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用街边自动售货机替代小贩, 下雨用人工智能提价雨伞怎么算

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晴天低价,雨天涨价来为售货机主人实现利润最大化。自动售货机本身的社会劳动成本不会因为晴雨变化,就剩编程,获得晴雨信息的平均劳动?

家园 这么好的文章,把我这个千年潜水艇炸出来了
家园 突然发现之前已经回覆过这个帖子了,确实是好贴
家园 我去,这个帽子真够大的

从产业升级来看,新劳动法就是个恶法!

产业升级也不需要靠你说的所谓雇主吧?还不是得靠国家层面的力量,所以新劳动法是产业升级的保障之一啊~

你那些所谓的雇主都去炒房去了~没空升级~

家园 下雨只是导致了行人被淋湿度的变化,行人需求“干度”,

信息和距离的因素并不会因为晴雨天的关系而变化。小贩的伞比商店的伞具有更多的“干度”,从而体现了更多的价值,这是下雨的因素导致的。

家园 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马克思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影响。

在你的例子中,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雨伞的价值(所凝结的无差别劳动)是不变的,但供求关系变了,所以价格变了。但价格再变也是以价值为基础,不可能变得比一辆汽车还贵。

家园 另一种说法,是威廉-佩蒂第一个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钻石先生的最后一段不够客观。

现阶段的经济世界与马克思当年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现在的很多问题。说“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反对劳动价值论”就是为了要掩盖某个秘密不是科学的态度。

家园 【连载24】第十章 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第十章 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对于缺乏经济学基础的读者而言,首先需要理解一下:什么叫“边际”。

  所谓“边际”,就是“最后一个”的意思,也可以形象的理解为“最边上的那一个”。

  比如“边际效用”,就是“最后一个XX的效用”。

  一个很多天没吃饭的人,快要饿死了。吃一个包子,可以避免被饿死,这个包子的“效用”对他来说就很大;吃第二个包子,身上有点劲了,“效用”也比较大,但没有第一个包子的效用大;吃第三个包子,就饱了,这第三个包子的“效用”就更小。吃第四个包子,有点撑得慌,这个包子对他的肠胃不利,“效用”进一步减少,变成了负的。再吃第五个,可能就会把肚子撑坏,这个“效用”就更低。这种情况,叫“边际效用”递减——吃包子的“边际效用”,就是吃“最后一个包子的效用”。也就是说,吃的最后的一个包子,它对人的效用总是比前一个包子要小。

  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最后一个XX的成本”。

  比如做包子的“边际成本”,就是做“最后一个包子的成本”。卖包子的人,一天做100个包子,没问题。如果做200个,那增加的100个就会让他特别累。如果做300个,最后的100个肯定比前200个更累。做第301个就比做第300个累,因为他的体力都快耗尽了。因此,他做包子的“边际成本”递增——生产最后一个包子的成本大于倒数第二个包子的成本。

  老板雇佣工人生产打火机,每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生产800个打火机。如果超过8个小时,工人就会体力透支,生产率下降。工人加班时间越长,体力就会越弱,生产率就会越低,也就是工人的“边际产出”下降。如果老板给工人的工资都是每小时50元,而现在工人每小时的产量从800个降低到500个了,则生产打火机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如果老板不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而是雇佣更多的工人,他的管理成本也会上升,雇佣的人越多,成本上升越快,这也是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上升——雇佣“最后一个劳动力的成本”总是高于雇佣“倒数第二个劳动力的成本”。

  第二个是替代的概念。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卖2.5元一瓶。你个人可能更喜欢和百事可乐。但是如果百事可乐涨价了,卖3块钱一瓶,你就可能去买2.5元一瓶的可口可乐。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就“替代”了百事可乐。

  有了这种“替代”关系,商品市场才会存在竞争,百事可乐的价格上升,它的销量就会下降;反之,如果它的价格下降,销量就会上升。二、最基本的经济学图形

  把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可以画出一幅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1 微观经济的公平竞争模型

