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首先没人否认农民苦,也没人否认农民当时没有希望

你也说了,这点上我们意见是一致的。也没有人“不提亿万农民的苦,只是呻吟百万知青的悲惨生活”。希望你不要断章取义或者曲解我的意思。

但农民生活苦并不会让知青觉得甜,或者觉得有希望。人往高处走,没有人希望越活越苦,不是吗?

或者你觉得知青虽然苦但没有资格说?只有农民有资格诉苦?当时知青过的是和农民一样的生活,凭什么他们没有资格诉苦?没错,他们有人是可以收到城里家庭的接济,但很多人是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的。也有很多人是极少有接济的,单身一人远离父母在陌生的农村“开辟新天地”,还不如祖祖辈辈就居住在当地的村民。

还有心态问题。很多知青在农村干的还是很出色的。从五谷不分到农活很熟练,同时还把一些知识,新观念传播到农村。从这点上来说,知青不是到农村光是诉苦来了。他们口中说苦,但手里没有闲着。

你问“如果一个美国人,80年代被公司派到中国出差一年,跟你说中国生活怎么苦、美国生活怎么好,你怎么想?”。我想的是他说的是事实,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物质生活确实比中国好。如果他能够在中国这样的“苦”环境中完成公司派遣给他的任务,我会敬重他,而不会跟他说“shut up,不许你说在中国苦!”

农村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逼着知青说下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就可以解决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