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劳动法的例子值得商榷!

你这是只看到了雇主的恶,没看到劳动者的恶。从产业升级来看,新劳动法就是个恶法!

家园 劳动价值论和需求理论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兄台的表述中没有分清价值和价格的概念。马克思提到的价值,更准确地说,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使用价值,也不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或者其他什么价值,更不是价格。价格随市场的供需关系、议价能力等等因素而变化,这一部分可以用效用理论、供需曲线等等给予唯象的解释,很直观很通俗很容易让人接受。但这些理论都不是本质性的,只能解释局部的、表象的、暂时的一些经济现象,比如你提到的雨伞问题,但对于社会层面的、长期的、本质性的东西缺乏认识。仍然以雨伞为例,其价格是随天气变化的,但长期下来,存在一个平均数,需求理论只能描述部分波动的现象,而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这个平均数背后的隐含的意义,并且指出了其长期变化的原因--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举例来说吧,以金银的比价为例,历史上长期在1:12左右,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比值不断升高,最近达到的1:50,也就是说,白银相对于黄金贬值了大约4倍。为什么?当然有人会用供需关系来解释,是因为白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时期黄金的产量增长缓慢,所银贱金贵。这么说并没有错,但我们要追问,为什么白银产量会大幅度增长?是因为现代工业改进了提炼技术,降低了“成本”--开采等量白银需要耗费的劳动时间,换句话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劳动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白银。后者才是银价下跌的根本原因。如果单单从供需关系上看,现代黄金的年产量也是大大高于古代的,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开采黄金,即便用现代工业代替人工去淘金,其成本(价值,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大幅度下降,所以金价一直居高不下。

在上面的例子里,劳动价值论不但可以解释价格波动的原因,而且能给出定量的结论,即金银比价等于开采花费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之比,这是一个可供验证的数字,符合现代科学的范式。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用天文学做比方,需求理论类似于托勒密的日心说,本轮均轮一大堆,也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极其繁琐和有限;而劳动价值论相当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不但天体的运动问题迎刃而解,清晰、简洁和准确,而且能预言看不见的行星。二者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无论是天上的星星还是地上的商品,很容易被五光十色的表象所迷惑,想当然的认定一些东西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当我们看到日升月落、繁星点点,很自然地猜想它们的运动是相互关联的,于是就试图去找出这种关联,托勒密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但不幸的是他过于自然的把地球当作了运动的中心,把参考系的原点设定在地球上,以此为基础去描述日月星辰的运行,结果变得十分繁杂和不可琢磨。哥白尼把坐标原地放到太阳上,一切就豁然开朗了。当然,后来爱因斯坦进一步告诉大家,坐标系都是相对的,那是后话。

在经济学上也是同样,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起伏波动,忙不迭地试图找出些规律,于是很自然的把卖方买方供给需求放在一起拟和,正如托勒密站在地球上计算天体的轨迹,于是就被各种令人眼花缭乱表面现象彻底淹没了。其实如果跳出市场(地球),换个坐标系去观察,以生产(太阳)的坐标去观察,就会发现,缤纷杂乱的背后的规律--劳动价值论(日心说)--带来的图景却是清晰简明的,不但能解释现象,而且能作出预言,能揭示出新的知识。正如勒维耶凭纸和笔发现的海王星的存在,马克思运用劳动价值论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相比之下,需求理论、效用学说能提供不了什么。

最后再多说几句,很多人在考虑价值和价格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犯以下错误:

1,把其他价值(使用价值等等)误为交换价值

2,把(交换)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

3,把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理解成价格违反价值

4,把个别场合下价格对价值(平均数)的偏离当成对价值率的否定

5,把一切被交换的物品当成商品

6,用非正常社会环境的场景去否定价值规律

7,把价值形成的过程--市场、供需--当作价值形成的原因

......

和其他所有科学理论一样,劳动价值论有其适用范围--正常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战争情况、丛林部落、情人互换信物等等情形不使用此规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包括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实现交换价值的载体,市场是实现交换价值的地点,供需是实现交换价值的过程,商品经济通过价格的上下波动去寻找并最终体现交换价值,从而完成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的过程,最终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

最后两点是一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违反劳动价值律,轻则经济危机,重则亡国灭种。这可不是什么好用不好用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有人可能觉得这纯属夸大其词,其实不然,试举例说明:我国原来搞平均主义,统购统销,全国统一定价,商品价格背离价值,违反了价值规律,于是工厂无力更新产品、落后产能无法淘汰,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后来搞商品经济、市场调节,也就是按(资本主义)价值规律办事,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当然,现在经济发展又遇到问题,价值规律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有其价值规律,商品经济是实现(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一个途径,但不是最公平的,更不是唯一的。价值规律的核心作用是:把个别劳动(张三炼铁、李四挖沙、王五摞砖)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盖成房子)、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每年种多少地、盖多少房子、织多少衣服)和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粮食给谁吃、房子给谁住、衣服给谁穿)。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并进步。