  (注:对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来说,这个图形和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略有区别。教科书上一般会把微观经济模型分为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垄断模型等几种。完全竞争假设需求曲线完全平坦,企业家生产多少产品,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无限制的卖出去。这个假设只是一个方便的假设。由于我们只分析现实问题,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总是存在,而且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只考虑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也就是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这个模型表示了在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个企业所面对的需求与生产状况。所以被称为“公平竞争模型”。

  它是一个初中生都学过的坐标轴。横轴X代表产量,纵轴P代表价格。比如一家卖包子的店铺,X代表包子的数量,P代表包子的价格。坐标轴里面的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了P和X的值的组合。比如点在需求曲线D上面的那个点C,它可以表示为C(X1,P1),也就是在价格为P1时候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X1。而AC生产成本曲线上的那个点E,可以表示为E(X1,P2),表示在P2这个价格水平上,商家能够生产的产量是X1,或者说是厂家生产产量为X1的产品,它的成本价是P2。

  我们假设卖包子老板雇了三个人来做包子,让他们每天都憋足了劲在做包子,做的很累,所以他每多做一个包子,边际成本都是上升的。最后算下来,包子的平均成本也在上升。做100个包子,平均成本2毛钱;做200个包子,平均成本可能就要3毛钱——因为给工人的工资按照时间计算,而工人由于体力问题,每个小时做的包子的数量不断下降,分到每个包子上的成本就高了。

  平均成本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增的概念有一点的区别,不过我们不去管它。总之就用曲线AC代表做包子的平均成本的变化,产量X的数值越大,成本P的数值也越大。所以生产成本曲线AC向上倾斜。

  老板把包子做出来、蒸熟了,要开卖。又会面临“替代效应”——如果价格太高,大家就会去买别人家的包子,或者去买别家的馒头了。价格越高,销量越少;价格越低,销量越大。

  所以,在销售上,需求数量会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卖6毛钱一个,能卖出去100个,卖4毛一个,能卖出去200个。

  这个关系呢,我们在图里面就用D需求曲线来表示。X代表包子的销售数量,P代表包子的价格,价格下降,数量就增加;价格上升,数量就减少。所以这条需求曲线D是一条斜向下的曲线。

  包子铺的老板怎么来确定自己生产多少包子呢?就是计算:怎么才能赚到最多的利润。

  假设卖8毛钱一个,卖出去50个,这50个的平均成本是1毛钱,老板的利润是50×(0.8-0.1)=35元钱。

  假设卖6毛钱一个,卖出去100个,这100个的平均成本是2毛钱,老板的利润就是100×(0.6-0.2)=40元钱。

  假设卖4毛一个,卖出去200个,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这200个的平均成本是3毛钱,老板的利润就是200×(0.4-0.3)=20块钱。虽然卖的多了,但是挣的钱少了。

  所以,最后老板会根据市场需求,计算出一个销量比较多、成本又比较低的数量出来——比如这里就是每天生产销售100个包子。

  这个时候,在我们的图里面,X1就代表包子铺的实际产量和销量:100个。X1对应的生产成本曲线上面的点是E,它对应的纵坐标是P2,这个P2就代表在X1=100的时候老板的生产成本,2毛钱。X1对应的需求曲线上面的点是C,它对应的纵坐标是P1,这个P1就代表在X1=100的时候老板的生产成本,6毛钱。

  这个P1-P2=4毛钱,就是老板的利润空间。4毛钱乘以销量X1(100个),就是利润40元。对应的就是图中的虚线框部分:正方形P1P2CE的部分。

  那这个平均生产成本P2乘以产量X1,就是2毛钱乘以100个,等于20块钱,就是总的生产成本,对应的就是图中的阴影部分:正方形P2EOX1。

(以下部分没学过微积分的同学请跳过不看)

  附录 最优产量的决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前面包子铺老板的产量最优选择。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最优产量位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交点上。在这一点上,企业的利润最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2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决定的产量

