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懒虫读老子,大家一起来读老子吧! -- 大懒虫1号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根.
我们练太极的红宝书.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似万物之宗 湛兮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空的,但是作用却无穷无尽。渊深莫测啊,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幽深隐约啊,好像不存在似的。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在天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评析]
这里讲道的体和用。
道的“体”是空虚隐约的,道的“用”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无和有的关系:道的“体”似虚无而其“用”却是实有的。
本章首次提到了道的生成,但是老子也说他不知道这个道是谁生的,道生成的太早了,在天帝有之前就已经有了。有人因此认为老子在此表达了他的无神论思想,说老子是个无神论者,老子不赞同有造物主的存在,因为的老子的道比造物的上帝还早产生。
我认为在这里只是老子的一种形象的说法,老子似乎在说道的存在真的很古老了,自己真的无从考证它到底是什么时候从哪里产生的了。至于老子到底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在这里似乎很难说,也似乎没有必要追究。非要说的话,他似乎没有否认“帝”的存在,弄清楚这个“帝”是人还是神,大概也能知道老子的观点了。
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没有偏心眼,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偏心眼,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的道理,难道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是不会穷竭,发动起来就生生不息。
政令繁琐会加速败亡,还不如持守虚静。
[评析]
天地和万物的关系与圣人和百姓的关系是一致的,老子善于进行这样的比较。天地和万物之间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圣人和百姓之间也应该是这种自然的关系。
天地之间是一种虚空的状态,但是这种虚空中却蕴涵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与四章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说法是一致的。
末段老子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多言不如守中(沖)。这与前面二章的“行不言之教”以及三章的“为无为”的思想是统一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罢了。
六章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译文]
虚空神妙的变化是永在的,这就是玄妙的母性,这玄妙的母性的门户,就是天地存在的根源。这根源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功用无穷无尽。
[评析]
本章是对道的体和用的另一种描述,偏重于对道的功用的描述。可以与第四章进行比较理解。
在这里,道是变化莫测的虚空状态,其重要的作用是“生”,道是天地的根源,道生化了天地,绵绵不断地发挥着作用。这种描述给人一种很抽象的感觉,需要借助发挥想象力来体会道的存在,类似于混沌一片天地开的景象吧!
玄,有黑的意思,幽深而不可识。有、无同谓之玄,都幽深而不可识。有、无同出而异名,同出于道,都是由道而生,故道比幽深而不可识更幽深而不可识,道是众妙之门。
懒MM确实高,想法超然,洒脱,与从不同.
人家按照这个理论,搞小政府,而我们却是用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规模的官员去管百姓.民生,孰好孰坏?
他通篇说的都是他理解中的大地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就是“道”
“神”也是人类对万物规律的另一种解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解释也就有了不同的“神”。我以为真正历史悠久的宗教,其核心概念都是一致的。
老子阐述的“道”就是我们讨论的“神”。
有小政府,必然也要有大政府,辨证统一,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目前的不完美说明了两者之间还需要时间来互相融合,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