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共:💬198 🌺674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海话深受宁波话影响,但不能说是宁波话发展来的

“阿拉上海人”的源头正是“阿拉宁波人”。

家园 吴语的代表,我觉得还得看历史和渊源

以前本地上海人都以会说苏州话为荣,记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曾经提到过。虽说吴语没有类似粤语的白话,但即使各说各的,互相交流都没问题。不过,温州话算吴语吗?北至扬州,南至台州,长三角这块的方言我基本能听个八九不离十,但温州话实在像天书一样。

家园 你可冤枉港剧了

据我所知,港剧里面的国语都是台湾配的,包括现在很多韩剧,和港式普通话真没啥关系。

家园 原来如此,怪不得叫国语版呢,不叫普通话版.
家园 说到会打仗的浙江人,不能不提余姚的王阳明

那可是能文能武啊

家园 的确,各地方言都在面临当年大闸蟹所经历过的“杂种”化。
家园 宁波味的半夹生普通话

印象深,也很亲切。本人20年前常跑余姚、慈溪一带小家电企业,听到“介绍发展经验”某个版本是:“一要警察(政策),二要妓女(机遇)”。

当地人说来惟妙惟肖,令人绝倒

家园 很可能是因为和官话差别太大……反而不容易出错

武汉话,虽说和东北相比离普通话远些,但毕竟本身就是官话的一种,使用者难以注意到它和普通话的区别,比如个人最近才注意到“郑”念zheng,以前一直以为念zhen的说,因为在我听来语文老师也是这么念的……

听说在日本,琉球人的日语讲得比关西的人更接近标准日语。似乎也是类似的道理,琉球语是内地人听不懂的,大阪话却是东京人听得懂的……

》你是么这样讲话咧,还信了你的邪哦!

啊,反差萌……

家园 这个笑喷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个人在浙江待久了,回老家就有点不习惯。有次在街上居然碰到当年的心仪对象,暗恋的那种,小学初中同学,语文课代表,文艺女。个人习惯普通话了,打了个招呼,哪知对方一口汉腔飙过来:你是么这样讲话咧,还信了你的邪哦!

一刹那间,以前的那个她,在心中全崩塌了。

记得当年形容大连姑娘有个段子:

远看10分美女——指身材好,条子正;近看剩下7分——相貌皮肤还过得去;一开口就完蛋了——大连话一股海蛎子味儿,土。

家园 说得好,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文化,才是

能推广的文化,少数人的爱好,可以保存在专门的兴趣小组和博物馆里。

鲁迅和周作人旧学底子都极厚实,毛笔字写得都很好;可是在周作人玩赏古墨的时候,鲁迅却老老实实的承认,“要是抄写讲义,还是钢笔实用”,再强横、再偏狭的民族主义(或地方主义)都打不过现代文明实用的力量。

家园 世界各国莫不如此

伦敦人怀念伦敦腔,英国人怀念纯正的英国腔。法国人力图维护法语的纯正性,却抵不过孩子们使用越来越多的美国英语词汇。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教授在上课时被要求必须用弗拉芒语(荷兰语的方言,甚至连方言都谈不上,类似于普通话和台湾官方的国语之间的关系),却遭到师生的一致抱怨,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词语没有对应的弗拉芒语,表达起来实在困难。即使在美国仍然有很多人为英语使用的纯净呼吁,因为太多的不符合语法的东西流传。

再说中文。因为有这么多中国人,中文的生存和发展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想要维护纯净性,就难上加难。比如NBA,现在央视5都叫做美职篮,我觉得简洁明了,完全可以替代NBA,应该推广;但是GDP怎么用简洁明了的中文来翻译?似乎还没有。再比如,我看了一篇学术论文,想说“idea非常好”。可是idea怎么用中文表达?立意?想法?构思?主题?

再说上海话。我一个纯正北方人,在上海生活了20年,听得懂几乎全部上海话。周立波在上海开的现场脱口秀里,也有将近一半说的是普通话,因为很多事情用上海话已经很难很好地表达了。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在两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年轻人谈恋爱,当他们表达复杂的情感的时候,必然用的是普通话。难道上海话不能表达复杂的情感吗?当然不是!表达复杂的情感需要训练,并不是会说话就会,还需要文学名著、戏剧、电视电影的熏陶。上海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听评弹看越剧沪剧?

有人说小孩子学方言需要家长的坚持,可是只是家长坚持就够了吗?家长和小孩子只说方言,小孩子只是知道家里的事情如何用方言表达罢了。你还能禁止小孩子看普通话的新闻、电视、电影、话剧?让他们只听评弹看越剧沪剧?否则的话,你让他们怎么用上海话谈恋爱?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
家园 连领袖人物的语言都保护不了,遑论小老百姓的话

你没看现在影视剧里老毛老朱什么的都是一口标准普通话么

家园 以前,常听到人抱怨,说是同广东人,福建人打交道……

非常的不容易,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相互间说话交流很难,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纳成一句笑谈:说是"鸡和鸭讲"。往往为着一句话,双方说了老半天也闹不明白。好在这种情况逐渐在改变。改变的缘故也就在于经济的大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家都必须说普通话进行交流。都讲普通话,人人能弄明白其中的意思。若不然,依旧如先前,大伙都说各自的方言,一开口全是南腔北调,各说各的土话,谁又能听得懂呢!搞得不好,甚或会生出歧义来,明明是一句好话,因为方言的理解,会错误地认为是句坏话,骂人的话,闹不好还会要动刀子场合呢!这种事,也曾经发生过嘛!

