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些感慨 -- 唐家山

共:💬480 🌺2933 🌵5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本帖没人苛责中科院

你也知道中科院是尽力了的,问题出在更上一层,没有有意识的保留火种。

感觉比较短视,一刀切,大手一挥全给我上。

类似你不能用国民党将士的英勇为国民党的无能开脱。

家园 喂,邓是总设计师啊

我也不苛求邓,把总设计师的尊号去了就成,我们还是同意他是有能力的政治家。要说目光,邓真是不怎么长远。

尤其是有毛在前面作对比,毛就没有搞什么来钱快,譬如像泰国那样搞人妖,或者菲律宾那样出口菲佣。毛就是一心一意搞工业化,哪怕美苏卡着脖子让我们放弃,我们还是坚持到底。

你邓没有这个目光不要紧,老老实实当你的胡四内测版,我们宜粗不宜细,马马虎虎不追究了,大阅兵给你个照片就是。但是吹自己是总设计师,还是免了吧。邓那点眼光,能设计出个啥来?

通宝推:水立方,李根,金银鑫,
家园 总按摩师

摸着大毛的石头过河,摸着新加坡的石头过河,摸着香港的石头过河。

河那边是什么?

当然是资本主义,改个名字,叫中特社,50年不变。

50年后呢?

更不用变了。

卒!

家园 上一级怎么保留火种呢?

该保留哪些作为火种,上级(国务院)其实不清楚,远没有科学院自己清楚。你总不能让不清楚的上级来指挥清楚的科学院。

事实上,一直到本世纪初,国家的科研导向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科学院这一级就是决定哪些为哪些不为,而所这一级则是尽可能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为”而不是“不为”。

短短二十年,大家就不满意了:“你们是科学院哎,你们还可以‘不为’吗?快去把卡脖子的技术给我掌握了。”可是,今天被卡脖子的,不就是当年“不为”的那些嘛。当初谁又愿意自己成为“不为”呢,还不是因为缺钱。

家园 实际上80年代差距最大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而且这种差距是让人绝望的差距。

计算机是个系统,光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就是个死疙瘩,没有任何作用。最早畅销的计算机是IBM 360,而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不同价格的IBM 360系列机上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兼容的。而后来Intel的成功也仰赖于Wintel联盟。

而80年代我们的软件产业基本是0。中国早期软件最重要的产品(之一)--WPS--出现的时候都是90年左右了。而由于盗版泛滥,中国软件产业长期发展不起来(雷军被求伯君招到金山就是因为他破解的WPS最好),尤其是民用软件,直到21世纪网游出现才使中国出现了能赚大钱的民用软件,然而不得不说这块的发展到现在也是畸形的。(工业用软件要好一些,比如很长时间内华为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商,原因是他卖的交换机软件license巨贵。现在BAT在数据库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反观美国,软件业发达到70年代都出现软件危机了。

还是简单列举一下吧:

高级计算机语言:

Fortran:1954年,第一个高级计算机语言,甚至比操作系统的出现还早。

Cobol:1960年,第一个面向商用的计算机语言。虽然现在Cobol程序员很少了,但现存的Cobol代码据说还有2200亿行左右。

Algol系列:1960,算法语言,影响到了后来几乎所有主流高级计算机语言,如C/C++,Pascal,Java等等。

Simula-67: 1967第一代面向对象语言。后来的Smalltalk,LOGO,Objective-C,C++,Java等等都是面向对象语言,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方法也成为现在的主流方法。

LISP: 1960,第一个函数式编程语言。

APL:1957,最独特的编程语言,独特到连键盘都要特殊的。计算功能强大,而且代码超短,被称为“只写语言”。(网上有一行代码实现“生命游戏”的例子)。

ADA:1970s,强调安全的编程语言,广泛用于美国军方,第一次引入类属编程(也叫泛型编程)。

VHDL:1982,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用。

其他的重要语言比如Python,Ruby等因为出现时间较晚就不列举了,如HTML/XML之类的描述性语言也不说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有些语言已经是美国之外创立的。国内值得一提的据我所知只有软件所的XYZ语言(系列化语言族),是基于时序逻辑的,理论上有独创性,但影响力很小。

操作系统就不列举了,只提一下Linux,最晚的主流操作系统,开发于1991年。中国在这方面也几乎一直是0。就连银河上跑的也是Unix变种。后来中软的COSIX,现在的统信UOS,麒麟等操作系统也是基于Unix/Linux/FreeBSD开发的。

