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测测自己的水平)-集权中央? -- 阳明

共:💬90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题也错的冤枉

从远交近攻就推断是德国了,

但是看到下面一句“如孙公有起兵护法之决心,某国愿助资百万。”依稀记得护法战争时,的确日本给了孙中山不少钱,被误导了。

家园 嘿嘿,这个吗。。。

先看台湾方面的解释:

大考中心与补教界公布的历史科答案有六题不一样。求教于北市建中历史老师黄春木,他认为第六题有关“士庶之别”,大考中心的答案是“B汉代”并没错,补教老师选的“D明代”明显错误,因明代恰有士庶之别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garden/200507/20050706517922.html

我认为

在题目中 士庶之别 应该指 官民之别。

题目里:

即使是退职回乡的官员,在地方上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这里的士并不是指春秋至秦的贵族。

官民之别在明代是很严格的。

明太祖建国定制,为了尊重仕宦,规定礼法,严士庶之别,做官和平民,举凡冠服、舆马、仆从、婚丧、祭祀,以及居室、器用、生活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以冠服、居室为例,明代各品位的文武官吏,都有一定的衣官服色,庶人绝不能穿着官人的服装,庶人的衣服不许用黄色,不许用金绣锦绮??丝绫罗,只许用、绢、素纱;鞋不得裁制花样用金线装饰。在居室方面,庶民庐舍不得过三间五架,不许用彩饰的斗拱。至于器物,洪武规定庶民所用酒食器皿,只许用瓷器与银锡,不得用金器。

缙绅(士)为明代的封建特权阶层,包括各级官吏、致仕官、封赠官、捐纳官以及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生员。他们的妻子也享有相当的特权待遇,地位仅次于贵族地主,是明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在政治方面,缙绅的法律地位高于常人,司法部门无权擅自拘审官员。明律规定:“凡京官及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议拟闻奏区处。若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不得擅自勾问,只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若许推问,依律议拟回奏,候委官审实方许判决。”缙绅犯公罪可以收赎,犯私罪也得以解职、调离或降调等抵罪。

再来说说本朝吧,本朝的士庶之别也是相当明显的。老百姓不满也有原因,看看晋就知。

晋 梁尚书左仆射沈约论曰:“顷自汉代,本无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师,罢公卿牧守,并还乡里,小人瞻仰,以成风俗。且黉校棋布,传经授业,学优而仕,始自乡邑,本于小吏干佐,方至文学功曹,积以岁月,乃得察举。人才秀异,始为公府所辟,迁为牧守,入作台司。汉之得人,于斯为盛。今之士人,并聚京邑,其有守土不迁,非直愚贱。且当今士子繁多,略以万计,常患官少才多,无地以处。秀才自别是一种任官,非若汉代取人之例也。假使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过,此乃雕虫小道,非关理功得失。以此求才,徒虚语耳。 ”

家园 嘿嘿,不算冤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北京政府宣布中立。

德国政府考虑减少在远东的压力,希图在战后重新夺回在山东的侵略权益,通告中国,要将胶州澳租借地归还中国。而对中国山东谋求已久的日本却无耻地命令中国不准接受。随后日军占领胶州铁路以及济南,11月7日攻陷青岛,山东半数以上地区已经落入日军之手。

1917年2月-3月,日本政府分别与英法俄意达成谅解,允许日本继承德国在太平洋及东亚的权利,而日本则负责促成中国参战。

1917年初,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总统黎元洪和段祺瑞因各自投靠的帝国主义后台不同而发生尖锐分歧。

段祺瑞力主参战,并向日本借款。与日本有矛盾的美国则唆使副总统冯国璋反对参战。国会内黎元洪一派议员也反对参战。

4月,段祺瑞在京召开督军团会议,胁迫国会和黎元洪,立即宣布对德作战。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职,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府院之争”。

段祺瑞被免职后离京赴津,授意皖系、奉系各省督军闹独立。黎元洪于惊慌之中向“辫帅”张勋求援。张勋则借机搞复辟,黎元洪去职,7月1日拥废帝溥仪复辟。

7 月12日,段祺瑞讨逆军进入北京,复辟结束

7 月14日,黎元洪去职,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8 月,冯国璋抵京就任代理总统

8 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8 月25日,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10月,护法战争开始

段祺瑞向日本出卖大量权益取得“西原借款”

