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从数据上来说,200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8.9%的同比增长有不少干货,不能说只是统计局干的。
1. 发电量
8月同比增长9.3%,9月同比增长预计超过10%。发电不是搞工业生产就是消费,有真实需求才能上来,一般认为可靠性较高。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受质疑部分原因就是发电量不增。
2. 汽车、地产销量
各种档次汽车都有不少卖脱货的,各厂家都推出了庞大的扩产计划。外资车厂几乎全部大幅增加投资,就靠中国市场打突击。全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而且会一直是世界销量第一。以10万均价计,形成了万亿级别的需求。
地产销量可能要创新高,比2007年还要高了。价格也疯狂上涨,新盘、优质二手房已经超过2007年的最高价。总体来说是量价齐升,9月由于价格太高、供应跟不上等原因,部分地区新盘成交减少。
3. 农村消费
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长16.4%,高于城市增长2个百分点。有理由认为,这种增长是真实的。主要是近几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公路、通信,农村消费有了物质基础,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有显著的成效。在农村上网、买小车都不是新鲜事了。
主要由于这几大项的带动,消费增长还是可信的。万里风中虎认为,消费占了40%的经济增长。另外投资本来就是各级政府的特强项,各种工程疯狂上马,占80%的经济增长,也是可信的。另外的-20%,是出口下滑拖累的。大致比例上,应该就是这个范围。投资拉动是消费拉动的两倍,消费拉动又是出口拖累的两倍。一些机构认为,一二季度增长数字高报了,三季度又低报了。
从各地民间口头传播的公司经营情况看,也有大幅好转,生意有了,利润有了。总体来说,中国有许多明确的经济复苏迹象。世界各国也说经济复苏,但只能说是止跌,报表修复,不那么难看了。真实需求有所反弹,可能是回补库存,还谈不上增长。要说经济增长,还只能看中国。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货币宽松政策打鸡血所致。
对于中国,也要考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由于去年4季度是急剧下滑,今年4季度将同比增长10%-11%,全年报出8.3%-8.4%的增长率。但是2010年能否继续维持经济增长?如果能维持,是不是还得靠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强力扶持,从而种下将来危机的祸根?这个疑虑,目前越来越重。风中虎就认为,经济增长结构性问题很大,数字暂时的恢复,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投资,以及在通胀预期下的民众突击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关的讨论见:
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几乎成了一种定论,而实际上却又发现中国政府总能胡搞胡有理式的来回折腾,将不可持续的日期不断推后。本文试图从本原分析这种现象,给出解释及预测。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什么叫做“可持续”,什么又是“不可持续”?人们会说,房价泡沫不可持续,出口增长不可持续,政府投资一年年增长不可持续。这类的论断往往是出于直觉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论证,有些是对的,也有些可能就理据不足了。象房价泡沫增长不可持续,这个容易证明,涨太高人买不起,总会涨不动的。包括股市泡沫也好论证。出口增长不可持续,也容易明白,中国出口象前些年20-30%这样增长,境外市场几年内就会被占光,外国人也会没有钱了。实际房市与股市泡沫、出口都遇到了不可持续的问题。但政府投资却一直在增长,甚至暴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增长数字,至少现在还没有显出不可持续的样子。
从原理上看,中国政府的投资相当于计划经济,由各级政府计划各种项目,并组织力量将其完成。完成项目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朮资源,对中国政府都不是问题。人力上,有足够的工程师、劳动力。物力上,有全球资源可以用,土地供给等政策配套也不是问题。财力上,境外有足够的外汇,境内只要敢于印钱贷款不怕没钱。技朮上有些限制,但也在通过引进、自研等手段不断突破这些限制,技朮上成熟的项目已经有足够多。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政府不管不顾硬是要搞项目,还真找不出办法来限制它。只是这样搞,会显得很不对劲,是一种很不正统的发展模式。
由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搞项目的能力已经是世界最强,领先其它国家一个数量级。这种能力的顶峰我认为理论上有两个限制:
1. 境外资源
财力问题到不是太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没钱去买资源。美元或者别的外汇崩溃了,可以上人民币。但是别的国家会不会不管不顾地把资源卖给中国?这个不好说,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实力决定。我认为是有限制的。目前资源涨价,还算是经济问题,收购时才有政治角力。等以后中国买资源再多下去,可能就会有钱也买不到了,或者有钱人家也生产不出来。需要去抢别人的资源份额,会出什么事不好说。所以,我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危机是好事,应该索性把全球经济危机当基本面发展经济。“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就等于为中国的境外资源占有率挪出份额,是短空长多,对应中国政府投资的可持续性。
2. 技朮限制
技朮可以支持的项目搞来搞去差不多了,中国可能会比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还要好。目前已经有局部超过发达国家了,2020年平均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应该是合理预期。这以后到2030年可能有日本式的困境,日本在国内搞基建没啥用了。河道全铺上水泥,bridge to nowhere。中国长期来说,也会面对这个问题,但现在还谈不上。以后搞环境整治就大把事。我把这归类于技朮限制,因为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实也是有大把事可以做,只是技朮不行。例如可控核聚变、太空开发、智能机器人、个人飞行器,真要搞得出来,还怕经济不发展?
