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作者:钟子麟) -- LEADER

共:💬1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五节 初露锋芒

黄埔毕业,曾经同场操练甚至共眠一室的同学,如今各奔东西。

与前两期的学长相比,黄埔三期之后的军校毕业生在出路上选择较多。在早期奠定广东大局的东征阶段,由黄埔师生组成的教导团分工并不细致,前两期新训练出来的军官生十有八九直送前线战场。一九二五年之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已具雏形,陆续组建扩充的非作战机构,比如高司单位、兵站后勤、部队政工、战地政务、训练单位乃至各级党政机关,都需要充实新生。在毕业生中,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去处数政工一职。北伐军的政工系统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组织健全,担任政工干部的毕业生常常能得到坐火箭般的破格提拔,很快飞上高枝掛上指导员、党代表、主任的高阶头衔,而在战场上拼杀的小排长们,出生入死却不容易得到如此迅速的窜升。

黄埔三期流传着一个笑话,该期第7队有一个学生还没毕业就获派为连党代表,那时的学员队长才相当于连长,这个学生的级别比管他的队长还高了一头。志得意满的连党代表学生在调职前一天被队长范藎抓到偷吸香烟,范队长罚他站两个小时夜哨,并训斥道:“明天你去当连党代表,届时我听你指挥。但你在未离队之前仍是我队学生,必需服从队上的管理教育!”(1)

政工干部既能获得青睐,录用者一般就不是泛泛之辈,不光政治上得表现积极,文化水平还要高,进军校前有高学历的军官毕业生就比较有机会进入政治部门挥舞笔杆。张灵甫的陜西同乡与四期同学,同为北大肆业生的苏士杰,还没毕业就被选往第6军政治部任干事,他后来曾担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张灵甫的二期学长,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李秉中,一结业就派往苏联的中山大学进修,返国之后以中校起用。需知这些大学生军官原本就已是凤毛麟角的宝贝,到战场上当个小排长,却是随时会有生命之虞的。

按说黄埔四期中拥有北大学历的学生屈指可数,张灵甫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虽不落力,以他的条件,如果刻意钻营的话,在非战斗单位谋一份安全些的差使还是不难的。只是既然要投笔从戎,继续耍笔杆子显然有违他的初衷,而且搞政治得善于鼓动宣传,这并非张灵甫的强项,他情愿下战斗部队,真刀真枪打仗更显英雄本色。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这个嗜读古书典籍的书生,秉性中却遗传了秦人尚武好斗的古风,他更向往做一名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武士,在战场中浴火重生,完成一个真正军人的涅磐。

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三岁的张灵甫来到第21师报到,从最基层的步兵排见习官做起,不久见习合格即升任排长,他的传奇军事生涯,就此起步(2)。

北伐一开始,蒋介石名义上号称是统帅有八路北伐军的总司令,手下的部队却多由地方诸侯凑成,真正属于他的正宗嫡系,只有第1军。这第1军原是由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发展而来,军官从上到下基本以黄埔教官和黄埔生为主,当时的军长是何应钦,第21师在北伐开始后也曾经隶属于第1军序列。能加入这个天子门生的嫡系大本营,张灵甫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一九二六年深秋,第21师由师长严重率领随东路军出发北伐,一路转战闽浙赣地区。在江西南浔线上,部队碰上了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当面的敌人是孙传芳手下卢香亭的队伍,装备精良。双方在德安的马回岭地区拉开了阵势。

这是张灵甫在北伐战争中有案可稽的第一次出场。他所在的营奉命向敌方发起进攻,初出茅芦的张灵甫担任全营进攻尖刀排的排长,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势,他向营长建议以智取代替强攻,用夜袭偷营避敌锋芒,他的建议获得了营长的采纳。在北伐战场上,张灵甫对蒋校长“赶快的去死”的训示是切实身体力行的,马迴岭一战,他身先士卒摸黑直闯敌营,在激战中右腿中弹仍咬牙不退,一直撑到突破敌阵(3)。战斗胜利了,张灵甫按着被鲜血渗透的裤腿,首次尝到了枪弹无情的滋味。这却远不是最后一次,在日后长达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张灵甫屡次中弹负伤,但都侥幸躲过死神的召唤,身上大小近十处的伤疤弹痕,都是擦肩而过的死神留给他的警示,直到最后他自己直面死亡。