基础行业软件如CAD等,就像上面说的,比民用好,至少形成了一个产业,但和国外比起来差距依然很大。比如国产CAD大部分都是基于Open Design Alliance提供的组件开发的(CAXA可能除外)。

======================================

所以,往回看到80年代:

1. 发展光刻机大概率是没戏的。现在国外的光刻机也是基于日本和德国发达的光学工业基础,而中国光学到现在也还是不行的。80年代国内曾经有过仿制单反相机的小高潮,然而在21实际初已经基本死绝了。海鸥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凤凰曾经靠低端镜头加工有过一段好日子,现在也遇到了困难。

2. 生产和Intel比肩的顶级CPU也是大概率没戏的。没有想Microsoft这样的软件巨头配合,任何芯片都不可能打败Intel在PC的霸主地位。当初龙芯选择MIPS指令集也是担心芯片出来后没有配套软件支持。当时本人觉得这个决定过于保守了,后来果然出现了版权纠纷,再后来龙芯就采用了自己的指令集。这个保守决策也侧面说明了中国软件业的落后,因为指令集不兼容是有解决方案的,比如Apple电脑曾经换过好几次:从6502到68000,再到Power,再到x86,再到最近的Arm,每次切换都保持了大部分软件的兼容性,以及提供工具链使软件可以编译到最新系统。而在中国做这个事情可能很难,即使是在龙芯开始研发的21世纪初。

3. 但一些低端CPU还是有点机会的,典型的例子是6502系列。6502CPU是最经典CPU之一(可能要去掉之一),它是根据摩托罗拉6800开发出来的,性能更高,然而却降低了工艺要求,价格也更便宜。最早的PC-Apple I-实际上是根据6502开发套件做出来的,后来一直用到Apple III。更重要的是,6502是开放的,所以有很多厂家都生产兼容芯片。比如任天堂FC红白机用的是理光生产的,FC兼容机则大部分用台湾生产的UA6502。国内也有很多款产品基于6502,比如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后,国内出现一批学习机,实际上就是Apple II的兼容机(甚至有兼容FC的),可以用Apple II的大部分软件,而且价格只相当于1/10,是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企业字处理工作的。后来的裕兴还推出了裕兴WPS,一直坚持到21实际初,多媒体电脑普及后才彻底停产。但6502又被用在了文曲星上,QVBasic出现后引起一阵在文曲星上编程的热潮,甚至出现了文曲星独占游戏。(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国内禁售游戏机的规定:不仅断送了一个行业,更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才)。

所以以现在的眼光看,如果说80年代中国在CPU上有什么机会的话,6502可能是除了嵌入式芯片外唯一的选择:开放的版权,超长的生命周期,较低的工艺水平要求,都是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另一款类似的芯片是摩托罗拉68000,但这个很可能存在版权问题就不提了)

6502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那个时候就设计了单独的指令总线,而且有几十种寻址方式(x86只有10几种,而且直到Pentium也就是586才开始的加入单独的指令总线)。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研究。而且还在生产。

一小时讲完45年前的爆款CPU-MOS 6502的逆向工程

4. 除了CPU,更可能的领域其实是DRAM和南北桥。80年代出于平衡日本的需要,美国正在寻求扶植日本DRAM的竞争对手,台湾和韩国都加入了进去,后来韩国靠政府扶植通过几次反周期造作取得霸主地位。其实中国大陆也是有机会的,相比CPU,DRAM的生产要求低得多,摩尔定律也没有那么显著,而且后来的京东方和长江存储也说明大陆有这个能力做。另外一个PC上的南北桥实际上也类似,台湾也曾经在这块占据统治地位,直到21世纪,尤其是多核CPU出现后,CPU和南北桥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很多功能直接集成进CPU内部后,台湾的优势地位才消失。

5. 嵌入式系统不太懂也不说了。

=================================================

以上说的是讲经济效益的民用领域。至于军用和其他专用领域,对成本不敏感,也不用太考虑兼容性,这个是可以按“两弹一星”去搞的,而且我怀疑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体系,因为很多民品是不满足军用标准的。但具体情况不了解就不说了。

