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讨论】几岁送幼儿园比较好? -- 铁手

共:💬54 🌺240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85 / 35

    两岁之前
    15/9
    两岁之后
    70/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几岁送幼儿园比较好?

在我看来,小孩子从小获得的社交能力,对将来的人生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父母再怎么爱小孩,再怎么用心照顾,尽管小孩子能够从大人这里学到不少东西,但是小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是大人所无法替代的。

国内小孩可能还好,毕竟出门接触其他小孩的机会非常多,但是多数是独生小孩的情况下,小孩的接触面还是有限,不象以前兄弟姐妹可以打打闹闹,在过程中就学会了怎么和别人打交道。

在国外的,如果只有一个,小孩可能会更孤单。平常出门也见不到什么人,多数时间在车上,不在路上。大多数情况下,大概也就是到公园或者图书馆去玩,虽然人也很多,但是小小孩恐怕只有看别人的份,自己跑起来都怕跌倒,要去和别人玩或搭茬,难度恐怕比较大。

我对小铁的观察,现在是越来越对其他小孩感兴趣了。很多时候,到了公园也不怎么玩,就是在那里看别人。在图书馆好些,和别人会有点交流。总体上还是属于想要去交流交流,但是又有些怕的矛盾心理。

去幼儿园的好处,就是可以有个小孩的交流学习成长环境。但是,去早了,恐怕会太害怕,也很容易从别人那里得病。去晚了,别的小孩都自己玩到一起,容易被忽略或者孤立,影响自信心。

大家觉得什么时候送去幼儿园比较合适?理由呢?

(附注:顺便测试观点对擂主题新类型)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国内的标准是3岁

我的小孩走后门进去,是两岁半,直接就上了小班。记得幼儿园有小小班,是给3岁以下的小孩上的。

澳洲这边,有社区组织的Play Group,就是给上幼儿园之前的小孩以及家长一个社交的机会,一个星期有两三次吧。美国那边不知道有没有?

国外的幼儿园,你应该去找小非侠的老帖子,印象中,她有提过几岁上幼儿园比较合适的。

提醒一下,不要怕从别人那里传染感冒什么的,小孩的抵抗力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家园 把我女儿的情况给你做个参考

我女儿是十八个月去的幼托班.其实当初到不是必须要送去,但幼托班离家不远,某天中午就带孩子去看看,结果我女儿一点也不陌生.然后就扔给老师我们走了,晚上去接发觉孩子很适应.第二天就直接去上了.

所以我认为,孩子能早去幼儿园还是早点去的好,但因为孩子个体的差异不同,有些孩子会非常怕接触陌生环境,到幼儿园各种不适应.所以在送去之前要做好心理建设,比如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去幼儿园多么多么好玩,让孩子意识到长大了去幼儿园是必须的.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越早去越好,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再怎么说,现代社会把孩子放在家里一天到晚面对的基本是老人或者保姆,在教育方面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都不如幼儿园.

至于健康方面,也许在幼儿园会多得几次病,但现代社会基本没有致命的病,小孩生病也是自然规律,得些感冒之类根本不用大惊小怪.

另外说说我女儿早去幼儿园的好处,一是自信,二是社交能力强(比父母强得太多了,我一直说如果我女儿在美国的话,肯定吃得开),三是独立能力强.

通宝推:铁手,
家园 别着急送

送太早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多病。

家园 基本十八个月之后,就有地方接收了。

看你是不是一定需要送去。如果不一定要送,我觉得还是两岁半之后较好。孩子已经可以流畅地和人交流,能明白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蹦蹦跳跳地参加活动了。这个时候在幼儿园里,是启蒙教育的开始,而不象小时候,送去被人照料看管的成分更多。

家园 国内是三周岁。但我觉得还有点早,4岁左右对小孩比较好。

小孩太早离开父母家庭,容易没有安全感。

家园 取决于实际情况。

小孩身体很好,可在2,3岁就送幼儿园。如果体质一般或偏弱,性格内向些,若有长辈在旁帮助,可4岁直接就送到同年龄段的孩子一班去。如希望孩子擅长社交,父母和长辈多引导鼓励孩子去多接触其他小孩,多创造社交机会能大大刺激小孩的社交爱好。而且小孩尤其喜欢和比他略大些的小孩玩,一来模仿,二来带着玩,可以学得很多新词新话。