11月,日本希望孙中山与北方达成南北妥协,日寺内正毅内阁已经将拟订好的南北和议之方针通知孙中山,而孙中山再三考虑,结果表示拒绝这个调和的方针,免得被日本利用,他说“此时救国之妙策,在南北分离,庶不为寺内利用,劫持中央,以临各省。我能独立,寺内无所施其伎,中国不与寺内一致,寺内当不敢建攻俄之策。”要彻底护法,则不可能与北方妥协,而日本调和南北之真意,是值得怀疑的。此时日本政府认为能统一中国的是段祺瑞,而不是孙中山。但孙中山依然寻求日本的帮助。

1918年孙中山派殷汝耕去日本表达意见,然而日本没有理会,反而在3月-4月期间先后与段祺瑞政府制定了“中日共同防敌协定”及相关的陆、海军协定,将段祺瑞绑在日本的战车上,护法运动已经走到了尽头。

家园 要不,让国际部分放马过来,再大战三百回合?

不过,要另外开个帖子了。

家园 这个解释明显不通

秦与汉有何不同?

秦代有爵位不光是贵族,平民也可以有的,这同汉代一样。

另外明代官员是有特权,但一般生员哪来的特权。

家园 2005台湾历史卷-再战三百合

1.1950年代起,许多产品都强调商标,以球鞋为例,各厂牌都设计明显的标记。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的关系最为密切?

(A)学校教育

(B)报纸

(C)英语

(D)电视

2.学者指出:某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显著,统治机构也逐渐确立,最足以作为判断历史进入文明阶段的指标。这种现象是指:

(A)文字的运用

(B)宗教的普及

(C)城市的诞生

(D)陶器的发明

3.一份文献记录乾隆年间一群西方人在北京的经历,提到朝廷礼仪繁重,但使人感受到宗教式的肃静。没有人在典礼进行时窃窃私语,“这种肃静庄严是东方的特色,欧洲文明还没有达到这点。”这份文献最可能是由以下何人记录的?

(A)在朝廷任职的耶稣会士

(B)英国派遣来华的使节

(C)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职员

(D)俄国驻在北京的商人

4.下列是三段有关台湾法律的资料,请根据日本殖民统治阶段的演变,排列其先后顺序:

甲:日本本土法律适用于台湾。

乙:台湾总督为台湾最高行政长官,有紧急命令权,可不经国会颁布具法律效力之命令。

丙:总督拥有律令制定权和紧急命令权,但其颁布之命令或律令不得抵触日本本国法律或天皇敕令。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一幅图画上描绘着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西元前二世纪的耶路撒冷

(B)西元三世纪的亚历山卓

(C)西元十三世纪的巴黎

(D)西元十七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6.老师介绍俗称“番仔火”的火柴,其成分为黄磷等化学原料,一摩擦即可引火。几位同学对其名称的来源热烈讨论,下列何种说法最为可信?

(A)名为番仔火,应与蕃薯、蕃麦一样,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及西班牙商人

(B)十七世纪尚无火柴,这名称应当是十八世纪初期的传教士引进中国及台湾

(C)十八世纪的化学技术还不能制造火柴原料,这应是十九世纪西洋商人传入

(D)应当是日本殖民者在台湾设厂制造,但使用进口原料,才称为番仔火

7.下表是美国在2004 年针对几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所做的统计,这个表的标题最可能是:

国家 泰国 南韩 越南 新加坡 斯里兰卡 日本 不丹

% 94 23.3 50 42.5 70 71 74

(A)女性占全部就业人口比例

(B)全国人口的自然年增加率

(C)主要民族占全国人口比例

(D)佛教徒与全国人口之比例

8.一篇文章说:“那一年,土耳其人已经攻下了开罗,控制了地中海沿岸许多地方。葡萄牙人刚刚在澳门建立商业据点,也开始把火器卖到日本。这时候,欧洲人还纷扰不安,为了仪式的问题争吵不休。英格兰的国王结第六次婚,他的前几个妻子,下场都不太好。”这篇文章最适当的标题应是:

(A)〈十字军东征见闻录〉

(B)〈世人所知的十六世纪〉

(C)〈康熙十五年〉

(D)〈明治维新纪要〉

9.某次战争之后,除了军队外,当地部分居民也被迫离开在此地居住上百年的家园,回到自己民族主要的居住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那一场战争之后?

