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共:💬743 🌺6034 🌵1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乾坤挪移转移话题,不管用在河里还是用到病院,这招都不好使。

乃富插葱装象,在河里玩了那么多次,一点教训都不吸取?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农村在改开前好歹还有合作医疗,改开后只能靠药贩子贩点城市

里面的药品自生自灭了。

前三十年初步建成成的农村医疗合作体制就是改开后崩溃的。在南方被控制住的血吸虫病怎么又“死灰复燃”?随便举个例子,湖北省江陵县,1978年血防经费62万元,1987年呢?34万元,88年,89年40来万元,那可是恶性通胀时期的三四十万元,实际购买力比78年的62万元要差几倍啊?报道这一事实的记者当时就问:建国40年,国力越来越强,怎么血防经费却越来越少?

1979年,毛泽东时代的最后一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一亿元,87年,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在恶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1987年该补助金额下降到2537.5万元,然后到了1994年,在小平南巡的英明指示下,在经济过热再次恶性通货膨胀后,该补助金额‘上升’到2840万元,平均每个农民3分钱多一点。

至于轿车,那个又不是当年的建设重点,少很正常,那年头都造卡车去了。从新中国一年造不了几辆汽车到78年汽车,载重汽车一年年产量20多万辆,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既然你提轿车的产量,你可以去查查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这也是毛泽东时代的遗产。

你这种专挑当年最不重视的领域来比较就是典型的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

至于河殇当年流行,也很正常,那个时候看问题片面。其实70年代末恰恰是我们新世纪以前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时候,可惜科学的春风一吹,我们落后人家一两代了。

那么多年过去了,还这么片面只能说脑袋太僵化了。

P.S,改个数据,78年汽车产量为14.91万辆,过20万辆是80年,数据出处《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

通宝推:宁静致远,独立寒秋HK,花大熊,
家园 不要说歼6了,我们用歼5都打下过F4

歼10就是建立在改开前歼9的基础上

家园 增产不增收,发展到现在还亏钱,哪个农民能没意见
家园 你把人口忘记算了,70年代末期,人口增速就降下来了

改开后强制一胎化后人口增长更慢。

现在又恢复二胎给一胎化政策擦屁股了。。。

家园 那是因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副食品消耗量大了,对主粮的消费自然降低

家园 对于副食品增加我说两句

改开后副食品大量增加是真事,但这真的是包产到户积极性提高的带来的么?

我个人的经验,最主要还是技术进步,储运手段上来了。

我小时候在福州,距离海边大约30公里的一个沿海城市,你能想到么,城市里海鲜并不多,海边的渔民挑进来卖,就这三五十公里的路,从周边县城,长乐,福清之类的坐长途车进来要两个多小时,再加上挑进县城,等车和到省城挑到市场的时间,却要四五个小时,对于海鲜,特别是夏天,这个时间基本上是还能保鲜的极限了。不过在县城里,却很便宜,螃蟹比肉便宜多了。我父亲偶尔下乡,到海边县城去一趟,回来基本上带一大袋子螃蟹,蒸一脸盆,常常是吃饭前喊全家人先一人一只。至于再往里一些,比如到南平,基本上市场上是永远看不到螃蟹的。

那时候生态保护的好,为啥啊,抓多了你也吃不了,卖不掉,带不走。

还有水果,比如枇杷荔枝之类的,成熟的季节,在乡下基本上一采下来在房间里一堆,大家就赶紧吃,就这一两个星期吃个痛快。荔枝还可以一部分晒成干,枇杷基本上吃不了就烂了。你说为什么不多种啊,一样的道理,吃不了,卖不掉,带不走。一般村里几家人有一棵果树就够了。不是人人都是杨贵妃可以快马送荔枝的。

印象中,基本上到80年代后半叶,冷藏技术的发展,冷藏车多起来了,空运也发达了,那时候吃海鲜地带才逐渐从沿海30公里扩展到了全中国,海边的海鲜越来越贵,渔民愈来愈积极。不过对于内地城市,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可以讲海鲜的可比价格是逐渐下降的。我记得80年代中后期,在西安,只有一些高级涉外宾馆才能吃到死贵死贵的海鲜,那得是真正的大款才吃得起的。现在,估计虽然贵,但是能吃得起的人绝对比以前多得多。

至于水果也差不多,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先是我们在南方吃到越来越多耐储运的北方水果,比如苹果,梨子之类的,接着冷藏车也把本地不耐储运的荔枝,枇杷,芒果,李子之类的运往全国。逐渐地,水果种植才从一家一户房前屋后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大果园的工业化生产。

直到2000年以后,才基本上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水果。

通宝推:xm,jhjdylj,老老狐狸,阴霾信仰,kmy1810,
家园 他自己就是乱臣贼子
家园 是的,技术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发生,不约而同的改善着生活质量

