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使用氮肥可能引起的问题 -- 方解石
方兄第一句话就值得商榷。氮作为一种元素很难说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什么污染。学过化学的同学都知道,这自然界的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氮气的形式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氮气占大部分。而氮气是一种相当不活跃的气体,其本身并不造成污染,否则我们娇嫩的肺可受不了。但是在内燃机等高温高压的燃烧过程中,氮气会被氧化成氮氧化物,然后和水结合成硝酸,是酸雨的一大来源。但是我想方兄指得不是这个污染。
氮元素还会出现在硝酸和亚硝酸中。硝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还是王水的组成成分。与之相对应的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没啥好说的,亚硝酸盐可是致癌物质,多出现在腌制品中,所以少吃咸菜腌肉就好,但是和农业上的污染没什么关系。
如果氮元素以氨的形式出现,那就可以当化肥了。我们在中学里学过,肥料主要分为氮,磷,钾三种。绝大部分植物没有能力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化变成自己可以用的氮肥,大豆是个例外,人家有固氮的根瘤。为了作物茁壮成长,农夫们就要想办法添加氮肥。在现代化肥工业发展之前,人类主要用粪便作为氮肥,包括人类和家畜的粪便。但是这粪便也分个高下的,在我们温州猪粪是比人粪更高档的有机肥。我想具体理由有二,首先猪粪是固态的,人粪是流体的,前者所含的有效成分比较高,其次加工工艺不同,我们那里给猪圈铺稻草,每隔一段时间连草带肥一起掏出来堆在一边沤好几个月,差不多是一精加工工序,而人粪光在粪坑里放着,挥发了不少氨气。
后来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各种氮肥也面世了。首先是氨水和硝氨,碳氨等,前者就是把氨气溶于水,当年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氨水池。不过用这东西真造孽啊,挥发性太大了,刺鼻哪。而硝氨还算轻度炸药。最后尿素终于闪亮登场,一统江湖了,因为它的优点太多了,几乎无臭无味,易于运输储存,发挥效用的时间长,而且氮的含量最高。但是缺点就是用多容易造成土地板结什么的,所以要尽量结合有机肥使用。就像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一样,尿素有其优缺点,但是优点是主要的,关键看人怎么合理使用。对了,温州话里尿素的俗称是地粉,很贴切。
当然氮元素还在很多有机物里面出现,譬如各种氨基酸。这我完全不懂,也就没法展开了。
哪位能给科普一下,这个土壤喘气是指什么?谢谢。
氮元素会不会中毒?这个我不是很清楚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氮元素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尤其是对湖泊这种流动比较缓慢的水体,氮元素更是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我说是罪魁祸首的原因是其对于海水赤潮是主因,但是对于淡水水华的作用不及磷。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其实解决中国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最大的贡献不是袁隆平,他的水稻产量高不高的本质取决于化肥的供应,他的政治明星的价值大于科学价值,没有化肥他的水稻还是一样长不起来,他的贡献是提供了一种高产的可能性,但没有提供高产的必然性。朝鲜吃不饱的主因也还是缺少化肥
我们这么多的粮食是牺牲了环境污染换来的,化肥吸收率很低,大部分都进入水和土,造成污染是必然的,也是不可能治好的,除非停止使用化肥。
是个比喻而已。自然界的土壤不会像人工耕作下的土壤那样有休息的空间。现在秸秆还田不算是普遍的做法,我怀疑很多土壤在耕作了很多年之后缺乏一些像自然条件下秋冬凋谢那样积累起来的有机质。然后就比喻为“喘气的工夫”了。
过量施肥,倘若雨水以及大水漫灌,氮会渗入地下水,在厌氧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直接以硝酸盐的形态存在于地下水中。悲剧的是,现在安徽、河南等很多地方的主要饮用水是浅层地下水。这些地方的地下水氮升高,可能引起地区范围内的食道癌、胃癌等病的发病率增高。
详细情况参考我引用的网易的链接,和我过去的一个帖子。当然我原来发的那个帖子的氮污染主要是由河水污灌,污染地下水引起的。但是实质情况是一样的。
此外,过度施肥,叶菜中含硝态氮过高,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我们大学的时候学生实验做过,将市场上买回来的青菜研碎,进行测定里面所含氮。结果相当不乐观,氮含量很高。我记得当年看过的一个论文(貌似是中文的?)说,食品中的硝态氮在消化道内,会转变为亚硝态的氮,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您也说了。
您可能是一直生活在没有这种污染的地区,或者对这几个问题没有多少关注。而对我来讲,是见识的比较多了,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我不是学环境的也不是学土壤的,对某些问题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提出来在这里探讨。
说真的,感觉您的帖就像是在网上搜了点资料贴上来的,对原帖所引用的那个链接一点都没有看呢。
现在的化肥都是模拟土壤的成分的,比如有氮肥,有磷肥,还有复合肥。如果施肥合理的话,应该可以模拟自然土壤的成分,或者计划耕作的作物的需要的成分。唯一的问题是PH值,所以有时候需要来调整一下土壤的酸碱度。
不是很清楚你这儿说的有机质是指什么?
连淡水和海水是氮限制还是磷限制都区分的开。我都挺迷糊的,呵呵。
您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真的没有办法吗?比如提高施肥的技术,或者创造缓释肥料?“不可能治好,除非停用化肥”,让我看得很绝望呢,老外没有这类技术吗?