小孩的学习和生存能力非常强,不必挂虑太多的。(幼儿园老师说的)

条件允许的话,一周5天送3天或4天不会妨碍小孩与其他孩子的进度(我们家小丫也是这么带着的)。一老人言,7岁之后,小孩就经受工业化的流程教育,思想基本就离父母远了。(瑞典老奶奶说的)。

再说,幼儿园主要是带孩子玩。教的很多东西,会很快就忘掉的。幼儿园每个班由那么多的小孩,老师分配对每个孩子的照顾和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每天父母为孩子读书讲故事,陪着玩耍引导出的思路却是效果非常显著的,尤其是让他非常顺从的那个亲人的每句话和所作所为,对他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小孩对父母建立起很好的信任关系,略微鼓励以下,在很多事情上他就会表现出自信和勇敢了。

现在国内出了很多育儿方面的好书。其中,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写的6岁之前小孩发育的一些规律。很有参考性。推荐一下。

祝小铁茁壮成长哈!

关键词(Tags): #育儿 幼儿园 入园年龄
家园 俺也扯几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的看法是越小越要管住。

我曾带过自己的儿子,当儿子考上大学后,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姨姐看到我带儿子成功的效果后,又将三岁多的孙子送到我家,由我与老伴一直带到初中二年纪打止,一共十一年。

以我之愚见,孩子的培养教育,应当从幼年起始,越小越好。一个人的优良作风与习惯,譬如行,走,坐,立等等必须的规矩,都是从呀呀学语开始做起的。抓得越早,应当是越好。待到孩子习惯的养成,再去纠正它,就非常不容易了!我们当地有句俚语:三岁养成的毛病,六十岁也难改正过来!读书学习,最要紧的一条,便是要坐得住,有毅力,有耐心。殊不知,这习惯是自小起便形成的,到往后,坏毛病,坏习惯一养成,再去纠正便难上难哦!

经我手带出的俩个孩子,自己的儿子17岁便考取了清华大学,之后带的这个姨外甥呢,眼下的成绩也还不错,一直是名列前茅。看发展势头,将来考个‘一本’的大学,问题不大!

这俩个孩子,都是从小便着意培养他们,能坐得住,有毅力。能坐得住,便能安下心来看书写字。自然,成绩也就可以了。

通宝推:伏波将军,strain2,
家园 我认为3岁前后比较合适,因为

3岁是儿童身心发育的一个分水岭,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3岁时,大脑的发育已经完成50%,6岁时完成75%。儿童在出生后,大脑快速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3岁时已经奠定了今后智力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基础,这也就是中国人讲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时的儿童,由于大脑能力的发育,对于自我的构建已初步完成,产生从环境中分离的人格,能够体会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分别,对更多概念能产生更深的认知,逻辑能力也初步显现,大脑的能力已经使他能够适应在群体中的社会化生活。

另一方面,发育的需求使儿童的身心要求更为多样的环境刺激,这时家庭的环境,除非父母特意创造培养,都不如在正规的幼儿园中的得到刺激和训练多样和有效,尤其在社会化的人际交往方面。

从情感方面,3岁前的儿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忍受与父母的分离,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格方面,儿童这时对自我和父母的认识是不能够完全分离的,我在父母在,我在一切在。另外一方面是情感,父母是安全感的象征,父母与自己的分离,就是安全感的缺失,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症。从完美的角度来讲,过早的送去幼儿园,会给儿童心理发育造成一些影响。

儿童与母亲的分离也要逐步进行,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可以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在儿童已经能理解分离的时候,告诉他,妈妈要去办一些事情,不能带宝宝去,要离开一会,要在什么时间回来。从十分钟、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但要每次都必须和孩子事先讲好,避免突然消失使他产生焦虑。慢慢儿童就能理解和接受父母是可以有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的。这样在上幼儿园时就能更快地接受和融入群体生活。

通宝推:大胖子,
家园 2岁之后吧。太早了没什么交互意识啊。

太早了还没有主动的交互意识,意义不大吧。而且吃喝拉撒都还不能自主呢,至少得学会说“饿了”“要尿尿”吧?

