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读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初感 -- 2313234454dfsd
今得一些河友教益,方知盛名之下,还需谨慎看待。遂拜读《国防论》。观其大略,一些粗鄙感受,以文记之。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百姓,也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读此书的感觉似乎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妙。如果我是生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员,恐怕很难从《国防论》中建立起抗日必胜的信心,也无法知道如何才能取得抗日的胜利。恐怕蒋百里先生也无意系统地回答这个具体的军事问题。
《国防论》从总体上是一部思考兵学基本理论的军事专业书籍。它面对的对象是专业的军事指挥员,它重点解决的是国防与经济、军事组织、军事教育等军事专业问题。这也符合作为陆军上将、享有军事教育家头衔的蒋百里先生的身份。《论持久战》则是从军事、政治的角度,从战略视野研究一个具体的战争问题,且受众是当时的社会主流,甚至不识字的农民群体。
《国防论》的一大特色,就是介绍了当时世界,特别是德法意等国先进的、前瞻性的军事理论动向。比如,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军事的组织理论、军事教育的纪律等。这些理论在当时算不上主流,但蒋百里先生能够慧眼识珠,能够把握住未来军事变革的趋势,的确称的上“能”。不过,当时欧洲的这些前瞻性的军事理论对于中国而言,实际意义不大。首先在于中国并不具备实践这些理论的工业基础,其次,中国国民政府也不具备实践这些理论的组织能力。因此,作为兵学研究的实践意义,对中国军队建设的实际作用不大,只是象牙塔中的沙盘推演。
《国防论》中关于组织的论述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切中时弊。其实当时的中国,缺乏的就是“组织天才”式的人物。中国的管子、商鞅,外国的菲列德、拿破仑就是模范。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却是当时在山沟中的共产党。共产党在大革命时代,一样缺乏组织天才,不过一群知识分子的沙龙,要想问鼎政治的桂冠,不过水中月,镜中花。但1927年的4.12政变是一个转折,生存的巨大压力迫使共产党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严峻的形式下生存下来,如何才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才有后来的组织天才的出现,如周恩来、毛泽东的崭露头角,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广大的农民阶级的联合。从中国传统史观来看,就是士与农的联合。所以说,蒋百里先生看到中国百年积弱的症结所在:社会散漫,缺乏组织,但面对庞大的国民政府,缺少改变现状的足够力量。最后的成功者,也就是成功将组织理论贯彻落实的共产党得天下,也有几份讽刺。
《国防论》的另外一出彩的地方在于纪律的养成。纪律的三阶段说(法、情、自由),非常精彩。同样讽刺的是,此一理论的成功实践者同样是共产党,虽然共产党可能并没有学习过蒋百里先生的著作,有意与无意之间,天下高见相合而已。于国民党而言,无论是“外打里”,还是“里向外”,可圈可点者少。不过,在国民党建军过程中,还是能够看到这一理论的影响。比如,庐山军官训练团,“杀身成仁”的道德灌输,军人仪容仪表,或可以说受此理论影响。
蒋百里先生在《国防论》中,重点,也最想解决的问题却是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根本战略问题。然而,这些真知灼见,都散于文白夹杂的文字中。“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这一段对国防与经济,或者说国防经济的论述是非常精准的。但限于文言功夫,不敢就此展开。