通宝推:天白,道可道,zwx650,唐家山,北纬42度,
家园 欧洲半导体并没有团灭,团灭的只有中国

这个帖子本来是回复楼主的某段话的,但铁手的新规则不让回复,补充自己的帖子又超了字数,所以就回复在这里吧。

从世界范围来看,前苏联和欧洲都没跟上,基本上团灭。

似乎还有其他河友提过欧洲半导体团灭的类似的说法。

实际上,欧洲半导体并没有团灭,半导体制造设备就不用说了,ASML现在已经家喻户晓,欧洲的芯片产业也没有团灭,世界前10大芯片公司欧洲就有3家左右。

欧洲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一直是意法德荷英等国。

意法半导体,STM,著名的STM32系列CPU在全球以及中国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在中国渗透率极高,淘宝上都可以随意买到各种规格的芯片、套件、板卡,它的前身是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2022年意法半导体公司销售收入160亿美元,利润40亿美元,现在有雇员50000人,研发9000人。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的前身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年销售额(2022年)130亿美元,利润28亿美元,市值520亿美元,35000雇员,NXP的产品在中国也广泛使用。

英飞凌,前身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半导体部门,2022财年销售收入140亿欧元,全球雇员56000人。

对比一下中国的芯片公司,比如

目前做得比较大的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年,去年销售额81亿元,约合15亿美元,大约是上面几家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紫光国微,成立于2001年,去年销售额71亿元,约合10亿美元,雇员2200人。

复旦微电,成立于1998年,去年销售收入35亿元,约5亿美元。

这些半导体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别国的强力竞争和冲击,美国都不例外,何况日欧,但所有这些国家都在80-90年代把半导体产业当成战略产业在发展,韩国、台湾从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欧洲日本从6-70年代开始就在坚持。

这些还都是美国的盟国,欧洲也是美国的盟友,但欧洲人在80年代就认识到了:

欧洲现在还能够得到外来的芯片技术,但美国随时有可能以安全问题为接口向欧洲封锁这类技术,日本也随时有可能以经济上的理由实行同样的技术封锁。

即使是以半导体产业稀烂著称的俄罗斯,在90年代也比中国强,据李国杰院士说,在2000年龙芯立项前的时候,俄罗斯的半导体设计水平还比我们高,但历经10年的龙芯开发,到2011年龙芯3B发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水平就超过了俄罗斯。

在1979-1990年,这个世界上放弃已有的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国家,只有中国,这个美国的敌对国家。

元宝推荐:ccceee, 通宝推:西电鲁丁,chuchong,川普,李根,俺本懒人,老老狐狸,楚庄王,无此人01,紫梁,青青的蓝,潇潇夜雨,journal,kekepei,六铢衣,阴霾信仰,乾道学派,广阔天地,心远地自偏,落木千山,潜望镜,hwd99,方恨少,newbird,寂宣,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外行话。军民两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外行话。军民两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军品和民品的逻辑完全不一样。军品是保证可靠性和性能,保证战场上能打响命中,成本好商量;民品是卡死成本,保证竞争力,性能够用就行。所以80年代搞军转民,做惯了军品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民品,例如电扇、收音机,常常耐用得出奇,正常使用能用20年。

再例如机场,大型机场都是纯民用机场,民机起降频繁,吞吐率高。只有二三线机场才是军民两用,民机一天就几个班次,因为要保证军机出勤。

还有飞机。军用运输机的乘客都是现役军人,噪声振动厉害点不是事,忍忍就好。民机要是这么搞,票怎么卖得出去呢。

家园 软件是因为当年大家都穷掏不起钱

那咋搞成产业咋大发展

这东西是第三产业靠需求引领,经济总量上来了需求自然增加,它又促进经济发展,正反馈呼呼就上来了

本世纪初的时候,很多人担心软件产业搞不过印度,现在还有人提这碴么?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开源软件兴起,这是有共产主义特征的东西。倪院士喊了N年政府弄不出来的OS,Linux揭竿而起N多程序员响应搞出来了,咱能白嫖……

开源软件那时我就想不通,这些人不吃饭吗?穷人思维吧,人整挺好的

有次听个开源软件公司的头头聊,说好几个知名开源产品其实现在都是在国外的华人在维护,汉语是事实上的工作语言……

所以咱也不是纯白票,贡献也不少的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那什么时候才有钱?

“没钱”真不是理由。尤其是很多企业,真缺那几个钱?

一直到现在现在还喜欢“白嫖”,那就不是钱不钱的事儿了,而是已经形成习惯了。否则网游公司为什么那么赚钱?用“没钱”能解释吗?

