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有时搞数据分析,还不如说道理。我也认真研究过一些数据,如M0、M1、M2之类的货币数据。数据有些可信,有些不可信,有些会让人误解。我们要知道,数据是工具,当用它来说明问题的时候,有时很有说服力。但我反对“数据至上”,对于人的认识而言,数据绝不是最关键的东西,只是一个支持性的工具。实践说明,一些堆砌数据的文章,只是显得“专业”,预测的结果却十分离谱。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数据攻击”对象,许多人的专业就是胡编胡凑各类垃圾数据,说明中国是如何的落后、邪恶、扭曲。为此,一方面要揭穿这种卑鄙的伎俩,说明垃圾数据是如何胡扯的,我也干过,但这只是被动防御,一个烂数据人就得忙半天,防不胜防。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通过讲正确的道理,提升人们的认识,提高对垃圾数据的辨别力,将垃圾数据制造者打成脑残。
现在,应该说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忽悠人风险高了。但还没有正本清源,中国的数据体系既不完善,也还没有话语权。所以,即使没有可信数据,就靠逻辑讲道理也是很重要的,也是讲得通的。这不是否认数据的重要性,如果有M0、M1、M2这样的可信数据,我是愿意使用的。只是当数据不足时,我认为也有办法说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而且能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思路,这就很了不起。
分歧在于,我还有其他人,思路和角度与政委不同,对于他论述中的某些假设不认同,结论当然也就不同了。对错还要看未来的结果。
存银行,通胀一来毕生积蓄买不起几袋面的可不是先富们,那是屁民。先富们的资产可是实实在在控制生产的资本,越是通胀先富们越富,越是通胀贫富差距越大。我记忆中通胀的影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可以说陈大和葡萄等等这些大牛的存在,成就了西西河的欣欣向荣
换句话说,人的思维再怎么宽广,也不能全面超越他的阶级和时代,我们要承认陈大的判断也是可能犯错误的,所以我们越是相信陈大的观点和判断,就越要搞清楚后面的逻辑和论据,盲目的吹捧应该也不是陈大所希望的
当然,我不是说你盲目的吹捧,只是觉得skywalker J的问题提的很好,补充了陈大思维上欠缺或者有但只是没有给我们看的一些环节和观点。
关于外国投资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数据水分实在太多,相对来说他们还比较有根据,或许是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假如我们能解开里面的利益和立场,修正他们的数据以后再为我所用,或许比什么数据都不看要好一些
你这段说的真到位啊
想起上次老广用很长很长的文章去解释流传很广的公车消费和政府开支的数值的不正确支出
而网上类似的数字还有好多好多,写那些数字的人只需要找一个符合自己先入为主逻辑的,然后引起共鸣就可以了。
拨开迷雾的确要费12分的功夫去辩驳,虽然技术性击倒很有力,但毕竟这样做耗费的心力太多,费效比觉得差了点。
当然也会有很多讨论集中到为啥会引起共鸣身上,这个问题就深了
陈老大的小道理战术应该是不错的方向~~
说理也得讲究个以事实为依据,不然,那就成了歪理了。
敢问一句,说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很强大,对地方的财政状况了解多少?政委可能是江浙一带人,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有一些财力确实很强,可别的地方呢?俺老家是北方粮棉主产区,家里亲戚在地级市负责财经口的还有个把,那财政账本是个什么鸟样,你可以想象一下。县级政府盖大楼明火执仗地赖账,承包商哭都没地方哭去。对于这些没钱的地方政府来说,你让他搞“大政府福利社会”、用干部考核逼着他去搞基建投入,或者中央投资叫他出钱去搞配套,那他的办法无非还是“盘剥”二字,增加税赋,进一步损害地方经济活力。现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明明成本较低,为啥企业家不去哪儿投资?无它,盘剥太甚,用官面上的话讲,就是产业环境不好。
借用司马光一句话,“天地所生钱财万物,不在民,便在官。”这话当然有失片面,但在你掌握了五维科技造物术之前,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从金融到原材料,政府方面支配越多,民间所能支配的就越少。民间微观经济健康发达,民间有钱,国家才能富足。要是每年80%的投资就能把经济搞好,那我们弄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就成了扯淡么?
为什么要扯数据,因为不扯数据不知道形势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我个人的感觉,国内经济现在的一些问题,根子上要去考虑多年来国家影响和直接支配的投资占比太大,没有让民间经济形成良好的微观循环。简单举个例子就是国民收入100块钱,要是70块钱通过各种渠道拿走去投资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就只能占30块,你说咱不从民间抽血,印钱解决问题,短期也许对头,但是看长期,经济学上讲货币是中性的,“蜜”变成“水”流遍各个角落之后,抬高价格,结果还是一样。近10年来,或者近20年来,M2增速比GDP增速高多少个百分点,这数据很好找,相关论文也有一箩筐。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就是投资占比过高,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货币乘数小,因此一块钱所能支持的GDP增长就低于通常水平。就是说投入的资本不能产生合理的收益,国民普遍的消费水平也没有随着资本投入而成比例增长,这种错配积累下来,不能生利的资本投入就会向坏账演化,需要国家财政用隐形债务来承担,而国家的债务扩张实质是信用创造,导致货币扩张,增量货币产生出来之后呢,照样按着扭曲的分配比例去配置,继续错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经济部门热的像火焰山,有些经济部门冷的像南极冰山,就是货币供给过多同时很多领域供需错配的结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是什么呢?70年代发明出来的词汇——滞胀就在前面等着。借用政委的格子论,你往“松松”那边爬,过剩的货币立刻把那些“热”的部门泡泡吹到天上去,你受不了了往“紧紧”那边爬,“冷”的部门直接死掉,搞出个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来给你看。现在这个迹象还不明显么?
