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来说说邓小平的功过 -- 达雅

共:💬1329 🌺7870 🌵17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你给个解释嘛

为什么“文革”结束后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有一个显著的下降,结果1979年以后又反弹了?我认为那几年最大的事情就是解散了公社。

死亡率的数据我也给了,我给死亡人数是怕计划生育导致人少出生,那死同样多的人死亡率不就高了嘛。

家园 对啊,66年死亡率低说明“文革”也没传说中那么坏啊

公认66-69是最乱的时候,我的印象里66年简直乱透了,全国人们都在瞎折腾,结果死亡率还降低了,那就说明我过去的印象是错误的嘛,“文革”也没有那么坏,不好好工作好好上课可能还导致了大家身心健康寿命延长呢。

加入现在也搞个什么运动,把大大小小的官员资本家都拉上台来批斗,让广大群众出气,估计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会有个显著的下降。

家园 邓最大的错误是首开领导人说话没有诚信的先例

从政治家堕落为政客,

大家可以看看陈郢客mm贴的一封很有意思的信

链接出处

 

关于我自己,我的错误和罪过,在一九六八年六七月间写的“我的自述”中,就我自己认识到的,作了检讨。到现在,我仍然承认我所检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

 

我犯的错误很多,在“我的自述”中交代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我的错误的根源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得到根本改造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结果
 

然后就是子女经商,公器私用。

家园 达雅的眼神还是很好使的。

死亡人数为什么正好出现在78年,这很令人好奇。

家园 你的题目很好

但内容和题目完全对不上,某些人满嘴的常识,却是一点常识都没有,这个叫陈述,还是叫辩论呢?

为什么我单单提到x光机,因为这是农村很需要的东西,农民常年从事体力劳动,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的,肢体骨折之类的比较常见。一些内科疾病可以去城里的医院,早一点儿晚一点儿有时关系不大,但这种外伤、骨折应该是越快处理越好。乡镇卫生院如果有小型的X光机,就能快速准确的判断伤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就有可能给农民造成更大伤害和痛苦,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

最有效的医保就是他所看不起的看看感冒,包扎伤口这些小事。

我从来没看不起感冒、外伤处理的这些事,我说以前的农村医保形式大于内容,正是说原来的医保连这些都无法有效解决,我的一个堂姐小时候因为感冒高烧,造成了终身的耳聋,如果当时能有抗生素、安痛定之类的药物的话,这样的悲剧完全是能够避免的。

关于现在看病贵的问题,我承认。不过,是不是你没有选择,只能选择那么贵的,这个值得商榷。比如,感冒时你可以服用感冒胶囊,一盒一般不会超过2块钱,而如果用感康之类的药物的话,一盒大概就要10块钱以上,据我所知两者在效果上是一样的。胃疼可以用维U颠茄片,一盒大概3-4块钱,而如果用修正斯达舒的话,一盒大概是20元左右,两者成分是一样的。一般性的疼痛,比如滑囊炎,吃消炎痛就可以了,一瓶100片只要1-2元钱,够吃一个月的(有副作用实际上不能连续服用那么长时间)。打吊针同样的药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可能得差一半。以上只是个人建议,详情可以去咨询虽远医生。

如果是大病的话,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年交大概100多块,学生和低保户只要20-30元,住院最高可以报销7-10万,具体数额各地有所不同,这个政策目前正在全国推开。参加农村医疗保险,每年交10元,住院最高可报销5万左右,这个数额各地也有所不同。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黑暗的地方,也都有光明的地方,而不是前30年一片光明,后30年一片黑暗,这就是我的观点。

最后用你的那句话和你共勉:要陈述,不要辩论

家园 你这个就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

农村的私人医生不是改开后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原来杀猪的就能改行当医生(巫医除外),农民又不傻,不是谁开诊所他们都去的。

农村的私人医生有几个来源,一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二是各医院的退休医生,三是县乡医院里在职的医生偷偷跑出来挣外快的,四是近几年各类卫校和三流医学院的毕业生,城里找不到工作回到家乡来行医。这里面当然有你说的用过期药品坑害农民的,不过大多数都是正常靠本领吃饭的。农村和城里不一样,一个村子的人互相都认识,甚至都能扯上或远或近的亲戚,这些私人医生在本乡本土是没办法长期卖假药坑人的。

你当年带队去打的是什么,我大概都能猜出来。卫生局积极下乡去打击游医和假药,背后实际上是利益。农村私人医生用的药大多是从省城直接进货,这让县级的医药公司很不爽。私人医生看病时不用挂号、能上门服务、态度又好,甚至还可以赊账,这大大挤占了乡镇卫生院的市场。在农民最看重的药品价格上,乡镇卫生院因为要养一大批行政人员,只能不断加价,所以也竞争不过私人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卫生局打着清理非法行医和整顿农村医药市场的名义,到农村去找私人医生的麻烦就很自然了。口头上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你这个挂职干部不会是被下属蒙骗了吧?

