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讨论】几岁送幼儿园比较好? -- 铁手

共:💬54 🌺240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共: 85 / 35

    两岁之前
    15/9
    两岁之后
    70/26
    已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赞光叔的早教家风。关于能安下心来的关注力

我也说两句,我不是反对光叔,我只是补充一下。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有一个例子:当儿童,看到一个桌子上摆满了新奇的玩具时,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兴奋地上前就玩了起来,另一种是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一番。这时,蒙特梭利问了一个问题:哪一种儿童是正常的儿童(注意,她用的是正常)?同学们也猜一猜。

答案是后一种,静静观察的儿童,大家猜对了吗。为什么呢?

沉静、集中的关注力是儿童的内在品质,每一个儿童都将发挥和发展起来,就像花朵开放一样,必然在一个时间要开花。虽然是必然的,但就像花期一样,有它发挥成长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就在儿童的2岁到5岁之间,是培养内心沉静品质和关注力的敏感期。

儿童的身心是自己构建的我们无从一窥端倪,过了某个时期,儿童的发育就会转向下一个目标,下一个阶段,错过某一特性发育的敏感期,可能就再也无法弥补了。所以发育敏感期中的环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儿童是如何构建自己身心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来创造条件和产生积极的影响。

回到上面的问题,沉静品质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通过儿童的“工作”来配合儿童完成的,蒙特梭利将儿童沉浸在教具的操作中,叫做儿童的工作。在儿童的工作中,可能他要完成一道算术题、也可能要比较教具的形状、也可能是要实现心中的一幅画面,他整个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到自己的世界,在内心中勾画着他的成长。我们不知道这时他的大脑、神经、肌肉会产生怎样的配合和反应,就像火焰燃烧一样,剧烈而快速地反应着;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沉淀留在意识中、甚至进入潜意识和无意识中,但这一切都在进行着。

这一过程将持续几十分钟,直到他完成他的工作,抑或是完成内心的“工作”。这时他才抬起头,深深地呼吸着,长久而又深沉地回味着他已知和未知的“成就”,脸上露出满意而沉醉的表情。这样成长的孩子,他能体会自己内心的力量,接受自己内心的指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抵御外界的吸引和诱惑。这就是第二种孩子的表现。

这就是培养和构造专注力的一个完美过程,它不是通过一次工作完成的,是在敏感期内不断重复完成和完善的。我们成人在这一个内心构建过程中无能为力,我们不能深入到儿童内心去帮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教具和安静适宜的环境,使他不受打扰,圆满完成整个的构建过程。

但恰恰相反,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沉静地玩着玩具,就会过来打扰,“儿子,看爸爸给你买什么了?”,“宝贝,到妈妈这来吃好吃的”等等,有的人甚至直接报走孩子,中断工作,使孩子长时间不能完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建设,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经常被外界打断、吸引,就像睡到最深沉的时候被叫醒,内心的无助难以言表。这样的孩子体会不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总是被外界吸引,内心的力量不能发挥,他就只能期待外界的刺激,甚至是希望外界的诱惑,如果没有外界的新奇刺激,他就不能平息和忘却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无助。久而久之,家长还抱怨:你这孩子,你就不能自己安静地干一件事,总是来打扰我;你就不能专心学习,不去上网玩游戏?可他不知道自己以前对孩子做了什么,你只不过是烦恼,而孩子却失去了世界。

好了,越整越多了,就此打住,多谢光叔的话题。以上希望能对家长们有用,有关儿童教育大家参看蒙特梭利的文章和华德福教育的内容,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通宝推:知其何休,辉汉如雨,山海马甲,二至,muilho,石头布,风起,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