初战告捷,张灵甫不仅在部队里赢得了勇敢的美名,紧接着还升官当上了连长,可谓名利双收。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宣布拥护蒋介石,东北易帜,北伐结束,各路北伐军开始整军缩编。张灵甫以连长原阶调任第1师第2旅第6团1营2连连长。在这个当时有“天下第一师”之称的蒋军嫡系部队中,张灵甫开始崭露头角。

北伐的成功堪称中国现代史上的奇迹,这个统一中国的盛业最奇之处,乃居於弱势的北伐大军,原是一个由各路军头凑集而成的松散集团,本身就根基不稳,矛盾重重。伴随着北伐的进行,先是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国共由革命的同志反目成仇,继而北伐军内部又政纷内斗不断,宁汉分裂、清党分共、张黄事变…而北伐之后紧接而来的裁军,又进一步激化了各军头之间的恶斗。北伐的结束,接踵而来的不是对国家的积极建设,而是新军阀之间的相互混战。

二十年代末的中国,南京国民政府虽名为中央,事实上许多地区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蒋介石的势力所及,主要在华东长江流域,而两广、四川、云南、山西、西北等地,地方军阀根基深厚,有的地方几乎水泼不进,蒋介石苦于欲染指而不得,至于东北,更是张学良的独立王国,蒋介石只能靠玩弄权谋,以怀柔的手段将其招安,暂时根本无力插足东北事务。可以说,当时的蒋介石也只不过是众多军阀中的一支,其他地方势力并不买他那个中央政府的帐,更不甘心向蒋介石俯首称臣。大江南北,反蒋的烽火一时间此起彼伏。

在蒋介石奠定一统中国霸业的一片军阀混战之中,蒋系中央军,这支由黄埔军校高级教官领衔,由忠心拥蒋的年轻黄埔生支撑中下级军官体系的嫡系部队,当仁不让成了蒋介石手中杀敌削藩的魔王之剑。

在这批忠心追随蒋介石的黄埔青年军官中,张灵甫是一个表现出色得力的典型。枪声一响,性命押上,这个似乎为战争而生存的年轻军人,对战争有着一种走火入魔般的狂热献身精神,在军阀混战的战场上,张灵甫心甘情愿成为他的蒋校长的马前卒,为校长的称霸中原之战积极效命,冲锋陷阵。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一九二九年二月底,李宗仁的桂系第四集团军首先在武汉异动,蒋介石纠集三路大军前往讨伐,蒋桂之战打响。第1师由徐州出发,向黄梅、广济、蘄水一路急进,张灵甫所在的第2旅是第1师的前锋部队。蒋介石军队人多势众,加上他又通过手段收买李宗仁手下的俞作柏、李明瑞等人倒戈,桂系部队没坚持多久就开始瓦解。当第2旅于五月一日抵达黄梅时,桂系多已投降,指挥官胡宗鐸、陶钧等人先后逃遁,蒋介石已经顺利进入了武汉。第1师也进驻汉口市区以保护蒋介石的安全,随即留在原地驻防,以威慑鄂中。

事变结束之后,蒋介石将第四集团军悉数吞并,其中的第17师缩编成中央军独立第12旅,由原第1师第2旅副旅长彭进之出任旅长,彭进之从第1师挑选了一批出身黄埔又有战功的中下级军官随他编入独12旅掺沙子,以便将这支新收编的杂牌部队彻底改造成为中央军。作为彭进之的原部下,张灵甫也在这时被调入独12旅担任连长。独12旅成军后不久就被编入第1师,改称第1师独立旅,这样,张灵甫就又回到了第1师,任独立旅第2团第3营第9连连长。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一九二九年十月十日,冯玉祥部西北军通电反蒋,起兵二十万从陕西向豫东进攻,蒋介石再次督师讨伐,西北军因准备不足将领离心,很快就兵败如山倒。第1师沿密县向嵩山攻击前进,一路顺畅。中央军各路捷报传来,蒋介石喜笑颜开,他安心返回汉口,让与他合作的湖南枭雄唐生智代理讨逆军总司令主持局面,对西北军进行最后追击。

