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之一:《柳叶刀》上的中医 -- 良金百辟

共:💬41 🌺1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宗教并不都一样

佛教因为有实践的缘故,对死亡的过程有实质的了解,

在死亡的时候,长久以来所熟悉的态度通常都会先表达出来,并导引再生的方向。同理,因为害怕自我将不存在,所以人们就对自我产生强烈的执著。这种执著形成两世之间中阴身的缘,对于身体的喜爱,反过来变成建立中阴身的原因。

因此,去世的心境很重要。即使我们曾经造恶业,如果死亡时是处于善的心境,将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我们曾经善用生命,如果死亡时心境慌乱痛苦,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表示: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于我们的立即未来,会产生极端强有力的决定性影响。正如疯子的心被幻想整个占住,幻想会一再地回来;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暴露于当时主宰我们的任何念头。最后一个念头或情绪,会被极端放大,淹没我们的整个认知。因此,上师们强调当我们去世时,四周环境的品质非常重要。对于亲友,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启发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尽量帮助他们「放下攀缘、欲望和执著」。

。。。。。。。。。。。。

放下执著 一个人去世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放下内外的一切,在那个关键时刻,心没有什么欲望、攀缘和执著好牵挂。因此,在去世之前,必须尽力解脱我们对一切财物、朋友和亲人的执著。

-- 西藏生死书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纽约客那篇文章提到:古希腊时代也是强调临终时的心念,应该放下牵挂和执着,和佛教的说法不谋而合

Dying used to be accompanied by a prescribed set of customs. Guides to ars moriendi, the art of dying, were extraordinarily popular; a 1415 medieval Latin text was reprinted in more than a hundred editions across Europe. Reaffirming one’s faith, repenting one’s sins, and letting go of one’s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desires were crucial, and the guides provided families with prayers and questions for the dying in order to put them in the right frame of mind during their final hours. Last words came to hold a particular place of reverence.

Read more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0/08/02/100802fa_fact_gawande?currentPage=all#ixzz0vgSpu5zf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