记得有一年,我们那边,春夏之交,刚种上玉米施了化肥不久,就下了一场大雨,地里的水足以漫过脚踝,井里的水满到井口。但是农民们宁可让自己的庄稼都泡在水里也不愿意挖个沟把水排出去。我问我的农家同学,答曰那样化肥就浪费了。现在想起来,我不禁想:那些氮肥哪里去了呢?无外乎三个结局:留在表层耕作层中,渗入地下水,和流失到地表水中。第一个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么大的水势,第二个第三个是不可避免的。
当年参加社会调查,调查淮河水污染造成癌症村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区别污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和农业面源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结果是一样的,都造成消化道癌症。但是途径还是有区别的。倘若是能分清前者占主要的话,就可以通过杜绝污灌来减少损失;倘若是后者的话,的确相当麻烦了。想想当时的食道癌发病率之高,让人不寒而栗(我们那边吃咸菜的习惯远远比不上四川和东北),最重要的原因怕就是这个氮污染。
现在即使是粮食主产区,农技员的作用也很小,地方政府放在科技信息宣传上的精力远小于放在房地产上的精力。而且,从科研界来说,看不到有哪些人在做这方面的事情。
广告倒是铺天盖地。
但是据我所知,用者寥寥。
具体情况,请您参看下面我跟黄河故人兄的一点争论。另外您可以搜下项城味精厂提出的问题,就是复合肥目前也缺乏国家统一标准的事情。目前复合肥的国家标准貌似是有问题的?很多发酵工业和一些产生有机质污染物的工业都把废料制成复合肥,复合肥肥料如何能科学使用,也是个大问题。理论上是可以达到您说的,但是农民啥文化都没有,现在农村基层的农技指导工作又很有限,所以估计想达到理想状态很难很难。大部分是弄点肥料乱使,然后看来年效果罢了。
而在我才疏学浅的心目中,粪便之类的怕是农田最好的有机质来源,兼容性好,还便宜。
西方国家可能是大规模使用复合肥料的,但是在中国,貌似现在市场还不是很大,当然农业生产商品度比较高的地方可能使用的也要多些。
另外敢问一个问题:化肥使土壤板结的原理是什么?小子不懂,呵呵。
我写的这点东西还真是我的原创,根据的是我中学化学学到的知识和我自己十七年的农村生活经历。
说实话,网易的那帖子我真没看。我原来的回复对应的是你帖子说的一些事情。我个人觉得你的帖子里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一些概念和结论不太正确。譬如你原帖里说氮元素污染,这篇里说硝态氮污染,很明显后者更准确。
但是你这回帖子里又说某些地区的食道癌、胃癌等病的发病率增高和水污染有很大。这仅仅是猜测,而不是科学论证。癌症的发病诱因很多,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到环境因素等等,而遗传因素关系最大。这饮食习惯又包括很多方面,如食物温度,辛辣程度,腌制食品等,所以很难说某一单一因素对某一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因为不可以不考虑同期的其他影响因素,这在科学研究里可根本不可行。否则我还可以说,过去这些年川菜,湘菜这些辛辣食品这么流行,导致对食道癌、胃癌等病的发病率增高。
最后提一句,现在全国的污染都越来越严重,我的老家温州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父亲种地从来不用复合肥,而是自己买几种单一简单的肥料分几次施到土壤里,这样的成本几乎降低了50%,效果并不比复合肥料差。
从我记事起我家施肥就跟别家不一样,次数比别家多,使用不同的肥料,方法也不同,而且有些肥料还在使用时加入了一些当地的山皮土啊,石料渣滓啊,农家肥什么的混在一起。
据我父亲讲,复合肥料的效率要比他的办法高些,但费效比相差将近一半,完全按照复合肥料厂的建议应用的话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分析复合肥料要从价格,各种元素占比,肥料的分子结构,肥料的物理性质,这几方面入手。而我父亲凭自己的经验和仅有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摸索出来的多种肥料对复合肥替代的办法也基本从价格,各种元素占比,肥料的吸收难易,肥料的保持期方面入手的。当然他的办法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实验,只是凭经验和每年的反馈情况作调整。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费效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猪缺乏分解粮食中磷的酶,所以磷全部排出,在粪中富集,被细菌分解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无机态磷。养猪得在饲料中加磷肥或者相应的酶,否则猪长不快。
好感动
在国家推广科学施肥之前,困扰中国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土壤氮素不足。因此,中国目前使用化肥的问题主要是集中过量使用氮肥,而忽视NPK三种主要元素的配合施用,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而且由于氮肥多为酸性肥料,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破坏原有土壤结构,土壤质量退化,进而施用更多N肥保证产量,陷入恶性循环。山东寿光地区是国内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在很多土地因为连年高强度化肥投入,土地板结现象非常严重,基本上无法继续使用
氮肥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主要是因为国内氮肥利用率非常低,一般不会高于30%-40%,过量施用的氮肥随径流进入环境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硝酸盐污染
有机肥的使用目前看来,有很大方面是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但是目前获得合格的有机肥的途径非常少
其实目前国内关于土壤方面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土壤质量,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污染这些方面,但是土壤是一个稳定的缓冲体系,一旦他出现失衡崩溃趋势,是非常难以挽回的
这个东西还真是没啥用,国家最近10年一直大力推广测土施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恭请专业人士给我们科普。
然后我就搬着凳子听了:)
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包膜材料的选择,如果要控制肥料释放时间,就必须用膜把他包裹起来,目前世界上都还没有出现物美价廉的包膜材料,由于成本实在过高,所以虽然国内很多人研究这个,也作出一些成功的产品,想要大规模推广基本不可能,只能用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