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系列翻译】阿拉伯文化简史(第一章) 闪族人和阿拉伯人 -- 江城孤舟

共:💬73 🌺29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阿拉伯和古希腊历史一样是笔糊涂帐啊

好乱啊,好像传过来的所谓正史都经不起严格推敲的。

家园 就是 阿拉伯人YY的程度不容忽视

阿拉伯人的很多东西都带着一股明显的自大,浮在表面上。

和欧美还不太一样,欧美是骨子里头就没考虑过其他地方,他们的“世界”就是欧罗巴或者北美。

阿拉伯人总时不时的要来一下,强调下。

家园 我认为你认为可信是不可信的

第二个问题,我也说了,我的数字基本来自网上。原始资料我是没有的。但从“当时阿拉伯世界的繁盛状态看”,我认为这些数字是基本可信的。

家园 河水淤塞 这是个典型的牛皮

和投鞭断流的由头估计一样。古人对河流还是很带一点崇拜和敬畏的,拿他来吹牛说得通。

又想起血流成河这个词了。

还有阿拉伯人那些书的数目,估计至少一半要么是古兰经,要么是解释古兰经的。虽说中国古代儒生科举的书也是占了很大比例,但五十还是可以笑百步的。

家园 马赫迪 我原来还以为是苏丹当地的传说

以为是弥赛亚之类在苏丹的变体。呵呵

家园 好文章,建议给专有名词加上英文拼写,顺便提问题

接触外国历史的东西多了,对译名不统一很头痛,建议楼主在专有词汇旁边写上英文拼法。我以前一直以为阿拉米就是阿拉伯,看到楼主的文章才知道咋回事。

顺便夹带点私货,问仨问题

1 为啥各大帝国对阿拉伯半岛都没啥兴趣?只有波斯人征服过巴林,半信半意的控制也门。其他的如波斯帝国、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罗马、东罗马都没征服半岛,其他关于阿拉伯的书籍,都没谈这问题,让我困惑至今。

2 感觉穆圣之前的半岛农耕地带,有点像希腊时代的城邦,互不统属。外面的帝国不来征服,这些城邦好像也没扩张的欲望,甚至连征服临近城市的欲望都没有。各个城邦的政体也很古怪,不是君主制,也不像共和制,倒有点像以色列的士师制度。这是我的个人感觉,不知楼主是什么看法

3 《草原帝国》中提到俩地名:波斯的伊拉克、阿拉伯的伊拉克,我不知这俩地是什么关系,百度找不到,找英文的吧,还不知道英文怎么拼,所以也没法找。望楼主解惑。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好问题

在蒙昧时代,罗马和波斯的边境曾经多次被游牧的阿拉伯部落骚扰。这两大帝国并非不想解决这个忧患,罗马帝国曾从埃及边境沿着叙利亚大沙漠直到幼发拉底河,建立了一道防线;萨珊的沙普尔二世也曾对阿拉伯部落发起一系列大战,夺走了伊拉克南部与巴林。但它们实际上无力彻底消灭贝督因人。这与中原帝国无法彻底根除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是一样的道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不能支持其军队远征游牧地区的后勤补给,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报支持。

阿拉伯半岛的环境比蒙古大草原更恶劣,整个半岛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沙漠,其间又有高原与山脉,只有西部沿海地带有绿地,还有一些绿洲点缀在沙海之中。贝督因部落大部分生活在广袤的沙漠中,定居在绿洲城市的农耕阿拉伯人是很少的。

无论是拜占庭还是萨珊,抑或是其他古代帝国,其军队都不可能长期深入大沙漠。沙漠里缺水缺粮,地形单调却又变化多端,唯有当地人才能知晓绿洲与地下水的位置。即使是定居在绿洲的阿拉伯人,一遇侵略也可以迅速退入沙漠躲避。兼之阿拉伯各部落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长期战争,使得阿拉伯人勇猛善战。故而两大帝国占领这些地方是得不偿失的。

两大帝国感兴趣的地方包括也门这块阿拉伯半岛最好的土地,以麦加为中心的汉志商道,还有能保护自己边境的一些地区。对也门,埃塞俄比亚和波斯都曾经占领过。对麦加,570年,埃塞俄比亚发动了“象战”,结果因染上天花而几乎全军覆没。对帝国边境,双方各自扶植了加萨尼王国和希拉王国,以羁縻阿拉伯人。

==========================================================

在蒙昧时代,阿拉伯人各部落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实际上是因为沙漠不能承担过多人口,只有以战争夺取绿地、水源、牲畜等生存资源。而能在绿洲上的小城市麦加、麦地那等地立足的部落,必然是强大的部落乃至部落联盟。

以麦加为例,该地原先是由从也门来的胡宰阿与朱尔胡姆部落控制的,朱尔胡姆部落甚至控制了天房。然而到了5世纪,古莱氏部落强大以后,便从这两个部落手里获得了管理麦加和天房事务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掌握饮水),也就有了主导整个汉志商道的权利。

古莱氏不但有着强大的军事力与商贸资本,而且和许多部落结成军事同盟。而为了维护极其重要的也门、沙姆、伊拉克三地商道,古莱氏更与商道沿途的诸多部落签订契约,保证商队安全顺利通过。古莱氏人还与其他部落广泛联姻。

蒙昧时代阿拉伯人的各城邦大致都是由这样的强力部落统治,彼此之间并非不打仗,只是还没有一个部落能强力到能统一的地步。

当时的阿拉伯人还没有国家这一概念,一切行动都围绕着部落与家族进行。每个部落的首领称“谢赫”(长老),采用原始民主制推选,当选者首先必须是部落成员,此外,还要求年长、资深、有魄力,有智慧,对部落的贡献大。

部落成员的纽带是亲属和血缘关系,而不是对谢赫权力的服从。谢赫不能专权,他是部落长老们的首领,负责定期召开部落会议,组成长老会,讨论、商定大事。如:宣战、议和及涉及部落利益的事务。这被称为“舒拉”(协商)制度。

部落也没有明文的法律规定,而是通过“惯例”来判决,即很久以来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其中就包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以及血亲复仇思想。

==========================================================

阿拉伯的伊拉克在书中是不是又称为“伊拉克·阿拉比”?倭马亚时期设置了阿拉伯伊拉克和外伊拉克省。然而其实质就是指阿拉伯人占据的伊拉克领土,其范围应该是随着阿拉伯各王朝的兴衰而变化的。

倭马亚王朝时,阿拉伯伊拉克包括库法、巴士拉和阿拉伯半岛东部,外伊拉克包括伊拉克东部、伊朗与河外地区。然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晚期,阿拉伯伊拉克实际上也就只剩下伊拉克中南部,巴格达附近等一小块地区了。

而从布维希王朝(白益王朝)一直到萨法维王朝,伊拉克许多土地一直处于波斯人统治下,自然是波斯的伊拉克。

家园 参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家园 楼主,勿忘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讨论】一位伊朗学者对伊斯兰教及阿拉伯文化的观点

人家毕竟对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比咱们这些吃猪肉的人熟悉吧。一位伊朗学者对伊斯兰教及阿拉伯文化的观点

家园 谢谢回答,十分精彩,送花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