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最后面那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不太赞成。
辛勤的劳动,社会应该给予公平的回报是没错的。
不过这个和理论没关系
兄台对边际分析的否定部分,在我看来完全不成立。
首先经验规律的地位当然可以很高,物理学中的定律就是经验之总结,难道您觉得牛顿第三定律很不可靠?
第二边际分析用了数学,所以呢?就被兄台鄙视了?您在这里一点里面说明边际分析用了数学可以定量分析,然后就暗示出边际分析其实不靠谱,这个逻辑,莫名其妙
第三就是很简单的宏微观的区别了, 您买苹果的时候,是考虑对您自己的效用呢,还是考虑整体社会的福利呢?这是显而易见的。您这一段的整个说辞都完全不指向目标
总之,您写了很长,但在我看来,内容==0.
某个电影里面,还有变态收集杰克逊的大便,这个也是买来的。
您觉得里面怎么凝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
效用论的核心是市场决定价格,而不是劳动,电子产品正是典型的例子。
否则您怎么解释苹果手机就是比华为的贵那么多呢?
另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事件发生在美国。即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事件。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叫约翰,是一个数学天才。他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发现了美国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的某些规律。总之,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美国国债的价格和它的真实价值之间可能会存在大约0.5%的价格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变化方向有规律可循。
照理说,市场价格出现0.5%这么小的波动实属正常,并不影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应该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想利用这0.5%的波动来赚钱,就可能得不偿失。这个差价比管金生赌的2.7%的差价又小了很多。要让这0.5%的差价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才挣千分之五的利润,实在没有必要。有这个钱,用来经营别的事业,赚钱快得多。
问题的关键还是金融杠杆。有了金融杠杆,就可以让金融业0.5%的利润空间变得比实业5%的利润更为有利可图。
约翰的做法是按照1:30的比例向银行贷款来买卖国债。0.5%乘以30倍,就成了15%。如果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够斩获15%的利润,相当于年利润70%左右,那是非常厉害的。
——这种赚钱的“多少”说明了做不同事情的社会成本的区别。消灭国债市场0.5%的价格波动有没有价值?有价值。但是消灭它需要付出成本。而资金使用的成本大于消灭这个差价的成本,那么这些资金就应该用在实体经济等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事情很多,但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它们应该被用于 “收益-成本”比例最高的地方。这才叫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金融杠杆的使用,让这种“收益-成本”比例被人为的扭曲了。让经济资源(其中也就包括像约翰和他的合伙人们这样一批数学天才的聪明才智)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
这种利用差价赚钱的方法,经济学家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恢复市场效率”。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出了问题,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这就叫“市场无效率”。看到这种价格出问题的人,进去买卖赚取差价,最后会让市场价格和真实价值的差距缩小,这叫“恢复市场效率”。通过“恢复市场效率”赚钱,是很正当的“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
这个解释跟前面李莫福尔的解释一样,很有道理。唯一的问题是如果用金融杠杆来“恢复市场效率”,事情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让恢复市场效率成为一个“旗号”,用来掩盖投机者利用货币的内生增长机制对全社会进行掠夺的真相。这个时候,不管是股票、期货、小岛上的房子、327国债还是美国国债,都不再是商品,而是成为反应价格波动的标的物,它们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就够了,足以让金融投机者通过货币的内生增长来从中牟利。
约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筹集了5亿美元的资金来“恢复市场效率”。利用30倍的金融杠杆来买卖国债。他的数学天才,没有被用于改进社会的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或商品,而是用来进行货币掠夺。