唐生智原是湖南的旧军阀,他在一九二六年三月推翻原湖南省长赵恒惕,独霸湖南一省的军政大权,结果引起了北方直系的愤怒。唐生智不得以乞援于广州,却促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出师北伐。北伐结束之后,蒋介石让唐生智出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一职,算是投桃报李。但是唐生智却认为蒋介石过河拆桥让他坐了冷板凳,于是心怀不满,开始与蒋貌合神离。蒋介石这个时候起用唐生智为讨逆军代总司令,原以为唐会对他感恩戴德才是,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差池,却不料唐生智一朝军权在握,就想乘机扳倒忘恩负义的主子,他竟然以讨逆军代总司令的身份通电与“逆军”合作,准备乘虚直扑武汉,创造了近代军人倒戈史上登峰造极之作。

蒋介石闻讯大惊失色,但他手上的嫡系将领对他信仰颇深,忠诚不二。第1师得知唐生智部作乱,急忙在新郑上车赶回武汉护主,蒋介石也在武汉重组大军,并命令第1师在大风雪中出发北上讨唐,进攻确山。张灵甫连在河南的驻马店打了一仗,战斗中他右臂负伤(4)。一九三O年元月中旬,唐生智的主力戏剧性的被倒他戈的杨虎城军击破,讨唐战役结束。张灵甫随第1师回到汉口,随后调往徐州九里山整训。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整训中的第1师一口气还没有喘匀,仅仅隔了大约两个月,剧烈的枪炮声又在中原地区骤然响起,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蒋桂冯阎中原大战爆发了。

大战一开始,第1师就投入战况最激烈的豫东陇海路战线。初期的陇海路战线在归德、兰封一带,冯阎联军的第四方面军由第6路军总指挥兼河南省政府主席万选才在那里指挥布防。坚固的防御工事是万选才部与其后投入归德战线的西北军的作战特色,而早期的中央军作战,只是凭恃北伐时期“革命精神”的蛮勇,对敌方坚固的阵地正面猛打硬冲,战术僵化,这导致中央军在初期作战中伤亡严重,而其中最为惨烈的战斗,发生在马牧集。

一九三O年五月上旬,讨逆军第2军团总指挥刘峙率第1师、第3师、教导第1师与第11师,兵分三路向归德攻击前进。教1师与第11师第33旅直取归德,第1师进攻马牧集以北。第11师与第3师在宁陵以北推进。这是中央军在陇汉路战线的首战,参战部队都是蒋军嫡系,挟北伐之余威,士气颇高。

在马牧集以北攻击前进的是由徐庭瑶任代师长的第1师,而第1师的前锋,正是张灵甫所在的独立旅第2团。

第2团甫一上阵,就与守军在谢集交上了手。

谢集是个土寨子,寨墙坚固,高约十公尺,守军约为一个营。五月里,正是青纱帐初起的季节,风中瑟瑟摇弋的长叶阻挡了进攻一方的视野,更增加了攻击的难度。第2团一到达谢集,旅长彭进之就宣佈要对谢集展开一次小规模的攻坚战。在分派任务的时候,张灵甫自告奋勇要求担任主攻。早期的国民军,勇敢牺牲精神是战场上衡量下级军官的第一要件,在这方面张连长堪称楷模。有人自愿冲锋在前,彭进之当然求之不得,他向张灵甫投去赞许的目光,欣然同意由张灵甫的第9 连担任第1师在中原大战中第一仗的主攻连。

在机枪第3连的火力掩护之下,张灵甫指挥全连扛著云梯分成数个攻击梯队,向谢集发动正面冲锋,他本人义不容辞参加了第一个攻击波。攻击部队顶着守军强大火力的扫射,将云梯靠上寨墙,张灵甫带头冒着弹雨爬云梯登上墙头,以集束手榴弹猛轰寨内守军。第9连官兵在连长的表率之下,也呐喊着一拥而上翻过寨墙,冲入寨内与万部第35师守军展开肉搏。守军在第9连博命的冲击下很快崩溃,从西门突围逃出谢集。第1师在中原大战的第一场战斗旗开得胜。