所以中央现在的口风,从“保增长”变成了“调结构”,可见搞宏观经济的不是饭桶,不是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直在关注诸如汽车之家、爱卡这样的汽车论坛,发现许多发帖的车友(新购置车辆的)都来自二三线城市,犹以新婚小夫妻或三口之家(小孩不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居多,由此可以旁证你们讨论的结果。同时也看得出,一线城市受城市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如今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部分超过一线城市。如果国家善加引导,城镇化的分散式城市化完全可以取代目前集聚化的城市化手段。
我这篇就是要针对这个舆论,说明为什么结构性问题这么严重,却仍然是短中期可持续的。对于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存在,以及问题的严重性,我绝对同意。
你如果是要反驳我,应该说明,为什么短中期不可持续了,针对我的论证说明问题。你说,有这些结构性问题,那是在重复旧的观察,其实并没有人要否认结构性问题。
关于地方上没钱等问题,不影响我的论证。有些地方上没钱,是因为中央政府钱投到别的地方去了,总量上政府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
说明一下,我之所以说那样评论陈大完全是说出一直想说的心里话,没有别的意思,大家不要误会。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拍马屁(汗一个先)。我也绝对没有认为陈大不会犯错误。我对某人观点的对错的认知不会受这是谁写的而影响判断。
就这个帖子来说,虎大(虎大也是我极佩服的牛人之一)关于消费增长是通胀预期的结论我是不敢苟同的。就我自己和周围人的消费看不出通胀的预期因素。就拿消费增长最多的汽车来说,没听谁说买车是因为汽车马上要涨价了(或者是鸡蛋要涨价了?)。我所观察到的消费增长因素,还是收入的增加,积蓄的增加。另外,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向好的预期,我认为是逐步显露出来的对消费增长的带动因素。我个人就认为,未来医保的改良,加上商业保险,我不再需要存太多钱养老了。所以,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开始显现威力了。
银根松时,资产泡沫迅速膨胀,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楼市,最后资金溢出到农产品和公用产品(电水油等),传导到CPI,影响人民基本生活(你限价,就是国家出钱,不限价,CPI飞上天,社会稳定就完了),迫使紧银根。
紧银根,资产价格跳水,不仅金融体系的安全受影响,而且实体经济也出问题(本来就是虚胖的),衰退。
目前是把以前老朱的办法放大几倍再来用。老朱本来就是大赌徒,运气好,外面打开局面,内部百姓也没造反,赌赢了,是否现在和以后的上位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如果经济在此期间不跳水的话,通胀也会到的。
就不是我这个三脚猫的分析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可以做到的了。因此,其实我也是感性认识,没有翔实的数据和推演作为支撑的。所以说我的回复大概也就只能提醒政委注意一下,一些你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约束条件(也许政委本来是清楚这些的,只是没有写出来),比方说局部过热的问题,一旦影响到金融安全和(局部的)民生,决策上就不得不从“松松”那个方向往回退,而不是说我能弄到多少钱、多少资源就能放手搞多少项目,这稍微有点像大跃进的思路,还有我们现在毕竟是在搞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很多东西不得不按照通行的玩法来。
举例,国家投资要地方和民间配套投入,后期运营如果是商业公司来搞,也要启动资本,那么这些都需要贷款,今年这8万多亿(到年末也许9万亿不止)下去,一些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向巴塞尔协定的上限靠拢了,需要考虑在资本市场融资,那么国企依靠资本市场搞扩张和规范化经营,中小企业依靠创业板解决融资问题,银行再来融资扩充资本金,资本市场撑得住撑不住,你总不能把这圈钱机器弄不转了。
再者,今年贷款增速超过20%,GDP增速的目标不过是保8,CPI同比还是负的,那账面上看,银行贷出去这些钱是不是就有潜在的风险?至少短期看,资本投入和增长是不成比例的,意味着有些资本投入可能就回不来了,OK,上一波1992年南巡,1996年软着陆,到1998年,坏账就已经搞大发了,这一把如果两三年内商业银行的坏账露头,银行的资本金不过是存贷总规模的百分之几的数量级,多一个点的坏账,资本充足率立刻就出问题,到时候继续用财政注资或财政担保债券冲销的办法去处理,上一波的1.4万亿坏账,十年了,还在那儿趴着呢,评级机构会不会以隐形债务过多为由,给你的主权信用降级?(西方这三大评级机构,只会落井下石,总不能指望它雪中送炭吧)主权信用降级,对机构投资人而言,一是影响信心热钱流出,二是国债收益率就得上升,而国债收益率有基准利率的性质,会倒逼市场利率,等于是你自己不紧缩,逼着你紧缩。
还有,现在美国市场靠不住了,要解决国内资源、产能和消费能力的矛盾,我们在大力培育人民币经济圈,让人民币走出去。那么要让亚非拉兄弟放心大胆地收人民币卖资源,你更得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去操作,要是再玩一把上万亿坏账财政去抗,赤字搞福利和军备(那么庞大的海外利益,海军不能落下吧,海军就是个吞金巨兽),你看人家嘀咕不嘀咕?日元过去没事,因为日元那时候是美元的影子,还有海外资产作支撑。以后美元要是不行了,国家信用问题其实更敏感,更容易引起金融波动。
总的来说我对政委的大局观是很钦佩的,你的几篇精彩文章,都收藏和拜读了。中国这个大象,我们摸到的都是不同的局部,感觉也就不同,讨论一下应该是有益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的视角,依然像那些大棋派
依然看唱多
依然不喜欢向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