(A)1871年德国与法国战争结束之后,发生于亚尔萨斯地区

(B)1918年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发生于义大利的北部地区

(C)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之后,发生于罗马尼亚及捷克地区

(D)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发生于琉球及朝鲜半岛地区

10.一位画家,父亲原为喀尔文教派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意志地区。稍后又随母亲回到家乡,并接受了罗马公教洗礼,宗教也成为他绘画生涯中重要的主题。他曾在一个伯爵家服务,并接受正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二十一岁时,他获得当地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这位画家应当是何人?

(A)米开朗基罗(1475-1564)

(B)鲁本斯(1577-1640)

(C)莫内(1840-1926)

(D)马谛斯(1869-1954)

11.学者讨论一位音乐家,说:“他代表一个时代的巅峰,也代表那个时代的结束。他为教堂服务,为贵族服务,他的作品必须讲求整齐、理性,而不应表达个人的情感。”这位音乐家是谁?

(A)十八世纪初的巴哈

(B)十九世纪初的贝多芬

(C)二十世纪初的荀伯格

(D)二十世纪末的伯恩斯坦

12.一位思想家有感于时局混乱,写了下列寓言:蜗牛的触角上分别建有蛮、触两个国家,双方争战不休,杀得尸横遍野。依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寓言应该出现在那部书中?

(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战国策

13.一位学者表达他对宗教的看法:“宗教也应该与自然法则相吻合。上帝创造了宇宙之后便离开,不会再介入其间了。”所以他坚信宇宙从此依照一个固定的机械法则运作。这位学者最可能活在下列那一个时期中?

(A)十世纪罗马公教成为欧洲人的主要信仰时

(B)十四世纪许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时

(C)十六世纪许多人质疑教宗权威要改革宗教时

(D)十七世纪科学思想开始萌芽重新认识世界时

14.一位诗人描述某历史人物,说他“生是天骄死鬼雄,全欧震荡气犹龙”;赞美他的主要事功是推动“世间一切人平等”,即使称帝,也仍然以天下为念。这位诗人的思想,最接近那一种体制?

(A)专制独裁 (B)君主立宪

(C)无政府主义 (D)共和政体

15.某一历史古迹的导览手册描述:指挥官纵容官兵抢劫掳掠之后,又下令纵火破坏,誓言留下永久的烙印以示惩罚,还得意地说:“我不以为在艺术方面, 我们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有良知的文明人对此暴行无不斥责。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就说:“将我们各大教堂的宝物集中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处庞大辉煌的博物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这份导览手册描述的是清末哪一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

16.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耸动的口号与行动,最后导致哪个战争?

(A)普法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俄土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有一位著名作家,经常征引古希腊、罗马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的问题, 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哪一种思潮的精神?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浪漫主义

(D)存在主义

18.某位艺术大师,作品风格不断变化创新,其立体派画风与人道主义的反战作品尤为著名。这位艺术大师的风格应是属于哪个时期?

(A)十九世纪前期

(B)十九世纪后期

(C)二十世纪前期

(D)二十世纪后期

19.十九世纪时有些社会主义者思考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用选票争取劳工阶级利益、劳工阶级组成政党、培养社会改革人才等方法。这类主张属于何种社会主义?

(A)共产主义

(B)费边社

(C)工团主义

(D)无政府主义

20.有一种史学思想,在性别、种族、阶级或信仰等方面,较能从多元文化角度去论述。这是何种史学思想?

(A)人文主义

(B)启蒙主义

(C)浪漫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1.十七、十八世纪时,法国巴黎的上流社会盛行沙龙聚会。到了十九世纪以后,这种风气逐渐衰微,最主要的原因为何?

(A)被咖啡馆之类的社交聚会场所取代

(B)缺少才貌双全博学开明的女主持人

(C)法国政府严厉控制集会和言论自由

(D)社会动荡不安影响举办沙龙的意愿

22.甘肃的漠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木牌,牌上以潦草的楷体书写着:“仙师敕令:贵龙星镇定空气安”。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这块木牌?(多选题)

(A)这是道教的说法,仙师是指张天师

(B)这是道家的说法,仙师指的是老子

(C)这是晋代戍边将士携带的道士符??

(D)这是唐代僧侣天竺取经携回的佛书

(E)这是元末白莲教起事时动员的令牌

23.