另外,《国防论》还就联合作战等带有前瞻性的战役学领域作出了预测。比如,“现在各国还没有一最高大学,来研究陆海空三兵种一致作战的办法。这是世界留给我们发展能力的余地,我们不可辜负了他的美意。”但此话写在国家与军队的积弱时期,不知是殷殷期盼,还是反讽,真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作为一名国民政府的陆军上将,其视野受到的局限也无可讳言。如谈到三军联合作战指挥,“各国的陆海空军,都是望着统一联合的路上走,但是有一种困难,就是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统一指挥的人,……,因为寻出一个能够统御全军的人物,不是一时所能做得到,而在历史上看来几百年不容易寻出一个来,现在英、美、法、德都感着十二分的困难,我们应当欢喜,我们应当小心,我们现在有了天然造成的陆海空唯一的领袖,譬如大金钢钻石,几百年才发见一个的,我们应当如何保重他!”第一、军种矛盾至今尤存,怎么能够期望消除军种矛盾。此想过于理想化。第二、对所谓“唯一的领袖”的吹嘘也与实情不符。如果说吹嘘尚可理解,那么对军种矛盾的理想化假定,则是缺乏一个将军应有的深邃。
《国防论》就总体而言,原创性思想较少,对世界军事理论的追踪思考较多。放在近代中国军队之中,算得上是难得一见的有思想的兵学理论著作。如果说抗日战争就是以《国防论》为依据制定的“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可能有些言过其实。《国防论》论述的问题,并不是针对抗日战争这一具体的战争行为,针对的当时中国军队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如果说对抗日战争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在不无限拔高的情况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萨苏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建立了蒋百里伟大形象。
古人不能苛求,蒋百里他是个很好的学者。
古今中外战神还是毛泽东。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最后总是成为了反证,时间和历史在不断地证明这一点
这是百里先生在某些朋友认为是蒋氏“持久战”理论源头的《抗战的基本观念》(时间不详,但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肯定是在南京撤退之后,1937年底或1938年初)中说的一段话——
这段话经常被作为“时间换取空间”经典之例在引用,有人还以此认定这是百里先生的首创。
而在此一年半之前的1936年7月16日——抗战一年后才爆发,润芝先生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也有一段话——
真要计较起来,你说是谁抄谁的?
反正,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润芝先生没法去抄百里先生!谁的东东中有谁的影子哩?还有,要按某些不是“囫囵读过百里大作”的朋友的说法,这是蒋氏持久战理论的“萌芽”,那这个“萌芽”,好象也萌晚了一点哈?
嘿嘿嘿嘿……
您的观点我都明白,我的观点您是否听进去一丝一毫?
我何曾说过润之先生抄袭了蒋著?质疑一下您,就成了挺蒋贬毛?关于《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抗战基本观念》,我明明白白讲的是,蒋著可做毛公著作的注脚、进一步阐释。况且我对前者的评价明显胜过后者。《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对于日本的剖析、尤其是日本政治军事弱点的剖析,是建立在一系列事实、见闻上的,这体现了蒋对日本的了解,此种了解程度,即便在今天也令人吃惊。
至于说蒋著可做一般意义上持久战理论的雏形、萌芽,我分明指的是《速度与持久》。把该文与主席的理论做个简单对应便是:总动员、总体战(持久)-> 全面抗战、人民战争;机动防御、步步为营的后退、机动火力(速度)-> 运动战、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说的很清楚,前者不如后者,但前者和后者有关联,并不是没有关系。
这些说法,我前日反复和您提起,不想今天您仍然有意无意的一片模糊,还用一个“谁抄袭谁”的标题,倒好似我是主张了谁抄袭谁。
空口无凭,我把辩论中包含主要观点的文章权且列下,到底我在 argue 什么,大家一看便知:(大致按发帖时间顺序)
leqian: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蒋百里的著作有助于“知彼”
leqian:抱歉,中校的文章往日读来不少,今天是有些苛责了(俺有限的涵养到此为止,下面开始没风度、死缠烂打)
