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科技创造问题 -- 晨枫
有个词叫邯郸学步
在当前的形势下,必然不是单个人能干的好的。做863和973的负责人,科研能力只是一方面,更多需要的是协调好各方关系的能力。饶,施两位能说出院士就是博后水平的话,就凭这一点,他们就不应该主持这种类别的项目。
至于说项目的科学性,既然追踪的是前沿,那就无法确定该项追踪就一定是划算的,毕竟前沿到最后可能就是此路不通。
饶和施说的立项当中的问题,只要按需分配的日子还没到来就不会解决。毕竟中国的人均收入摆在那里,有人吃饱,有人就必然吃不饱。科研经费必然会集中,花小钱办大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莫非一定要参与写指南的人不许参加项目申请才是合理的?相信无论中美,写指南的人都会占便宜。
西方的字母更方便于引入诸如代数这样的抽象思维工具,这些确实是西方语言体系的优点。
但是以汉语为代表的东方语言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文字里面的结构--上下左右,里外等等的结构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更具有整体主义,结构主义的特点。
所以中国人活着华人在需要应用整体思维的领域当中更容易取得成就。
例如微分几何,陈省身是昧国微分几何的创始性人物,本来昧国的数学包括微分几何是远远落后于欧洲的,他在师从于欧洲的嘉当以后开创了整体性的微分几何,从而开创了微分几何---昧国微分几何的一个新时代。
而杨振宁,他的主要贡献是规范场而不是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后来杨振宁发现原来规范场就是微分几何里面的纤维丛的联络。
这两个华人一个在数学领域一个在物理领域做出的成就都是奠基级的贡献,与他们的受东方文化影响导致的整体观是有关系的。
心理学实验证明,东方人更注重于环境,更注重于整体,而西方人更注重于局部,这方面的实验的摘要河里有人发过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至于诺贝尔奖,这不是科研的目的,而是对科研成果的赞赏]
这个道理其实并非深奥难解,可惜在今天的中国能静下心来想想这些基本道理的人越来越少,观念上的本末倒置已经成了常态。记得几年前三个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得主在清华与研究生座谈(有现场录像),研究生特意提问:“当初确定研究方向时是否是因为看到了获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三人当即回答:“如果当初是因为可能得奖才开展研究,则根本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果。”实际上是相当委婉却严肃地指出了提问者的观念问题。
国内很多人读研的目的是进大城市就业,反而对于在学校学到什么不关心。
所以碰上导师不好,浪费几年时间。导师不让学生在外面实习(实际上就是打工),主要还是考虑到学生听话和忠诚度。如果导师自己没有项目,让学生在外面实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而是好人了。
国内也有单位学生实习,前几年政府和国企做得不好,反而是外企做得好。
有的导师自己开公司接外面的活,让学生在里面作廉价劳动力。读完几年书,成了打了几年工,换学位走人。
国内的经费往往是大人物拿很多,然后分出来给兄弟单位喝汤啃骨头。而比较弱的学校和系,骨头都啃不到,但是还要招研究生,很多就沦为老板的打工雇员。
注重环境那中国的环境到底如何?
注重整体为什么人生哲学是“自扫门前雪。。。。”,热衷于包产到户?
这两个是美国人吧?尽管是美国人,在各自领域里也是部分性质的,谈不上“奠基级”贡献。
日常运行经费包括973项目。每年运行经费4000万:
从论文发表来看,假定每年100篇,(因为无法判断3年发表数百篇SCI级论文是什么意思,这些华裔美国人也是玩差不多主义的高手),那么每篇论文耗资40万人民币(不包括固定设备建筑费用)。
不知道这些SCI级论文中有多少可以转变成国家专利。
北京大学是公立大学,应该有法律责任将其财务支出向纳税人披露。
你问下面的话是想表示自己无知呢还是什么?
如果是无知呢,请你google。如果是无畏呢,那请继续。
这是你的观点,我相信任何有逻辑的人从我的话里面得不出来这样的解释。所以请你保留,特别是不要再以此为基础信口雌黄。
我可以展示一下我的观点,各人种智力水平一样,但是做出的贡献是受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制约。中国大陆没有出诺贝尔奖跟中国人的智力毫无关系,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制度因素,意识形态问题等等,最关键的只有一个中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即使不算袁隆平,在经济日益高涨的今天,在人的高度自利的驱动之下制度也必将不断得以调整,最后在欧美佬贵族破落户坐实从而相对彻底地破除意识形态障碍之后,中国的诺贝尔奖也将会是水到渠成。
至于你所举得例子,实在让我替你不懂历史感到遗憾。
透视中国30年英语热:人数有望超过英语母语者
要知道,中古的时代绝大多数欧洲人都以学习和使用拉丁语为荣,今天还有人用除了已经变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语外,还有人用那个时代通用的拉丁语吗?
第二在那个英国被法国短暂征服及其后的一段时间,相当多的英国上流社会流行的是法语,谁会说什么瘪三英语啊?
你现在也会像膜拜英语那样地敬奉法语和拉丁语吗?
无畏呢虽然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但是懂点历史,多完善一下逻辑肯定更让人值得尊敬,特别是有利于宣扬你的结论,如果它真的正确的话。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目前的物理标准理论的基础
不管是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粒子都是,三种相互作用都通过交换规范场粒子来完成。
陈省身在微分几何里面的贡献有多大,这个因为数学实际上比物理学更加的抽象,难以做出评价,但是杨振宁的评论是他比得上高斯黎曼,嘉当等人。
我在前面说过,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1957年)杨振宁还是中国人,而规范场理论杨振宁是在1954年左右提出来的。
这两位华人给中国人也算在另一面给中国人挣了把脸,以至于当年请杨振宁去普林斯顿的奥本海默看不下去说了一句:“李不应当搞高能物理,杨应当送进精神病院”。
内斗功夫一流啊。
李政道的贡献是后者不是前者
后者的理论内涵是比较平凡的,人们后来知道了是因为中微子这个仅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破坏了宇称的守恒性(自旋方向相反的同一类粒子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即宇称不守恒)
规范场理论,所谓的规范是指相位不变性,即粒子的相位发生了改变,其他性质不变,这个理论是杨振宁---米尔斯他们的理论。
他们两个人内斗成什么样子了,天天一见面就打架什么什么的?搞得你这么敏感呢?
当年膺国和欧洲争论谁发现了微积分,还使得膺国中断与欧洲的数学交流一百多年呢。
你采用把我的回帖回收让别人看要花费铢钱也是很奇怪的行为方式。
我的回帖内容是:
”这两位华人给中国人也算在另一面给中国人挣了把脸,以至于当年请杨振宁去普林斯顿的奥本海默看不下去说了一句:“李不应当搞高能物理,杨应当送进精神病院”。
内斗功夫一流啊。“
即便你是引用了奥本海默的话,我认为那也是人身攻击的,看了让人不舒服,就删除了。
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