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说物业税 -- 炎言

共:💬65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土地出让金要收,物业税也收

现在都是土地拍卖制度,价高者得。

如果这部分钱为0的话,怎么决定谁能拿地开发?

所以无论改成什么名目,土地出让金还是会收,而且也是价高者得

再说物业税,因为是收钱嘛。政府还是会收的。但是由于是和财产挂钩的,问题肯定超级多。比如说税务局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管财产归谁所有,这笔钱肯定要有居委会参与。居委会只要有钱拿,谁是租的谁是买的会调查的清清楚楚。但是反过来这笔钱肯定很难控制,怎么收怎么交如何监管问题会多多。

而且一开始会从商业地产开始,金额大目标小钱又好收。住宅最快还需要5年

最后,由于房子和户口挂钩,决定了房子是必需品,任何征新税的事情最后都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哪怕现在得利了,但是放到20年30年的长远眼光看,逃不了跌进这个坑

家园 全世界都收财产税,为什么中国会有法理问题?

所谓“法理问题”,完全是自寻烦恼。

而且,相对来说,物业税是最公平的税。有大房子好房子多处房子(不管是自住/出租/炒作),说明你钱多,那么你就有义务给社会多做贡献;钱少的人只有小房子破房子,那么就少交;没钱的人没房子,一分钱不用交。

对比一下国外的销售税,加拿大安省是13%(过去是15%),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贫困户。这就非常不公平,因为富人交的税额占其可支配收入微乎其微,而穷人则比例大得多。

家园 中国只承认使用权

土地是“国有”,不是私有的。个人对土地的使用,收的是“租金”。这就是法理问题。

家园 开发权可能会行政化

如果土地开发不是通过拍卖、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土地开发权有可能与其他条件挂钩,例如保障房开发数量等。

家园 炎言说的清楚。

中国土地是公有制,私人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土地的使用权,70年。中国的房屋假如70年后,正好塌了,那你就什么也没有了,要建得重新向国家买土地的使用权。你在大家拿的房子,如果房屋塌了,你有权在同一土地上新建而不用买。

房屋这种财产,不是指一堆水泥钢筋的产权,更重要的是其所占的土地。

家园 香港、新加坡批租土地

也是使用权,99年或者999年,并不影响其收物业税(差饷)。

对于政府批租土地上所建房屋收取物业税,其对应土地使用权部分,在法律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作为强制机构的政府对作为

土地拥有者的政府
对其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征收财产税,由于作为土地拥有者的政府具有供应上的垄断地位,其在议价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可以把税负转嫁到土地使用者身上。

如果想在物业税中剔除土地部分,既困难(房价构成包括土地取得成本、税费、建筑成本、资金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把土地部分剔除出物业税税基,相关税费是否也应当照此办理?)又没有实际意义。

在美国,物业税征收比例一般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地方政府支出总额,非物业税的其他政府收入,当地房产的总税基。

如果TG也采用这个思路,设定土地成本占一半,那么我税率翻一番不就得了!

家园 没有法理问题
家园 这也算一种说辞,不过

太绕了,中国人恐怕不会接受。还需要再编个更容易让中国人民理解的。

家园 这是估值问题,没有法理问题

房子一旦盖成,其结构本身的价值随着老化而不断贬值,但其所属的土地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不断升值。

打个比方,100万买的房子,如果土地属於业主,那么10年后整个房产的价值可能是150万,20年后是200万。如果土地公有,10年后可能只有80万,20年后60万。差距极大而且越来越大。

但是,只要物业税是根据屋价来算,就没有法理问题。你每月挣1万工资还得交税,没有法理问题吧?价值百万的房子,每年交1万,10年后每年交8千,有什么法理问题呢?

家园 物业税越收越少,

CPI大部分时间是正的,ZF不跟你急啊?

家园 未必越收越少,而且ZF有的是办法

法理问题解决了,来看看ZF怎么维持收入。

首先,以我的体会,新房在最初10年左右,只要适当维护,价值基本不减。如果再加上装修,还会增一点值。当然,如果只管住,不管维护,肯定缩水,但是,对於自己的房子,这种人很少吧?平均下来,价值持平应该没问题。再加上通胀,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善和成熟,不考虑炒房,价格也会有一定的升幅。

10几年后,老化开始出现,需要花钱修这修那。这个过程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国外50年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住得好好的,只是需要每年花一些钱。房屋本身的价值下降得很慢,因为业主在不断往里面投钱。

换句话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物业税未必越收越少。

其次,如果房屋由於种种原因(建筑质量豆腐渣,业主不维护,etc)大贬值,即使不到70年,ZF也可以随时决定拆迁,把土地升值的部分cash out出来。ZF是地主,不会吃亏。

家园 在一线城市,就算取消土地出让金

而该代以炎言口中的不断折现的物业税,也不会导致房价的下降。因为,在现在的一线城市,真正决定房价的是供需,供是有成本且确定无疑的,供是有限的,供的方法是可以玩猫腻的;然而,需则是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刚性且空间巨大的。按照某位河牛(陈经?)的说法,中国老百姓对于住房需求(人均面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持续上升的,因此,房屋的需求仍然是向上走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供需矛盾是无法解决的,短期内。在加上心理预期的加持,房价是不会受到出让金取消的影响的。

举个例子,现有房价就这么个供求结构和价格,取消出让金后,在均价2W的楼宇附近出现一个新的地块,因为少了出让金就能指望它的价格降到16000么?显然不行,周边房价以及巨大的需求会迅速填补这一差价并将其价格推升至2w。

因此,供需无法解决,房价不可能因为出让金的取消而降低,这就是零地价无用的道理。

在现有房价下的存量房产,要想降价,理论上得提供大量能够冲击现有存量房产的房产供给,可惜,这个短期内不可行。而且政府也无意这么做。

家园 没有法理问题
家园 如果一个人房子多就要收税

那他家桌子多要不要收税?椅子多要不要收税?衣服多要不要收税?收税是为了什么,为了让每家只有一间房,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件衣服!房价高要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解决问题,从供应来说就是每人都应有土地(而不是只有永远伟大光明正确的 拥有),并且可以在土地上造房子(而不是只有房地产公司才可以)。从需求上说就是让大家的收入提高,而且应该是劳动收入提高而不是资产收入提高。如果收税可以平抑房价,那干脆收房价的50%好了,那样就没人炒房子了。但那时候大蒜,辣椒,甚至大米可以就贵了。到时候大家一天只吃一顿,就天下太平了。

家园 乱引伸是矫情

日用品与房屋的价格差距动辄以万倍计,把它们作比较,就好像“吃牛肉”和“吃人肉”

类似的,1%和50%差了50倍。你似乎没有数字的概念。

关于税收的目的,一两句话说不清,见仁见智吧。

至於“每人都应有土地并且可以在土地上造房子”,哈哈,应该的事情太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