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近复旦师生为复旦投毒案的凶手求情 -- 为中华之崛起
他们是一群最卑贱的懦夫,有胆子写信给法院要求对杀人凶手从轻判决,另外一方面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公布。。。哈哈!
很多西方国家是接受这种理论、并以此立国的。
而我国“人死偿命”这种对等处罚的观念比较久远,这样显得公平。
看来,要不要死刑,有几种考虑角度:
第一、就是您说的这个,公民是否给授权政府拥有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这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死刑,对被害者是否公平。
第二、通第一,为了公平,对故意杀人者保留死刑。这也存在一个问题:罪犯连杀还几人,自己却只有一条烂命,除非凌迟处死,否则也无法达到公平的目的。
第三、震慑犯罪。据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很多人什么都不怕,就怕死。 如果没有了死刑,这些人不知道会干出什么来。
.......
我理解这份求情书,因为我觉得死缓是个更合适的判决。
考虑死缓,有两个因素。一是案件起因是同学日常琐事纠纷。一般来说,家庭、同学纠纷导致的案件,社会恶性不如抢劫杀人之类那么大。后者针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必须更严厉惩罚。审判实践中,一般前类案件量刑要宽一点。二是杀人的主观故意方面。林最初投毒具有明显的故意伤害意图,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有杀人意图。看了案情,林更像是试图让黄患病泄愤,并不希望黄死亡。在受害人发病后,林继续隐瞒,存在放纵死亡结果发生的间接杀人故意。因此,可以定为故意杀人,但这个故意是间接故意,由故意伤害转化,主观恶性与直接故意杀人还是有区别的。
总体上,这个案子判死刑立即执行,可以;死缓,也无不可。选哪个,是法官的自由裁量。
考虑到现在的司法趋势,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大大减少了。只有罪大恶极,民愤极大,才立即执行。考虑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我更倾向判死缓。
可以比照的案例是著名的川大学生“因丑杀人”案,杀一伤二,一审死刑立即执行,二审改判了死缓。我认为二审判的更合适。
林参与了黄的救治,在救治的过程中,误导其他人,最终导致黄的死亡。
这种作案方法和西方电影里的设置谜题来杀人的变态极为相似,属于人格不健全,明显反社会的人所为。这种人太危险了,同时拥有专业知识,放在社会上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利用自己的所学,明知危害,却戕害他人性命,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咱就多说一句,上次也有人直接在人体上做这种实验,就是日本的731部队。
对照一下就明白一个学医的林干了点啥,应该得到啥样的惩罚。
就根本没人会遵守了。
而且,法律失去了威慑力,整个社会就会倾向用私法来取代法律解决问题,用私刑来惩罚他们认为应该惩罚的人。法律既剥夺人的权力,也保障人的权力,即使是死刑,也是会遵循一定的人道主义规则,死刑犯的一些权力也是有保障的,而一旦整个社会用私法取代公法,用私刑取代死刑,那么社会公正必然荡然无存,罪犯甚至嫌疑者的所有权力都会被剥夺。
在下以前看过洪迈的《容斋随笔》,里面介绍过当时福建一些偏远地区滥用私刑的状况:
奸凶之民,恃富逞力,处心积虑,果于杀人。然揆之以法,盖有敕律所不曾登载,善治恶者,当原情定罪,必致其诛可也。闽中习俗尤甚,每执缚其仇,穷肆残虐。或以酒调锯屑逼之使饮,欲其黏著肺腑,不能传化,驯致痰渴之疾。或炒沙镕蜡灌注耳中,令其聋聩。或以湿荐束体,布裹卵石痛加殴棰,而外无痕伤。或按擦肩背,使皮肤宽皱,乃施针刺入肩井,不可复出。或以小钓钩藏于鳅鱼之腹,强使吞之,攻钻五脏,久而必死。凡此术者,类非一端,既痕肿不露于外,检验不得而见情犯,巨蠹功意两恶而法所不言。颜度鲁子为转运使,尝揭榜禁约。予守建宁,亦穷治一两事,吴、楚间士大夫宦游于彼者,不可不察也。
(译文) 那些阴险凶残的奸凶"依仗有权有势"想法设法"残害人命"然而"在按照法律治他们罪时"却往往找不出有关的法律条文!而那些善于惩治奸恶的人"应当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定罪"这样就使他们无法逃脱严厉的惩罚!关于诡秘杀人的案件"在闽中地区"多有发生"十分严重!他们目无国法"每每捉到仇人"就极尽其迫害虐待之能事!有的将锯末放入酒中"威逼仇人喝下去"致使肺腑粘连"呼吸受阻"造成痰渴的疾病!有的把砂子炒热"熔化到石蜡中"然后灌进仇人的耳朵里"使他丧失听力"成为聋子!有的用湿布敷在仇人身上"用布包卵石痛加捶打"造成内伤"在外面看不到伤痕!有的按肩擦背"使仇人的皮肤放松"然后把铁针刺入肩井"不再拔出!有的用小钓鱼钩暗藏于鱼腹之中"强迫仇人吞下"以便让鱼勾在他的腹内移动穿破五脏六腹"这样时间已长"其人必死无疑!凡此等等!杀人手段凶狠阴毒"多种多样!作案之后"由于外面不露伤痕"检验查证时不容易弄清受伤人的伤情及取得罪犯作案的真凭确据!如何有效地惩治这种诡秘杀人的凶犯"在我朝的法律条文中却找不到明确的规定!颜度字鲁子在任转运使时"曾经发布告示"严禁此类凶杀案件的发生!我在建宁(今福建建瓯)做知州时"也曾经追查过一二起这类案件!而后"吴楚一带的士大夫们"如果有人到这里做官"不可不留心查处此类凶杀案件!