家园 北伦港,不伦港

家园 我觉得自己没有恶意,不过……

我觉得自己没有恶意,不过一不小心得罪人的事情常干。

我觉得啊,对于方言的某种推崇,是任何人都有的。在外听到乡音总是一种亲切幸福。在外人面前说方言,是一种自我意识的……的什么呢?觉醒?爆发?逆袭?

但是这种自我意识总是一不小心就过分了,就像我总发现自己说话不小心得罪人一样。

这种自我意识总是和其他因素绞缠在一起,最终显得不够友好。

试想,若是上海、浙江这样的地方当今穷的叮当山响,我们还会看到这个帖子么?哪怕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文学都产自江浙,只要经济上腰杆子弯着,还会么?消灭方言不会消灭优越感,但是优越感之下觉得自己方言更优越,才会是说起来理直气壮。呵呵

同样,香港人在回归之前十多年绝对知道大陆有普通话,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粤语,其中莫不掺杂一种优越感。有个电影里面“过了深圳河都是北妹”虽然搞笑,不过能够说明问题。

说到闽南话,倒想说说右岸。多少年官方的语音、影视都是用所谓的国语,等到80年代一批乡土语言的电影被称作“本土意识的觉醒”,再到陈水扁时代的去中国化、倡导“台语”,甚至创造“三只小猪”的所谓成语,在语言上的动作我想无非都能以“自我意识”概括。

断坠儿罗列的两大作用,第一说语音的丰富是一种优点,第二说有助于更好的感受中文之美。我觉得啊,没啥道理,也没啥必要。

说到语音丰富的问题,典型的没有必要的。字形都简化了,再在语音上复杂化,颇有某些“伪右岸”指责简化字的意思。上海(姑且作为代表吧)作为多少年文化中心,可是无论解放前后电影都是国语普通话,当然口音还是有的,赵丹的就听得出来,而乔榛则是说着最美最标准的普通话的上海人,童自荣也离得不远。VCD不是个好例子,光注意V了,C却是更多的人不准确,我印象里吴地多“稀”,北地多“思A”,但是真正“思忆”却是有点吃多了撑得的意思。能够表达VCD就好,没必要显摆你有个朋友叫胡适。

若是以吴语为现在中国正音,好比韩国推广谚文作为南太平洋小国、非洲部落的文字,反正本质就是拼音文字。丫一大堆同音同体字词,没什么表意的能力,还好意思得瑟?!

以古音理解古文,这个放在大学讲堂里、顶多放在优酷什么上,让感兴趣的人看得到,就够了。

使用普通话阅读朗诵,美感意境依然是有的。其实再看看新诗,就明白诗的生命更在于意境而不单是韵脚。不妨把普通话约等于北京话、再回头想想北京话明清几百年的发展,莫非那些士大夫都是没文化的,诵读不知美感,最终生产出一家子没文化的北京话、国语、普通话?

语言毕竟是变化发展的,没必要搞成原教旨主义,对吧。除非是要穿越,毕竟穿回去后他们大概不说普通话,可是要是穿到宁静号上,大概也只能“妈的”了。

语言本来就是用的,以前小范围交流,方言的形成、保持就会容易,现在交流的范围大了,相互交融靠近很正常啊。不过混合成为【晓兵】那样,我还是乖乖关了网页继续工作好些。哈哈,有人中枪了。

推广普通话不是可以去消灭方言,这个就当做文化惯性吧,心态平和的看这个问题。

而刻意去“培养”“保护”,专门在课堂上搞“双语”,不由得以阿扁等同视之。目的不一样,但是结果却是很可能一样,带上不同的标签,造成某种分化。

说歧视吴语,岂敢岂敢,不歧视我这山药蛋就好了。

其实只要人的“自我意识”“身份认同”存在,方言就不会死绝。我小时候家里教的是太原郊区的方言,到了市里被幼儿园的小孩笑话孤立,最终退了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初始都是普通话,当然“风味”一定是有的,只是一群人彼此之间说的一样的话听不出来罢了。唯一的攻击对象是某些不可爱却是港台腔的女生。

等到上了大学,虽然不能算是天南海北的接触人,却是开始故意往土里说话了,越有特点越好。身份的认同是一点,当然有趣也是一点,而且尤其是一群人南腔北调乱炖,而非小团体说悄悄话。其实啊,那些哪里是什么土话,只是地方的官话为主而已,真正的土话,是没处去学的,而据说太原“官话”是北京官话、江浙方言、本地土话的混合(这个说法来源找不到了)。山西方言来自古晋语,古晋语来自中古汉语,好像比普遍的各种官话为基础的方言古老,但是我不会在这里争宠。

有时候就想,其实作为标准的普通话在某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下,就是个非主流。但是人应当活在现实中。因为这样的原因排挤普通话为末流,就像穿越回去改变历史一样,脑残的妄言。

立法保护的说法,呵呵了。

方言不会死绝,更不会屈死,只是像麦克阿瑟说的一样,慢慢的,被淘汰,淹没在进化的进程中,最终躺在某个垃圾堆里。

等等,这个主贴是十年前的?!

通宝推:月下,赵行德,SenatorZhao,东方射日,预备役师的防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