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使用氮肥可能引起的问题 -- 方解石
http://focus.news.163.com/10/0310/11/61DMNLP800011SM9.html
原文章是网易转发瞭望周刊,网址如上。
氮元素对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是很严重的,氮污染地下水,人喝了可能引起各种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胃癌和肠癌;污染地表水,可能会造成绿藻爆发,和水体环境恶化。长期使用会使土壤质地发生改变(这点我还没有在家乡观察到,可能是我家乡那边的使用比较合理吧)。
我们目前越来越接近西方的生活方式。农村甚至也在开始使用西式的带有抽水马桶的厕所,而这样做虽然改善了环境,却使粪便无法还田。千百年来这些在卫生上被人诟病的厕所都是土壤能够保持肥力的关键原因。我们的祖先因为早早的采用这一方法,而使得中国古代的轮耕并不像在西方那样盛行,使得中国古代的土地比起西方来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我清晰地记得,我的叔叔在家乡喂了一年的猪,猪粪他都扔到了自家的那一亩多地里。次年春天,那一亩地里的麦子明显地比旁边的要青翠和稠密,长势喜人。
采用现代的工业化方式生产蔬菜粮食,使得土壤没有任何喘气的工夫。农民们恨不得一年收n季。大量化肥的使用,造成了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双重负面效果,而缺乏农技指导体系的农民们对此还缺乏认知,只有到恶劣后果出现之后,才有所警觉。复合肥虽然已经在商业上大行其道,但是却缺乏明确的标准,也暂时还缺乏政策的扶植。
国家的研究经费,每年给所谓的全球变化的不知道多少,而对目前的土壤的退化和板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却投注相对较少。作为研究者,目光必须投向千万年后的不可知,千万年前的历史,却对脚下的这块土地缺乏了解和关注。殊不知,这块土地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比起做机械电子环境科学的,河里做农业的可能是比较少的。不知道各位大大有什么想法,不知道哪位能够在这方面做一些推动呢?大家来谈谈吧。
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就是工业化合成尿素。
不使用氮肥大家早都饿死了。
那些批评这些的东西的人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他们的父母那一辈就饿死了。
可以去查查历史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的。
去年暑假回山东老家,发现烧开水渣子很多。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工业污染,问起来据说是使用化肥引起的。没有看到谁在研究这到底会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死于癌症的人比例增加了很多。当然,除了饮水,食品卫生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许多农民就用化肥袋子装粮食。农药的问题比较特别,农民自己吃的蔬菜水果会比要出卖的少打一些药。
值得很深入的研究啊;
特别是关于人畜排泄物怎么变成肥力作用于土地
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会走向反面,饭吃太多了还会撑死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要测土施肥,而不是回到不用化肥的年代。
显然在中国这样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粮食安全还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也就是要首先保证足够的粮食产出,这个和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有关。有富余能力再加强食品安全。
反正不能饿死人,不能饥荒。
从这个角度而言,氮肥的问题应该退而居其次。
这一期的科学美国人刚讨论了氮肥过度使用
这里就跟上了
最好是专业化的有偿服务机构,每村一到两个
而是适度使用。究竟多少算是合适?
举一个例子:农膜放在地里当然是一种污染,但是农膜回收利用的可能并不是没有,究竟哪些地方农膜回收的较好,推广农膜的前景如何?