  每个企业家所面对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上图所示。 企业家在生产的时候将追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在图10-2中,D是企业家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近似的假设它是一条斜向下的直线。在坐标轴州,直线的表达方式可写为:

  p=β-αx

  由于产量增加会使价格降低,则企业家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MR的斜率的绝对值要小于需求曲线D,可从需求曲线推导出其近似表达式。

  总收益R(Revenue,这是一个毛收入的概念,包含了成本)可以表达为价格乘以产量,即:

  R=px=(β-αx)x =βx-αx2

  对该式求导(导数计算公式:X的导数为1,X2的导数为2x),则得到边际收益MR(Marginal Revenue):

  MR=β-2αx

  同样,AC为平均成本,由于平均成本上升是由新增的产量的边际成本上升所“拉动”的。所以,平均成本要上升,必要条件是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在平均成本AC向上的区间,MC就是一条位于AC上方的曲线。

  对企业家而言,MC与MR的交汇点B所对应的产量X1才是他的最优生产规模。少于这个产量,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可以继续生产增加利润;超过这个点,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少生产一点反而可以增加利润。

  在产量为X1时,则其市场销售价格为垂直于X1的虚线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C所对应的纵轴值P1;而其平均成本为垂直于X1的虚线与AC的交点E所对应的纵轴值P3。P1与P2的差值乘以产量X1,即长方形P1P2BC的面积部分,是企业家开拓市场所获得的利润;而P2与P3的差价乘以产量X1,即长方形P2P3BE的面积部分,则是企业家组织生产所获得的报酬或者是利润。二者之和即为企业家利润。而利润下面的长方形P3EXO的部分,则是企业家的成本,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成本。

  对于图10-2中(P1-P3)×X1的部分,是企业家发挥创造力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本文称之为“企业家利润”,它是企业家通过优化生产与开拓市场来改变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回报。。

  而对于长方形BP3OX1所代表的部分,则包括了企业家的平均利润、雇佣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回报。

家园 【连载25】第十章 微观基础 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市场经济

三、企业家创造并改变需求曲线和生产成本曲线

  在一个产品被真正生产出来之前,不可能存在对它的“有效需求”。在真实的世界中,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不完全相同,哪怕生产衬衣或烧制砖头的企业也是这样。

  比如电脑。在电脑能够被企业家以极为便宜的价格生产之前,并不存在对电脑的大规模的“有效需求”。只有在电脑被生产出来了,这种需求才变得具体而现实起来。企业家大胆的对市场进行预测,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然后进行宣传、推销、保证质量、提供售后服务,最终创造了对电脑的真实有效的需求曲线。

  具体到一家企业而言,不管它卖包子还是卖核反应堆,企业家都要先考虑是否存在这样的潜在需求,然后生产。“潜在需求者”对于最终将会购买怎样的具体的产品,并不明确。在“潜在需求”和“潜在产品”之间,是企业家的活动空间。由于人类的需求实际上是无限的,因此哪一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水平和企业家的创新。

  企业家不仅创造他所面临的需求曲线,而且会不断的改变着他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如果他善于宣传和包装,那么他可以把他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扩大销量或者提高价格。

  比如卖包子的老板。如果他能够找到最佳的人员流动的十字路口,他也可以大大的改善自己面临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向外移动,代表同样的价格可以卖出去更多的产品),7毛钱可以卖出去150个包子,而不是6毛钱卖出去100个包子。这样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就是虚线方框的面积(对于价格减去生产成本乘以销量)变大了。这种变化从下面两幅图的对比可以直观的看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3 在角落里卖包子的老板面临的需求曲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4在繁华路口卖包子的老板面临的需求曲线

  这种创造和改变需求曲线的行为,对卖核反应堆和卖包子的企业家而言,都至关重要。

  此外,平均生产成本曲线(也叫供给曲线)也是由企业家创造和改变的。

  这个更容易理解一些。企业家如何购买土地、机器,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来生产和协助他管理企业,他的产品要与市场上的产品有什么区别……他的这些管理才能决定了这家企业以怎样的边际成本来生产产品。即使是最简单的组装加工企业之间,他们的管理风格、规章制度、用人原则都不会完全相同,生产成本也不一样,企业家个人所获得的利润也不一致——在一个产品真正的被企业家生产出来之前,生产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可能被准确预知。