资料一:“本城及其城外的工事、大炮及其他武器,粮食、商品、货币及所有其他物品,凡属于公司的都要交给甲方。”、“米、面包、葡萄酒、火药、子弹、火绳及其他物品,凡所有乙方从此地到巴达维亚的航程中所必需者,都可毫无阻碍地装进在泊船处及海边的公司船只。”

资料二:“乙方军人可以带走他们的全部物品及货币,并依习俗,全副武装,举着打开的旗子、燃着火绳、子弹上膛,打着鼓出去上船。”

资料三:“甲方被囚在城堡里或泊船处公司船里的俘虏,将和乙方被囚在甲方领域里的俘虏交换。”、“甲方也要安排足够的船给公司,以便运送人员和物品到巴达维亚。”请问:

(F)资料中的“本城”是指何地?(2分)

(G)资料中的“甲方”是指何者?(2分)

(H)资料中的“公司”全名为何?(2分)

家园 Answer

1D 2C 3B 4C 5B 6D 7D 8B 9C 10A 11A 12B 13D 14B 15B 16D 17A 18C 19C 20A 21D 22AC 23热来遮城,国姓爷,east indian

Answer
家园 以23题为论,您这次74分。
家园 有答案吗?分数如何算的?

我的回答:

1D 2D 3B 4C 5D 6C 7D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16D 17A 18C 19C 20D 21D 22E 23不会

家园 以23题论,题同分。您错8题,15/23=65分。

答案我等等再公布,看看还有谁答。

^_^

至于算分的方法,是我临时定的,这样好算嘛。

:-)

家园 几点感触

1.感觉台湾出题的几个特点,一是不需要死记硬背,没有什么蒙古灭巴格达在哪一年?(1256,1257,1258,1259)之类。

2. 人文的东西比重大,哲学,艺术等题目比比皆是,大陆考题偏重于政治军事。

3. 和台湾相关的题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4. 我去参加,也就是70来分的水平,心服口服,一笑。

家园 奖励一朵小红花,戒骄戒躁,争取更好的成绩!
家园 再来试试

1.1950年代起,许多产品都强调商标,以球鞋为例,各厂牌都设计明显的标记。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的关系最为密切?

(D)电视

2.学者指出:某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显著,统治机构也逐渐确立,最足以作为判断历史进入文明阶段的指标。这种现象是指:

(C)城市的诞生

3.一份文献记录乾隆年间一群西方人在北京的经历,提到朝廷礼仪繁重,但使人感受到宗教式的肃静。没有人在典礼进行时窃窃私语,“这种肃静庄严是东方的特色,欧洲文明还没有达到这点。”这份文献最可能是由以下何人记录的?

(B)英国派遣来华的使节

4.下列是三段有关台湾法律的资料,请根据日本殖民统治阶段的演变,排列其先后顺序:

甲:日本本土法律适用于台湾。

乙:台湾总督为台湾最高行政长官,有紧急命令权,可不经国会颁布具法律效力之命令。

丙:总督拥有律令制定权和紧急命令权,但其颁布之命令或律令不得抵触日本本国法律或天皇敕令。

(C)乙、丙、甲

5.一幅图画上描绘着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B)西元三世纪的亚历山卓

6.老师介绍俗称“番仔火”的火柴,其成分为黄磷等化学原料,一摩擦即可引火。几位同学对其名称的来源热烈讨论,下列何种说法最为可信?

(A)名为番仔火,应与蕃薯、蕃麦一样,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及西班牙商人

7.下表是美国在2004 年针对几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所做的统计,这个表的标题最可能是:

国家 泰国 南韩 越南 新加坡 斯里兰卡 日本 不丹

% 94 23.3 50 42.5 70 71 74

(D)佛教徒与全国人口之比例

8.一篇文章说:“那一年,土耳其人已经攻下了开罗,控制了地中海沿岸许多地方。葡萄牙人刚刚在澳门建立商业据点,也开始把火器卖到日本。这时候,欧洲人还纷扰不安,为了仪式的问题争吵不休。英格兰的国王结第六次婚,他的前几个妻子,下场都不太好。”这篇文章最适当的标题应是:

(B)〈世人所知的十六世纪〉

9.某次战争之后,除了军队外,当地部分居民也被迫离开在此地居住上百年的家园,回到自己民族主要的居住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那一场战争之后?

(B)1918年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发生于义大利的北部地区

10.一位画家,父亲原为喀尔文教派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意志地区。稍后又随母亲回到家乡,并接受了罗马公教洗礼,宗教也成为他绘画生涯中重要的主题。他曾在一个伯爵家服务,并接受正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二十一岁时,他获得当地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这位画家应当是何人?