除了这两个限制,从原理上来说,我认为中国政府搞项目是可以持续增长的,至少在中期来说没有问题。现在要说有限制,就是思想上还是转不过来。国际上会攻击说是邪路,国内宏观调控紧缩舆论时不时就闹大。央行看着难以置信无法想象的货币数据,40万亿贷款,M2近30%的增速,本能的就想把它弄得看上去“可持续”,胡扯了个17%的目标。但说来说去,又说不出各地政府的项目有啥不好,当初铁本被弄掉真是冤死了。发改委能搞掉的项目早就搞掉了,有充足理由利国利民利地球的项目都搞不完。
总的来说,现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怀疑情绪出来了。宏观调控名声有臭大街的趋势,不得不转进,说法在往回退。真要是说得过去的项目,用货币指标是限制不了的。最近我看温家宝已经有想通的迹象。其实真的是很无聊,就这么点破事,以前就是没想通。多搞些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是很好的政绩,科学发展也完全说得过去,搞调控紧缩却弄得一头包。通过经济危机的教育,想通应该不难。
综上所述,在政府投资这一项上,中国已经完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朮上的准备工作,在思想上也即将突破。在以10年计的经济上升趋势中,我对政府投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至于在货币数据上会弄出什么古怪,这是一个有趣的事,但改变不了这个趋势。货币数据再洪水滔天状,政府投资都会越来越多。
2009年的经济增长数据证明,政府投资能够占经济增长的80%。这事实上等于,不管境外经济多么悲惨人间惨剧一样,中国只要下定决心猛搞政府投资,经济增长就是可持续的。经济数据、货币数据会非常古怪,但我们肯定会看到政府做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超级项目。当然可能某时政府高层神经紧张,开个会说货币数据都成这样了,通胀要完球,搞起紧缩,政府投资会压下去,经济增长会失速,正如2008年的情况。恶果一出来,又会得到纠正,紧缩只会是短期现象。也可能吵来吵去根本没有紧缩。
其实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投资猛打猛冲的精神是有的,只可惜条件不具备。人力、物力、财力、技朮全都有问题,闹出了很多大乱子。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来了,短中期又没了条件限制,中国政府投资的威猛时代已经不可阻挡,会是地球经济最亮点。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只是这次用新三座大山代替了精神鼓励。目的还是要公民们多干活少消费。
越来越相信,通胀是先富的敌人,老百姓本来就没什么钱,甚至都是借钱花(房奴),又怎么会有多少存款去贬值呢。完善社保医保,再用房产套住,逼着大家不得不把钱花光而减少存款,在物资过剩的年代,通胀没什么可怕的。
事实上感觉这段时间国家主要也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根本目标是逐渐打开内需,发达国家的市场没什么搞头了,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期,都到了玩手机玩动漫玩游戏的地步了,实物经济增长会越来越难,必须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勤劳的东亚市场(包括中国大陆)是最合适的目标。
随着国内医保社保不断完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具体要看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毕竟国内的物质需求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关键是处理好就业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现在最怕的是以高价不动产来抽空储蓄的计划实施过头,对消费产生抑制的反作用就不妙了,怎么平衡这个指标还要看宏观调控的智慧。
请教陈经,如果07、08年初老温不刹车,继续保持火上浇油的趋势,比如维持股市六千点不变,那么08年末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的损失是更大还是更小?
你说到了铁本。确实。铁本很冤。当时的宏调也许错了。(更失败的例子还有05、06年的全国大缺电)。那现在呢?你能否谈谈现在的钢铁业?该不该宏调呢?钢厂投资的欲望可真不小啊。现在是中央压住不批而已。宝钢的湛江工程,武钢的防城港项目,这都是你说的、名副其实的大项目,大手笔,已经被暂停了。以你的观点,这些项目该不该被停掉呢???包括多晶硅之类的。
产业结构一定要调整。那怕速度影响一点,也要做。
落后产能才是不可持续的!
