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693 🌺2359 🌵73新 💬49 🌺4 待认可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又一次没抓住问题的实质。

如果你觉得 @海峰 兄那个贴荒唐,那就对了。说明 @海峰 兄是对的,你是错的。我给了你友善的提醒的。

家园 你把这句话说成是1994年就听过,明显就是胡扯

说胡扯是一种传染病,所言非虚。

你是对1994的大学生没啥概念吧?

就不用说当年的大学生了,一个简单的数据:199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是251万人,录取的大学生(包括本专科)人数为90万人,倒推二十年,这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多为1974年出生,而1974年全国出生人口是2234万。也就是2000多万人里只有90万人上大学,而且还是包括大专的。5%都不到。如果这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叫狗,那4年后毕业岂不是连狗的不如了?那95%没上大学的算什么?

点看全图

看看这个数据就能知道了,这还是扩招之后的统计。

在河里这个圈子里,你可能觉得上个985不难,殊不知这项成就已经超越了99%的同龄人(985只有0.8%录取率),而考上211的也成功超越了98%的同龄人了。这都是因为你身处这一圈层,你所接触到的大都是相对优秀的,属于着幸存者偏差,如果把视角下移,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绝大多数人的学历连专科都不是。

而在30年前,本科生根本达不到你说的如狗的程度,什么硕士遍地走更是不可能。1991年的招生数量只有2.6万,94年的毕业人数只会少于这个数量,还有一部分出国、考博,真正在国内硕士毕业工作的更是少于这个数。你把这句话起码提前了10年。

家园 你这回复又是胡扯会传染的证明了

海峰的号都他2个月没发言了,他现在用的id叫史料推理,你一个劲地@海峰跟对牛弹琴有什么区别?

你这就是典型的一遇海峰降智商

家园 这叫说话的艺术

根据观众反馈再决定怎么圆前面的话,哈哈哈哈。

BBC精神嘛。

家园 我自己就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

我反驳你就两条。一,94年本科毕业生(90年高考)数量还很有限,扩招更在99年才开始,2003年才毕业,不存在本科毕业生如狗的现象。二,94年的时候研究生和博士生数量很少,大部分本科生也不热衷于考研。

不知道你听到这句话在什么地方。我记得你好像是合肥工学院的。那我就斗胆猜测这只可能是合肥当地的流行话语,因为合肥有科大,水平高,研究生也相对比较多,合工也是很不错的工科院校,但是当时合肥经济水平比较低,工作分配比较不容易,大家也不想在安徽工作,所以有此类话语。

再说说94年的分配和招聘。94年的时候大学毕业生还包分配,我那时候在上海没听说过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招聘会,广东是否先行一步我不清楚。京沪指标和本科生的贵贱无关,而是当年僵化的城市人口控制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决定的,毕竟这时取消粮票才一年多。不仅京沪限制外地毕业生进入,连我们浙江本省非杭州生源的毕业生想去杭州工作也受限制。我还清楚记得97年外地毕业生到上海工作的要求。上海高校外地毕业生留沪要拿黄表,要符合三大要求,成绩比较优秀,工作单位是规定的54家大中型国企之一,缴纳城市容纳费1.6万(上海市级优秀毕业生免缴)。

家园 是我粗枝大叶

直接使用了“凹造型”三个字。你是贬义地使用。

我则是写实。吴柳芳摆动杨柳细腰,通过凹造型来获得收入。

关键问题是对女性凹造型取得收入的意见。凹造型被☞擦边。擦哪个边?性服务性交易的边。

你大概不知道我对性交易的看法。燕人的名声一半来自这个意见。

我前个帖子问亲华是否新来的,也是这个意思。

不知者不怪。

在微信短视频上吴柳芳被罚后出现很多批吴柳芳的,后面跟帖的很多人是西西河这里同学当年批驳我同样的意见: 你支持吴柳芳,那叫你老婆女儿也去擦边。

我只能说这些淳朴的群众都是嗷嗷待哺的。

家园 关于拖鞋木屐跑个题

小时候读过一本共和国早期的出版物叫《民间故事》,繁体字,横版和竖版混合排印,特别不容易读。现在回想起来,有民间故事,但可能文人创作的比例也很大。比如一个故事讲某地干旱,大家都绝望之际,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带领大家深挖井,终于打出水。故事结尾说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我还记住一个日本人为什么穿拖鞋的故事。

故事说丰田秀吉侵略朝鲜,被中朝联军打败,倭寇就逃跑,连头目的命令也不听。头目决定把他们的鞋帮子都剪掉,这样他们就跑不快了,也能顽强战斗。实际当然事与愿违。但是日本人穿拖鞋的习惯就留下来。