毛蒋发明权之争,河里早有不少人做过澄清,对于荣誉究竟属谁,我和大家看法没有不同。两次回复您帖子的 bigwolf 说得明白,两人著作内容本来绝大部分内容都说不到一起。任何人只要耐心读过两人的文字,或者有人能把两者内容各自掰扯清楚,此种争论便不攻自破。这是我所主张的做法。
河里人大都尊敬毛泽东,只要是拥毛的文章,哪怕是把前人已经阐述的观点又贴一遍,也有人支持,这分明是个利润不低的事业。正如您这个帖子,献花的朋友,也许没有精力去看那个面目不清的“有人”到底说了些啥。看在主席份上,我是不能计较的。可是从文章本身的意义来说,有一点我始终不以为然:非要在蒋著中找到毛氏持久战的精髓,这岂非缘木求鱼?——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共产党之外,中国还有谁能真正理解、真正打好一场人民战争?而人民战争才是八路军持久抗战的最大法宝!您如果认为“离了人民战争,其他阐述得再多,都和持久战完全没有关系,都对抗战没有意义”,在这种基础上寻找蒋著是否有持久战,这哪里还需要做什么了解,结果是早就注定了吧?正因为有此一节,加上您又自称专业,才对您的帖子感到不满。
起先,我也不过是想做点补充,并没有挑毛病的意思,说实话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错误:蒋著在今天也未必是必读书目,很多东西不从这里知道、也可以从别处了解。可是越到后来,您的各种说法越发令人吃惊、称奇,进而怀疑起彼时您到底有没有认真看原著。中途一度我会错意,要“庭外和解”,可到底没有涵养,咽不下这口气。好嘛,搁现在一看,合着我完全白讲了,真的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为澄清自己,今天只好把话撂在这,有兴趣、有精力、爱好观看口水战的网友,不妨查看一下来龙去脉,做个公论,本人十分感激。
后来么。。
甭这么着成不成?兄台既然对发明权没争论,那又来跟兄弟较个啥劲儿哩?跟兄弟掉书袋子?可这掉书袋子又不照着原文儿说事儿,兄台这算怎么档子个事儿哩?至于“遮遮掩掩”,呵呵,兄台照照镜子咋样?兄台一边“遮遮掩掩”地指责别人儿“囫囵……”,一边到处给人当“为人处事导师”,遭了白眼儿仍然乐此不疲,兄台自已瞅不见?
这儿恁多人都有眼睛,可就在这恁多人的眼睛之下,兄台一边无度引伸前人的话,一边却连兄弟的原话都要纂改(嘿嘿嘿嘿,有一笔兄台跟兄弟生造的“完全”账,兄弟还没跟兄台清账哟!),兄台真的好意思指责这个那个“不厚道”?
搅吧,看看兄台这样搅下去,丢人现眼的,究竟为谁!
还是大战略家合适些吧~~~~~~~
毛的持久战也就对敌后战场起作用,正面战场还是国民党自己安排的。
一定认为抗战就是毛领导的,就是毛的理论指导的,非常片面。
而国民政府1937年8月的《国防大纲》中已经有“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了,而此前1936年底的制定的《国防大纲》中,亦有“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郭汝瑰语:这还不是战略方针,只是作战指导方针)
如此,照楼上那位兄台很不“囫囵”的追根溯源,百里先生岂不是连国方持久战的发明权也争不到了,呵呵!
自已打自己脸,莫非真的很好玩儿?
另外,不知有谁在说共方指导国方的抗战?这个风车是谁造的呀?
河里有兄弟前些年的贴子:国方领导不了共方,共方也领导不了国方,但有一面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谁也没的撕破……
那位兄台喜欢造风车哈?
噢,最后补充一句:抗战的实际进程,是按毛氏持久战描绘的轮廓(毛先生语)演进的——毛氏持久战与蒋氏(是雄奇公不是百里公哈)持久战最大的不同是:“三阶段论”。
我再问一次,我的哪个帖子讲了《抗战的基本观念》有持久战理论的“萌芽”?
——麻烦您看清楚:
leqian:当然不是理论的系统阐述,但是是理论的雏形、萌芽
——里面说的是哪篇文章,敢问您还记得不?
至于“萌芽”什么的,大家都长了眼,兄台也引出来鸟,就让大家自己瞅,好么?如果兄弟没有记错,《抗战基本观念》在兄台口中是“起源”,《持久与速决》是“萌芽”,是吧?
呵呵,不是“囫囵”读书的兄台没仔细瞅瞅,“萌芽”与“起源”,孰先,孰后呀?
嘿嘿嘿嘿……
现在兄弟想跟谆谆教导兄弟“厚道”的兄台了一笔旧账——“完全……”的旧帐,如何?
现在兄弟请兄台把兄弟所言百里理论“完全谈不上……”的贴子——也就是“证据”,给亮一亮,如何?
争论贴全部链接在此——
这个不算什么,可以认为是逢场作戏,官话,下面这句话才可乐呢:
抗战一年之前因与后果(193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