通宝推:蜜饯,海底鼠拨土,删ID走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马列学的不错!
家园 【连载9】第三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力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金融市场出现混乱,约翰和他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模型突然不灵了。陷入了严重的亏损。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本金是5亿美元,但由于它使用了30倍的金融杠杆(到后期一度使用40倍的金融杠杆)。它实际持有的各种证券,包括各国国债和各种股票等等,价值超过100亿美元。这些钱都是从各大银行贷款贷来了。一旦亏损起来,不仅5亿美元会打水漂,各大银行的贷款也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由于1997年俄罗斯经济崩溃,宣布暂停支付外债,当时的金融市场非常恐慌,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抛售股票和债权。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以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证券买下来的对家。所以这些证券即使在票面上还能值几十亿美元,但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卖,必然把价格打压得更低,更不值钱。

  这个时候,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的贷款和它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就变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巨大威胁。如果它破产归还不了贷款,如果它被迫一次性抛售它所持有的所有证券,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贷款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银行如美林银行等等,就会出现大面积亏损甚至倒闭;另一方面,那些持有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相同或类似的股票的金融机构,他们手里的证券也会因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抛售而价值缩水。这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力”,依靠金融杠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实际上绑架了整个金融市场——“我完蛋了,钱不还了,抛售资产打压市场,你们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所以,你们必须来救我。”

  面对这种危险,金融巨头们迅速行动起来,包括高盛、摩根、美林在内的十多家银行或投资银行,每家出资2.5亿美元,注入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摆平”了这场危机。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毕竟只是一家“小公司”,却可以利用金融杠杆绑架整个金融系统。而那些真正的金融巨头,包括AIG、美林、高盛、摩根等等,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来做什么?

  那就不是绑架金融系统的问题了,而是绑架整个经济体系。

  在2007年,一场比1997年规模大得多的金融泡沫破灭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全都深深的卷入了利用金融杠杆来炒作房地产的“次贷泡沫”之中。这个时候,整个金融系统向全社会发出了同样的威胁:

  “我们完蛋了,钱没有了,你们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所以,你们必须来救我。”

  因为金融系统不仅负责炒作房地产、股票赚钱,它同时还负责向全社会提供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货币。如果金融系统崩溃,整个社会经济就会严重缺乏货币服务。

  这就好像现代的供电网络一样。电力公司监守自盗,往公司高层家里免费送电,高层们因为电价很便宜,专买各种耗电大的电器来用,结果用电过猛,超过了电网的负荷,把电网给烧了。整个社会还必须得去出钱重建电网,因为没有电网大家的损失更大。

  这时,通货膨胀和金融投机背后的“货币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

  闯下滔天大祸金融巨头们,住在自己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豪宅里面,耐心等待政府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们希望美国重现1929-1933年那样的大萧条吗?一个城市找不到一家银行可以存款贷款(全都倒闭了),整个社会一夜之间回到以物易物的石器时代,工人、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只能用实物来代替。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生产出来了由于没有货币作为中介而无法在市场上交易,被迫销毁,另一方面是25%的超高失业率,无数人找不到工作、养不活妻子儿女……你们真的希望这样吗?

  如果不希望,拿钱来。

  在这种破坏力的威慑之下,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了用7000亿美元“救市”。利用全美国纳税人的钱,向那些制造经济泡沫的金融巨头们献上巨额资金,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有了这种强大的破坏力,现代社会的金融巨头们就可以有恃无恐了。

家园 第二张太震撼了
家园 【连载10】第三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力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预期消退的年代》里说,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几乎全部被一小部分富豪阶层获得,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三十多年没有得到改善(另一位更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也赞同这一点)。

  “对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来说,无论从家庭收入还是从生活水平统计上看,既没有明显的提高也没有大幅度下降,1995年的情况与1973年的情况大体持平。情形不同的是:各类家庭贫富悬殊,富者更富,穷人更穷……随着无家可归者和吸毒人数的增多,美国的极端贫困人口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官方的统计数据。”

  但是,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他又说:

  “那些守旧的左派经济学家,如果尚有遗老遗少,他们必定会站出来向人们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富者越富是因为他们在剥削穷人。但这种解释与美国的实际情况对照,实在相差太远……美国现在许多赤贫人口即使有能力也根本不想工作,这使得富人难以对其施加剥削。”

  穷人不去工作,富人就无法对其施加剥削吗?