如果哪天真的公法不彰,私刑泛滥了,这些希望把自己名字隐去的未来“社会贤达”们将会是私刑的第一批受害者。
很早07的
大家自己看俺不抱任何立场
标 题: 看看复旦新闻系校友的真面目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ue Mar 18 15:00:12 2003), 本站(ytht.net)
声明我不是交大或者浙大的、而是上海另外一所大学的学生。
本人的导师是浙大毕业的,老头子精神矍铄,经常是步行到所里来工作,我们年轻人都佩服得紧。
老人家口里常常提到他的母校,使得我们对浙大也有不少好感。3月17日苏步青去世,让老人家一阵伤心,给我们讲了苏步青在浙大的事(其实,老人家考到浙大的时候,苏步青已经调到复旦了,他说的都是听过来的。)
今天跑道复旦官方网站去看看,都是苏去世的消息,但是,看了几条,有种奇怪的感觉,直到看到一条文汇报的报道,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利用自己把持的文汇报等上海本地强势媒体,对同城甚或不同城兄弟院校极打压之能事,恩将仇报。从来复旦大学都是抢尽风光,交大同济等上报率低得可怜,上次如果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主会场明明在交大,却偏偏只报道在复旦分会场的消息,faint.
今次如果不是苏步青的问题,浙大跟复旦谈不上什么交道,为了抹煞苏是被调整过去的 报道一个人的事迹,到浙江平阳教书都以报道,到国立浙江大学当系主任当教导长居然可以不报道,对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三十年只字不提!!
复旦新闻系太无耻了 写新闻报道,当然是要原本地把一个人的事迹写出来的浙大三十年阿 苏的最颠峰时刻 就这么抹杀去了,复旦新闻系的就是想蒙蔽那些不太清楚情况的,因为院系调整复旦占便宜这个事情他们不想说,你们想想看,苏这样的大师都是从浙大调过去的!!
上海文广集团(SVA)拥有上海十一家电视台(除了教育台)和全部电台其整个管理层全部来自复旦大学新闻系,包括新总裁黎瑞刚(35岁),副总裁胡劲军(37),前任总裁朱永雷(36),却把持媒体话语霸权, 玩弄新闻,强奸民意
关于这个话题,我早前曾在论坛提出,并引起了一些争论。我还记得那片贴子的题目:恶心的地头蛇——复旦大学。呵呵,那时比较偏激了一点,见笑。
上海的媒体,总的来说,缺乏一种大气,《新民晚报》是其代表。其次,缺乏可读性,且长年没有长进,《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是其代表。再次,比较小资肥皂,比如《申江服务导报》等。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上海好象没有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纸,比如广州的《南方周末》。为什么上海报业如此不堪?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多数媒体由复旦校友所垄断,从而导致整体的缺乏竞争环境、竞争压力,也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上海报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确实有待提高。而其职业操守,则尤为遭人垢病。上海某报=复旦校报,恐怕上海其他高校都深有体会。无论承认不承认,复旦确实是上海的地头蛇,而媒体垄断只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还是比较喜欢复旦的校园,以及大家所认同的所谓的“小资”情调。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不喜欢复旦学生,也许是因为他们太骄傲了,骄傲到视其他一些上海高校为无物,而不像清华北大的同学平和大度。还有就是,整体来讲,我很讨厌复旦大学。在我的感受中,复旦只是一个地头蛇、痞子的德性,而绝难担当诸如”老大“性质的重担。”老大“意味着责任,而在上海兄弟院校面前,复旦只知道巧取豪夺。
复旦之所以会这样,复旦人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恐怕是她缺乏某种文化,缺乏可以指引其行为的信仰。无庸置疑,复旦其实是没有自己内在的文化与精神的。有着庞大的身躯却没有相应的精神约束,就像那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为所欲为,势必给其他生灵带来灾难。