  企业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管理来推动生产成本曲线AC向外移动:也就是同样的成本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比如卖包子的老板可以通过培训工人,提高他们的熟练程度,原来一分钟才包一个包子,现在一分钟可以包两个包子了。他每个小时给工人的

  工资不变的话,分摊到每个包子上的成本就会下降。

  同样的成本P,生产更多的数量X,企业家的生产成本曲线就向外移动了。

  移动之后,老板的利润也会增加。也如下图所示。同样数量的包子卖出去,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了(阴影部分面积减少),利润就增加了。这个很好理解,无需进一步说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5工人不熟练时包子铺的利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6工人经过培训后包子铺的利润(生产成本曲线下降)

四、房地产的“刚需”与企业家利润

  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大家常说一个词:刚需。也就是“刚性需求”的简称,形容那些需要自住的购房者急需买一套房子,房价高一点低一点都要买,这种需求非常的“刚性”。

  这种“刚性”的概念反应到需求曲线上面,就是价格变动很大,而需求量变化不大。房子涨50%还是跌50%,对自住者来说,他都要买,也就是贵了就买面积小一点的,便宜了就买面积大一点的。

  相反,汽车的需求就不怎么有“刚性”,而是有“弹性”,也即可买可不买。价格贵一点,买车的人就会少很多;价格降下来,买车的人就会增加。如果有的汽车品牌涨价50%,销量就会下降得很厉害——大家都去买别的牌子的汽车了。

  我们还是用两幅图来表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7房子的刚性需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8 汽车的弹性需求

  一般来说,基本的生存物资,包括粮食、水、住房这些东西的需求比较“刚性”,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生存,价格高也得买低也得买。高级一点的非必需消费品,比如汽车、化妆品、数码相机这些东西,它的需求就比较有“弹性”,价格便宜了,买得起就买;价格太贵,买不起就算了。

  对企业家来说,肯定希望自己的产品比较有“刚性”而缺乏一点“弹性”。因为这样他的产品就可以卖高价,多赚些利润。

  生产化妆品的企业改行盖房子,跨度太大。一般的做法是让自己的产品变得难以被同类产品“替代”。需求曲线向下,主要是替代效应造成的。只要不太容易被替代,产品就会比较有“刚性”。具体方式包括:更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包装的更加精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等等。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汽水不仅好喝,而且还有代表了美国式的消费文化,这样在中国就会有一批向往这种文化的年轻人对其有品牌偏好,即使别的厂家生产出和可口可乐味道完全一样的汽水出来,也无法做到跟可口可乐“同质竞争”,而只能和另外一些没有这种文化意味的普通饮料“同质竞争”。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就比别的饮料更陡的需求曲线。他们要么可以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产品(这被称为“品牌溢价”),要么可以保持价格不变但卖出更多才产品。总之,就是可以比别的饮料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

  反之,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使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的企业,将会使自己面对的需求曲线越来越平坦,利润空间也就越来越少。(在生产成本曲线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斜率的变动对企业家利润的影响,如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9 需求刚性时候的企业家利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10 需求非刚性条件下的企业家利润

家园 【连载26】第十章 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市场经济

五、“头顶需求,脚踩成本”的企业家(华为老总任正非)

  我们看上面的图,企业家的利润,被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夹在中间,一旦成本上升或者需求下降,他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如果需求曲线下降,降到了成本曲线下面;或者成本曲线上升,升到需求曲线的上面,企业家的利润就会变成0甚至是负数——也即出现亏损。长期这样赚不到钱,他就只能关门大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11 企业家与公平竞争模型