不管怎么说,“白嫖”在过去事实上摧毁了中国的软件行业,一直到现在也没健康起来。

最后,开源并不意味着“白嫖”。很多公司都是靠“开源”赚钱的。

家园 九十年代彩电还没普及呢,说啥民用软件

其实在九十年代,个人电脑的作用也就是打字机、游戏机。其中后者更是主流。

什么数据处理软件,你首先得有数据。整个办公体系都是纸张作业,且没有发达网络的前提下,办公电脑意义不大。

但是九十年代已经有星际红警文明帝国时代魔法门英雄无敌大菠萝三国志大航海,中文也有仙剑轩辕剑大富翁,大批台湾企业在干这个。电脑的主要作用就是打游戏。

到了新世纪,单机游戏反而衰了,大量资源用来作电影图像化,什么三维建模,做单机游戏赚不到钱了。

家园 这段不同意

半导体工业本来生产的是军工高档货,可以不计成本。现在军品订单不断减,而作为民品又成本过高,缺少竞争能力。

成本高,可是哪来的竞争啊?中国完全可以要求外国不得出售产品,要么转让技术,要么滚。这样国内市场就独占了,不存在竞争。

家园 此比非比

比较优势不懂吗?越是人工便宜就越要搞劳动密集型的呀,没毛病

家园 单机游戏并没有衰

不是联网的游戏都是网游,红警那个时代就可以联网玩儿了,但它仍然是单机游戏。实际上单机游戏本身也在不断进步,甚至进步还很大。所谓的3A大作,都是新世纪之后出现的。甚至前段时间很火的大逃杀类游戏,其实起源于单机游戏《武装突袭》的一个MOD。

而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现象:《武装突袭》是波兰的波西米亚工作室开发的,很多其他大作如《巫师》也是波兰和东欧国家开发的。而立志开发国产3A游戏的大神“浅墨”却在TX跳楼自杀了(还是周六)。

家园 无处安放的回复:中国的反击

铁手新政,弄得俺这个帖子成了在楼里无处安放的回复。

商务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23号

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满足以下特性的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一)镓相关物项。

1.金属镓(单质)(参考海关商品编号:8110929010、8112929090、8112999000)。

2.氮化镓(包括但不限于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参考海关商品编号:2850001901、3818009001、3825690001)。

3.氧化镓(包括但不限于多晶、单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参考海关商品编号:2825909001、3818009002、3825690002)。

这算得上是这几年美国半导体技术封锁以来俺见到的中国政府最直接、最有力的反制措施了,不知道中国政府还有没有更直接、更有力的反制措施。

这两种元素对芯片制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据后沙月光的说法:

镓的全球储量约27万吨,中国拥有20万吨左右,它是半导体的关键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美国几乎都依赖于进口,2020年全球产量不过300吨,中国占了290吨,美国依赖谁?

金属镓的生产主要分为三类:粗镓、精炼镓和再生镓。粗镓的生产国主要有中国、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精炼镓生产国主要是日本和美国,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镓生产国,再生镓的主要生产国家也是日本。

镓的主要储量虽然主要在中国,但美国阵营的澳大利亚也有潜力,尤其是镓在工业的使用过程中流失很多,有说法说能达到50-60%,因此再生镓的制造也是镓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方面日本是强国。

对镓的管制肯定能对全球半导体工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中期(3年内),但能否到封喉的程度还有待观察。

另外,对中国镓储量占全球储量的80-85%这个说法,我觉得也应该谨慎一些。

中国最早的镓的生产是在1957年,在山东铝业。中国镓储量占全球的80-85%,而中国的储量又有50%左右在攀枝花,攀枝花现在仍是中国镓生产的大户之一。

攀枝花钢铁基地是毛主席在大跃进后力推的项目,第一次推动因为大跃进后的经济困难停止了,1964年主席力排众议,大力推进以攀枝花为代表的大三线建设,主席的原话是:“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

从此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

作为后人,毛周的一共常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元宝推荐:ccceee, 通宝推:青青的蓝,my8883,袁大头,梓童,呆头呆脑,潜望镜,匿名:1
家园 关于ICT术语的误用与澄清

之前有河友问ICT是什么意思,我的回复没被认可,在这里重发一下。

“你这个问题很好:ICT这个词我还真是误用了。我说的应该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不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领域虽然也存在指数扩张现象,但没有信息领域那样明显。我写的时候脑袋里想的是计算所的简称ICT(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确实是糊涂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