说到海鲜,对于我们内陆的居民来说曾经是种奢望,能吃到冻鱼就已经是过年了。

我转的那个帖子《究竟谁让中国人吃饱了肚子?》的帖子里说了七十年代进口大化肥技术,又在全国复制了多套,我国农业才广泛使用化肥,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还不仅这一项,自从大庆发现大油田,其他油田也相继发现,我国开始石油化工的发展,也是在七十年代,燕山石化进口了三十万吨乙烯,然后又是爆炸般的在全国石化厂复制。带来的是农用地膜技术和塑料大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就以我们东北来说,冬季也有蔬菜种植和上市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出增加了。

七十年代启动的项目还有化纤,腈纶、涤纶、维尼纶等项目都是几个甚至十几个的在全国铺开。那以前,我国虽然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但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棉纺产品要大量出口换外汇,对内只好用布票的使用来限量供应,大化纤逐步缓解了人民的穿衣问题,也缓解了对农业的压力。

以上这些以及其他许多工业的逐渐发展改变了工业向农业索取原材料的情况,并以产品和原材料反过来反哺农业和农村小企业,对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啊,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讲发展蓖麻种植的课文,不知道现在蓖麻还有没有种的了,当年它可是重要经济作物,它的种子可以榨取蓖麻油。在石化工业不能满足需要之前,植物油脂是工业用油脂的主要来源。有些朋友可能想不到,就连我们吃的大豆油,也是工业原料,电子工业上用到的环氧树脂就曾经使用环氧大豆油。

通宝推:俺本懒人,老老狐狸,
家园 为啥61年安徽农民比上年好过?

61年,曾希圣在安徽搞包产到户,结果,安徽粮食减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人以“当年农民比上年好过”质疑安徽省统计年鉴的的数据,其实呢,农民好过点是因为征购减少了。

1958 年,中央对各省实行粮食购销差额包干的计划管理体制。全国的粮食收购、销售计划由中央统一制定,省、市、自治区的粮食调拨,由中央统一安排,国家的粮食库存中央统一掌握。同年9 月,省人委发出指示,决定自1958 年度起,省对专、市、县的粮食征购和销售实行差额包干的办法。当年中央下达安徽的征购计划为贸易粮粮食50 亿斤,折原粮62.5 亿斤(比1957 年计划减少3.8%);省对下包干为征购原粮90 亿斤,销售40 亿斤,购销差50 亿斤。

1959 年,中央下达安徽征购计划贸易粮63 亿斤,折原粮78.75 亿斤(比1958 年增加26%),省对专、市仍按90 亿斤包干基数未动。1960 年,中央下达贸易粮计划55 亿斤,折原粮68.75 亿斤,省对下征购计划调减为50 亿斤。1961 年省人委将收购计划再一次调减到26.93 亿斤。

1962 年,省人委根据中央的决定,从本年度开始,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的办法。按照中央规定的购销计划,征购超额和销售节余,归省直接管理和支配,单列收支,年终结算,报粮食部审查。本年度,中央分配安徽征购任务为贸易粮36~38 亿斤,折原粮45~47.5 亿斤,并允许省增加10%左右的机动粮对下分配。后来,鉴于安徽的实际困难,中央同意按省分配到专、市的原粮36.5 亿斤不动。

1963 年,省对下安排征购任务40 亿斤,1964 年为44.55 亿斤,按当年中央分配任务加了6~9%的保险系数。

安徽省志·粮食志

家园 Z:承包制主要是改变了分配关系

承包制主要是改变了分配关系,没有了公社这一层级,而且国家的征购比降低了,对农民来说,比如以前一亩地产800斤,自己留400斤,但到到80年代初,亩产哪怕降到750斤,自己还可以留600斤。

粮食减产了但是分配却增多了,这就是事实。

家园 61年夏天,毛泽东听取曾希圣推行“责任制”的汇报

夏天,毛泽东路过蚌埠,曾希圣在火车上汇报了推行“责任制”的情况,毛泽东听后没表示异议。于是,他就放开胆子大干,在全省各地大力推行责任田,至当年10月份,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

家园 试着帮你转这个弯

在我看来,你的困惑不解,其实很容易解释。

还是和你提到的"刘青山张子善"有关。邓时代,主题就是发展经济,但凡涉及到经济,必然就涉及到个人收入。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被往经济问题上靠。我记得最早深圳股市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推都推不出去,以至于都需要发动党员带头去买,现在根本就不可想象。在后来没多久,股市开始热闹,这些原始股持有人的收益,仔细追究起来,算不算是经济问题呢?愚见以为,在试图发展经济的初期,强调反腐,人们就不会有搞活经济的胆量,只有允许,甚至默许鼓励适当的走钢丝,才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搞活,也能够在同时慢慢理清楚界限。

习的反腐,也是以他之前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在大家都习惯努力想法子挣钱的现时代,反腐,反贪不会打击大部分人搞活的积极性。

无非是不同时代能做不同的事情而已。

家园 陈王你没看清楚

wage说的是,"你说邓导致国家到了崩溃边缘,还有人说WG导致崩溃边缘了呢"。也就是说,他对这两个崩溃边缘的提法都不认可。也因此,他的主要内容希望说明"邓导致崩溃边缘"这个说法不靠谱。你要反驳他,要说明你是怎么下的这个结论。

家园 当年棉花最大宗的一个用途是国防工业

硝化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