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来所谓“庚子赔款”办学,是美国退回骗我们的钱。 -- foursea
如同你的那些结论一样。像样的大学?世界上?你这些东西或者标准都是哪里来的啊?你在哪些世界上像样的大学读过书?你说话难道就是简单的上下嘴唇一碰?其实我知道你就是这样,不过我很好奇你哪里来的勇气下这样的妄断。
胡适最大的本事不是搞学术,而是拉人际关系和表演自己的圣人度量。
胡适的白话文诗歌,水平不如网友恶搞的梨花体。比作诗机软件差得多。就凭他这水平的,只会导致读者厌恶白话文诗歌。 胡适最好的诗就是一首幼儿园小朋友们唱的兰花草。再请他们认真地去查一下胡适的博士头衔来历和所谓的国学史纲里面为何居然不敢写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更不敢写道教,因为他连道藏都没有看。他们更无语以对。
如题。抗战后的形式判断,主席也是有过很大误差的,至于陈先生写的东西到底要反映什么,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因为他老人家的东西还确实不是谁都能懂得。
真正的史学著作,陈先生写过没有,多少的问题,懂得人自然懂,不懂得人说也不懂。至于什么“大著作”,呵呵,我上面说过了。我印象中陈先生自己就说过,大概是兄弟作诗为文,需且温且饱之类的话。他确实有些大著作没有写,但不是什么突厥什么隋唐中亚交通的劳什子。
中亚史是对中华民族极为关键的一段历史。隋唐与中亚纠结最深。他是隋唐史权威,又是突厥文权威,他还懂梵文和巴利文。所以他最适合研究中亚史和突厥史。
法国东方学权威都专门请教他突厥文的事,他的答复让对手佩服不已。
这是个大课题,涉及中华民族的未来。但陈先生宁肯把时间花在妃子和婊子上显示自己的才华,也不愿做点有实际效果的事。
中外交往上。他没写出书的原因挺多的,但抗战中他整理的资料大部分和写成的注释都遗失了,之后视力急剧下降,无法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
看到这里大致了解你了,你并没有这方面的什么专门知识,和你说的其他人一样,也不过人云亦云,也是在神化陈先生。陈先生语文能力超群,这一点无人否认,但他是突厥文权威?这是哪个位面的概念?因为还懂巴利文和梵文就最适合研究突厥史?这又是什么历史逻辑?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接触过这类的专门家,国内美国日本的都有,才有一点点粗浅的认识。虽然网上发言以吹牛和扯淡为主,但我也只能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随意和无责任真是让人吃惊。陈先生最合适写什么,最应该写什么,推荐你先去读下俞大维在中研院追思陈先生的会议上的发言吧。
除了他对问题看得深,逻辑性强,理论论证好之外,就文采上看,那种大气,那种通俗,那种融合了西化语法但又朴素直白的中文表达,那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种浑然天成,至今没有人超过。
是的,看太祖选集或文集都有这种感觉,那些文字其实已经是太祖麾下活生生的兵了,一个个立起来有生气;看了太祖文章,才明白什么是“学以致用”的境界。
北大的孔庆东说过,鲁迅,郭沫若,周作人都是没怎么受过所谓系统文学教育的。
过去看着生涩的,多少年之后再看,真是一字也减不得。
读了几本书就不是普通劳动人民了?
你到成都九眼桥下旧书市场去聊聊,有工人在80年代把收录机卖了去买书,买约翰克里斯多夫,买莎士比亚。我出钱买他的四卷本光荣与梦想,他说到了没饭吃的时候才卖这套。难道他们不是劳动人民?
我中学同学父亲是个警察,妈妈是个集体企业的会计。家中24史几乎齐了,文史哲类得专业杂志一期不差的积累了近十年。还有几个书柜的苏联侦破,科幻小说。其他的藏书我都没逛完。我当时看到了如同进入了奇幻的宝库。
不要那么自已为是,乱下结论。
树立民族自信,救国图强,这就是近现代知识分子的风骨,胡钱是有才学,但在那样一个乱时候,这个民族需要的是更多的郭。
不能因为郭拍了马屁就贬低的一文不值,古代那些那些忠臣良将,又有几人可以做到不拍皇帝马屁?难道都要打倒吗?
但你翻来覆去都是些政治批判,和你鄙夷的文革手法有什么差别呢。
其交流远比中印交流深广。波斯又把文化影响传给阿拉伯人和突厥人。从十世纪开始,语言的突厥化,文化的波斯化,宗教的阿拉伯化是中亚的几个特点,制度则同时受Sharia law(回教法)和Yassa Law(成吉思汗大扎撒令)影响。即使到15、16世纪,突厥文学作品仍多用波斯语表达。莫卧儿王朝之后,印度与突厥之间的交流更是大大增强,影响直至今天。
如果懂梵文、巴利文,对于研究波斯和突厥都是很有好处的。
我对于陈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已出版著作,以及他的弟子、朋友、家人子女的一些回忆。这些人都说他的突厥语很牛,我也只好认为陈先生突厥语很牛:
如果这是“果粉”、“胡适粉”的吹捧,那我也无从辨别,因为找不到不同的看法。
胡适水平有限,不过别开风气的功劳也不能不算在人家头上。胡适又是一个非常会交际的人,人缘算很不错。再加上政治地位,他后来的地位也是正常的。
俺也不喜欢郭的不少东西,但是也喜欢不少。但是学术是学术,政治是政治。确实不能因为共加分,也不能因为反共而加分。反之亦然。
从任何作品中抽出几句都能批臭人,有意义吗?
老胡的“匹克尼克到江边”,俺小时候吐,现在还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