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老一辈的“节欲”情结说起 -- 八角酷鱼

共:💬115 🌺1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不用十年

我现在就享受着节欲带给我的诸多优点和益处。老一辈当然有他们的道理。我的论述中带有一些情绪化的观点和认知,这是有意为之。我的想法也并不全面和成熟,欢迎批评指正。

家园 还是要看看的

会有别样体会。

家园 对,

我举的例子是一种“心理链条”,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投射。实际上这种投射很多时候是不确实的。

上面早就说过了:“合理的节欲是正常健康且必须的。”我无意讨论父母的对错,因为这不重要。

某一种事实的链条是这样:

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原因,“节欲”是老一辈必需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为这种方式赋予了特殊意义(为人上)->随着时代的变化,物质的逐渐丰富让节欲的现实意义让位于价值导向-》节制的人因为自身习惯,对资源的占有欲求和速度都赶不上非节制的人-》节制的人心理失衡,价值崩塌,走向放纵和堕落。

当然,这是可能的情况之一,因果是多线多支结构,还有交叉可能性。在这里,D确实不必由A负责。

家园 【讨论】有幸读到这篇文章

有幸读到这篇文章,不幸的是,我曾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苦行僧的哲学。

因为在主观上接受了这样的“大人哲学”,我将其付诸实践。如圣人般无欲无求,一心朝圣。在成长的岁月里,用吃苦,节欲的方式鞭策自己,获得进步。把欲望等同于堕落,懒惰,贪婪,压抑这样的念头。在公平竞争的少年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成人社会,这样的逻辑四处碰壁。

从外在的角度看,以欲望为原动力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在胜者为王的竞争面前,一切克己复礼的规则都是垃圾。作茧自缚的人,当自取灭亡。维护公平竞争的强制力无处可寻。

从内在的角度看,以克制自身欲望来换取“大人哲学”的成功,进而以此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前进的动力 --- 这样的逻辑非常脆弱,越来越乏力。被人为忽视的食欲,色欲,物质欲并没有消失,而是积累成为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阻力。当成就感的回馈不足以填补这样的落差,“大人哲学”的价值观就完全崩溃。

如果阶段性的成功可以维持心理平衡,执行者往往忽视阶段性的休整或者物质奖励,因为他将物质欲望等同于堕落。“明天的幸福”即使来到了,也会被视若无物。他会转向进一步更大的目标,在他看来这是距离理想更近一步。这种逆反生物学规律的行为,如夸父逐日。

个人认为,极端节欲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量的枯竭。以乌托邦式的精神力量支撑,不能满足人动物性的需要。

应当承认的是,对物质欲望,生理欲望极端节制的人,同时也在毫无节制的纵容自己的精神欲望 -- “大人哲学”,以及荣誉感,成就感。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保持与众不同的精神支柱,才是不可放弃的,甚至成为一种癖。这必将是不归路。

“大人哲学”就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坚持这样的哲学,就是以自身的行为彰显此哲学的伟大,就是忽视甚至牺牲个人。这样的本质,和“小人哲学”绝无交集。看来只有“小人哲学”才是活路。。。

未必。这两种哲学自古都不乏成功者。“大人哲学”的命门就是不要想当然,不要极端节欲。有节制的去操作,会走向成功。

希望听到更多人的评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之!

这样结合自身经历的评论太有分量了。这会儿有点忙,晚上回来跟您继续讨论!

家园 也有幸读到这样的回复,小花一朵聊表谢意。
家园 从老一辈的“节欲”情结说起(七)对节欲者的心理摹写

  节欲者从小就是好孩子,相对那些自由放任缺乏管教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往往知书达礼,谦逊睿智,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自制力和耐心。他们依靠努力和审慎不断赢得老师家长和同学朋友的夸奖,所有人都喜欢跟他们相处。

  节欲者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控制欲望上,对眼前利益从不会采取寸土必争的态度。少年时的成功经验告诉他们,不吃眼前亏,难当身后任。

  他们重视人情和口碑超过利益,遇事总是他人优先,难得为自己考虑。他们看着那些贪婪的自私者吞下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然后暗笑这些人目光短浅。

  节欲者从来不敢跟一个人真正决裂。因为节制,他从不会或者很少从利益的角度去衡量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而且由于长远价值观的作祟,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人对自己都同样重要。所以他背负着人情包袱一日不敢松开,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妥协退让。而放纵者便利用这一点反复的敲诈他们,直到筋疲力尽。

  节欲者的理性公式是越节制=得到越多,他认为今天失去的越多,在将来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于是公式变成了失去越多=得到越多。他在节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去不复返。

  一个节制欲念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现实。无论它有多不好,他都没有强烈的动机去改变。因为他相信未来,相信有朝一日上帝会证明他是对的。

  直到有一天,现实让他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了。他所依赖的生存策略不再有效,而那些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纵欲者却活得愈发滋润。他醒了,他想要改变。

  节欲者最缺的就是满足感,所以他不断重复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但越重复越不能满足,因为他的身心从没有真正放开过。得到的只是负罪感。

  同时,他发现自己早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当他伸出手想拿属于自己的那份时,手指碰到的却是切蛋糕的刀。旁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你不是从来不在乎这些的吗,怎么忽然变了?

  而那些昨日背负的梦想早就成了黄粱美梦。他们把脸一抹,学着贪婪和自私,却怎么也学不像。别人早就以两百迈的速度跑到前面去了。他们颓然发现,自己大概是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人”的。而父母年少时的教诲,现在更像一个讽刺。

家园 深有同感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尤其是大人社会的那一段,深有同感。

家园 【讨论】我的看法是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人”,但也不甘心做个“小人”。最现实的道路是做个“中间人”。

创造价值只是人生的意义之一,会合理获取利益也是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和权利。

家园 【讨论】然而,

内心深处那种不平凡的渴望,卓尔不群的梦想,以及自幼年起便树立的优越感是很难让自己放低自己的。这种矛盾让人痛苦不堪。谁都不愿否定自己,否定过去。

家园 谢谢!

我需要考虑一下再回答你。这样的讨论让我很兴奋 :-)

家园 谢谢!
家园 【原创】每个节欲者心中都住着一个“老大哥”

总有人走捷径去掠夺社会资源。而节欲者循规蹈矩惯了,总希望有个“老大哥”来维持秩序。而在社会公共领域,这样的“老大哥”并不存在,靠道德如此无力,法律又管不着。他们心中的怨愤越来越多。

自律者如何自保,他律者如何节制,靠老大哥行不行,欢迎讨论

家园 从老一辈的“节欲”情结说起(外一篇)我所认识的85后

  由于机缘,本人有幸跟很多85后一起生活。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个性鲜明而特点又非常统一的群体,跟85前和90后都有所不同。

  85后非常的“赤裸裸”。若说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其实80前期也是一样的,但要多很多掩饰。

  比如很多85后的请我帮忙时,常常说请你吃饭。一般我们85前的是事后说请客,或者直接请,大家心照不宣。而85后摆在明面上,我嘴上推辞,心里却很受用,虽然有时不太情愿。

  因为这是一种捆绑策略。上面有人说道85后也会为别人考虑,我常遇到的情况是,一件事情本来与我无关,有人跑来说,这个事不错,你也参与吧,对你有好处,然后不由分说拉我进去。虽然说的往往是实情,但事实是对他更有好处。这种越俎代庖当然让人不爽。

  总结一下,80前期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为别人考虑;而85后是在对自己的有利的前提下,为别人考虑。

家园 这是一种生活习惯

反正也不是不可以满足的欲望,满足一下又有何碍,人活着不就是为自己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