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汉文化扫盲】(13):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 语迟
"扫盲"之语,可能说得有点满了。
如果张中行、南怀瑾著书《国学扫盲》、《佛学扫盲》,那还差不多,虽然他们绝对不会给自己的书这样取名的。
或者"拾贝"什么的,就是有点俗了,呵呵。
不过,还是赏个正三品入翰林院更实际些,呵呵呵。
在确定它以前,暂时先用以前的名字。请诸位帮忙想想,什么都可以。
表扬是因为语迟老弟退一步而显与众不同,足标西河风气之先。
批评嘛......
今天看了语迟的几个帖子,这个意见就有点大了,觉得这些帖子既不对,又不好:
第一,我基本不同意语迟的观点和立论,不正确,不严谨;
第二,我完全不赞成这样的作文方法,不是好文章。
仅以本主题贴为例,自己的观点不明确提出,别人的观点出处也不一一列举。不但不能让读者作出判断,反而要求读者自己去研究,不能不令人怀疑老弟的资料准备不齐,家庭作业没有做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传统主流上确实是作为愚民政策来解释的。这里的“由”,确实也作“从”。
所谓“民可使从之,不可使知之”,最近的新潮解释来自梁启超。很可惜了,后边诸位与梁先生大约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惜梁先生早生百年,着了先鞭,各位的专利暂时申请不成。
梁先生这样解经,是有原因的。
技术上,他首先是在句读上做了手脚,改为“民可使,从之;不可使,知之。”
其次是在通假上做文章,“从者,纵也;知者,智也”
这样一来,这句话就成了“民可使,纵之;不可使,智之”(老百姓有能力做事,就随他们去做;没有能力做事,就教育他们)
梁先生这样解经,一来他是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民主斗士,正面临全中国的启蒙前夜的艰苦工作,要想尽办法找理由;二来嘛,这拉大旗作虎皮,歪曲古人来支持自己的功夫,正是他的师门绝学,师傅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就是开山之作。
脱离了这个具体环境,就不能准确认识梁先生的解释目的和他真正的经学水平。
语迟老弟要谈这个问题,特别是要谈《论语》,绝不可以不读清代大儒的著作,例如阎若璩的研究成果,例如崔述的《洙泗考信录》。这些书图书馆里找得到,网上找不到。不客气地说,要谈论《论语》等等有关经学的题目,信口开河是绝对不行的,南怀瑾也帮不上忙,网上也没有地方可抄,必须要坐图书馆苦读一段时间才行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迟老弟,你太拿别人的学问不当回事了,殆哉啊殆哉。
从行文上也有建议给语迟,研究工作一定要符合规范。扫盲文章是给学问不足的人看的,人家很可能非常信任你,又没有足够学养。此时为文,尤其要理路清楚,立论谨严,措辞明白简练。像老弟这样,一看就是没有提纲,手边没有资料,信笔写来的,这样写来,文字容易混乱,结构难于合度,宗旨主题又不突出,实在是让人看了不舒服。
第一次在河里批评人,也是因为老弟有纳谏之雅量,得罪莫怪。
语迟胸襟宽阔,所以偶多说两句,如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哦。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偶也属那种需被普及汉文化的,所以手头有一本日本的著名汉学者贝冢茂树的《论语注释》普及版.看了看,这句话所在的泰伯篇,以及其后的共13篇却并未收录在其中。作者的理由是关于泰伯的传说是在孔子死后数十年之后才流传起来的,所以应不属孔子之作。其余篇也因文风迥异等理由而被排除了。对于论语这样一部经典的解释是存在很多论点的。
偶觉得,
理解经典首先应该对经典所在的时代背景相关文献有所理解。
其次对于先人的比较有名的考据理论有所理解。
尔后如果自己有新的看法方可提出。
直率地说,语迟的理论提出突兀。
首先只提出了与自己结论有关联的说文解字,范说,南怀谨的注论语原则。如果从扫盲角度,是否应该把历代主要的论点罗列一下,注明出处。范和南毕竟都是当代人,且应标明所引出处。
而以瑞典为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是错误的。
首先,瑞典等现代国家的国家理论是来自国家契约论。国民和政府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国民把自己的权利的一部分交给政府的同时,就有了对政府的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利。
投票的利弊另当别论,但从社会的治理状况,国民的素质看来,瑞典可以说是现代社会
的楷模。完全否定了你的理论。
其次,这句话,当然是不是孔子说的另当别论,其背景是君君臣臣的家长式的国家论。
而现在中国的国家理论是统治阶级意志论。这句话里民一词的含义也应该大有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