当他发现市场上的国债价格出现极小的波动的时候,就用5亿美元为抵押,贷款5×30=150亿美元来进行买卖(具体操作更复杂一些,不可能在一次交易中同时投入所有资金,但整体情况如此)。赚到差价以后,立即归还贷款。利用这种方式,约翰的公司一年盈利40%,他自己也得到了1亿美元的分红。尽管以后公司可能出现亏损,但这1亿美元的分红已经归约翰个人所有了。赚到钱以后,约翰和他的公司,如期归还了从银行贷的145亿美元,货币内生增长的效应消失了。
这些货币,从产生到消失,没有经过任何生产环节,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它们的出现,唯一的作用就是造成财富分配的转移。将约翰和他的合伙人变成了千万(美元)富翁。
兄台这一段至少让我学到两个新东西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知识敌不过权力。
管某某的最后7分钟被一句话抹去,他自己也只能身陷牢狱。
因为中国造不了。造不了的东西就相当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限大。
这简直比赌场还不如
社会科学的推理链条多数不应该过长,甚至不能长。
我这里提出这样一个明确的话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有理论的意义,更有实际的意义。请参考我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个帖子:为什么精密思维,为什么二值逻辑,你不感到可怕吗? 链接出处
我想,大家恐怕都注意到了这个事情,那就是,自然科学里面的推理可以做到非常深远,尤其是使用了比较严格的数学的。很多情况下,这些推理的深远程度,甚至使得那些做理论做这些推理的人都感到惶恐,居然,这些推理仍然有效,至少部分有效。现代物理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里面的推理,绝对没有这样的“待遇”。事实上,我以为,任何社会科学里面的理论,恐怕都仅能做比较浅的推理,一步两步还可以,再多,恐怕就基本无效了。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说法如何评论?
事实上,还不仅社会科学,那些处理更复杂现象的学科,例如西医,例如中医,等等,也都是如此。具体讲,现代的西医临床学,把一切都建立在统计范式上,那么,统计范式得出的结果能够做多远的推理呢?更不要说中医这种用很难作深入实验的某种临床认知模式(就是pattern了,例如经络就可以看做一种临床认知模式)来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够做有效的深远推理吗?
社会科学如同人类的任何认识一样,都需要理论,都需要基于理论的推理,也都需要对这些推理的检验。但是,恐怕应该清楚明确地提出,社会科学的理论推理的限度。如果过远做这些推理,而且过度信赖这种推理的结果,就会产生极大的纸上谈兵一样的危害。因此,社会科学的讨论中,最要紧的就是,经常,适时,做理论的讨论和实际情况的对照,而不是一味做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推演。那种抓住一些逻辑上的小毛病(那一个社会科学的讨论没有这样的毛病呢?包括马克思)然后穷追猛打的,就更是有害了。
投行赚钱的法门一直是金融工具,他们并不具有特别高的智商
,其实中国貌似用杠杆在地产行业放了很多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1、从新增商品房来看,放出的水基本已经回到国库了
2、存量房变现才是放水的泄漏点,因此必须采用财务手段增加变现的难度
3、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扩大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额而不再是存贷差的扩大,这将锁定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令其惜贷,惜贷又进一步推高实际利率。
通胀实际并不存在
虽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
是萨尔多加拍摄的,时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地点在巴西。
只要看了萨尔多加的这类写实题材的作品,只要看一眼,估计95%的观众就会立刻站到马克思这边。
1. 约翰不是数学天才。他手下那些MIT毕业的人可能是(虽然这一点也会有人反对)。发现这个规律,不需要数学天才,更不需要复杂的模型。在那个圈子里呆几年就知道了。
2.五亿美元,30倍杠杆,您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不是说不对,我只是想听清楚。读者文摘经常有些伟人的小故事,有些想想就觉得不那么可信。希望作者说话严谨。很多的愚蠢的结论就是从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察推理中得出的。
3.约翰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我不觉得。就象血液也不会产生价值,只是把养料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你这个例子的具体内容我不清楚,但是似乎是国债价格的短期不合理给了约翰这样的人的机会。我倒觉得造成这种不合理的人更应该受到批评。
这种说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映射。这个很难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举一例,南方夏天雨季的时候,你会经常看到小贩卖的雨伞,价格比平时贵。照劳动价值论,雨伞还是那把雨伞,生产销售的劳动时间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价值就不一样呢?
这个理论,远不如需求理论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