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网景3

在最初几个月里,Mosaic通信公司完全依靠克拉克投入的300万美元维持生计。克拉克很不情愿引进外来投资者。“如果你要向别人请求几百万美元的投资,那么你至少要对你干的这些事情给出一个说法。而当时我的确是没什么说法。”他解释道。“我能给出的唯一投资理由就是骨子里的直觉。”但是到了1994年夏初,克拉克更深切地理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他也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手。幸运的是,他能够借助硅谷内部的独特生态来支持新生的创业企业,正是这种生态将这片位于旧金山国际机场与圣何塞之间这片三十英里见方的土地变成了全美国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英特尔、惠普、3COM与克拉克自己创建的硅图公司都将总部设在了这里。

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实验与探索发现的过程。在任何给定时刻都有成千上万个有可能或者没可能挣钱的商业创意涌现出来。发展这些创意的传统方法是建立公司对其投资,然后让公众来试用产品。例如索尼的PlayStation与辉瑞的伟哥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新配方可乐与高保真电视则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但是有些创意过于冒险或者过于富有革命性,以至于现有的公司无法对其融资,唯恐它们可能会生吞活剥同一家公司的其他产品。从商业角度来说,通用汽车实在没有必要研发一款能够行驶五十万英里不抛锚的家用轿车,因为假如当真有这样一款车型的话,广大美国家庭就用不着每三年买一辆新车了。诸如此类的产品——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将其称作“搅局科技”——只有在现有体系之外才能得到发展。这正是硅谷大展身手的领域。过去四十年里,在这里发展了一套替代性经济体系,其基础就是扶植创业公司挑战现有商业模式。

附属于且围绕着斯坦福大学的科学研究机构是这一体系的支点,驱动杠杆的燃料则来自风险投资人。这些风投公司向有望成功的创业人士投资钱换取公司股票。人们通常认为,半路出家的纽约投资银行家阿瑟.洛克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设立了第一家硅谷风投公司。当年他协助过仙童半导体与英特尔的融资,而这两家公司正是硅谷的奠基者。到了1974年,这一地区已经吸引了超过150位风投前来安营扎寨。很多风投本人就是科技创业者,例如仙童半导体创始合伙人尤金.克莱纳与惠普前任总裁汤姆.珀金斯。克莱纳与珀金斯在1972年创建了凯鹏华盈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很快就成了美国风投界的领跑者。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硅谷已经出现了十几家风险资本公司。许多公司都将总部设在门洛帕克沙山路。西装革履的MBA毕业生基本上已经取代了老派的创业风投,但是整个行业的法律结构依然维持着七十年代以来的样貌。绝大多数公司都采取合伙人制,由普通合伙人——即风投本人——向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收取每年2%到3%的管理费用,并抽取净利润的25%到30%。投资者包括富有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会以及其他体制化投资者,例如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捐款。有些风投基金的规模达到了两亿五千万美元。这笔钱的管理费使得很多风投在首次投资之前就拿到了丰厚的薪水。尽管有罚金制度。向风投基金投资依旧非常有利可图,平均年回报率超过20%。因此几十亿美元涌入了这一行业。

规模如此之大的风险资本正是硅谷得以成长的关键因素。伯克利大学地理学教授安娜丽.萨克西尼在1996年出版的《地区优势》(Regional Advantage)一书当中将硅谷风投与马萨诸塞州更保守的同行兄弟们做了比较。马萨诸塞州也是世界级的科技中心。一位硅谷工程师这样告诉萨克西尼,“我创建融汇公司的时候,在一顿午餐期间仅花了20分钟就从三个人哪里得到了总数250万美元的投资承诺。这三个人都是同一家餐厅的食客,看到我在餐巾纸上撰写商业计划,就主动找上了我。”按照萨克西尼的说法,马萨诸塞州的风投群体加速了128号公路附近高科技产业的衰落。在硅谷,风投则是创业的财政引擎,为创业公司提供了专家建议。运营经验以及现金流。

在决定是否要投资某个项目的时候,硅谷风投往往会查看三大因素。首先是潜在市场的规模,其次是理念的原创性,最后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Mosaic通信公司满足了所有3个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协议就能水到渠成。问题在于克拉克本人,他对于风险资本的看法远比萨克西尼更加暗淡。在他看来风投全都是一帮“吃人不吐骨头的迅猛龙”。这些金融掠食者只知道廉价购买创业者的理念并且将回报的大头据为己有。克拉克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他吃过亏。当初他创立硅图公司时候曾经被迫将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交给资助他的风投——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创立了Mosaic通信公司之后,他发誓这一回绝不重蹈覆辙。最终他还是会允许风投向Mosaic通信公司投资——他也没什么选择——但是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他本人要保有公司25%的股份,其次任何投资者购买股份的价格都要比他高三倍。

这两项条款在沙山路引起了一阵惊呼,因为风投们已经习惯了对创业者颐指气使而不是相反。当克拉克造访凯鹏华盈的合伙人之一约翰.道尔的时候,已经有两家风投拒绝向他投资了。46岁的道尔在硅谷家喻户晓。他从小在圣路易斯长大,手里攥着莱斯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与哈佛大学的MBA学位。七十年代期间他在英特尔工作过,后来与别人合伙成立了一家芯片公司,最终以1亿2500万美元出手。1980年他加入了凯鹏华盈,并且向好几家特别成功的创业公司进行了投资,其中就包括推广了电子表格的莲花软件公司,全世界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康柏公司,以及在个人电脑工作站领域一马当先的太阳微系统公司。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道尔的运气变坏了。他将宝押在了Go这家公司上,然后这家公司就因为试图营销钢笔式计算机而亏损了很多钱。后来他又卷入了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失败尝试。道尔非常需要再来一次重大成功,恰逢此时克拉克主动找到了他。此前两人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两个人可谓是天差地别。克拉克身高6英尺2英寸,肩宽背厚,说话粗野,脾气火爆。道尔则又瘦又矮,不苟言笑,整天总是戴着一副塑料框眼镜,一张嘴就是商学院的各种行话,《纽约客》的记者约翰.海勒曼将他称作“体内充满咖啡因的克拉克.肯特”。但是克拉克与道尔有一点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工程师,都知道科技可以凭空创造出有利可图的企业,也都对Mosaic的受欢迎程度心悦诚服(1994年夏天得到应用的Mosaic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份)。太阳微系统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比尔.乔伊向道尔展示了Mosaic,并且对他说,“这个领域太大了,必须要一头扎进去。”道尔接受了乔伊的建议。他很爽快地同意按照克拉克的要求提供五百万美元投资。克拉克将会是Mosaic通信公司的最大股东,凯鹏华盈将会是第二大股东。假如Mosaic的替代产品就像道尔预期的那样取得成功,凯鹏华盈肯定会大为盈利,但是克拉克还会赚得更多。

脾气暴躁的工程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顺便也转换了硅谷内部的权力平衡。以后风投就要按照创业者的条件来付钱了。几十年以前在电影行业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权力从金主(工作室)转向了人才(演员与导演)。这一转变很快就在好莱坞造成了显而易见的后果——大量金钱投进了越来越难以服人的风险事业当中。不用多久这一模式就会在硅谷得到复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