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讨论】几岁送幼儿园比较好? -- 铁手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85 / 35
两岁之前15/9两岁之后70/26
在家长的引导下,我家小丫挺会这一套。
在2岁不到的时候,主要是由奶奶带着。院里都是老头老太带,两家老人在一起唠唠,老人再给对家孩子一点吃的,小孩都有些嘴馋,所以通过分享小零食,孩子就开始拿眼彼此琢磨,彼此试探了。家长在旁就可参与推动一下,然后能玩到一起的孩子,就会经常粘在一起了。 为了刺激让互动进行下去,奶奶会在出门之前提醒,拿点好玩的好吃的下去,和小朋友分享。经常重复,孩子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准备东西出门,碰到小朋友后就积极分享。建立起联系后,家长经常提醒提醒,渐渐地和一两个小朋友建立起感情。然后,两家小朋友相互串串门,小家伙们就惦记得很,好的不得了。接着,大人就有意无意的提醒她和其他小朋友也如此,慢慢地,她就和谁都能玩一会儿。有时候,让小丫把几个经常玩得好的小朋友请到家里小玩一会儿,个个高兴的不得了。当然,国内有这个条件,略微动些心思就给孩子带出这个特点了。在国外,这个方面家长估计要多花点心思了。我原来在瑞典读书时,看朋友带孩子,爸爸去美国做博后,妈妈自己一个人带,她倒放得开,孩子就搁邻居家,欧洲某国的,和他家孩子一起玩到该回家的时候才去招呼回来。
进幼儿园后,我家小丫适应的快,现在自己每天早上出门也非得带的小玩具进幼儿园的,很快就交了好朋友了。人家自己说,那谁谁谁是最好的好朋友了。有时候在家多呆了两天不愿起早床,哄哄她,那个最好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想你了,小家伙赶紧地就从被窝里爬起来了。
初进幼儿园,家长可和老师多沟通一些。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喜好,先让孩子放松下来待得住。再请老师在他进园的第一天给他找个小朋友,有小朋友主动亲近,他就不会因为陌生而害怕,也不会拒绝去幼儿园了。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应该知道这点的,也应该是这么做的。
老光的这个经验我很赞同,我也认为这是孩子将来能读好书的很重要条件之一。
早教啊,兴趣班啥的,说老实话,我看大半是浪费钱,小半有少少作用,从对一辈子的影响来说,老光说的培养坐得住的习惯,比啥都重要。
但是,坐得住仅仅是基础,以为只要坐得住就一劳永逸了,那也是一厢情愿,看看那么多据说十分刻苦的学生,有多少就一定有好成绩?
所以,取得好成绩的第二条,我以为也是最难的一条,就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兴趣和特点不同,怎样可以让他在学习上扬长避短?怎样可以解决他遇到的思想问题?这方面如果解决的不好,虽有好习惯,怕也难出类拔萃。
一开始也没这想法,倒是现实给弄成个歪打正着!当年,因为家境条件差,且结婚要到二十八岁才批准,快到三十才成个家。儿子出生一年多,老母又死去,那会儿工资也低,俩口子凑一起六十块钱还不足。接连两场事,拉下一身的债。你说请个保姆吧,又请不起,没法子,只好自己带着。可那时人又呆在机关里头,妻子又要上‘三班倒’,又怕孩子天天呆在办公室内影响工作,更怕领导不喜欢,只好将孩子关在房内。孩子生性活泼,喜欢动弹,你总得给他弄点事情混着吧!要不,哭喊起来更可怕呢!于是,每日上班之前,便塞给他几张纸,头一页上面正正楷楷写上十个字,要求他依样画葫芦,每个字照着笔划抄十个,完成便有午饭吃,完不成打饿肚!孩子怕吃不上饭,便老老实实照样儿去抄写。同时规定,这些字要能认,能记,能写出来。时间一长,孩子到三岁左右时,便能看书识字了。长时间如此训练,让孩子养成了能坐得住的习惯,每逢走亲访友,只要塞给他几本书,能安静地坐上一天。要是没书,那可就守不住了。
由此体会到,习惯是养成的。后来,姨姐把孙子交与我,我没别的法,便按此法儿,依样画葫芦去管教他,自然也是有成效的。
如此看来,孩提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一生,能起到的非常重要的影响。此种方法,可能有很多人不会赞同。我的理解是,犹如修建一幢高楼,先决条件是要打好基础。不是说:万丈高楼从地起么?人也如此,小时候没把基础打好,再往后去,想去矫正他,那就很困难哦!
能坐得住的人,一般都有毅力!有毅力的人,无论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且能非常认真地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有此一条,就能成功!
