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河镇的故事 人物谱 - 教师的众生相 -- 润树

共:💬7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青河镇的故事 人物谱 - 教师的众生相

系列已发:清清的河,从小镇流过 小镇的格局 农家儿女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续)

教师的众生相

清河镇小学的教师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住在学校。大家朝夕相处,十年中虽曾有过一些冲突,最后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和和睦睦。以下挑几位老师简述之。他们的年龄,以1966年为起点,我现在估的。

周老师,女,三十岁,教语文,丈夫在另一所公社中心校任校长。她是学校里生活最讲究的老师,经常不上学校食堂而自己在家里做饭。她家里还有一台留声机,可以独自一人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她的服饰都是用好布料做成的,颜色也多样,得体的剪裁缝制,配上1.65米的身段,使她不但在学校,就是在整个小镇,也是最优雅的女性。他们夫妇没有孩子,后来从昆明她妹妹那里过继了一个4岁的女孩,叫小岚。这女孩从大城市来,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她妈妈送她来几天后就离去。小岚整天哭泣,只有我能哐她,成了她的三多(哥)。周老师也有缺点。比如说,她喜欢使唤学生或小孩替她做点家事,或跑腿到镇上去买点东西。她爱卫生,比别人要多用一些水。但她并不自己去河边或井里而是就便在学校的食堂取水。这些水是食堂的工友一担一担从河边挑回来的。照理,他并不负责教师个人或家庭的用水。每次看见她这么做,我们小孩子就会私下议论。但周老师待人处事是很小心的,十年中,我从未见过她与别人红脸相对。她对我母亲,也一直尊敬有加。文革中,她属于较保守的一派,实际上更近于逍遥派。

唐老师,男,近五十岁,教导主任。由于学识和年龄的缘故,他是学校最有社会经验和政治见解的人物,我母亲对他很尊敬。文革前,他对学生十分严厉,甚至于到动手动脚的程度。他对家人也很严厉,规矩大。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桌上的菜,没有他发话,小孩子是不可以动的。有的菜,则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吃。文革时他下了台,但没有受到象走资派一样的批判。他的家庭成分不太高,是“小土地出租”,河里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他和妻子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大女儿后来插队,他们一家干脆都搬到附近的农村去住了。唐师母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到了农村,种菜种粮,加养猪养家禽,日子红火起来。记得有一天他曾不无满意地向我母亲述说自己逐渐改善的家境,并勉励说,你们的经济条件也会好起来的。我心里想,我父母工资加起来可比你家高很多。在农村,他的两个女儿还是大队宣传队的主力,分别演了京剧《沙家浜》全剧里的沙奶奶和卫生员。这出戏在公社的大院里也不知演了多少次。唐老师见人就问,沙剧里谁演得最好? 最后他总会说,大家都评价卫生员和叶排长演得好。唐家公子比我小一岁,就是与我一起在学生教室闯祸的那一位。他和我以及其他一些小伙伴一起,演了《红灯记》的前三场。这倒霉蛋演叛徒王连举,我演英雄李玉和,唐老师便不大热心提起。他已去世,谨悼之。

学校学历高的是张老师(女)和温老师 (男)– 夫妻俩都是大学毕业。张老师教算术,后来教初中数学。她讲课非常有条理,耐心,脾气也好,循循善诱。温老师教历史,地理。他学问一定是好的,但不善于表达,还有点大舌头。他教我初中二年级的地理时,我能看出他那种怀有满腹知识,而面对最基础的等高线之类不知从何说起的踌躇。他们俩说话做人都谨小慎微,有点自扫门前雪的思想,但也不占别人便宜和得罪任何人。他们在青河县城里还有一个家,供养着温老师的母亲,故经常往返其间。他们的两个女儿,和我一般年纪。幼时我们过家家,还玩过你嫁我娶的把戏。1977年十一月底,我从乡下来到县城考大学,在他们家管吃管喝住了两天。那时人们互相帮助,我毫无报恩的念头。1980年我暑假回家,温家二女儿来我家玩,知道她们姐妹俩也作了教师。我后来很后悔冷落了她,没有好好和她说说话,回忆幼年往事。如今一去二十七年,再未谋面,只有在心里祝她们一家安好。