(B)鲁本斯(1577-1640)

(这题完全瞎猜)

11.学者讨论一位音乐家,说:“他代表一个时代的巅峰,也代表那个时代的结束。他为教堂服务,为贵族服务,他的作品必须讲求整齐、理性,而不应表达个人的情感。”这位音乐家是谁?

(C)二十世纪初的荀伯格

(这题也是完全瞎猜)

12.一位思想家有感于时局混乱,写了下列寓言:蜗牛的触角上分别建有蛮、触两个国家,双方争战不休,杀得尸横遍野。依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寓言应该出现在那部书中?

(B)庄子

13.一位学者表达他对宗教的看法:“宗教也应该与自然法则相吻合。上帝创造了宇宙之后便离开,不会再介入其间了。”所以他坚信宇宙从此依照一个固定的机械法则运作。这位学者最可能活在下列那一个时期中?

(D)十七世纪科学思想开始萌芽重新认识世界时

14.一位诗人描述某历史人物,说他“生是天骄死鬼雄,全欧震荡气犹龙”;赞美他的主要事功是推动“世间一切人平等”,即使称帝,也仍然以天下为念。这位诗人的思想,最接近那一种体制?

(B)君主立宪

15.某一历史古迹的导览手册描述:指挥官纵容官兵抢劫掳掠之后,又下令纵火破坏,誓言留下永久的烙印以示惩罚,还得意地说:“我不以为在艺术方面,我们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有良知的文明人对此暴行无不斥责。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就说:“将我们各大教堂的宝物集中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处庞大辉煌的博物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这份导览手册描述的是清末哪一场战争?

(B)英法联军

16.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耸动的口号与行动,最后导致哪个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有一位著名作家,经常征引古希腊、罗马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的问题, 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哪一种思潮的精神?

(A)文艺复兴

18.某位艺术大师,作品风格不断变化创新,其立体派画风与人道主义的反战作品尤为著名。这位艺术大师的风格应是属于哪个时期?

(C)二十世纪前期

19.十九世纪时有些社会主义者思考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用选票争取劳工阶级利益、劳工阶级组成政党、培养社会改革人才等方法。这类主张属于何种社会主义?

(C)工团主义

20.有一种史学思想,在性别、种族、阶级或信仰等方面,较能从多元文化角度去论述。这是何种史学思想?

(A)人文主义

21.十七、十八世纪时,法国巴黎的上流社会盛行沙龙聚会。到了十九世纪以后,这种风气逐渐衰微,最主要的原因为何?

(A)被咖啡馆之类的社交聚会场所取代

22.甘肃的漠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木牌,牌上以潦草的楷体书写着:“仙师敕令:贵龙星镇定空气安”。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这块木牌?(多选题)

(A)这是道教的说法,仙师是指张天师

(E)这是元末白莲教起事时动员的令牌

23.

资料一:“本城及其城外的工事、大炮及其他武器,粮食、商品、货币及所有其他物品,凡属于公司的都要交给甲方。”、“米、面包、葡萄酒、火药、子弹、火绳及其他物品,凡所有乙方从此地到巴达维亚的航程中所必需者,都可毫无阻碍地装进在泊船处及海边的公司船只。”

资料二:“乙方军人可以带走他们的全部物品及货币,并依习俗,全副武装,举着打开的旗子、燃着火绳、子弹上膛,打着鼓出去上船。”

资料三:“甲方被囚在城堡里或泊船处公司船里的俘虏,将和乙方被囚在甲方领域里的俘虏交换。”、“甲方也要安排足够的船给公司,以便运送人员和物品到巴达维亚。”请问:

(F)资料中的“本城”是指何地?(2分)热来遮

(G)资料中的“甲方”是指何者?(2分)郑成功的军队

(H)资料中的“公司”全名为何?(2分)(不知道,这题的全部知识是从鹿鼎记来的,)公司是指荷兰殖民者,不知全名。

家园 试试

1.1950年代起,许多产品都强调商标,以球鞋为例,各厂牌都设计明显的标记。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的关系最为密切?

(D)电视

2.学者指出:某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显著,统治机构也逐渐确立,最足以作为判断历史进入文明阶段的指标。这种现象是指:

(C)城市的诞生

3.一份文献记录乾隆年间一群西方人在北京的经历,提到朝廷礼仪繁重,但使人感受到宗教式的肃静。没有人在典礼进行时窃窃私语,“这种肃静庄严是东方的特色,欧洲文明还没有达到这点。”这份文献最可能是由以下何人记录的?

