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正统,王朝 -- 林风清逸

共:💬54 🌺36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使征服者的蒙古人,满人消失的不是自愿和感化,是大势

当第一等人的时候没哪个蒙古人改姓;纳兰性德汉化的可以了,也没去攀个汉人的祖宗。元清垮台后,中原皇帝赐个姓,这才是真的扫帚到了。汉人有百姓,千年前都是民族,今天也不在乎再多个姓。书上都是修德以服远人,实际上都是树威则众胡改姓。当然大多数中原蒙人,满人还轮不到皇帝亲自来挑名字,自己就知趣悄悄改了。这才是同化。不过满街都是穆罕默德的时候,就要轮到皇帝改姓了。和英国皇室二战中悄悄把姓改成Windsor一样. 以领地为姓的皇室,原姓是Battenberg,神罗的诸侯,封地在德国,黑森。

家园 【原创】正统——从正朔到正统

正统——从正朔到正统

上回说了什么是中国,再上回说了什么是王朝。大家给了不少意见,很感谢大家的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切磋琢磨,赫兮烜兮。人应该多写一些必须受到评价的文章。

现在继续说一下我的看法,什么是正统。

什么是正统?

正统其实就是讲合法性。

我们可以先看看前人关于正统的说法。

东汉班固说:“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正统似与天命有关。

东汉《汉书郊祀志下》:“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南朝宋《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这里正统似乎是讲嫡长子。

唐代裴铏说:“秦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这里似乎是说得到承认的九代“正统”。不过这个“得到承认”的标准很混乱,最典型的是魏蜀两国的正统问题,颠倒了很多次,双方都有点过于现实以至于无视原则,南北朝的事情就更多了,所以讨论价值偏低。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说:“虽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正统似与混一有一点联系。

词典上说正统就是学术上的嫡派和王朝的继承顺序,明显是弄不清楚,所以模糊了关键节点,说得很空泛。参考价值就是:划了圈,划了范围。

历史上讨论正统,古代最有名的是欧阳修《正统论》。正统论的最多意义,是灭了五德终始学说。也就是说,此前主要是讲五德。五德是此前正统论在表面上的理论基础。

这么多观念,非常混乱。

近现代以后,梁启超逮着正统论狠批一通。梁启超做了一个总结,说正统论主要有六条:

一,以得地之多寡而定其正不正也。凡混一宇内者,无论其为何等人,而皆奉之以正,如晋、元等是。

二,以据位之久暂而定其正不正也。虽混一宇内,而享之不久者,皆谓之不正,如项羽、王莽等是。

三,以前代之血胤为正而其余皆为伪也。如蜀汉、东晋、南宋等是。

四,以前代之旧都所在为正而其余皆为伪也。如因汉而正魏,因唐而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是。

五,以后代之所承者所自出者为正而其余为伪也。如因唐而正隋,因宋而正周等是。

六,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如宋、齐、梁、陈等是。

混一宇内,地域大小,这一条不好说。因为历史上中亚和北亚大国常常是很大的。如果说是控制的中国地域大小——那就等于以地域论正统,但是地从主人,地盘归谁本身就是问题。

久不久,这也是个事。因为统治长久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的原因是真的做到了正统,但是有的不一定是因为做到了正统。统治不长,也可能是因为正统以外的原因。正统是判断标准,不是事后承认。

前朝皇族血胤,那就是血统,严格来说,这只是家族传承,不是国家传承。因为这连田氏代齐的问题都解释不了。

被继承的前代,这也不对,因为首先你得证明前代是正统。所以这一条等于没有。

旧都所在,和地域是一回事。只不过这次从面积大小变成了政治意义大小。还是个掷骰子比大小的问题,不解决问题。

中国种族,这也是个事。因为:什么是中国种族,有时候这本身就是个事。至于魏蜀吴三国都是中国种族就不说了,你可以说他们在这个理论下都有正统权,需要从其他标准排除。

这些说法,都非常混乱。

梁启超的最后结论是:正统在国非在君,在众人非在一人。他也没什么标准,只是说了下欧美立宪的例子。最后来了句话:“后有良史乎,盍于我国民系统盛衰、强弱、主奴之间,三致意焉尔。”虽然强调了正统是个国家问题不是君主血统问题,给出了方向,但是没有给出细则,回避了实际问题。