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也是够惨重的。攻击部队在守军居高临下的火力扫射下伤亡甚大,负责指挥掩护的机枪第3连连长顏主一被炮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带头猛冲的张灵甫也在激战中右臂再度负伤,这是张灵甫第三次在战场负伤,而且这次伤势不轻。代师长徐庭瑶得到报告后,连忙命令野战医院将张灵甫送到上海的医院诊治。(5)

在张灵甫离队养伤的这段日子,豫东战局变化迅速。第2军团攻克归德,重创了万选才的第12军。第1师继续进攻郑村、崔楼一带,歼灭了第35师的一个团,随后继续攻占民权县城、毛姑砦、仪封、内黄等要点,兵锋直逼兰封。

五月二十二日,冯阎联军的主力开进兰考地区布防。

豫东成了近代内战史上血腥的战场。

冯阎联军开来了铁甲车助阵,这是一种由火车加固改装而成的战车,可以沿着交通线轨道来回作战。联军铁甲车的远程炮火在战场上大发神威,令蒋军不胜其扰。第1师代师长徐庭瑶见状恼羞成怒,他也搞来了一列中山号铁甲车与联军对抗。这位日后国军机械化部队的创始人,早期打起仗来也是“革命战术”的忠实执行者,不怕战术不现实,只怕战术没胆量,他竟然下令在中山号上装上大铁勾,由他师长大人亲自率领向冯军铁甲车高速撞击,企图以此一举俘获对方的铁甲车,结果高速奔驰中的列车遭到对方炮击冲出轨道。徐庭瑶还算命大,重伤未死,但是这伤成这副样子,师长自然是做不成了,他的职务由其部下取而代之。新上任的第1 师代师长,就是胡宗南。

徐庭瑶对张灵甫在谢集战斗中的出众表现印象深刻,在还没有异想天开去撞冯军的铁甲车之前,他已经报准将正在上海养伤的张灵甫提升为少校。半个月后张灵甫伤癒归队,继任代师长的胡宗南马上发布任命,张灵甫被提升为第3营少校营长。

张灵甫返回部队时,适逢西北军正在发动中原大战中一次著名的猛烈炮战。蒋介石在7月22日致国民政府电中提到了这次炮击:“自十一日至廿三日,密集重炮火力向我李坝集第1师、第2师、第5师、第23师等阵地注射不下二万余发…。”(6)

中央军从来没被被如此强大的炮兵轰击过,防护与阵地构筑都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剧烈的炮击把他们轰得晕头转向,而此时,恰又传来长沙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进攻下失守的恶耗,前线蒋军开始军心动摇。

第1师在归德野鸡岗的主力阵地上,第3营的官兵们正被前所未见的猛烈炮火炸得灰头土脸,士兵们战战兢兢龟缩在掩体中,不知道倒霉的炸弹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成为炮灰。张灵甫新官上任,他一抵达阵地就发现营里官兵士气不振,大为不满。炮声中,传令兵向各连排长传来了命令:“营长要训话!”正抱着脑袋躲避轰炸的连排长们只好顶著炮火,匆匆跑到临时挖出的壕沟中听训。新任营长神情严厉,狠狠地为部下打气道:“我等应努力奋勇作战,坚定必胜信心,发扬黄埔革命精神,打胜这仗。”张灵甫不愧是蒋介石忠实的“好学生”,对着同样出生黄埔的连排长们,他仍不忘再加上一句:“否则对不起校长!”