(B)英国派遣来华的使节

4.下列是三段有关台湾法律的资料,请根据日本殖民统治阶段的演变,排列其先后顺序:

(C)乙、丙、甲

5.一幅图画上描绘着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C)西元十三世纪的巴黎

6.老师介绍俗称“番仔火”的火柴,其成分为黄磷等化学原料,一摩擦即可引火。几位同学对其名称的来源热烈讨论,下列何种说法最为可信?

(C)十八世纪的化学技术还不能制造火柴原料,这应是十九世纪西洋商人传入

7.下表是美国在2004 年针对几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所做的统计,这个表的标题最可能是:

(D)佛教徒与全国人口之比例

8.一篇文章说:“那一年,土耳其人已经攻下了开罗,控制了地中海沿岸许多地方。葡萄牙人刚刚在澳门建立商业据点,也开始把火器卖到日本。这时候,欧洲人还纷扰不安,为了仪式的问题争吵不休。英格兰的国王结第六次婚,他的前几个妻子,下场都不太好。”这篇文章最适当的标题应是:

(B)〈世人所知的十六世纪〉

9.某次战争之后,除了军队外,当地部分居民也被迫离开在此地居住上百年的家园,回到自己民族主要的居住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那一场战争之后?

(B)1918年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发生于义大利的北部地区

10.一位画家,父亲原为喀尔文教派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意志地区。稍后又随母亲回到家乡,并接受了罗马公教洗礼,宗教也成为他绘画生涯中重要的主题。他曾在一个伯爵家服务,并接受正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二十一岁时,他获得当地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这位画家应当是何人?

(B)鲁本斯(1577-1640)

11.学者讨论一位音乐家,说:“他代表一个时代的巅峰,也代表那个时代的结束。他为教堂服务,为贵族服务,他的作品必须讲求整齐、理性,而不应表达个人的情感。”这位音乐家是谁?

(A)十八世纪初的巴哈

12.一位思想家有感于时局混乱,写了下列寓言:蜗牛的触角上分别建有蛮、触两个国家,双方争战不休,杀得尸横遍野。依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寓言应该出现在那部书中

(D)战国策

13.一位学者表达他对宗教的看法:“宗教也应该与自然法则相吻合。上帝创造了宇宙之后便离开,不会再介入其间了。”所以他坚信宇宙从此依照一个固定的机械法则运作。这位学者最可能活在下列那一个时期中?

(D)十七世纪科学思想开始萌芽重新认识世界时

14.一位诗人描述某历史人物,说他“生是天骄死鬼雄,全欧震荡气犹龙”;赞美他的主要事功是推动“世间一切人平等”,即使称帝,也仍然以天下为念。这位诗人的思想,最接近那一种体制?

(B)君主立宪

15.某一历史古迹的导览手册描述:指挥官纵容官兵抢劫掳掠之后,又下令纵火破坏,誓言留下永久的烙印以示惩罚,还得意地说:“我不以为在艺术方面, 我们能从中国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有良知的文明人对此暴行无不斥责。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就说:“将我们各大教堂的宝物集中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处庞大辉煌的博物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这份导览手册描述的是清末哪一场战争?

(B)英法联军

16.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耸动的口号与行动,最后导致哪个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17.有一位著名作家,经常征引古希腊、罗马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的问题, 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哪一种思潮的精神?

(B)启蒙运动

18.某位艺术大师,作品风格不断变化创新,其立体派画风与人道主义的反战作品尤为著名。这位艺术大师的风格应是属于哪个时期?

(C)二十世纪前期

19.十九世纪时有些社会主义者思考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用选票争取劳工阶级利益、劳工阶级组成政党、培养社会改革人才等方法。这类主张属于何种社会主义?

(C)工团主义

20.有一种史学思想,在性别、种族、阶级或信仰等方面,较能从多元文化角度去论述。这是何种史学思想?

(D)后现代主义

21.十七、十八世纪时,法国巴黎的上流社会盛行沙龙聚会。到了十九世纪以后,这种风气逐渐衰微,最主要的原因为何?

(B)缺少才貌双全博学开明的女主持人

22.甘肃的漠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木牌,牌上以潦草的楷体书写着:“仙师敕令:贵龙星镇定空气安”。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这块木牌?(多选题)

(A)这是道教的说法,仙师是指张天师

(E)这是元末白莲教起事时动员的令牌

23不会

家园 我也试试

1d 2c 3b 4c 5c 6b 7d 8b 9c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d 17b 18c 19c 20a 21d 22ac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