梁启超打倒了旧世界,但是没有建立新世界。

之前的五德说,以天命的方式讲王朝属性,其实只是后来的附加属性,打赢了什么德都好说,打不赢什么德都不用说。比较扯,所以不多做考虑。

正统,就像梁启超批判六种正统论相互矛盾一样,其实并不真的以血统为尊。

正统并不真的以皇族血统为尊,也不真的以种族血统为尊,并不以血统为尊。正统也不以地域为尊,国家领土大小,首都所在,核心领土,这都不是关键。

国民似乎是问题的关键,但是国家是从上层到下层一起建立的。阶级斗争固然存在,但是阶级斗争是从内部讲的。从外部说,对立的阶级组成了统一的国家。所以单纯讲国民,并不能解决正统问题。

正统,与“僭窃”、“偏安”相对。有时也叫正宗,正宗更多的和假冒对应。所以,可以认为正统包括有真实、嫡传的含义。

字面上讲,就是真正的统治。

正统观念的起源,前人多说成是《春秋》里的“居正”、“一统”。一统,前提就是承认各地的特殊性。各地特殊,有独立性,所以才有所谓“合一”。这是接近于“王朝”的概念的。王朝的使命是合理协调管理各地方的公共事务。所以,居正、一统才有必要。所以,只有是王朝,才可以是正统。而王朝不是自封的,是公认的。正统是对王朝合法性的判断标准。

从开头的引用可以看出,正统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严格来说,这是汉儒的发明。正统的起源,还是来自于周王朝时期的王朝观念。

正统观念是用来判断王朝合法性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正统是一个后起的观念?

一个实用的观念,在实用的事情出现很久以后才出现,是不正常的。

这就要谈到另一个概念:正朔。

正朔,这个概念就清楚明白多了。正朔,简单来说,就是天文历法上每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起始时间点。中国古代王朝,特别是夏商周秦汉这几个比较早的王朝,都有定正朔的习惯。

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为正,因为此月建丑,所以也叫做商人建丑,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为正,称为建子,秦朝以夏朝十月为正,称为建亥。到了汉武帝,改用夏正,称为建寅,然后就沿袭至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农历,正月建寅。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你也可以说正月是老虎月,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理解什么是猴年马月。月建本身就是天文历法上的东西。

看起来这没什么,好像和罗马帝国为了歌颂皇帝自己,没事给月份改名字,为了让自己亲人的生日月份更长而从二月这个倒霉月份里偷日子,以及为了自己爽去颠倒月份次序,差不多。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些王朝做这些事情,不是像罗马帝国独裁者一样的胡搞,而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的。

一件严肃的政治事件,必然有其严肃的社会原因。

我有时会读一读尚书,最开头的尧典看的次数不少。尧典记录尧帝的功绩,重点是这么一段: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这一段,古词汇较多,不过概括来说就是这么六个小句: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殷仲春,正仲夏,殷仲秋,正仲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根据天象公布时间规则(历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后者说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注意,春秋都是用了“殷”字,夏冬则用的是“正”字。如果用观测日影或者类似的方式来定时间,确实,夏至冬至可以定得最准确(因为这两天影子分别是最短与最长)。汉朝初年以冬至为大节,于此日受朝贺,中国民间至今以东至为大节,充分表现了冬至日的影响力(夏至实在太热了,再盛装活动简直要命)。

