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共:💬743 🌺6034 🌵1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不把威廉加上,说不定会被当成中国人喷。
家园 实在不好意思,我看您不像老河友。骂别人胡说八道容易

难的是证明别人在胡说八道。我登录时间比您晚,但是自认为对西西河精神比您更了解。还记得橡树村这样的大牛吗?身在南非索萨公司,对于非洲和能源问题应该是权威了吧,记得我刚来就是和他讨论非洲津巴布韦的土改问题,大家你来我往多次,从来都是有理有据的耐心分析回答,并没有看到他闲弃新人浅薄,更没有他口出任何恶言。后来说到气候变暖问题,同样如此。现在我真看到厉害的了,不需要任何论点论据,您一句话就证明我是胡说八道了吗?西西河明明白白写要开阔视野,博采众长,您的心胸体现在哪里?老河友,您这里面也就一个老字称得上对西西河的大河宽流在哪里?平等讨论的友善又在哪里?

通宝推:八面来风,
家园 WG结束的时候经济崩溃?

纯粹的政治梦呓,有哪一点数据来证明?我倒是很想开开眼。什么叫经济崩溃呢?吃不饱饭?今天的印度一样吃不饱饭,印度经济要崩溃了?

按照我的理解,崩溃意味着不采取剧烈行动无法维持既有规模的经济形势。1994年真的是崩溃,1976年不过是一阳初生。

中国那时吃不饱饭,不过是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的阵痛,不过是农业革命起飞的前夜,需要海量的化肥,农药,塑料薄膜,需要良种。毛在世的时候已经安排好了四三计划,总投资150多亿美元,记住,那是45年前的美元, 折算成今天恐怕要乘以50倍。一旦部署完成,化肥,农药,塑料薄膜都不是问题。

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完成,工业化需要的石油,59年大庆发现,到1979年年产油1亿吨,石油实质上是改开经济起飞的第一桶金。对比沙特1935年发现石油,不过晚了24年。

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一大批良种即将登场,培育良种这种需要10年以上投资周期的,也准备完毕。

政府没有任何债务, 矿山,铁路,国家拥有一切资源。 这样的经济形势叫崩溃?

对于邓的功绩,我仅仅计算他作为最高领导人,或者事实上最大影响力时候的决策。不然,你说邓小时候曾经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也是邓的亮点?去美国,回绝了CIA美女间谍的引诱也是功绩?不然, 你在底下做事情的时候,功劳归你,责任归他人,到了领袖,还是功劳归你,责任归他人, 作为领袖,这不合适。

就恢复高考而言,相信是当时的共识。具体谁来操作,差别不大。即使有功劳,也是主持的方面大员最多30%功劳,底层拿方案的30%功劳,顶层批准的,40%功劳。为什么顶层给这么多呢?批准高考很容易,是做好人,困难的养活这些大学生, 拨款给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那时大学生中专生一毕业就是国家干部,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放在公司,那就是每年开10万headcount,这些决策如果对了,当然是CEO的功劳, 底下的VP,能分润30%的功劳已经算CEO客气了。

通宝推:hwd99,journal,删ID走人,mezhan,盲人摸象,高中三年,
家园 文革结束时应该不是吃不饱,只是吃的不够好,三十斤定量,

这是成年人一个月的定量,儿童三十二斤,虽然主要是粗粮,大碴子和高粱米,只有四斤细粮,但足够吃饱了。副食差点,凭票供应鸡蛋、豆腐和肉类,一个月大致每样半斤,这个记的不确定。菜就是菜站卖什么就吃什么,可选择的余地较小。特别是我们东北的冬天,基本上靠秋末储存秋菜,一辆辆的大卡车把白菜、萝卜、土豆和雪里蕻樱子、芥菜疙瘩——这后两种是腌咸菜的——这些耐储存的菜运到菜站,工厂会放三天秋菜假,人们去菜站买秋菜回家,窖藏、晒干菜、腌咸菜,差不多要一直吃到春末夏初才能有新菜接上。到最后基本上就只有咸菜了,吃的实在是不够好,但不能说吃不饱。即使是家里人口多工作的人少的邻居一人工作的七口之家,房前屋后种点东西,养几只鸡,贴补贴补,也能都对付个饱。

我们工厂周围农村的人比我们工厂的职工生活条件还要好,家家都有自留地,可以种自己家吃的,光是那大大的院子里养的鸡鸭鹅猪牛羊,就让在工厂职工宿舍胡同平房里住的人羡慕的要死。都是农村出来的,农活难不倒人,东北的黑土又肥,只要有块空地就能种出东西来。

所以,那时候真的不是吃不饱,只是吃的不够好。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友竹,高中三年,
家园 好吧,能让兄台承认恢复高考的中间有邓的功劳就够了。

另外,我文章说的是“所谓的经济崩溃”,意思自然是文革的经济崩溃和邓二代的经济崩溃都不是全面客观的看法。要挑最差的比,文革有1967、1968年连续两年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大幅下降的时候;要比最好的时候,邓也有83-87,92-96两次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时期。所以我一直强调是全面看问题,个人认为,温铁军的《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另外恢复高考可没有像兄台相信那样已经是共识,而是邓做了很多推动工作。不然你查查当时考生回忆,很多听到恢复高考都是不敢相信。还是引用权威文献说明邓的作用吧。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新中国档案:恢复高考 