朱老师,男,28岁,家在农村,妻子是青河市一个工厂的工人。他教体育,田径,乒乓,篮球等都在行。记得我上学前,他带学校的几个小孩,去他家吃过农家饭,很香的。他单身在校,就和我们几弟兄共用一个大房间,朝夕相处。如前篇所述,文革时他在批判会上发言,揭露过我母亲的一些事情。但他的心还是善良的,与我们关系如旧。我从13岁起开始做篮球裁判,也是受他一手栽培。

倪老师,男,35岁,丧妻,有两个儿子,大的和我同龄,是我小时的玩伴。他教美术,图画,是受了处分从另一个学校转来的,但文革前大家不知道他犯过错误。他来我们学校后不久和一个有军人男朋友的漂亮女教师走得很近。我母亲知道他的内情,警示过那个女教师。文革初,清理坏分子,他在原学校猥亵女学生的事情被揭露而打成坏分子,被剥夺教书的权利。开始他还能留在学校,被安排用美术字体到处在墙上写毛主席语录。小孩子在一边玩,他有时搭腔说话而受到讥刺,便露出一点愤怒的表情。过了两年,他们一家就被下放到农村去了。68年底我大哥插队,正好也在他们那个生产队,距学校有6里地。我和二哥经常去大哥那里,或给他送一点好吃的,或帮他做饭。我们看见,倪老师带着两个儿子就住在一个山沟的岩洞里,生活很艰苦。老大和父亲一快下地干活,老二不上学,在家负责后勤,养猪做饭,无所不能。我那时每个暑假要到大哥那里住一个月,帮他做家务。每当我下山沟挑水,都经过他们住的岩洞,因此常和倪二说说话。母亲说,倪老师这种情况,也是文革中掌权的人发狠,导致对倪连带亲属的过激处理。80年代,倪早逝,其子奔走呼号,要求改正自己受到的不公对待。其时,倪二已是个文盲,堪可怜悯。

康老师,男,35岁,妻子在外地工作。他虽住在学校大院里,却是学校后山大队的民办学校的教师。一般说来,他还是个正派的人,对人谦和有礼。文革时,学校教师分成两派,一派较有造反性,一派有些保守性,但都自称是毛泽东思想派,各得到一些学生的支持。他们相互辨论时,我心里就想,既然大家都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南,还有什么可争的呢。现在明白,其实他们都没有多少毛泽东思想,所争者,利益也。保守的一方,以公办教师为主,他们拿工资,吃的是国家供应粮。而造反的一方,以民办教师为主,在大队拿工分,分粮,另外得到国家一些补贴。造反的一方,希望改变现状,挤进公办教师的队伍,另一方则力图保住自己已有的利益。康老师颇有见识,成了造反方的头领。开始,他这一方的势头很健,得到的学生支持也多。但随着农民加入文化大革命,保守的一方与较强的农村组织一方合流而渐占上风。到斗争激烈之时,康差点遭武力解决。康有一个老爹,已七十几岁,在镇上有自己的房子。当追杀方在学校找康不着寻至他老爹家时,老爹顶住房门,让儿子从后面跳楼而逃,老爹自己因此折断一条腿。在我眼里,小镇十年里也没出过什么英雄,但康老爹应该算是一个。过了那阵风,康老师平安无事,但一直处于下风。所幸他也没做什么违法的事,在造反派遭整时,他参加了学习班就算过关了。

文革时,学校原有领导班子下台,但也并非造反组织接手。上面从另外一个学校派来一个校长,加上一个党员老师,掌管学校权力。此人姓楼,个子很矮,两条腿出奇的粗而短,可能是幼时病症所致。楼校长人很随和,与大家关系搞得不错。不久文革就失去势头,大家都成了消遥派,业余时间打扑克牌成风。楼校长乃此中一把好手,争上游,拱猪,升级,样样在行。他们对输家的体罚倒也不严重,就是蹲在板凳上打牌。以楼的身材,坐着蹲着都差不多,比别人并不吃亏。他们三缺一时,我也有幸被邀加入其中。几年下来,为以后迷恋桥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Tags): #教师#青河镇#青河镇的故事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