炮弹在连排长们的头顶上呼啸着,炸开的弹片和着冲天的泥土,象下冰雹一般不时散落到壕沟之中。张灵甫不为所动,他沉着脸的样子相当吓人,目光带着逼人的杀气。连排长们对这个从原第2连连长升上来的新营长并不陌生,张灵甫在战场上的拼命作风和对部下严厉的要求,早就令他们心生敬畏,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在他面前露怯言退。在战场上,一个具有猎豹般攻击斗志的带兵官可以将绵羊般的部下带成群狼。当年在场听训的军官中,有第2团第3营机枪第3连中尉连附杜鼎,杜鼎日后长期追随张灵甫,在第74军系统历任过团、旅、军长等职,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杜鼎对当年张灵甫初到野鸡岗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并毫不掩饰对老上司冷峻镇定的军人气质表示崇拜之情。(7)

西北军与中央军在归德展开了对峙,他们对当面的中央军大修防御工事。西北军的防御工事外壕深四公尺,宽五公尺,土垒高达七公尺,密佈诡雷、鹿砦。在这森严壁垒面前,中央军由正面硬攻强打的战术显然难以奏效,刚刚由中央军校教导示范部队编组的教导第2师在正面强攻中一败涂地。转入僵局的战况对中央军渐显不利,连蒋介石也感到了豫东战场的危险,亲自跑到前线的柳河沟车站坐镇督战。

这时的第1师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在与孙良诚的交战中,他们把这个冯部大将打得难以还手,以至孙良诚一听到对面是第1师就下令撤退。结果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观,张治中的教导第2师、卫立煌的第10师等同样在归德前线的中央军主力部队纷纷冒用第1师的番号,碰到西北军的人马就喊:“我们是胡宗南的第1师!”逼得对手望风而逃,悲叹说胡宗南的第1师真是神勇无比,到处都碰得到。第1师成了中央军在中原战场的中流砥柱,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意味着将成为中央军的下一个主要战场。

接下来的两个月,张灵甫随第1师在中原战场来回奔波,犹如战场救火队。九月六日,蒋介石指挥大军兵分十八路向郑州全面出击,第1师这一路由商邱经鹿邑、商口、郾城、密县、许昌向新郑进攻,是攻击军中迂迴最远的一路。这一次,第1师的对手是西北军的第1路军总指挥张维玺。此时适逢黄河严重泛滥,第1 师在洪水中艰苦推进,迟至9月底才到达许昌县城。

而在此之前,西北军第8军已经有充裕的时间作好布防,以逸待劳。

张灵甫的独2团第3营这次又被挑选作为进攻突击部队,师里还调来一列铁甲车与一架飞机掩护第3营的进攻。但是,西北军的工事完整,射击军纪良好,而且擅长近战搏斗。面对西北军的深沟高垒,张灵甫指挥第3营从上午八点打到下午六点,迟迟未能突破敌阵,攻击队反而被敌火压制,困在西北军阵地前三十公尺左右的开阔地白白挨打。黄昏时分,第3营连长以下官兵的伤亡人数已达百余人,第7连连长王元勋负伤,第8连连长谢营如阵亡。

天色已暗,目睹手下的严重伤亡,张灵甫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鸣锣收兵。

守军的深沟高垒依然在夜色中巍然不动,似乎在向他示威,心高气傲的张灵甫咽不下这颗失败的苦果,他不服气地瞪着敌方的高深工事,暗自盘算着次日如何设法一举突破这难以逾越的障碍。算他走运,办法还没来的及想出来,第二天,许昌的西北军却忽然自动消失了。原来,由于中央军的另一个师向许昌侧翼迂迴,为了免于被包围,张维玺不得不放弃许昌率领全军退往新郑。

河南战局的最终改观,还是得益于西北军第9路军的突然倒戈,由于第9路军总指挥吉鸿昌出人意料地投向了蒋军,郑州一带的西北军被自己人的反戈一击摧毁了继续坚持的意志,不是投降就是缴械。第1师一路畅行无阻开进了河南首府开封。

张灵甫在开封总算获得了一段难得的休整时光。一九三一年的农历新年,第3营的营房里酒肉飘香,笑声喧哗,一派久违了的欢乐气氛,这是营长张灵甫在犒劳部下。张灵甫平时对部下出手颇为大方,还在当连排长的时候,打了胜仗就时常邀请部下会餐,有时还会自掏腰包给大家加餐。这一次,大概是他自黄埔毕业后连年征战之中,第一次享受过和平年的滋味,平时一向几乎烟酒不沾的张灵甫,也破例兴致勃勃,陪着部下一道吞云吐雾,开怀畅饮。