是对儿童基本生活环节(吃饭、午睡、大小便、走路),家庭和幼儿园能否对接。对接得了,早点上没有坏处,对接不了,那就困难重重。幼儿园只有那么2-3个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在生活方面不可能照顾得比家里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是字写得差,因为完全不管,纯粹是free style.老外的英文本来就写得烂,montessori出来的据说字更烂。
二是学校小,如果上小学后,就那么几个人,环境过于简单, 不能给孩子制造复杂的学校环境。
具体我也不知道,我们家老大明年也要去,不过据说他们那里不怎么鼓励孩子之间的交流。我们家老大本来胆子就小,在幼儿园从来不说话,不知道在那里会不会更沉默.
小孩一般来说适应力很强的,再加上家长引导,其实不用担心那么多心理挫折的。
我总觉得现在的小孩,比大人想象的强多了,呵呵。
前辈是怎么培养的 能写的再具体些吗 谢谢啦!
那么小,一个人被关在家里,孤独害怕不说,还得写字,认不得还得挨打,不能吃饭?后爸嘛。
这家园口碑相当之好,号称东北前三。管理上十分规范,只接收3岁以上的孩子入园,大恒比别的孩子生日要小,所以正常开学时间是8月8日,大恒是10月8日去的,即便这样还是差一个月才满三岁。当时对幼儿园的规定有些不解,觉得太过僵化,因为当爹的自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都不错,完全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哪知过了一段时间,才认识到幼儿园这样的要求是很有道理的。
本地有句俚语,把这话说得挺透彻。那话如此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是说,你想将来有所作为,有点出息的话,那就得受些委屈,事事由不得你的性子去做!得依照规矩,接受管束,渐渐地成长起来。当然,挨打是少不了的,饭嘛,照样还得给他吃滴!只是吓唬一顿而已!小孩子家嘛,胆儿小,吃饭又是件大事,如此一吓唬,也就听话了么!是不是?真要是不给饭吃的话,饿坏了又能害到谁???呵呵!
我家是1岁3个月不到送到,在我这疙瘩属于送的晚的(因为孩子身体的原因),我身边的,一般都是3-4个月就送了,一般都是从送3天开始。不知道荷兰和美国一样不一样,我这里是一周送几天都行,但是要跟合同走,你合同签的是几天就几天,也可以修改合同,但是,得看当时幼儿园有没有位置。
幼儿园,老师教的比较系统,毕竟是专业人士。孩子能学不少东西。和同龄小朋友的交往也会提高很多,在幼儿园活动量大,每天回来,晚饭吃的比较利索,而且大人能省不少心。比较麻烦的是:刚送去的时候,估计会病一段时间,最好错开冬天和春天这个病多发的季节,我家是10月底送去的,一直病到现在,感冒,老师说是正常的,过了这个坎就好了。我观察了一下,我儿子他们组里的小朋友,不流鼻涕的很少,几乎都流,只是多少的问题。
我儿子属于baby group,0-2岁的。他们小朋友之间也有互动的,我就看见过几次,我儿子逗那些爬在地上的小朋友玩,还看见过一个小女孩抢老师的奶瓶喂小朋友。有一次去接儿子的时候,透过门,看见儿子和一个荷兰小朋友俩站在哪儿说话,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不知道俩人在说啥,还有一次,接他的时候,看见他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一起玩钻山洞,你钻过来,我钻过去的,玩的不亦乐乎。
我家头一个星期的适应期过后,孩子几乎就适应了,除了早上送去的时候,他会哭上一会,也就几秒钟的事,等我们一离开教师们,走不了几步,就听他不哭了。现在送了5周多,已经彻底不哭了,每次一进教室就喜笑颜开,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了,自己就会跑下去玩了
夸你自己的老爹吗?
常言道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既然你如此迫切,俺也就猪鼻子插葱——装一回象吧!