消费可以分为两大块,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政府消费的可持续性容易确认,应该没有疑问。往坏里说,哪怕是胡花,政府也有越来越多钱胡花。往好里说,各种社会福利投入,显然正在不断增加。政府消费,主要是政府机关维持费,以及社会福利两大块。
从原理上来说,政府消费能力与政府能够控制的生产力相关。中国政府直接控制的生产力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最高的,财政税收等货币数据相当于办手续,没有本质困难。正因为中国政府是以直接控制为主,所以也不依赖猛发国债、央行包销国债、货币国际化坑外国人之类的间接手段,相关数据是地球上最健康的。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达100%的不罕见,60%算少。印度银行资产的25%被要求拿去买国债,并列为十分健康的资产。中国国债占GDP就只有20%左右,算上地方政府城投公司之类的隐性债务5万亿,也就30%。
真要以后搞起大政府福利社会,财力上办法很多。这一点意义重大,它说明政府有能力持续提升社会福利基准,提高生存底线。这些年的一些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趋势。免农业税、增退休金等等,社会福利水平是明显的上升趋势。从舆论来看,社会底层生活水平有提高,找工作时议价能力有所增强,对政府的感觉有好转。底层往上一些的群众感觉不好,因为社会福利层次还没有上到这一层,这也是正常现象。社会运行原理就是如此,政府会优先给底层民众福利。
政府机关的维持费,包括军费及教师工资,近年来有相当厉害的增长。军费、公车消费等数据真假不知,但看各地政府部门的门脸、行事,看陆海空三军的装备就知道了。政府消费离美国的水平还差太远,军费就小一个数量级,公务员比例也不算高。结合福利投入增长趋势,政府消费不断可持续增长是可以预见的。
政府消费其实就是养人,养官员、军队、教师、退休人员,也让底层民众温饱。生产力在发展,养得起的人就多,养的水平也会提高。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养人就不是大问题,不会拖累经济发展。以后人口红利消失,老人增多,养人负担就重了。但这总是十几年以后的事,短中期还是劳动力充足。
(待续)
就是国家的信用是无限大的,包括人民币以及国债(地方债),而且不仅对内,也对外。
只有这个假定成立,经济才可能如政委所言,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差了,印钱发债搞项目刺激,有了坏账,国家再打包销帐,一切都能抹平。
事实当然是国家的信用不可能是无限的,一定是有边界的,越了这个界,就会全面完蛋。这个边界在哪里,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如果国家是按政委的思路玩,那么早晚能试出这个边界来的。
日本与意大利,国债比例比中国高得多,好象也没有事。中国政府债务是不是在向这个边界发展,都不是肯定的事。财政状况好的时候,国债都发得少了。相比其它国家政府,可以事实当作无限信用。
穆迪负责美国评级的首席分析师史蒂文·赫斯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的3A评级并非牢不可破,如果美国政府在未来3年至4年间无法将赤字降低到“可持续”的水平,其信用评级将“面临危险”。
目前,穆迪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仍然维持在“稳定”,表明未来18个月内评级不会改变。今年5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英国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曾一度引起市场对美国可能也会遭到降级的担忧。
日本的:
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4月16日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这是日本自1999年2月失去AAA信用评级以来标准普尔公司第三次下调对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
标准普尔公司有关专家指出,日本政府和银行无力处置数万亿日元的不良贷款,很可能威胁日本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这是下调评级的主要原因。如果日本政府仍然维持现有的经济政策不变,对刻不容缓的结构性改革久拖不决,继续无视银行坏帐增长问题的严重性,标准普尔公司很可能在6个月后再次调降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
这次降级使日本成为西方七国集团中主权信用评级最低的国家。目前,日本的本币评级也降到与捷克和以色列等国同等的水平。有报道说,受标准普尔公司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美国另一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很可能也会下调对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
因为我看不到“分析”在哪里。
远不像您以前那篇“把中国的钱算清楚”里面翔实的数据分析。
关于中国的实际公共债务总额,去年上半年花旗估计的数据是GDP总量的70%(链接),这个数字虽然低于美国日本,但与欧洲主要经济体相比并不低,德国和英国都是60%左右,法国最新一期数据是73%,意大利高些,是110%左右。2008年的统计,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國家公共債務規模占GDP的80%,这里面美国和日本两个大头占了多数,除了印度公共債務也接近80%,泰國、台灣、韓國都低於40%。要是跟差等生比,我们确实还有增加支出的空间,但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些个公共债务占比较高的国家,其经济活力是相对较好呢还是相对较差?这里谁是果谁是因很难说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国和西方比国债没有可比性吧,毕竟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手上都有国有企业和银行,这些国有企业和银行的利润不可能都进了政府的小金库吧,我想这是中国国债占比低的主要原因。
当然楼上的边界说也没太大意义,中国是有强大内循环的潜力的。换句话说,没有能源资源问题,当今世界大概只有中国可以关起门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