在湖北随州,我观察到,种植香菇的乡间赫然有“回收香菇袋”的广告。香菇袋,就是装养殖香菇所用的袋料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在香菇养殖过程中被割破,因此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膜并未被浪费掉。联想到山东青州、寿光的蔬菜大棚生产,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生产较为分散的地方,可能就利用的没有那么好。但是思考这些问题,包括借鉴国外等,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河里有时候太阳春白雪了。这段时间为全球变暖论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看得也足够腻歪。
我2003年就思考地下水氮含量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污灌引起地下水含氮量升高,和施肥不当引起地下水含氮量升高的影响区分开来。目前地下水含氮量升高,可能是造成某些农村癌症发病率比较高的原因,不知道哪位仁兄是不是有真实材料?想当年转帖别人的调查水污染的报告,被批不够严谨。众人的目光大都放在全球变化上,却放着绝好题材没有人去追踪,很少人去思考一些身边的问题。
氮肥施用不当其实是人类活动引起地球化学循环异常,与之对应的是养殖业引起氮污染和养分浪费,当年听中科院植物所韩兴国报告的时候有印象,但是未及思考,今日看到这个报告,一时间深有感触,就跑到河里来发帖了。这种问题在美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必定存在过,但是不知道国外农业大国都是如何解决的?目前中国的农业研究窃以为比较一般,很多人专注于所谓的高端问题,真正切实地去调查去思考的貌似不多。
网易的引文已经说了,现在是氮肥过量与一味施用氮肥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的问题。
目前现状是,氮肥施用过量以及一味依赖氮肥已经引起了减产,而不是增产。
反正他只费嘴皮子和键盘。
滥用是个大问题,在国内尤其突出。
至于说河友阳春白雪的事情,西西河这里发言大家还是比较谨慎的。如果对一个话题不了解,那一般是不发言的,尤其在科学探索这个版面,大家更是谨慎。如果恰好有一位朋友是做这方面研究,并且愿意给大家讲一些这方面的东西,那大家当然欢迎。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呢?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很久未来了,知之不详。
之所以感叹研究全球变化是如许多,是因为当初我做一个课题初期发现国内做的人数极少,缺乏基础资料。而全球范围内基础资料不能发很好的文章因而很难得到,也没有人去研究。而做全球变化的,如同过江之鲫,想当年听第一届海洋节海洋科技年会,来了三十多个院士,竟然有一半左右是做这个的。深感国内基础研究不足,将来必定无利于长期发展。
后来elserver的编辑来访问,我当面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无奈,并说你要想办法将做的问题和这种大问题挂上钩。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无奈,惊慌,和尴尬。这是个全球范围内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去河南农业大学玩,该校的土壤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联想到河南如今普遍存在地下水氮污染问题,其调查主要是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做的,在网上发了一个图片,是淮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的分布图,相当的不详细,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该校的该学科显然没有发挥出来作用。又再次联想到国家科技上的布局问题。在我看来某些基本的调查是被忽略的。如地下水污染,疾病发生率,等等。没有最基本的一线数据,仅仅是靠猜测和参考老外,来忽悠课题的人,难道还少吗?
全球变化目前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含混的概念,至少在我看来,对中国大量科研人员来说它更是一个筐,啥都往里盛,就是为了眼前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面好产粮食。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小的冷期和暖期,商周时期、唐宋时期都出现过以几百年为尺度的小的暖期,焉知如今不是再一次发生?个人对全球变化问题不是很感冒,觉得虽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不是啥好东西,但是一味强调人为因素而忽视自然界的因素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在某些人那里科学不过是他们用来争取课题的工具。听过一场秦大河的讲座,通场都是他在说他参加了ipcc如何风光,我就没有听到他具体做过什么,和全球变化排除了多少其他因素,因此证明人类因素必占主要的推理过程。
目光投射的太高太远,而忽略了地面上,这就是我的看法。这些跟您说的阳春白雪有没有关系,我就不知道了。当然这么写一大篇颇对不起橡树村的科普。不过因为我看了一个bbc的《全球变暖的大骗局》,里面的某些科研数据(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除非他造假,否则的确没有办法反驳)证明全球变暖跟二氧化碳的关系远远没跟太阳辐射关系大,所以至少我现在对全球变暖的那些推导还是存在疑问的。
关于土壤问题,我知之甚少。只不过是因为原来接触过一些环境污染的事情,后来又看到河南项城莲花味精为了处理味精废水,将自己的废水加工成复合肥料,结果因为含水量和含氮量不达标被查过,才进行了一点关注。这次从网易上看到这个报道,因为自身储备知识不够,因此拿出来进行讨论。
您说“环保极端”云云,我想,做事情还是少扣帽子为好,倘若河里都是您这个风气,言者有罪,闻者足戒,那还发个什么言啊。
也不是仅仅是施肥的好处。
我觉得问题要区分对待,别无必要地到处普遍联系,看清楚态度再说话,连原文都不看,一味反驳别人不是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