朱熹,秦桧(他是状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锟;古可是要复到像清(即所谓“本朝”),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无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锟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况且既然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则决无钻营,取巧,献媚的手段可知,一定不会阔气;他的主张,自然也决不会发生什么效力的。

---十四年的“读经”

罗振玉呢,也算是遗老,曾经立誓不见国门,而后来仆仆京津间,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古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便知道“于意云何”了。独有王国维已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但他的感喟,却往往和罗振玉一鼻孔出气,虽然所出的气,有真假之分。所以他被弄成夹广告的Sandwich〔7〕,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谈所谓“大内档案”

老实到像火腿一般,实在不是什么赞美之词。

将遗老生活结束,态度更是明确。

王国维的死因说法甚多,如果真是为传统文化殉葬,

鲁迅只会说他是胡涂透顶的笨牛。鲁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明确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突然把鲁迅打扮成王国维的知己,一个做程婴死而殉葬,一个做杵臼生而奋斗,好一出感人的赵氏孤儿再版。只不过,鲁迅从来不是传统文化的忠仆,而是决绝的反叛者。

这样扭曲鲁迅,已近于侮辱。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无论为那一样都可以用。

  不过一般的绍兴人,并不像上海的“前进作家”那样憎恶报复,却也是事实。单就文艺而言,他们就在戏剧上创造了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

....

被压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

-----女吊

鲁迅死前写女吊,不是为了借她的口叹一声苦,而是

赞美她的复仇精神,鄙视某些人宣扬的“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一个也不宽恕!这才是鲁迅。

再多说两句吧,鲁迅也好,王国维也好,屈子也好,老子也好,没有人是绝对真理的化身。要说事,拉名人助阵无可厚非,反正,世上有够多的名人,哪一派的观点都拉得到帮手。但是,千万不要把本来对立的人拉到一起,那叫绑架,不厚道。尤其是,要鼓吹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有那么多,当今又是国学热的时代,当代的也有那么多名流可以拉,而鲁迅只有一个,所以还请高抬贵手。

家园 赞!这才是鲁迅的精神!
家园 鲁迅曾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很高兴地看到鲁迅的知己渐多。

家园 任何人,生而有局限的,不脱于出生的年代历史
家园 鲁迅是平衡中国儒家传统的千斤坠!!!

我认为中国深厚的儒家传统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客观上也无法抹去记忆,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质疑,所以现代中国需要一个平衡因子对儒家进行消毒,鲁迅就是最好的消毒剂,是平衡儒家的千斤坠。

家园 丁卯对鲁迅的解读很深入,赞。
家园 宴席之上,鲁迅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的文字跟其他人比也更接近真实。

家园 环佩兄 此言甚是,花之
家园 同意你的最后一段,虽然觉得不易实践

鲁迅自己似乎也感叹过类似的情况,比如“性交大师”。

要说事,拉名人助阵无可厚非,反正,世上有够多的名人,哪一派的观点都拉得到帮手。但是,千万不要把本来对立的人拉到一起,那叫绑架,不厚道。

俺记得从小时候算起,鲁迅代表的东东,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儿......有时候觉得像是个筐,什么时髦装什么。

但我又觉得这个情况恐怕很难避免:

1,文科里面的东东很少有那么确定的,就拿“鲁迅的思想”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读法,不同解读共存的“模糊空间”其实并不小。另一方面,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读完鲁迅主要著作的人其实很少----摘出只言片语,再凭借媒体的力量广为传播,完全可能让大众接受一个被“误读”的鲁迅。

2,鲁迅这样的文化人物有时已经“符号化”,围绕他的争论容易变成“强行站队”----或褒或贬,压缩了中间状态--------各自营垒内部的分歧反而被忽视。举个例子,假定我是挺鲁的,原因是a,网友B也挺鲁,而且热情不亚于我,但原因偏偏是-a(对鲁迅的理解不同嘛):争论一起,我会和B争论正负a的问题吗?还是说“挺鲁反鲁”最大最重要,B说得对不对无所谓,只要跟我一起挺鲁就行?----我看到的,选择后者的居多。