开封,是张灵甫当年南下广州的起点站,正是从这里,他开始滑向自己的人生轨道。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国家发生了太多的重大变故,个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一个从开封出发登上南下列车的热血书生未必会想到,经过五年的腥风血雨重回故地,自己将非复当年吴下阿蒙,变成一个生死不惊的冷血军人,他也不再是对国民党一知半解的政治白丁,而成了蒋校长的忠实信徒,愿意为所信仰的领袖、党国、主义战死沙场。这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军官,此刻正春风得意,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将随着国民党军的战车,在这条轨道上开足马力,疾驰、前进,永不回头,直至车毁人亡。

第1师在中原大战时打出了名气,成了蒋介石手下名符其实的王牌师,但是该师在中原大战期间也伤亡惨重。由于所谓的“革命战术”的激励,伤亡将士中各级军官的比率非常高。四十年之后,第1师在台湾的老人回忆中原大战之后的状况时依然不胜感慨:“战后第1师移驻开封,下级干部伤亡颇重,皆由士兵直升而上,先生(指胡宗南,笔者注)对伤患官兵优遇诚慰,知所感恩,故伤癒者必归队,甚而有负伤十余次,遍身伤疤者…下级干部中大多皆有此种战功。连长阵亡,排长升代,排长阵亡副排长升任,由于连续战斗,一年中有班长升排长又升连长者…。”(8)

在战场上,死神总是追逐着勇者。胡宗南明白,优秀干部的损失是部队的致命硬伤,在开封整训期间,他成立了军官训练班,对在战场上提升的下级干部施以小部队战术动作的速成补习,以提升他们的素质。下级军官的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而中上级指挥官的培养,却不可能如此的多快好省。

作为当时国民党军的头号王牌师,第1师有着一种被神化的威势,而第1师的这种威势,又被在部队调用上捉襟见肘的蒋介石鞭打快牛,连续在各个新战场上作超负荷的使用,这使得第1师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从容整训。在其它部队中的同学纷纷进入高等教育班、兵种专门学校等深造班进修时,张灵甫没有此等幸运机会坐下来安心学习。第1师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转战之中,胡宗南显然不愿意让骁勇善战的张灵甫离开战斗中的部队,到后方脱产进行高阶干部所应接受的深造教育。张灵甫与第1师新近由血战中提升的中高级军官,包括胡宗南本人在内,必需以自己在战场上所累积的经验担负起超于所学的责任。

在国民党著名的战将中,有一类是属于接受过较完整的高级军事教育者,比如邱清泉、廖耀湘、孙立人等,而更多的则是如张灵甫这类在实战中凭战功和个人天赋一步步晋升高阶者,比如杜聿明、王耀武、胡琏等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这一点上,张灵甫与他后来的对手解放军将士们,似乎并无太大的差别。

许昌攻击的失利有可能对张灵甫造成一定的冲击。事实上在经过惨烈的中原大战之后,原本以“革命战术”相标榜的中央军军官,也开始检讨战场上用弟兄们鲜血换取的经验,对于正面蛮打硬充战术的现实性产生怀疑,中原大战对中央军战术思想的进化影响深远,虽然这种进化并没有多大长进,以致在最初对红军发动的围剿中,依然大败而归。没有原始的资料可以证实许昌失利对张灵甫的战术思想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但从后来的实战表现来看,张灵甫除了早期作战锋芒毕露的 “勇”之外,在战术指挥上也多了几份“智”,因地制宜、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灵活多变,都成了他以后的作战特色。

第1师这次在河南的时间有将近一年,但并不是一直在休整。

先是因为这期间河南地方上不太平。经过连年战乱之后,河南出现了大量强寇土匪,新上任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对此十分头疼。驻扎在省城的第1师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剿匪的重任。仅仅休息了两个月,张灵甫又奉命随第1师独立旅出发,进剿长期在确山、桐柏一带流窜的豫南巨匪洪德昌。对于第1师来说,剿灭这些土匪是杀鸡用牛刀,河南匪患在第1师不断的打击之下,渐告肃清。紧接着,第1师被急调沿平汉线北上,参加讨伐在河北邢台称变的原西北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石友三,与张学良的东北军连手将其击败。