  经济系统是一个整体,掠夺与被掠夺,并非只有雇佣与工作这一种形式。金融系统利用货币来对社会大众的财富进行掠夺,是一种比传统的资本家剥削工人,更高级的掠夺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不仅是劳动者,那些经营实业、老老实实埋头搞生产的企业家也沦为了被掠夺的群体。

  在金融资本的炒作之下,买一套房子就把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花光了,还背上几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这比老板剥削工人厉害多了。

  这些被高房价抢走的钱,原本应该用于家庭消费的,用来购买汽车、高科技产品、旅游、子女教育等等。这些购买力可以拉动实体经济均衡健康发展。但现在一股脑儿用来买房了,大家都没钱去消费了。

  所以,金融“内生增长”不仅直接掠夺了购房者的现金,也间接的掠夺了实体经济经营者们的客户,把他们的产品的消费者“消灭”了。很多中小企业就会面临着一方面地价租金上涨,一方面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于是,就会出现大批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因此,金融不仅在“剥削”劳动者,还在“剥削”经营实业的企业家。

  除了房价,医疗、教育、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上涨,也样样都在掠夺社会大众的财富。

  劳动者的工作权利,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已经大大提高。工业资本家的“掠夺者”身份已经褪去,成为依靠自身才能挣钱的“企业家”。尽管劳资之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但这在发达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足以严重扭曲社会分配结构的问题。掌握经济权力的人类精英阶层,早已从工业资本家中超脱了出来,创造出更强大的形式更为多样的“破坏力”来参与分配。

  相比之前,以前那种靠辛苦经营企业来“剥削”工人的形式实在太累太低级了。传统的“资本家”——也就是企业主,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很多也已经沦为了“被剥削阶层”。金融资本兴风作浪,把土地价格炒作得极高,小企业主们辛苦经营的利润,还不够厂房、门面的租金,只能纷纷关门停产,自己也加入失业者的大军——又一批中产阶级消失了。

家园 把金融危机视为金融巨头贪婪的结果是很肤浅的

就拿富人来说,猜猜美国最富的前400人里,有几个是华尔街“金融巨头”?

我查了一下福布斯(Forbes)2012年排名,是0。

外链出处

大家也可以查查。

家园 举个反例

在金融资本的炒作之下,买一套房子就把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花光了,还背上几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这比老板剥削工人厉害多了。

  这些被高房价抢走的钱,原本应该用于家庭消费的,用来购买汽车、高科技产品、旅游、子女教育等等。这些购买力可以拉动实体经济均衡健康发展。但现在一股脑儿用来买房了,大家都没钱去消费了。

实际发生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是,有些人(“劳苦大众”)用长了价的房子做抵押,借钱买车,买高科技产品,旅游,用于子女教育。这个现象被称为“cash-out-refinance".

家园 还有一个分类是investment,不要避重就轻嘛...

Finance这个分类确实只有5个。还有一个分类是investment,下面有奔100个人哦

家园 这和卢瑟经济学说的差不多

这和卢瑟经济学说的差不多。关键是怎么解释经济的问题。每个经济学家都是有阶级和立场的 当然他们说的话也是有阶级和立场的 所以经济学不过是各家按照自己的立场来解释财富分配的学科

家园 嗯,有道理

但是你再仔细看看,他们是什么人?有几个投行高管?哪一个是在这次危机中被政府救了?

你看看“冉重光”这段话多么煽情,多么渲染。

  闯下滔天大祸金融巨头们,住在自己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豪宅里面,耐心等待政府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们希望美国重现1929-1933年那样的大萧条吗?一个城市找不到一家银行可以存款贷款(全都倒闭了),整个社会一夜之间回到以物易物的石器时代,工人、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只能用实物来代替。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生产出来了由于没有货币作为中介而无法在市场上交易,被迫销毁,另一方面是25%的超高失业率,无数人找不到工作、养不活妻子儿女……你们真的希望这样吗?

  如果不希望,拿钱来。

  在这种破坏力的威慑之下,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了用7000亿美元“救市”。利用全美国纳税人的钱,向那些制造经济泡沫的金融巨头们献上巨额资金,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有了这种强大的破坏力,现代社会的金融巨头们就可以有恃无恐了。

感情之外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误导而已。

家园 相当多都是hedge fund和PE的

原PO的阴谋论调调确实太重。

hedge fund里排最高28位的John Paulson,wiki里的介绍他赚到第一个10亿是2007年做空次级债。跟他对赌且没破产的,靠的大约是政府救济吧。

市场的观点上讲当然大家都是出来找钱,愿赌服输,不过美国金融业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不招人骂是很难的。

ps

最近终于有家银行被起诉房贷诈骗了,搞得是纽约唐人街资产才几亿的国宝银行,主要业务是给华人做房贷,倒账率是全国平均值的1/10。各位花街大佬们有恃无恐也是有道理的。

家园 John Paulson赚的未必是投行的钱

再说,约翰同志用5个亿赌国债。摩根大通的“伦敦鲸”输掉近90个亿,外链出处

现在也还活得好好的。

家园 你这个不是反例,只是证明老百姓也在利用这种金融工具为自己

金融工具大家都可以用,只是银行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整体上还是不对等的。

家园 这段真酣畅

我反正是第一次看到劳动价值论被解释得如此流畅,不仅要送花,而且要说谢谢。

不知道钻石兄对徐友渔的那两个问题怎么看?

1,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怎样保证政府领导人不会腐化变质、搞独裁专制,背离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初衷?

难道只能每个7,8年来一次自下而上的文革?

2,把资产阶级和私有制消灭以后,不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分配,怎样保证大家还有动力努力工作而不是偷懒?

只能以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这样的精神刺激来鼓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