有的学者,比如刘宗迪,研究上古时代,分析上古时代特别重视天文观测,并以此来确定历法,并根据上古字形,认为“中”字本身就是描绘的一种天文观测工具。

点看全图

刘宗迪说“中”是一个对称图形,下半部是上半部的影子,这是一个旗杆,上面有横条侧风,旗杆立在地上,用影子来测量四至。至于是不是这样很难讲。这只是他个人的推测。

不过有两点确实是确凿无疑的:

尧帝的重要功绩就是确定四时、颁布历法。早期几个王朝都以正朔为重大政治事件。

我们现在科技十分发达,专业人士制定准确的历法几乎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不太感受得到历法的重要性。准确的历法是指导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上古时代,能够制定准确历法,这已经是极其强大的本领了。

而这个重要的本领,在尚书中记载,尧帝教给了舜帝。舜帝掌握权力前做了没事呢?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这四巡守,其实都是和东巡守一样:“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说白了,就是定四时。

尧舜为天子,天子之事,却是定四时。

天文学家可以做天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周人说只有商人有典册。典册是记录历史的文章,有文章就是有文字。商人作为舜的后裔,岂止是有文字而已呢?

定四时,作用就是为了指导生产。指导生产,就是王朝的本质任务。

定四时就是定正朔,新起的王朝都去定正朔,他们以这种方式确定政治合法性,而不是后来的“正统论”。粗略地说,就是定正朔者定正统。

这种行为到了汉武帝确定了最佳正朔以后,后人基本就不再改正朔了,只是改元。在此之后,西汉王朝之后的王朝,才开始讲正统,脱离了天文讲正统。

先有正朔,后有正统。

从正朔可以看出,所谓正统,既不是血统,也不是地域,而是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

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既不来源于血统,也不来源于地域,只来源于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自然可以得到社会认可。什么君主立宪,什么民主共和,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所以,项羽不是合法的王朝,刘邦是。王莽不是合法的王朝,刘秀是。这不是因为他们统治时间短,而是因为他们统治得不对。

所谓统治得不对,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不正,就是不道。道,就是路,就是大家要走的路。你不好好指路,就是不正。

政治政治,正确的治理社会,才叫政治。政治不是弄权,国家不是暴力机关,也不是宗教机关,国家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公共管理机关。

什么叫做独夫,什么叫做民贼?不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社会生产,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不是独夫,就是民贼。

以魏蜀吴为例,三个国家都有资格去争夺正统。因为他们三个都可以较好的治理顾家。

以十六国为例,他们中间的很多国家一度也很强大,比如刘汉刘赵,为什么不能称为正统,而东晋连传国玺都没有,却可以称为正统?因为十六国中的有些国家几乎就是建立在屠杀和破坏的基础上的。前秦为什么可以和东晋争夺正统?王猛又为什么不建议前秦过早与东晋争夺正统?为什么东晋可以说自己是正朔相承?原因就在于前秦虽然强大,也有很多合理的东西,但是功尚未就,还没有巩固自己的合法性。

正统可以比较。

合法性可以较量。

通宝推:任爱杰,莫彷徨,ErgoSum,
家园 正统应该是指继承性而非合法性

一点不同意见。统作为名词的定义如下:

(1)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2)同本义 [main threads of silk]

统,纪也。――《说文》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淮南子·泰族训》

又如:统绪(头绪)

(3)世代相继的系统 [interconnected system]

求其统类。――《荀子·解蔽》

又如:皇统(世代相传的帝系);道统;传统;统承(继承统绪);统系(系统);统贯(系统;条贯);统嗣(帝统的嗣续关系)

(4)纲纪,准则 [principle]

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

又如:体统(体制、格局、规矩等);统纪(纲纪);统类(纲纪和条例)

(5)鞋袜等的筒状部分 [the tube-shaped part of shoe or stocking]。如:袖统(衣袖筒子);统袜(长筒袜);长统马靴;短统女袜

(6)[地质]:在“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统”[series]。统的名称是在纪的名称上增加上、中、下等字样。如:上泥盆统;中泥盆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

