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正德五年:明武宗的失败之年。 -- 天煞穆珏

共:💬1910 🌺13848 🌵14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家园 确实,8*8一开枪,政权合法性就已经没有了

剩下的只有赎买臣民效忠和列宁所说的“爱国主义的破旗”

家园 so what's your point?
家园 新加坡的民主‘皮’‘毛’

新加坡的民主选举制度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大家可以自己到网上股沟一下,免得听我一面之词。而你所暗示的所谓‘李氏家族、淡马锡和新加坡的关系’如何如何的问题,无非是要说所谓的民主制度不过是一场表面游戏,是有表面,无实质;有形式,无本质的东西。无非就是比烂,你也烂,我也烂,大家都烂,所以什么也别搞,什么也别完善。

但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建立在形式确立的基础上,没有表面上公平规则的确立和改进,又哪来实质上的民主得到不断完善呢?没有形式,哪来本质?

好比足球比赛的规则在形式上是固定的,是公平的,即11个人上场,只能用脚踢,用头顶,不能用手打,对哪个队都一样要求,这就叫形式上的公平。而按道理也应该冠军轮流做,明年到中国,可实际却是冠军几乎全被巴西和欧洲的球队垄断。所以你据此说一定是因为足球比赛的规则不公平,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巴西和欧洲开展足球运动早,有先发优势,又控制了国际足联,因此制订规则自然往往是有利于自己。但是,再怎么有利,足球比赛这个规则无论对巴西,对欧洲,还是对中国都是公平的,不会说到巴西队上场就是22人,就能拿手打。而到中国队上场就只能11人,只能用脚踢。但你要非抬杠问我,那为什么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何偏偏总是巴西和欧洲拿冠军,而中国一次也没拿过,所以一定是因为制度不公平,所以我们不必遵守任何足球规定,领导说怎么踢就怎么踢,这样的逻辑是不对。分析问题要分层次,在规则形式的层面上,足球运动的规则不能说不公平,只是具体到几个人踢,用哪个部位踢更合适,这些细节可以逐步探讨,这是下一层的,细节的层面问题。

民主选举也是如此,一人一票,两个以上候选人,有选有举,这才叫选举,首先要把规则搞得尽量公平,然后才是逐步完善细节。制度形式是‘皮’,民主实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您连起码的形式都没有,就摆一个候选人让大家选,摇头不算,不摇头就算,这叫什选举?有选吗?无选光举,搞假勃起,还谈什么实质如何如何呢?就算大家比烂,谁更烂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新加坡统治者的制定规则,再利用规则的战略方针和政治路线,倒是值得盼望长治久安,长享富贵的中国统治阶层借鉴和学习的法宝,看看人家是怎么玩政治,和利用规则的,比中国足球队那样不会利用规则,就知道一味胡踢要文明和可持续的多。

家园 我不懂英语,

你还是说汉语吧。

家园 前者就跟小妾一样,没那么多钱收一个小妾

就行,或者不收小妾。至于后者,那是违法乱纪,要追查的是违法之人。至于不值钱的东西,有点像现在的通货膨胀发的工资吧,怎么办?不管怎么办,因此怪罪到国家定的薪资上,还是有点无厘头的。

而且这个‘常有克扣’一个要有实据证明,二要看看为何被扣,确实有不少大臣因为犯了错而被罚米的事情出现,但这种情况古今相同,难道犯了错的大臣还应该好吃好喝供着吗?

家园 流放应该比坐牢要好一点吧,尤其是长期徒刑的。
家园 详见毛开会的时候手举党章和只有自己给自己投的一票
家园 至少基层选举不是一个候选人选一个,

我经过的是三个人选两个,把我不喜欢的选下去了。

家园 两个逻辑问题

但是,明代官员生活拮据似乎又是事实。这里面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俸禄标准执行不到位、物价上涨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这些,而在于中国古代的家庭制度,特别是妻妾制度。

如果你要反驳: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
拿妻妾制度来做论据,是逻辑跳跃----还缺少一个步骤.你得先证明:明朝的官员纳妾,其他朝代的官员不纳妾;或者明朝官员纳妾比其他朝代纳得多.否则,别人难免问一句,中国人纳了几千年的妾,怎么其他时候纳妾纳不穷呢?

第二个是朱元璋自己逻辑问题了.

“如此筋骨劳苦,方得许多粮米。”朱元璋反问道,“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

这个反问说得多好啊!

问题是,我们也可以反问反问,他朱元璋自己消耗了多少粮米?

说起纳妾,朱元璋纳过多少妾(当然他纳妾不叫纳妾,叫选妃),连专家们都算不清;他有多少儿子,还是算得清楚的----有二十几个,除了早死的,造反的之外,个个封王,这些王爷又纳了多少妾?养活这么一窝猪,又让多少人筋骨劳苦?他们又如何为民造福了?

但国家支付官吏工资,并没有理由连官员娶妾的钱都支付。

国家既然支付了帝王纳妾的钱,为什么没有理由支付官员纳妾的钱呢?