  在上面这幅图中,中间的那个小人就代表企业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提高自己的利润(增加图中虚线框部分的面积)。为此,他努力向外推动企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开拓市场,脚踩自己的生产成本曲线——也就是控制成本,从而保卫或者扩大自己的利润范围。

  同时,他也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对手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来和他争夺市场。如果他不能及时进行创新,采取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他的需求曲线就会变得平坦(更容易被竞争对手的产品替代)或者向内部移动(市场空间狭窄、销售渠道不畅)。

  在利润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之下,市场上的企业家们,就不断的进行创新,创造各种各样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产品出来满足市场需求,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优化内部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世界的去开拓市场、建立销售渠道……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步一步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逐步释放这种“企业家才能”来推动经济发展。

  我们以现在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的成长为例来说明上面的分析。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叫任正非,是一个转业军人。改革开放初期,到深圳创业,于1987年建立华为。最开始做的事情,是给国外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做销售代理。按照一定的价格把国外的交换机(一种建设电话手机网络必须的通讯设备)买回来,然后在国内把它们销售出去,赚取一点中间价差。由于产品的购买价格是一定的,比如20万元。假设不管它卖出去多少台,每台的进价都一样,都是20万。所以,它此时的平均生产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曲线。

  买进来以来,华为公司要想办法把这些设备推销出去,主要是卖给各地的电信局。这种“跑销售”的行为是一种改变需求曲线的“企业家行为”,它有效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得以达成。销售搞的好,就能多卖,或者卖个好价钱。所以,华为此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可以因为市场环境和企业家才能的力量而移动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站在需求与生产之间的那个人,就是以任正非为代表的华为企业家

  ——这个企业家,此时正在手脚并用,抵制市场竞争给他的需求曲线带来的压力,压住进货成本,保住自己的利润。他夹在需求与生产成本之间,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这个空间被压缩得没有了,他就会被“夹死”,十分可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12华为作为代理销售公司时候的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

刚开始,华为公司的利润不错,但随着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小的代理公司都从国外进口交换机来跟华为公司强生意,拼命压低销售价格。这样,市场环境就恶化了,需求曲线被大大的压缩,利润空间变小。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任正非就被迫要让华为公司转型。从一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代理公司,转变为一家能自己生产交换机的高科技公司。这样做很辛苦,风险也很大,但市场逼着他转。任正非经营多年的利润全都拿出来搞研发,而且还贷了1一个亿的高息贷款。据说,做此决定之时,任正非跟他的创业团队说:“搞不成,我就从楼顶跳下去;搞成了,我们就在楼顶上晒钞票,免得太多了堆在房子里发霉。”

  ——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给企业家巨大的压力,也给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搞销售、搞管理、搞研发的巨大动力。

  经过辛苦的研究开发,华为终于研制成功了自己的交换机,成本不到国外同样产品的五分之一。于是,它们的生产成本曲线立刻大幅度向下移动,假设从20万元降低到了4万元左右。

  由于是自己搞生产,生产组织管理成本等等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华为的生产成本曲线就成了一条斜向上的曲线——如果生产规模超过了它的正常生产能力、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它每多生产一台程控交换机,成本就会增加。

  研发成功以后,华为公司的需求曲线和生产成本曲线变成了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13华为可以自己生产程控交换机之后的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

  跟前面那幅图相比,成本曲线变成斜向上的了,成本(阴影部分)大大降低,利润扩张。任总的日子立刻就更好过了。

  华为自己生产的程控交换机,跟国外生产的质量上有差距。但由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即使以更低的价格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华为的利润空间还是增加了。它不仅包括了销售的利润,还有生产的利润。此时作为企业家的任正非所赚到的钱,就是他开拓市场和组织生产研发的才能的回报。

  有了生产成本的优势,华为公司的推销员开始全国跑,向各级电信主管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中心城市的电信局比较有钱,也更信任国际知名品牌,这方面华为公司缺乏优势。任正非便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战略,重点打开市县一级市场。这些地方的电信局钱不多,又想发展本地区的通讯网络,廉价的国产货就是很好的选择。