编这个故事的人们大概和骨头龙一样的充满使命感和自豪感。不过他们显然是北方人,不知道闽粤之人穿拖鞋的习惯。

我在上海读书时有位厦门同学。只要环境许可,他总是穿一双夹脚趾的拖鞋。北方从未见过这样的架势。所以印象极深,以为是台海地区的特色。

夹脚趾的拖鞋样式,与日本木屐很类似,也与日本普通拖鞋类似。不知道这是日本人传到中国的拖鞋样式,还是从中国学到的,或者是各自独立开发的。

@懒厨 问问你家老人木屐的样式如何😄

家园 那个时候还没有普遍并轨,有自费生

94年国家才号召全面并轨,当年科大入学的还有自费生,其中相当比例的教职工子弟在赶末班车。这也就是说,当年毕业的学生包含相当多自费生。这可能是不值钱的那部分。

我某个师姐就是那批自费生末班车,人很好也很努力,不过一路人生的关键节点,确实都需要院士父亲帮助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特殊的背景,自费生确实会和当年大家对大学生象牙塔出来的天之骄子那种期待有落差。

家园 我不做不等于我不能容忍别人做

就像你所提到的忙总,当初河里一场风波,忙总是持有宽容态度的。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简单说,就是做人要厚道

唉……

家园 有些ID的帖子,看就是浪费时间,你还认真回复

归客兄太认真了

家园 何必硬杠

我想请教一下,当年为何取消分配?哪年试行?哪年全面取消?

假日河友,你只不过没见过狗。

至于自费生,那个年代,有本事自费的,反倒大部分不用当狗。

至于你猜测是合肥的流行语,逻辑呢?留不住人才的地方居然敢本科生如狗?

@寄意寒星 河友,你还是回头去看你说胡扯的那个 @海峰 兄的贴子吧。

家园 你说你家世世代代小农村人,可以,但是你父亲如何当的老师? -- 有补充

有后门的吗?当然,我也是统同意当时还是有的,比如用知识、出身作为衡量标准。

1950年,上过初小高小,似乎从此外不再有其他的背景。你总是喜欢强调自己家普通,没问题,那么他1970年当老师的依据是啥?

第二点,你说你父邻村上的高小,合理,那么你村本地初小制度到哪年呢?还是说到1978年?

你娘和你父是否同村?是否上学?我估计是上的,这不是问题,如果不是同村,之前是穿鞋的,这点你表达了。

那么嫁到了你父亲的村子,那是穿还是不穿呢?这是1974年的事情吧?还是毛时代吧?

我上面裂了资料说懒厨的推论和狗屁一样,你瞎呼应他是撒谎。

我母亲虚岁22岁前一直完全务农,后来当民办教师

请问是否是1976年?是不是毛时代?我再让一步,是不是1978年之前,你们村是不是1983年才公社解体?

你娘当农村老师是否和包产到户有任何关联?

因为你母亲是从农村老师到了公办,这说明她赶上了当时的调整,即一部分农村老师进入了体制,没问题吧?那么她的依据是啥?

是你说的这个吗?

经过多年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八十年代末才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22岁前一直务农和这些有啥关联吗?

我母亲虚岁22岁前一直完全务农,后来当民办教师,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记得你总是强调你父身体不好,似乎是当老师是因为身体不好 -- 补充帖

我也是统同意当时还是有的

应为“我也是同意当时还是有不通过后门正常条件的”。

那么你会认为是因为你父亲身体不好,村里照顾你家,让你父在1970年当了村里的小学老师吗?

请问你村有知青么,他们在干什么?

我估计你家离温州那么近,可能没有,也不好说。当年很多知青就是下放家所在城市、县城周边的农村了。

等你的回答。

见前补充 5036078
家园 当年肯定有

这世界又没人保证当年的本科生个个都能找到好工作,有个别生活不如意的自称如狗,有何出奇的?

但是,如果你说当年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如狗”,我肯定不同意。

家园 何必问老人,百度一搜,各种款式都有

点看全图

讲真,木屐啥样子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在等qq老兄憋的大招,他一直想证明当年潮州不是那么穷,我很想看看他的证据,在我摆出当年农民的收支,物价之后,他好像怂了。。。。

其实我很想杠 真离 空一格 谱 老兄,他的帖子满是漏洞,我很手痒,想捅几下,但我之前说过不再刺激他老人家,只能作罢。。。。

我其实不是很理解这些人的思路,这两位都不是潮州人,为何这么努力想帮潮州人证明当年不是那么穷呢?尤其是 真离 空一格 谱 老兄,他一个东北老人,还想努力证明温州农村不是那么穷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