海瑞在淳安的时候,除了老母、妻子之外,还有两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加上家仆、婢女,可能还有奶妈,总共有十来口人。

再加上两个妾,可比朱元璋节省多了.

家园 基层民主选举是进步,应该鼓励,但利益冲突要及时解决

其实建国初期的50年代各地农村基层就开始民主选举了,但因为有个人和公共的利益冲突问题,无法得到正确解决而放弃了。

民主选举并不是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类活动和人类组织的,对有些承担特殊任务的组织是不适用内部民主的。比如让士兵选将军,那就会有问题,往往把贪生怕死,带头逃跑的人选来当军头,或者能让士兵更舒服的人当军头。因为军队不是士兵和将军的私产,而是国家公器。这里就有利益冲突的问题。军队的公共价值是保卫国家,而士兵的个人私利是保住性命和享受生活,所以让士兵选将军就很难做到避免公利和私利发生正面冲突,所以要选将军也应该是人民或人民授权的无利益冲突者为国家选择能打仗的将军。

同样,单单让政府公务员选市长,单单让警察选警察局长都会面临利益冲突的问题,所以结果也不会有利于大众。我们海外的政府如果能选市长,就早把现在这个瞎折腾的市长给轰下台了(好比重庆),可我们公务员的人数和广大选民比是九牛一毛,我们的私利抵挡不住公利的大潮。

而有些选举处于利益冲突的灰色地带。比如让公司员工选总裁也可能有潜在的问题,可能谁给涨的工资高就选谁。除非那个公司的员工觉悟很高,而领导层与员工待遇接近,矛盾不大,大家能齐心合力,共创发展。这取决于该公司的性质是私企还是公企,或是股份制。你让李嘉诚旗下的广大码头工人、公司职员选董事长,那老李就最先完蛋了,而这也不公平,毕竟那是人家自己白手起家的私人企业,和国家公器不是一回事。

谈到基层选举的问题有些复杂,现在和当年50年代面临的基层选举的问题是类似的,就是让没有任何民主训练的普通农民要直接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巨大冲突。选举人的选举动机和国家公利有太直接和太近距离的矛盾。过去要搞公私合营,搞合作社,要让农民投票肯定不干,选的村长肯定是和政府对着干的。后来为了支援工业建设要逼迫农民交尽可能多的粮食,那么让农民投票也肯定不干,选的村长也肯定是和政府对着干的人。除非农民的素质极大提高了,知道了合作社和工业建设的重要性,才会积极选人支持。只有民选制度和官派制度达到某种合理的平衡,才能既满足国家的上层利益,又符合各个平民的下层利益。

否则,如果基层选举的利益冲突不解决,国家就只能选择要么什么也不做,任由基层自治,一盘散沙。要么象50年代以后那样,民选制度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上级委派,强调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结果造成了很多当官者为追求'升官抓权'的个人私利,而放弃官家理应保护人民生存权力的公共利益,造成的悲剧就是:合作社确实是搞成了,粮食也征了很多,结果农民却给饿死不少,拿农民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工业现代化。这就还是利益冲突没有解决好而失去平衡的极端表现。如果当时50年代每村保留哪怕一名民选的"保民官",哪怕他什么也不管,就负责把基层官派干部为某私利(保官升官)而瞎指挥和横征暴敛,以及农民断粮断炊,频临死亡的真相如实向上逐级反映,应该可以避免付出如此沉重的历史代价的。

现在来说农村同样面临很多棘手的现实冲突,如权钱交易的问题,土地转让的问题,自身乡镇企业的问题,招商引资建工厂的问题,都无不会招致农民和官家激烈的利益冲突。某种意义上把选举工作从上向下开展,从城市向农村开展要更有利于寻序渐进。让市民选市长要比让村民选村长更容易一些,更出于公心。而同样,让老百姓选国家主席就更会出于公心而难于被人收买。比如一个财大气粗的村长候选人可以向村民许诺,谁投他的票就给谁每人1000元钱。但一个国家主席候选人就很难向每个选民许诺,谁投他的票就给谁每人1000元钱,那样广大选民首先就要问:您的那笔上几千亿的巨款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范围越大越不好收买的道理。

所以让老百姓选村官,要比让老百姓在习李之间选最高领导人要困难得多,等于是要让没有经过民主训练的选民提前闯素质关,闯认识关了,这正是基层选举早就开始,但却迟迟得不到改善,也无法向上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给GCD和广大党员以活动空间,给GCD长期合法执政带来了机遇,龙眼提倡的所谓"君党立宪"就把GCD摆到中立方,调解方和仲裁方的地位,GCD贯彻民主选举的路线方针和制度操作,把握国家大的命脉,但不介入具体的选举比赛,而是作为调解方和仲裁方出现,这样就缓解了选举参与者因利益冲突而造成失误的结果。而政治游戏的参与者都应该暂时脱离与党务系统的关系,相当于党政分开,但要更加具体和可操作,就是除了各地各组织的党务系统维持不变外,其他官员从政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政治游戏,算是临时脱党,对自己的决定和错误负全责,接受人民和党组织的双重监督。下场比赛者和场上裁判不能是一家人。

而GCD不直接参加某些政治比赛(但控制军队和其他命脉),而是做裁判、评委和教练。这样就做到因为没有利益冲突而能冷静控制,少做就少错,不做就不错,永远处于不败地位,和现在的英国王室能享受万年太平是一个道理。但其实际地位和权力要比英国王室大很多。

家园 官员随员和师爷是干活必须的

如果县太爷孤身上任,是不现实的。很多公务都要靠师爷处理,而且起码得请三个以上。传话跑腿的跟班也必须有。这些人的工资都不低。32万如果再请七八个人,还有多少?