“小资”或者“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代替不了复旦的文化与精神。复旦的文化构建,乃复旦之福止所在,更是复旦人的福止所在,当然,其他高校也当感到庆幸。成熟而有教养的邻居,当然受人欢迎。
无用不是颓废。复旦颓废的人不多,参禅打坐的,据说哲学系的某教授是一个,不过人家是教佛学的么。复旦的学风很好,我大一的时候不喜欢晚自习,但是经常被三教、四教的灯火通明而感动,也去凑凑热闹、摆摆样子。几年之后,在波士顿的一次聚会上,听一个复旦的大哥说起,当年杨福家做校长时候,开出考试作弊,立即开除的铁律。结果第一个中刀的就是一个管理学院的女生。她没有能够拿到学位毕业,自己重头来过,先去了Syracuse大学,然后又去了MIT。不知道她是否还恨复旦,但是听说她回国后,找的老公,还是当年在复旦南区结识的一个博士哥哥。据说那个哥哥,也是中国电信界很牛的人物。
我很反感一些工科大学的学生经常吹嘘什么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一下的光荣经历,如果他们知道国家的投入,知道教授的清苦,知道山区孩子的学习条件,如果还能够体会国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落后(这种落后,在国内还不觉得,来了欧洲后,尤其是看了德国和瑞士,真的让人震撼),不知道是否还会继续以之为荣呢?进一步说,你的专业都无懈可击了,是否应该读点别的呢?工程师误国,已经误了一个苏联,还有一个大国也垂垂可危,遑论崛起哦。
我的理解,复旦的“无用”,指的是不功利,不刻意,在独善其身的基础上,尽量不招惹是非,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同光绝尘。
自然了,在这个喧嚣年代,这种无用精神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啊,反映到交大人念念于心的数字上、指标上,似乎很不好看啊。呵呵,复旦人急么?
我问过很多复旦的友人,有的在复旦园生活了大半生。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曲逢于世,无用就无用咯。无用,终也好过无知和无耻。
复旦的主流是什么呢?我想,还应该是当年很多教会大学的教授留下的这种谦和自守、温婉处世的态度。
当然,复旦人不是没有骨气的一类。当年中文系开会,朱东润主持,直言不能理解陈寅恪的惊世才学,居然会去研究一个风尘中的柳如是。陈的学生,蒋天枢,当时站起身来,愤然离席。就是这个蒋天枢,为乃师编书,对于出版社的稿酬一分不取,说学生为老师做事,怎可以言利?
在我看来,朱和蒋,都是复旦骨气的代表,一个直陈见解,一个爱师心切,都没有错的。
交大丑类狂言什么复旦缺乏力挽狂澜的人物,试问之,中国历史上,几多力挽狂澜的人物呢?按你的提法,钱学森算一个?
在我看来,任何以研制核武器的人(钱算开发么?据新史料,中国人还是抄袭了老美的成果),不足以称得上是民族的救星,历史也许最终会追究他的责任。这个如同潘多拉之盒,打开了终是祸害。爱因斯坦乃是有良心的科学家,他的懊悔是有道理的。也许没有某些人“几弹几星”授勋的荣光,但是他有着对于全人类、全部地球生命的关怀。
按这个标准,钱某人是大大有用的,老爱是大大无用的。
我算是彻底跑题了,呵呵。好了,要睡觉了,明天还要上班,我们这里可没有春节假期。
等着潜水院士之流,组织马甲力量,对我开火。
各位复旦的校友,千万不要施以援手,让我文责自担。
我说对了的地方,交大丑类即便不认,也有公道人心在。
我说错了的地方,就应该被人指正,那管他的居心如何,我虚心领教就是了。
我们要自由,也要无用。
受辱的,皆归自己;荣光,留给母校
顶着锅盖我闪先~~~~~~~
@专写明朝特别白:--谢百三与3位参与的同学一起向上海市高院递交了信件,提交了补充声明和21位签名者的证件信息。他原本共同签名,后考虑到自己既非法学院教授又非医学院教授,最后将签名撤下
◆
◆
@专写明朝特别白
http://t.cn/RvPujsc 复旦那个签名为死刑犯求情的,原来发起的那位教授自己没签名
===================================
太无耻了!!!
可以视为第二次蓄意谋杀.这是两次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