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北宋金元的道教也进入了政治圈……

明代的基督教也卷入了政治中……晋代天师道更不用说了。

不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宗教那只有小得没有利用价值的——或者就是被剿灭的异端了。

家园 真是够能扯的

这些云南“知青”严格来讲根本不是知青。他们应该是算支边的。农场工人。当插队知青拿工分,分口粮时,这些人挣工资,吃商品粮。知青是农村户口,这些人是城镇户口。当时的政策是插队知青可以回城。这些人因为不是农村户口,所以不在这个政策的范围之内。当时上层的争论是城市没有能力安排这么多回流人口。应该先安置那些插队的知青。然后再考虑这些一直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人。结果地方上的人说压力太大,没法保证安全。争论的结果是:接收的地方不再负责安置。各人自找出路。放开的结果是所有的军垦,农垦系统基本瘫痪。上万亩的良田撂荒,橡胶园退化减产。同时,当时原本有安置计划的那些插队知青回城后也不得不自找出路。一个当年的插队知青跟我说:真TMD玩不过这帮孙子。十年前他们看农场比农村好,挤着抢着去了,把我们给扔农村去了。十年后,我们去农村的人有机会回城了,他们又看着好,还是挤着抢着要回来,跟我们抢机会。结果大家一起没机会。里外里还是把我们这些知青给玩了。

家园 首先没人否认农民苦,也没人否认农民当时没有希望

你也说了,这点上我们意见是一致的。也没有人“不提亿万农民的苦,只是呻吟百万知青的悲惨生活”。希望你不要断章取义或者曲解我的意思。

但农民生活苦并不会让知青觉得甜,或者觉得有希望。人往高处走,没有人希望越活越苦,不是吗?

或者你觉得知青虽然苦但没有资格说?只有农民有资格诉苦?当时知青过的是和农民一样的生活,凭什么他们没有资格诉苦?没错,他们有人是可以收到城里家庭的接济,但很多人是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的。也有很多人是极少有接济的,单身一人远离父母在陌生的农村“开辟新天地”,还不如祖祖辈辈就居住在当地的村民。

还有心态问题。很多知青在农村干的还是很出色的。从五谷不分到农活很熟练,同时还把一些知识,新观念传播到农村。从这点上来说,知青不是到农村光是诉苦来了。他们口中说苦,但手里没有闲着。

你问“如果一个美国人,80年代被公司派到中国出差一年,跟你说中国生活怎么苦、美国生活怎么好,你怎么想?”。我想的是他说的是事实,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物质生活确实比中国好。如果他能够在中国这样的“苦”环境中完成公司派遣给他的任务,我会敬重他,而不会跟他说“shut up,不许你说在中国苦!”

农村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逼着知青说下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就可以解决的。

家园 这么大岁数了,说谎不脸红?

懒得回了。幸好这些云南知青大多还活着,想了解真相的人自己去搜吧。

家园 用不着搜,家里家外的一大堆

回来的,没回来的,回来的又走了的。老的,归侨去了的。新的,老三届去的。在那儿生的回来的,在那儿生的没回来的。。。。

您那点狗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没的看。

家园 正是如此

让知识青年去接受农民的再教育,明显就是胡扯,这不过是在当时政治语境下为转移城市就业危机而进行上山下乡的一种借口罢了。某些人还真以为去下乡是如同去锻炼锻炼呢,所以说不懂历史,坐在屋子里面拍脑袋想当然是不行的。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还有一点

就是文革开始后,城市工业和经济大幅下滑,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

家园 这样辩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把自己臆想中的观点当作对方的观点来批判,就没劲了。

但农民生活苦并不会让知青觉得甜,或者觉得有希望

或者你觉得知青虽然苦但没有资格说?只有农民有资格诉苦?当时知青过的是和农民一样的生活,凭什么他们没有资格诉苦?

而不会跟他说“shut up,不许你说在中国苦!”

逼着知青说下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你看看我的原文,我有说过这些意思吗?

有人说知青苦,我只不过说苦的根源是巨大的城乡差别造成的,而且还有更大群体在承受着这种痛苦,顺便说说对苦难的心态调整。这就触犯了某些人的神经,觉得不让知青诉苦了?逼着知青说下乡美好了?

家园 说得相当好啊

必须赞一个。

家园 这种事儿太多了

现在讨论知青问题的,请先了解什么叫病退,什么叫困退,什么叫知青返城运动。

如果知青在那里呆得那么愉快,返城干什么?有没有组织安排他们搞运动 -- 要说运动,知青回城运动,才真是人民自发维护自己权利的运动吧。幸而,政府也能够明白人民的苦衷,平和地解决问题,所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这是一个真正的良性互动。要说运动十几年来一次,这样的运动我不反对。

家园 所以哪怕是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也要在城里坐等工业化,

至于工业化的所需投资,就让老农民们去忙乎吧。

通过工业化及灵活的管理制度让农村居民富裕起来,就像改革开放后国家做的一样。
“三农问题”泪流满面啊,咋就对俺视而不见呢?

家园 大部分知青都回城了,留下的是极少数

谁在这个问题上打马虎眼,真的要他拿证据来了。

大熊兄,谁告诉你知青大部分不是回城了,你让他拿证据来说话,我还真不信了,谎言能说到这个地步!

  • -- 系统屏蔽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