家园 所以清朝搞了养廉银啊

但官场普遍还是贪

所以,工资低也贪,工资高也贪,还不如设得低一点

家园 石原慎太郎们认为中国分成七块比较合适

您认为几块合适?

家园 市场经济下,有钱赚即可。 赚钱久了,落地生根的也不少。

特别是针对当地的服务业,走不开的

家园 什么“苏派”,你直接用现有名词“走资派”就是了

首先申明,对你的部分观点表示赞同,不然也不会憋到现在才放炮。中国现在的官场腐败,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力量和方法能解决了。

老毛发动文革,就是看到了从上到下整治不了了,才号召“炮打司令部”,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推翻既得利益者,成立“革命委员会”。

可是,你洋洋洒洒地秀你的新“党史”,实在惨不忍睹。推理、揣测也多少要有一点基本的逻辑才是。

摘几句问问。

因为当时离革命胜利还距离很远,因此应该相信当时入党的多数"苏派"革命者是有比较纯洁的革命理想的。但也必须认识到他们从骨子里是对苏联一派的夺权、建政和组织路线都是很盲从的。

还好,你没有说“苏派”从参加革命就是动机不纯。可是,即使是在江西当权的那几个“正牌”布尔什维克,也没有在苏联的体制里长期混过。更不要说给你扣上“苏派”帽子的一大批人,连苏联人都没见过几个,怎么会“从骨子里”盲从苏联的那一套。根据地的肃反扩大化,是有模仿苏联的意思,那也不是为后来“摘桃子”作铺垫啊。

但共产党的"苏派"主流派系对他一般都是若既若离,有用时就利用,没用了就一脚踢开。这个现象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建国后的5、60年代都反复出现,最后的较量就是文革时毛发动群众的暂时胜利和后来毛死后被变相地彻底抛弃。这里既有个人的恩怨,权力的纠结,但更是路线的比拼。

而那个周总理就更是"苏派"的带头大哥,十大元帅几乎全是他的门生和故吏。毛本人有大略却少雄才,工作作风又很简单粗暴,所以要具体组织实施他的大略,必须靠"苏派",因此周一直陪伴毛的左右,对周权力主要的威胁是来自其他"苏派"

原来,老毛就是个一辈子被人当傀儡的阿斗啊?当年投身革命的,那一个不是踩着刀尖过日子,还有闲心去捧一个阿斗玩?还“有大略却少雄才”呐,历朝历代有这样的书呆子开国皇帝吗?那些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人尖子,他要是没有让手下钦佩的韬略和手腕,谁尿他?

再后来,毛一路高升,公事繁忙,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手把手地把一个个思想纯真的小青年给教育、培养、和锻炼成革命理想纯洁,工作和官场能力都很全面的干部力量了,以后基本都是现抓现凑,从"苏派"和其他各山头鼓动人员来临时支持自己,其效果就很打折扣了

自己手下没有亲信团队,要用人时信手拈来,还能如臂使指,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凯申公倒是很注重团队的培养,手下一大批“学生”,可结果呐?

但在'苏派'体制下却子成父业,做了一朝宰相,奇怪吧?你说当时那个"苏派"大哥早就不在世了,管不了的,但其影响力还在呀?起码那个大哥夫人当时还在,而且很支持这个御儿干殿下当宰相,

总理自己没有后代,死后10年夫人还要推出个“干儿子”来“子承父业”。为什么?给自己看坟?还是继承万贯家产?确实奇怪。那么,“干儿子”的亲儿子没能“子成父业”,岂不是更奇怪?

49年只是开始而已,现在放眼中国,80%以上的国家权力和国家资本都掌握在当年"苏派"革命家们的子女家属手里,放眼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这都是不多见的。

看到这里,金三要笑而不语了,“切,你们才80%?!”。

“放眼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这都是不多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听说过吧。

现在的腐败是有体制上的问题,怎么解决,大家讨论。

可是像这样什么都和几十年前的“苏派”挂上钩,我个人以为实在是缘木求鱼。

顺便说一句,本人现在也很迷茫。

西方式的民主本人有体验,不认为它是救世的万能良药。

再来一次文革,也不是好的方法。老邓复出时,父辈们由衷的欢欣鼓舞,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们都是无官无职的普通小民,和“苏派”挂不上哈。)

通宝推:caoban,年青是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