(7)首领 [chieftain]。如:统帅

(8)本 [base]。如:万物之统(万物之本)

可以看出,除了5,6,7这些无关的概念以外,无一例外有追本朔源,上下相继的意思。非如此,无法说明中华上下5000年无间断的历史传承,现在的中国文明,才能无障碍地追本溯源至华夏文明。当然作为封建王朝的家天下来讲,其血缘的继承性就是合法性,所以才给人以正统为合法性的错觉。但中国这个概念却是上下相承,不随一家一姓的皇朝改变而改变的,是之谓国统,国统理所当然不看血统,这才有朱重八以一介白丁,却有得国之正莫过于他的历史评价,也才有李唐虽混有胡人血统,却没有正统与否的问题。

那什么是中国的国统呢?这就得先确定什么是中国。从中华文化的国字起源来看,有城邦、城市、都城之意,很明显是不适合用作中国的定义。所以我查了下国家的定义,其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其具有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到这里,也许大家就比较明白了,在大一统前很难说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单个国家实体的中国,而只有各中华邦国组成的较为松散的中华联邦,这个中华联邦通过礼乐征伐这些等级制度组成了一个前国家的实体,类似但很难说是真正的国家。其中央政府的管理作用也很难保障,事实上,每个邦国或他们的附庸基本上在语言,文化,治理社会的权力上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中华邦国,但很难称他们为一个统一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一统前不存在一个实体的中国,而只有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从国家是实体这个角度出发,称其为中华更合适。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国的统?而且还得是正统。正本清源,继承性与其能追溯至中国之本甚至中华之本,是缺一不可的,无论哪一姓哪一族上来执政中国,这都是一个必需面对的问题。中华之本也是中华之统,无非是华夷之别,礼仪文化上的,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则夷之,进出自由,比较宽松。而中国之本或者说中国之统就严格多了,是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中国继承的是中华之统,这是无争议的,下面的朝代无非是中国内部的改朝换姓而已,类似于三代之禅让,又或周代殷商。也因此,元清之正统争议不在其血统,而在其书不同文,车不同轨之统,它们不是从内部去取代去继承(无论暴力还是非暴力),而都是先建一个书不同文车不同轨之国,然后以外部征服的形式去取得政权的。继承是为传承,是为统,正为无间断地追溯至本源。无论如何,蒙清是无法称为中国正统的。这点蒙清统治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才不约而同地从夷夏之辨入手,自承中华之统,而非中国之统。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他们建立了一个与旧中国平行的新中国(区别于继承旧中国之统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其问题任然很大,但也能免强自圆其说。但这绝不是中国的正统,因为其传承是有间断的,无法说3000年也好,5000年也好,不间断的文明历史。如果改为说蒙清是旁系的中国政权或中华政权,我想应该没有太多争论的。至于合法性?王朝的合法性从来就来自血缘,而且法律从来都是统治者制定的,他们决不会说自已非法。

怎么看待中国的那段被灭国而又复国的历史?还是那个道理,历史上产生的都会在历史上消失,作为一个实体国家,中国存在得够久,至少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如此规模如此复杂的国家存在过这么长的时间。也许罗马能比一下?但无论作为一个实体国家的中国如何,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亡过,它的根一直是开放的,向前的,与时俱进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两次被灭而两次都能爬起来复国的底气。元清?中华文明规模稍小点,力量再弱点,灭国无数的蒙古人满人从来不会介意多灭一个的,那中国就真是一个历史名词了,也就没什么元清了。

家园 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话好像不是孔子说的

搜了一下,出自是韩愈。

家园 继承性这个性质是有的

但是这个继承性所继承的核心是合法性。

就好像在学派里面,什么叫做学派的嫡传正统呢?以学术思想为主,包括部分学术思想的继承、发扬乃至改变,而不是学术观点的简单继承。

家园 合法性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而无论是从文化还是国家实体的角度来讲,中国都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概念。