家园 你说的几种人,确实都有

但要去打的主要还真不是卫生局,是有农民吃药吃出问题,上告之后才去的。我是被顶缸拉去处理群体事件的,带了质检和公安,还就没带卫生局的人。没别的原因,本来就是过期药,再加存放不合规范。

现在的乡村医生,本村扎根的主要还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居多,这批人倒确实是如你所说的是很少贩假药的,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多年没有进修学习,水平跟不上时代了。

游医就比较危险,包括退休医生和找私活的,以及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

至于说乡村医生妨卫生院的业务,你这也有些想当然。大部分农民自己有分寸的,头疼脑热找个土郎中应付一下,稍微重一些的自己就去卫生院了,基本上不冲突。

兰德
家园 好像有几个人是一样的

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牛人Eberstadt在里面,但领头的不是Wolf。

家园 这那轮得到他
家园 以色列有个基部兹

就非常类似公社的性质

公社为什么吃不饱饭,就是国家为完成原始积累强行从农村抽取养分供养城市,而工业在当时的情境下未能对农业反哺,农民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如吃大锅饭,也是一种“国企病”。

邓对所有公社都一刀切,强行解散,粗暴极端。

公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发展很好,人多好办事,专项有分工,共同富裕,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也比个体强的多。

家园 公社解散那几年农民收入确实有明显提高

提高的原因大致有几个(仅从农业看):

1, 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2,集体积累基本取消,还有分家产,短期内农户收入增加。

3,农户多种经营可以自主选择高价农产品(种蔬菜,养殖等等),这个要说一下,公社时代就有自留地,但市场不多,自留地劳动成果不能充分变成收入,但这个应该说也不是公社的问题,是宏观政策的问题。

4,增产,如果有谁认为这是“积极性”带来的,请相信亩产万斤。

但是解散公社带来一系列恶果,以后逐渐显现:

1,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最典型的就是水资源;

2,公社变成脱产政府机构,农民负担以后越来越重;

3,机械化和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因为成本小农散户负担不起;

4,社会事业荒废,因为没有集体积累作为支撑,农村文体、教育、医疗等事业逐渐瘫痪,封建迷信和宗教死灰复燃;

5,治安恶化,因为缺乏基层治保组织;

6,贫富分化,就农业生产而言,劳力多的户口占便宜,而孤寡病弱残户口就吃亏。

通宝推:金色阳光,起于青萍之末,
家园 国内对基布兹的节水灌溉很感兴趣

派了多少人去学习参观了,也没学出个啥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橘生淮南还是淮北?中国的小农散户承担不起节水灌溉设备的成本,还不如疯狂地打机井把地下水采干。

家园 感觉现在的这个社会就像个丛林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穷人想翻身出路越来越少。但公社这种组织结构是不是对人员的流动性有很大的限制?当年的大规模人员流动,都是政府组织的,比如三线建设、二汽建厂。户口这东西一直到现在都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当年脱离开户口所在地,就成盲流了。在那种体制下,似乎不好解决人员流动问题。

PS:我们那里农村的水利设施,分田到户几年后就荒废了,沟渠现在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又回到了靠天吃饭。

家园 对人员流动性的限制也是个时代政策,跟公社无关

城里人一样,去外地都得带上介绍信,否则旅馆都不让住。这个政策其实从54年确立户籍制度、城乡分开就存在了,而公社是从58年才开始有的。

其实这个政策的本意并非是为了把人束缚住,而是为了实现有计划的流动,另外当时国家也需要确实掌握人力资源。改开之前一直有农转非名额的,大跃进前期也有几千万人进城,后来发现非农人口超出了当时可负担的程度,再动员几千万人下乡。还有,农村人口上学和参军也是实现流动的重要方式,一直都存在。

你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现实:中国城市的容量相当有限,大量农村人口自由流动进城,对农村和城市都是杯具,具体可以参考解放前北京龙须沟和上海的闸北棚户区。即使到今天,农民工算是“进城”了吗?他们付出的劳动留在城市,他们自己是无权享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农村就地城市化,同时分散大城市的优质资源。

家园 DEL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