一九三一年八月,第1师才返回开封驻地,就借到调令前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的作战,部队刚刚出发,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调第1师进驻郑州警备陇海铁路,防范日军向华中进犯。但是,在东北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国土大片沦丧,国人群情激奋。十二月十五日,在全国因九一八事变的一片讨伐声中,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与陆海空军总司令等头衔,宣告下野。

蒋介石短期下野期间,一向是天之骄子的第1师失去了主心骨,士气消沉。不过由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成立的新政府的表现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面对日本浪人在上海滋事挑起纠纷,东北日军乘机攻取锦州,新政府手忙脚乱。

“像往常一样,蒋介石的‘下野’发生了奇迹般的作用。一九三二年一月二日,政府郑重请求蒋介石马上返回南京,就连学生也请他回去。蒋介石平静地住在山区的家里,比平时更为繁忙。政客们向蒋介石发来雪片般的电报。另外两位离任的国民党领导人汪精卫和胡汉民也发来电报。这些电报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急需制订‘对日新政策”。“(9)

日本人可没这个耐心让国民政府慢慢讨论“对日新政策”,他们迫不及待就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当时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还击,著名的淞沪抗战因此打响。国情艰危,穷于应付的新政府只好又把蒋介石请到南京主持局面。蒋介石就坡下驴,一回到南京马上布署上海的防务,同时命令第1师改称第43师,紧急开往常州、无锡、江阴等地部署上海战场的二线阵地。

得知将被调往抗日战场,张灵甫象一头嗜血的猎豹闻着了血腥般地兴奋起来,第1师的士气也由极度消沉转入空前的亢奋之中。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尚无意继续上海的战事,只想在国际调停下将战事早日结束。这个“第43师”也就只能停留在上海附近无所作为。张灵甫在沪战一个多月期间对作战的唯一贡献,只是按照胡宗南个人的规划,参与赶修完成无锡-江阴、常州-溧水及常州-溧阳之间的公路,并加固了江阴要塞的工事。

19路军和后来投入的由张治中率领的蒋军嫡系第5军正与日军在上海激战,张灵甫却整天在安排部队挖土修路,他只能沮丧地想象着不远处的友军与日军交战的枪炮声,而没有机会及时进入近在咫尺的上海战场。三月十四日,沪战由国际协调而停火。张灵甫与第1师的其它官兵一样,对未能在抗日战场上一显身手感到万分遗憾。他还得再等待漫长的五年,才有机会跟随另一支部队重返淞沪战场,打响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第一枪。

淞沪停火协议墨跡未干,内地的烽火又频频延燃。这一回,惊人的消息并非来自反蒋的各路军阀,而是从大别山区传来。红四方面军攻破了黄安,并在潢川成功击溃国军另一支王牌部队,即由原来北伐时代第1军改编的第2师。

国民党军队在大别山区的围剿作战全面失利,武汉震动。

1-5参考书籍及资料

1.参见《对黄埔军校的片段回忆》宋瑞珂著广州广东文史资料黄埔军校回忆录专辑1982年12月

2.关于张灵甫黄埔四期毕业后所加入的部队及其后的历次升迁履历,两岸出版的有关人物传略均有不同记述。鉴于台湾在这方面的档案资料比较齐全,笔者在本书中关于张灵甫的履历均参照台湾史政局的人物传记及相关人员的文字回忆为准,下不另注。

3.《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五集及台湾官版张灵甫传记。

4.同3

5.谢集战斗参见《八十回忆录》杜鼎著自印1988年。

6.野鸡岗战斗参见《八十回忆录》杜鼎著自印1988年。

7.《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1930年7月22日蒋介石致国民政府暨中央党部养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8.《胡宗南先生与国民革命》徐枕著台北王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1988年1月

9.《蒋介石传》作者:布赖恩_克罗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