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邓小平同志首先选择了冲破“两个估计”,以恢复高考作为突破口。1977年8月8日,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说:“对全国教育战线17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矛头直指“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同时,他明确要求:“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这篇讲话是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率先解放思想、全面冲破“两个估计”的宣言,从而使教育战线成为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先声,高考制度的恢复又成为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第一项成果。

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破例在一年内第二次召开全国招生工作会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时间最长、规格最高的一次招生工作会议。由于8月12日开幕的党的十一大未能完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对刚刚起步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一度陷入徘徊状态。招生工作会议期间的9月19日,邓小平同志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重申并发展了“8·8讲话”的内容,他希望教育部门的同志大胆解放思想,争取主动,彻底否定“两个估计”,立即恢复高考。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1977年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实现了两项重大的拨乱反正,第一是彻底推翻了“两个估计”,第二是恢复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对教育部起草的招生工作文件,邓小平同志亲自进行了修改和审定。他具体指出招生工作指导思想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他认为文件中的政审条件太繁琐,说:“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招生工作文件,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同志接见了招生工作会议代表。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最后兄台既然承认恢复高考是善政,而且历史公认这是邓主导的,那么是不是能收回这句

说实话,我研究邓已经超过10年了,到现在没有找到一个邓主导的,利国利民的政策亮点, 找到的主要是黑点。

家园 你好意思用这种通胀注水的数字来骗人?

鬼都骗不了,到西西河来骗人, 呵呵

有哪一个国家高速发展15年后货币相对美元贬值600%的?更何况美元同期贬值超过50%,用美元不变购买力来算,人民币贬值900%

通宝推:mezhan,
家园 那年的事说明邓只在权利受到威胁时才强硬,在维护土共的党风

党纪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方面都不够强硬。他软的原因我前面的帖子说了,这里不重复。

这里只说他为什么还能强硬起来,当年的事情已经发展到动摇社会制度和政权基础了,不单是他自己,所有元老院成员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不管这些老人如何贪图享乐,自私利己,心向资本主义,骨子里是“地主资产阶级革命家”,毕竟是官一代的革命家创业者,与戈巴和叶利钦不同,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否定自己的革命经历和革命成果,不会做自己的掘墓人,不会毫不反抗的交出权利。

邓也只有在这种方面才强硬的起来,比如他坚决的否了电影《苦恋》,认为是共产党人拍这种电影,是挖共产党自己祖坟的,坚决不能公映。

邓的强硬是符合整个权贵利益集团的整体利益的,因而他才强硬的起来。为了整个利益集团,牺牲少数几个资浅的权贵是整个利益集团的理智选择。

家园 到底怎么算崩溃?

有意思,以前经常听说的是'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F原来想列下数字的,不过您已经说了不相信,那就算了。只能强调,大家基本公认了,改开的成绩是在所谓的文革崩溃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是工人粗人下里巴人,俺看问题比较简单:80年时,要补发工资的基本补了、没听说开不出饷;90年开始,哦呀,开不出饷了。

好吧,十年改革改的开不出饷,这个能说问题没有?

通宝推:dahuahua,
家园 统购统销搞得没法囤积居奇赚大钱,得罪人了!
家园 发展三十年,全部汽车都是二战科技,还供不上。

全面配给制,内容堪比二战期间。

物质供应紧张到了必须疏散城市人口的地步。

就这样的“发展速度”还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憋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忍耐“大仁政”,为发展让路。

家园 就是全国人民靠30斤粗粮过日子,一年有4个月吃咸菜

而且为了维持这个水平很费力气。一不小心就会出大问题。

有一年北京冬储大白菜工作搞砸了,造成严重影响。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叫崩溃边缘。

家园 嗬嗬,看来东北真是好地方

文革时期农村生活比城市生活要好,不知是不是大家不愿意招工进城啊?

在我生活的苏南,情况与你描述的相反,我出生在小镇上,是城市户口,但我的左邻右舍都是农村户口。所以我既能体会到工人的生活,也能近距离观察农民的生活。

首先与你描述的不同,我们那儿城市户口粮食定量儿童肯定少于成年人,女人少于男人,我的映像是小学24斤到高中28斤,我上大学才到30斤。我妈是28斤,我爸是30斤,重体力工人象我妈农具厂抡铁锤的35斤。

第二农村真有饿肚子的,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正常劳动,平均口粮还是有基本保障,不至于出现失去土地形成极端贫困的情况。但每年冬春,农村会安排“返销粮”,这是一种救济粮,注意这是需要农民出钱买的,有部分家景好的能买,一部分通过向队上借款的方式买,还有部分只能吃糠咽菜熬过春荒。

我一直是计划生育的支持者,主要就是看到农村粮食的增长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在文革后期,苏南农村人均普遍低于一亩地,粮食形势非常紧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