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血作为食品 -- 燕人
上次说鸡吃骨头鱼吃刺,原是笑谈。穷人过日子精打细算而已。也是中国人”物尽其用“的道理。鱼刺是没啥吃头的。鸡骨能咬开吸里面的骨血,所以相对好些。
由此想到血作为一种食品。野兽捕猎时咬住猎物喉咙,大概能吸吮不少鲜血。野外求生的人抓住猎物,也是先喝了动物血补充水分。我查了书,发现以前正式菜肴没有用血做原料的。各地的民间小吃倒是有用猪血,鸡血和鸭血的。一般屠宰动物后,把流出的血收集了,凝固后即可用于烹饪。凝固的血的结构类似于豆腐脑,不宜煮过火。
东北杀猪菜,用猪血。
南京鸡鸭血汤,用鸡鸭血。
四川贵州的肠旺,用猪大肠和猪血。配面条,米粉或者火锅都有。
苏格兰人有种血肠,叫黑布丁。这是戏谑的叫法,因为布丁在英语里是甜点的意思。其做法是把猪血,猪肥肉和调味品,燕麦片混合了,灌进肠衣里蒸熟。肠衣通常都是黑色的,里面的内容也是深色的,所以叫黑布丁。黑布丁切片可以看到其中的脂肪丁和燕麦片。黑布丁是苏格兰式早餐的特色,是比英式早餐多出来的元素。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吃,在锅里干煎,因为它含很多猪油,比较香浓。吃起来有猪肝,也就是血的味道。现在感觉太肥腻了。
上学时看各地风土指南,看到湖南邵阳这个特色,印象很深。有次在学校里和一个湖南妹子瞎扯,她说自己是邵阳人。我就提到这个猪血丸子,她眼里发出光芒,"你知道这个?“
邵阳猪血丸子是新鲜猪血和豆腐加调料混合成型再干燥的。所以可以久存。吃的时候蒸了切片,或者打边炉下火锅。
我只耳闻,未曾目睹,更无口尝😁。
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见闻,可否?
北京的饭馆吃的。
布丁=甜点?
我一直不理解这个词的概念。某个大学英语课学到这个词,解释就是布丁。上下文能看出是小孩子爱吃的。但是开始以为是某一种甜点,比如沙琪玛是一种甜点。
是正式词汇dessert的俗称。
但你现在知道黑布丁是咸的,是菜饭合一的。
我在一本旧书上看贵州肠旺面,店家用“旺”字代替“血”字,因为血不吉利。
四川毛血旺,那就是猪血吧。
我甚好此道,就是吃不惯鸭血,猪血羊血经常吃,尤其羊血,大把辣椒大把蒜大火坑坑坑的一爆炒,美地很。
猪血一般买来煎着吃,但是现在味都不地道,里面掺和的面粉多了些,估计还掺和了其他东西。还是小时候好,拎着大盆跟着老爹去杀猪邻居家,现杀现放,回去不知道怎么一鼓捣,味道贼纯。
这玩意好处应该是补铁,但是都说吃多了不好,比较脏啥的,我是不大在乎,给我头蒜我能吃大肠刺身
【给我头蒜我能吃大肠刺身】😁
如果动物没病,那血也没毛病,不脏。
我忘记羊血了。河北往西去,羊血比猪血流行。
不过吃肉的人比吃血的人多得多了。
因为自己没机会做、外面的没以前好吃了
以前我自己杀鸡。刀🔪在鸡脖子上一抹,把鸡倒立过来,血滴在加好盐水的碗里,等凝固后就拿出来。
后来多次在饭馆吃,无论鸡血鸭血汤还是血旺什么的,总觉得有“怪味”,慢慢就不吃了。
确实甜点也可以不甜,咱们词汇并不总是能望文生义。我记得有个褐色的蛋糕是苦的,也叫甜点(起码超市放在甜点这个走廊里)。
其实我不太能吃血,本身没啥味道。毛血旺全靠辣掩盖,里面的杂七杂八配料好吃。换个馆子或许就吃不下了。
肯定各种添加剂。
但比猪肝味道淡。
我想有人喜欢它的口感。
很多人(比如单田芳)叫血豆腐。
德国很多地方有血肠。
德国西南部流行香肠切丝伴成香肠色拉,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所谓的国际型,香肠丝伴奶酪丝。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选这种。
另一种是所谓的施瓦本型,香肠丝加血肠片,我一般选这种。
凉吃怕腻。
有些酒店的早餐也有血肠,味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