  能够跳出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到小城市小县城去开拓新的市场,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也就大大拓展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同样的价格可以卖出去更多产品)。

  同时,为了降低因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成本,任正非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来帮忙制定《华为基本法》,完善了华为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通过类似的一些措施,管理结构理顺了,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者而不会导致“边际成本”过高。技术研发和管理效率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华为公司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原来可能一年只能以合理的成本生产100台程控交换机,现在可以同样的价格生产1000台了。于是,华为公司的生产成本曲线也大大的向外移动了。

  就这样,通过一点一点与对手的竞争和自己的开拓,华为公司逐步成长壮大。从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年销售额超过了284亿美元,雇佣人数超过11万。2011年,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

家园 是这样的

说“现阶段的经济世界与马克思当年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是没错的,不过这个不同只是技术上的不同,机械化升级为电气化、信息化,但是社会化工业大生产这个本质还是相同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发财、劳动者只能获取满足劳动力再生必要条件的工资也还是同样的,商品价格围绕价值(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波动、资本的平均利润率等等也还是成立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是在不断发生,所有这些都不是表面上的不同可以掩盖的,所以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还是有意义的。

说“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现在的很多问题”也是不错的,一个劳动价值论当然不能包打天下,不过劳动价值论仍然是目前最接近于经济运行本质的理论,也许不能解释现在的很多问题,但还是能解释很多问题的,现在的、过去的和将来的,特别是能从根本上解释下面的问题:资本家为什么富裕、劳动者为什么受穷?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佃农、资本家和工人,究竟谁养活了谁?等等等等。这就已经足够了。

下面吐个槽,兄台莫要见怪。“现阶段的经济世界与XXXX当年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YYYY论不能解释现在的很多问题。”这种语式经常被用来否定劳动价值论,十分简便易行。但请兄台好好想想,是不是用任何一个学者和理论的名字代入XXXX和YYYY,都同样成立?XXXX可以等于亚当斯密、凯恩斯等等等等,YYYY也可以等于边际效益、生产要素等等等等?十分有趣不是么。目前主流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在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往往就是用这种语式轻巧地、不屑地一带而过,不是很奇怪么?这种语式真的能否定什么?还请兄台三思。

再来说科学态度问题。这其实不是科学问题,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屁股问题,是立场问题。说白了,就是阶级立场决定阶级理论。资本家有资本家的理论,用于证明资本家发财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劳动者受穷是天经地义的。劳动者也有劳动者的理论,用于证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剥削是有罪的。这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接受不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被剥削者是否接受剥削有理的解释并安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的问题。这在安生(MRandson)的大作《卢瑟经济学》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了,他的博客--外链出处

和自然科学理论不同,经济理论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乃至合法性问题,在这个领域基本谈论“客观”是过于奢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那些所谓的打引号的经济学家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也是要从某个地方领工资的,“客观”的理论和研究恐怕难于立足的,马克思的穷困潦倒就是明证。所以归根到底,这还是个屁股问题、立场问题。这里不想说服谁去接受什么相信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经历和头脑,只能靠自己的作出选择。

通宝推:做客地球,桥上,
家园 ZOUZOU兄一向可好?

近来倦勤,很多老友不常见到,这里一并唱个肥诺。

家园 把这次金融危机归结为投资银行家的贪婪是很肤浅的

这句话有相当的道理。

绿锅在自传里说过,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创新,2001年.COM退潮,美国金融界的危机会大得多。复杂的衍生产品筑起了一个超级橡胶垫子,吸收/消化了那次震荡。

但你的这个观点,不是业内人士,不可能表述清楚。就算有人能表述清楚,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也不容易理解。

有个纪录片<capitalism: a love story> 你看过了吗?美国普通人(包括部分政治人物)这样想法的很多,这就是奥八的民意基础。

家园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啊,可惜我这里图总是看不到。。。
家园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的。

很多所谓不能解释的,基本都是上面所说的自己根本没理解劳动价值讲的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