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一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曲解

比如劳动价值论。商品里面融入了多少人类劳动就应该值多少钱么?这个跟现实差距太大。一块木板,如果一个人费劲力气把它锯成锯末,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市场价格必然同步下降。

  所以,还是马歇尔的边际效用理论更好一些: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一件商品值多少钱,主要还是它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效用,生产成本只是一个技术制约。

  价值论敌不过效用论,这是经济学发展几百年后得到的一个共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的是商品的价值等于生产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必要”这三个限定词缺一不可,不是随便什么形式的劳动都产生价值,把木头锯碎这种劳动不是“必要”劳动,属于无效劳动,不产生价值。《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就是讲这个问题的。

首先,“社会”是说这种劳动价值只适用于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场合,比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小农经济、鲁滨逊和星期五都不构成“社会”,也无法使用马克思定义的“价值”概念。如果要讨论马克思的经济学,就必须从马克思定义的价值概念出发,否则,把一个被误解的价值概念混进去推理,并不构成对马克思的反驳,而是一种曲解。

其次,是“平均”的概念,商品的价值存在于社会上全体商品的长时期的平均数中,而不是每一次个别的买卖之中。正如气压表示的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具体到单个的分子则有快有慢。同样,商品买卖时由于环境和双方议价能力的差异,成交价格也有高有低,但从总体上长期上看,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最后,就是其“必要”性,靠磨洋工增加的劳动时间不是必要的,不增加价值。社会不需要的额外产品也不具备价值,简单举例来说,比如社会上每年需要10亿双鞋子,共计10亿劳动小时,每双合1个劳动小时,平均售价100元;而实际生产12亿双,花费了12亿劳动小时,多出的2亿劳动小时就没有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然是10亿,所以,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数值是:每双合10/12=0.83劳动小时,于是其价值降低,表现在市场上就是鞋太多了,降价促销--平均售价83元,有些厂商因产品积压而破产,成本高的厂家会先撑不住,于是第二年鞋子的产量会下降,回复到10亿的水平,同时留下的厂家的成本更低--劳动生产率更高。这就是商品经济下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和促进作用。上面的例子中,一双鞋子的效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有这些都不是效用理论可以解释的。

对效用理论而言,另外一个明显的反例是电子产品,大家的电脑、手机、电视等等,无不是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价格越来越低廉,其价格和效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用劳动价值论来看,却十分清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了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不断下降的。

其实所有这些在《资本论》第一卷里已经解释得十分清楚了,第一篇中就明确指出了商品价值的两重性--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前者以价格的形式被表现出来,后者就是所谓的效用。生产商品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换,也就是买卖,价格归根到底取决于其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而效用--使用价值--是买卖可以进行的前提,并非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

至于经济学家们关于“价值论敌不过效用论”的“共识”,与其说是“经济学发展几百年后得到的”,不如说是“资本反对马克思的几百年中坚持的”。因为就劳动价值论而言,其实不是马克思的发现,这项荣誉应该归于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祖师爷--亚当.斯密。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反对劳动价值论,原因在于马克思顺着价值理论往下推导,发现剩余价值的秘密,即资本致富的秘密,换句话说,也就是工人阶级之所以贫穷的秘密。用尽一切方法掩盖这个秘密,才是他们的真正共识。

通宝推:岳阳,每周虎,agenda21,netsouth,年青是福,回旋镖,删ID走人,千岭,哈酷,桥上,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