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我觉得我在前一帖中的两层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可是我不妨再重述一遍:
1.农村生活的困苦。这不仅是吃穿上的问题,城乡差别的鸿沟是巨大的。你说知青没有了希望,那农民更没有希望。相对来说,知青的生活条件比当地的农民还要好一点。没有家庭的拖累,一人吃饱穿暖就好了,家里父母多少还能接济一下。当地的农民,拖家带口的。孩子病了要照看,上学要花钱,亲戚朋友人情往来、婚嫁丧葬,这些开支,全是从地里刨出来的、或者从工分里挣出来的。家里养的猪,就是家里的银行,全家一年的开支都指望着它。猪要是病了,主人着急的心情,我都不知怎么形容。我小时候感冒发烧,从来没去过医院卫生所,都是自己家里煎了苦艾喝了就算了。上学时的学费经常是拖欠的。我家的情况在农村不算差的,比我这苦的多了去。这些苦,绝不仅仅是“吃的品种差了”或者“干重体力活”的苦;这些苦,估计你做了知青都体会不到。
所以,不提亿万农民的苦,只是呻吟百万知青的悲惨生活,恕我直言,我觉得很肤浅。
2.面对苦难生活的心态。被抛弃而感觉苦,我觉得是心态的问题。本来在城里过得好好,被送到农村做二等农民,自己觉得挺悲惨的。可是,你让农民怎么看?如果一个美国人,80年代被公司派到中国出差一年,跟你说中国生活怎么苦、美国生活怎么好,你怎么想?
我想说的第二点,如果是心态问题,心态是可以调整的。心态差的人(泛指,不特指),怨言多;坚强的人面对困苦还是会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这种积极的心态,一旦政策变化,他们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的。
知青有被抛弃的感觉,说到底,还是城乡的巨大差别造成的。要是知青被送到香港去,我估计就不会说苦了。可是,一直承受着城乡巨大差别的痛苦的,不是知青,而是农民。他们现在还在用宽厚的肩膀默默地承受着,听着曾经的知青诉苦,你要他们怎么说?也许他们会同情:唉,这孩子,本来能在城里享福的,被送到我们这里来受苦,真不幸。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比 2 meokey 字256 2010-03-23 12:50:03
🙂我不会叫苦 11 迪塘钱 字771 2010-03-23 23:10:45
🙂真正原因是感觉在农村没有希望了 6 meokey 字1009 2010-03-24 05:06:29
🙂您觉得更没有希望的是知青呢还是农民?
🙂首先没人否认农民苦,也没人否认农民当时没有希望 2 meokey 字1063 2010-03-26 1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