家园 获得 16 铢钱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赞光叔的早教家风。关于能安下心来的关注力

我也说两句,我不是反对光叔,我只是补充一下。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有一个例子:当儿童,看到一个桌子上摆满了新奇的玩具时,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兴奋地上前就玩了起来,另一种是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一番。这时,蒙特梭利问了一个问题:哪一种儿童是正常的儿童(注意,她用的是正常)?同学们也猜一猜。

答案是后一种,静静观察的儿童,大家猜对了吗。为什么呢?

沉静、集中的关注力是儿童的内在品质,每一个儿童都将发挥和发展起来,就像花朵开放一样,必然在一个时间要开花。虽然是必然的,但就像花期一样,有它发挥成长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就在儿童的2岁到5岁之间,是培养内心沉静品质和关注力的敏感期。

儿童的身心是自己构建的我们无从一窥端倪,过了某个时期,儿童的发育就会转向下一个目标,下一个阶段,错过某一特性发育的敏感期,可能就再也无法弥补了。所以发育敏感期中的环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儿童是如何构建自己身心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来创造条件和产生积极的影响。

回到上面的问题,沉静品质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通过儿童的“工作”来配合儿童完成的,蒙特梭利将儿童沉浸在教具的操作中,叫做儿童的工作。在儿童的工作中,可能他要完成一道算术题、也可能要比较教具的形状、也可能是要实现心中的一幅画面,他整个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到自己的世界,在内心中勾画着他的成长。我们不知道这时他的大脑、神经、肌肉会产生怎样的配合和反应,就像火焰燃烧一样,剧烈而快速地反应着;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沉淀留在意识中、甚至进入潜意识和无意识中,但这一切都在进行着。

这一过程将持续几十分钟,直到他完成他的工作,抑或是完成内心的“工作”。这时他才抬起头,深深地呼吸着,长久而又深沉地回味着他已知和未知的“成就”,脸上露出满意而沉醉的表情。这样成长的孩子,他能体会自己内心的力量,接受自己内心的指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抵御外界的吸引和诱惑。这就是第二种孩子的表现。

这就是培养和构造专注力的一个完美过程,它不是通过一次工作完成的,是在敏感期内不断重复完成和完善的。我们成人在这一个内心构建过程中无能为力,我们不能深入到儿童内心去帮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教具和安静适宜的环境,使他不受打扰,圆满完成整个的构建过程。

但恰恰相反,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沉静地玩着玩具,就会过来打扰,“儿子,看爸爸给你买什么了?”,“宝贝,到妈妈这来吃好吃的”等等,有的人甚至直接报走孩子,中断工作,使孩子长时间不能完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建设,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经常被外界打断、吸引,就像睡到最深沉的时候被叫醒,内心的无助难以言表。这样的孩子体会不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总是被外界吸引,内心的力量不能发挥,他就只能期待外界的刺激,甚至是希望外界的诱惑,如果没有外界的新奇刺激,他就不能平息和忘却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无助。久而久之,家长还抱怨:你这孩子,你就不能自己安静地干一件事,总是来打扰我;你就不能专心学习,不去上网玩游戏?可他不知道自己以前对孩子做了什么,你只不过是烦恼,而孩子却失去了世界。

好了,越整越多了,就此打住,多谢光叔的话题。以上希望能对家长们有用,有关儿童教育大家参看蒙特梭利的文章和华德福教育的内容,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通宝推:知其何休,辉汉如雨,山海马甲,二至,muilho,石头布,风起,铁手,
家园 国内情况可能好一些,毕竟周围人多,而且大家都讲中文

晚一点去幼儿园可能关系不大,不至于看到别的小孩象看外星人一样。

在国外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语言,生活习惯等等都很容易让一个人显得比较与众不同。我知道好几个送幼儿园比较晚的,结果因为语言交流的问题,显得比较不入群。

你提醒的对,我回头找找非的帖。

家园 我也是这么考虑

特别是看到小孩有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想和其他小孩子玩,又不知道怎么玩的那种渴望。而且有不少时候,他也觉得有些无聊。大人陪着玩,总归无法满足小孩之间的打打闹闹。

前期的适应的确是要注意。

家园 我主要是顾虑如果比较大了,进入幼儿园时

别的小孩都已经玩熟悉了,他一个陌生人进去,很容易被孤立出来,就容易心理上受挫。

小一点进去,反正大家都是稀里糊涂,反而容易混熟悉了。

主要还是考虑一个很多小孩的环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