我出身很苦,闹大饥荒的60年,刚好十二岁时父亲撒手而去,丢下寡母与我们兄弟三人。从此,三兄弟一直靠着守寡的老娘拉扯大。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啊!因为家中没有了大男人,少不得有人要欺负。我们小时候也很淘气,家境的逼迫,使得我们兄弟脾气也不善,尤其不服旁人的欺负,若有一位受到欺负,其它两位则一齐上。几个人打一个,少不得有头破血流的事发生。因此,常有人寻上门来找麻烦,吵架骂人讨要医药费。事情多了,老娘对兄弟几个的管教也就越来越严厉。罚跪捶打那是家常便饭。每每挨家伙时刻,老娘是声泪俱下:“现在对你们兄弟严厉管教,是不想你们在外边招惹是非,被别人捶打!与其被别人捶打,倒不如现在被我捶打!我打你们,并不仇恨你们,下手虽重,却不会捡要害处下手!别人捶打你,有怀恨之心,他且不管这些那些!想的是一拳能取了你的性命为好!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俺一直牢记着老娘的这段名言。
家教的熏染,自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待到自己成家立业,自不然,潜移默化,也就将老娘当年‘对付’我们的那一套,搬移到儿子的身上。
我以为:父母辈指望子女们的,莫过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人一辈子辛辛苦苦,于人世最大的追求。可龙与凤并非天然能成就,除了身世显赫之人,依靠父母的余荫者,绝大多数人,都是靠着自小起父母的培养与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其良好的天分,之所以后来出现大的差别与分野,究其根本,关键还是在于其毅力与专注上的偏差。若不信,试请你看一看周围的人,但凡成功者,多是有坚强毅力与专注力较强的。孩提时代,天性好动,喜新厌旧,专注力不强,几乎是共性。若要孩子能全神贯注,专注于某一事物,这就在于父母的引导。引导得好,能坚守下去,逐渐养成耐心与耐力,以后的学习潜能便能正常发挥出来。如果不着意去引导,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孩子的潜能与特性便移往它处。待到察觉,再去纠正它,往往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毅力与专注力,用极通俗的话表述,那就是要能坐得住,守得了,耐得下那一份寂寞。能安静地坐下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这就是耐心与耐力。时日一长,便成为通常所说的毅力。毅力一养成,人则有了自觉性。有了自觉性,马不扬鞭自奋蹄!人到了这种地步,又何愁读书不求上进呢!
说句大实话,河下的众多朋友,都是读书人出身,我岂敢班门弄斧?大家对于学习的体会,要比我深刻得多,无须老光累赘。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立于讲台上述课,不过是韩愈夫子所道的六个字: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厌其烦地解题,无非是方法,途径,给把钥匙予学生。你不专注,思想开小差,这钥匙你就没拿到手里。有了专注力,便仔细倾听,反复琢磨,当堂领会,自然,学起来也就轻松,领会深刻的,更能举一反三。
自然,孩子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作父母的可千万莫要迁就他(她),要拿出点‘严刑峻法’,使用点‘家法手段’。肯定有人不赞同我这说法,我的看法是:勿以小善而不为,更勿以小恶任意之。治家跟治国一个理,当厉害的时刻,也得要拿出点手段。天下公民,何其之多,国家要管理顺当,就得讲法治。危害大的害群之马,须得取他的性命,危害轻微的,得关起来!不然的话,这国家便无法去治理!孩子调皮过度,必要时候,也得搞一点手段,使其有个怕惧的心理,明白再如此做不得的,还要去做的话,就会受到父母的严厉处罚。这也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法治的一种教育。
家教在当今,尤其显得重要。现时的学校,对于孩子不敢体罚。因为这,老师也就缺乏了手段,怕的是体罚了学生,造成严重恶果,危及自己的饭碗。于是,对于学生的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管!更加现在的老师,不似从前的先生,被百姓们摆上了神龛,当作‘天地君亲师’供奉起来。如今学校的责任,只负责灌输知识,至于你学与不学,那是你的事情!当老师的不会去想,更不会去管,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混上头便罢。
以我的愚见,孩子的培养教育,当从幼年起始,越小越好。譬如一张白纸,天真纯洁,随便你怎样去写去画,可任意操纵。个人的优良作风与习惯,都是从呀呀学语开始学起。当家长的抓得越早,应当是越好。如果早期没跟上,听之任之,等到习惯一养成,你再想到去纠正它时,那就非常的不容易!我们此地有句俚语,说得是非常的形象:三岁养成的毛病,六十岁也难纠正!小孩子读书学习,顶要紧的一条,便是要能坐得住,有毅力,有耐心。殊不知,这习惯是自小起渐渐形成的,莫等到长大之后,坏毛病,坏习惯养成后,再去纠正他便是难上加难!
好习惯几乎包括所有的一切,诸如:坐有坐像,站有站规,一举一动,皆有规范。譬如看书,则一定要求正姿坐着,好多眼睛出问题的人,多是看书写字,看电视时,姿式不正确造成。又譬如讲卫生,也是从小要有要求。习惯渐成自然,好的习惯一养成,无论身到何处,都会自然而然。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而且您看俺多谦虚,就是没有表扬自己
1. 打孩子的最大问题,是你在教孩子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结果是孩子会在你面前恭恭敬敬,在其他人面前采用你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到了孩子进入中学的的时候,估计你打也打不过了。
2. 家长的专制会剥夺孩子独立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3. 互联网的出现实际上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老师受尊敬,是因为他是知识的载体和源泉。现在,学生大量的知识已经可以直接从其他的渠道获得了。而知识本身的获得越来越容易。有机会可以去看看Tony Wagner 的讲座。http://www.tonywagner.com/。
4.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坐的住,有的孩子很活跃,这个是基因决定的,不是打就可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