因此避免名人被“绑架”,实在不容易。

家园 海天兄的回帖内容很丰富

文科里面的东东很少有那么确定的,就拿“鲁迅的思想”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读法,不同解读共存的“模糊空间”其实并不小。另一方面,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读完鲁迅主要著作的人其实很少----摘出只言片语,再凭借媒体的力量广为传播,完全可能让大众接受一个被“误读”的鲁迅。

这已经说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理解差异,一种却是有意的误读误传。王国维先生的学问,人品,鲁迅都是肯定的。但在人生的基本选择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鲁迅与他完全不是同道中人。我所反感的就是用闪烁其辞的只言片语把鲁迅说成王国维的同道,这不是一点无伤大雅的误解,而是把鲁迅整个一生的

基本价值取向都扭曲了的不虞之誉

鲁迅说过:

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如果生平未曾带过一兵半卒,而有人拱手颂扬道,“你真像拿破仑呀!”则虽是志在做军阀的未来的英雄,也不会怎样舒服的。

---我和《语丝》的始终

把鲁迅说成传统文化的忠仆,颇似对一个憎恶战争的和平主义者说:你真像拿破仑呀!。

鲁迅这样的文化人物有时已经“符号化”,围绕他的争论容易变成“强行站队”----或褒或贬,压缩了中间状态--------各自营垒内部的分歧反而被忽视。举个例子,假定我是挺鲁的,原因是a,网友B也挺鲁,而且热情不亚于我,但原因偏偏是-a(对鲁迅的理解不同嘛):争论一起,我会和B争论正负a的问题吗?还是说“挺鲁反鲁”最大最重要,B说得对不对无所谓,只要跟我一起挺鲁就行?----我看到的,选择后者的居多。

这其实说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挺鲁反鲁,乃至挺a鲁或挺-a鲁,都已经不是目的所在。目的所在只是维护自己的EGO。

这种情况在网上已近于常态。

现实让人慨叹,但也给人启迪。

大地震中的校舍,有瞬间垮掉的,也有岿然不动的。

回想当初建房时,如果每个人都随波逐流,以市场

标准得过且过为满足,我们失去的生命比今日又要多出许多。

所以,一件事难不难在其次,值不值得做在首位。

如果我们发帖看帖都有建造那几座希望小学的精神,

中文论坛面目必不同于今日。

不畏其难,从自己做起,在地震之后,应该成为我们

的准则。

家园 越来越讨厌鲁迅

在社会和政治方面,我的观察是:别人做什么,他都说不对;如果问他应该怎么做,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也许我的观察是错的。

家园 加东兄对鲁迅要求太高了

鲁迅处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对”的东西实在不多。可惜众人皆醉,竟没多少人能看出来(共产党人除外)。鲁迅独醒,看到了这些“不对”,说出来,如他自己所说,唤醒铁屋里熟睡的人们。

当时,也还是有些“对”的东西,“对”的人。很多,鲁迅看出来了,那他就支持,称赞。有些,可能没看出来,甚至用他的匕首投枪“误杀”了。我想这是个人的局限使然。

都说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没听有人说他是政治家的。他能不能治国?我看有些悬。中国人能从他那里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就很好了,不用去问他怎么解决。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和东兄交流一下。

家园 有道理。儒家演化到民国初年这个时候糟粕是不老少的。

现在重拾传统,可不能什么都往篮子里装。

家园 只有批评,没有建议,那就不是批评

而是牢骚。

生活中最讨厌的就是牢骚满腹的人,看什么都别扭。挑毛病谁不会啊?所谓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能找出别人的错。如果他提出什么建议,那么别人也马上可以挑他的错,所以他干脆啥建议也不说,於是他就无隙可击了。

老实说,我不知道鲁迅对於他所批评的东西,有没有过什么改进意见。希望对於鲁迅有研究的河友告诉我。

家园 这个要求太高了

不说国家社会这么复杂的东西。说简单得多的,体育。

假设球迷看球,说郑智今天踢得不好,这是批评,也是球迷的分内事。你要是要求他说,那怎么样才能踢好啊?给点建设性意见出来?就是在要求他做教练的分内事,球迷的分外事。

批评和牢骚的区别,我觉得不是是否有建设性意见,而是目的不同--是警示别人,还是发泄自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