合法性通常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被民众所认可的程度,如果做不到就会很快垮台,也就是说失去其合法性。中国历史上垮台的政府可不止一两个了,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说中国的正统就不存在了。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只要能有效统治就是正统呢?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不然现代的埃及印度意大利这些也能说是古埃及印度罗马的正统了,那么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英国温莎王朝也能自称印度正统了,要知道,自聯合王國及其海外治領的國王、愛爾蘭國王、印度皇帝乔治六世陛下以后,印度才独立出来的。

我觉得还是不能采用这个标准的,这个正统是完全基于政治现实意义上的“合法性”,时间点只能是当下或现实。如果基于这个标准,只要能有效统治就算你杀光了当地人另外移民完全不同文化的人群过来,也算“正统”。极端点的例子,就是我们无法说美丽坚合众国是某个印地安王国的正统,当然例子可能不太合适,改成玛雅王国可能好些。总之我认为这个标准无法适用于一个上千年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文化综合体的,特别是当我们在讨论大范围历史跨度的时候。

从学术上来讲,当然是以学术思想的继承为主线,但对实体的国家却不是这样,其传承的标准是来自内部的国家政权更换而不是外部的征服。即使是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算元清是完全中华化的王朝,但不光因其文化断层,而且因为已经有了宋明这些更全面传承与发展的中华政权,也很难说其是正统。

家园 所以需要三个原则一起
家园 关键是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

合法性的原则,其本质是对内政治治理的有效性,对任何国家都适用。换句话说只要能有效治理就是正统,但问题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在正统之前还有一个中国,为什么要说他是中国的正统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正统?最后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中国这个坎。

家园 中国是用来做横向对比的

中国的合法性原则和外国的不一样。

外国的合法性原则通常是血统论、法统论、意识形态论。

比如说,意识形态,天主教教皇恩准的,资本主义世界恩准的,社会主义世界恩准的。

比如说法统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比如说血统论,古代和近代欧洲王室各种奇葩的血缘关系。

所有这些都是漂浮在社会经济之上的。

和中国自有的传统截然不同。

中国自有的传统,如果以授时为准,则是科技。如果以调剂各地经济生活为准,则是商业裁判。简单说,就是文明,就是文明的基础——实际生活。并不以那些反文明或者脱离实际的东西为准则。

理论永远大不过事实,是基本准则。理论可以落后于事实,或者理论可能描述不了事实。

家园 另外一个帖子谈是谁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乌克兰人为主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被认为是苏军,因为是俄国人的苏联在指挥他们,所以答案不可以是乌克兰人。

按照这个观点,元朝是元朝的,清朝是清朝,和中国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另外,从另外一个观点来说,是否可以说现在的美国也是印第安人的美国吗?他们接纳了移民,然后繁殖力比较弱,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还有,如果中国成了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或者美国的州,是否俄国,或者美国,或者两者,也属于中国呢,呵呵。

家园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是否俄罗斯人指挥无关

因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

我大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竟然被格鲁吉亚殖民了……

家园 不能因为害怕就去承认

如果道理上是应该承认,那就承认,如果道理上不是,不能因为会有损失就不承认。这不是大学辩论赛,我们也不是拿钱办事的律师。如果因为害怕不承认元清的正统会导致边疆分离,未免太可笑。况且边疆本身也不是因为元清才留在中国的,而是因为百万解放军。

家园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乌克兰与其组成应该没啥关系吧?

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俄罗斯方面军,到有两个乌克兰方面军,两个白俄罗斯方面军,这都是以其所在战线的位置命名的。

家园 没有这么简单吧。

这样的话,草原方面军,西伯利亚方面军怎么解释。

俄罗斯方面军没有,因为俄罗斯内部称为北方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南方方面军等。

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什么的,可是没有方面军的吧。

家园 请看:

这里,其中介绍了苏联各方面军是怎么来的,显然名称和组成没啥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