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代人写古诗的尴尬 -- 人间树

共:💬30 🌺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现代人写古诗的尴尬

最牛满分作文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我也凑热闹说上两句。评分我大概给80分左右--同时要承认的是,如果让我自己在考场写一篇同题诗歌,我达不到自己的及格线。

重要的是,现代人写古体诗,算得上是难能,却未必可贵。虽然我自己写作古体诗难能,但并不能因此放弃评价标准的可贵。

下面以最牛作文和江城兄作文的问题具体来说。

首先,由于时代相隔,文言已经不是我们今天使用的

语言,大家用不好这种语言是正常的,用得好反倒有点奇怪了。

例证:

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牛

与起义军没有瓜葛的老百姓可以见而怜之,而革命党人不能见而怜之,就象卫生队去抢救伤员不能叫见而怜之。

时间仓促,部分词句浅陋,实在令人见笑。但本人能保证韵脚都是对的。

见笑,意思是让大家笑话了。令人见笑不对--见笑见笑,贻笑大方,或者说令人发噱都可以。

第二,由于文言本身不能在日常生活而只能通过阅读来习得,在作诗时袭用前人佳句在所难免。

例证:

最牛诗歌共51行102句,大约20来句明显袭用,20%左右。

江城作文44句,

金樽清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跳梁小丑谁殄灭

直接引用,大概10%左右。

另外都有些半句袭用,如断鸿声里,炮声隆,折戟沉沙之类。

第三,前人的佳句并不是为今人引用而作,引用时如果不加妥善处理,很容易造成文气不畅,甚至辞不达意。

例证:

最牛作文: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原句本为长夜难明赤县天,以长夜形容中国的时局,

改动后多出个赤焰无所指,有一脚踏空的感觉。

也许可以辩解为,用赤焰难明来形容黑夜之黑,连赤焰都无法照亮。

但是,我们不是总说一盏明灯照亮黑暗吗?

这里的改动毫无必要,倒象是记忆错误,把长夜错记为赤焰。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皇祚不复,用于政权覆灭,无法延续的情况。

如杜甫的运移汉祚终难复。

诗中列举的种种国耻都是清朝尚未灭亡时发生的事情。

考生把祚理解成了运气,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考生还是很有想法的,李鸿章原句本为三百年来伤国步,是指满清立朝三百年。

而考生可能认为,在1840年之前国步稳健,无须感伤,只感伤1840-1901的六十年。

这个想法无可厚非,原句也并非不妥,可以理解为感伤三百年来国步从稳健到踉跄的过程。

但这里他忽略了下一句八千里外吊民残,这是李鸿章对割让台湾的哀悼。

这个内容应该在前面写甲午战争的内容里包括了,而不该放在辛丑条约的位置。

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李鸿章并不以年代为序描写史实,而是在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

他这样写毫无问题,而考生这样写问题就大了。

而且,这两句在李诗那里,主语是作者自己。

而在这首诗里,变得没有主语了--谁在感伤?

李鸿章吗,他是怎么出现的?

考生自己吗,时间上不对--六十年来,只能是从现在倒推六十年。

江城诗歌:

清廷失政年已久,不意强敌夜磨刀。

金樽清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后四句出自《春香传》,用在这里原本很好,但是与上文衔接不好。

上文在对比清廷与强敌,后文却只铺陈清廷,成了剃头担子一头沉。

简单改法,是把上文两句顺序调换,让清廷失政连接后四句。

复杂一点,是把后四句清廷与百姓的对比改为与强敌的对比。

跳梁小丑谁殄灭?倭人迷梦终获嘲。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其一)

林则徐

送我凉州浃日程①,自驱薄笨短辕轻②。

高谈痛饮同西笑③,切愤沉吟似北征④。

小丑跳梁谁殄灭⑤?中原揽辔望澄清⑥。

关山万里残宵梦⑦,犹听江东战鼓声⑧。

这里林则徐自问小丑跳梁谁殄灭,随后自答:我久有澄清之志。

要紧的是,小丑尚在跳梁时才能有此一问,积极地表示舍我其谁的气概。

而江城是站在倭人迷梦终获嘲的时间点上发问,这个问题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第四,除却前人成句,不但佳句难觅,就连句子写得通顺,正确都并不容易。

例证:

最牛诗歌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君作为第二人称,只能用于单数。

用于复数,必须说诸君,其他第二人称如公,卿,也是如此,须说诸公,众卿。

江城诗歌:

为公新祭数杯酒,如血酿得好葡萄。

单复数问题。

纵有丹心昭日月,聊以碧血励同袍。

在语气上纵和聊是不搭配的。

兵家胜败虽常事,天数已定覆灭遭。

覆灭遭明显为了凑韵,太过生硬。

试想当年黄海上,天色如墨浪嘈嘈。

试想用于假设,不用于回忆。

最后说说最牛诗歌的最大问题--跑题。

这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他从诗歌到序,后记都以文言写就,为什么标题却是现代汉语?

如果用文言,应该写成 过烈士陵,谒烈士陵,这些题目绝不会强调门口。

为什么考生不这样写,而要全身古装却头顶贝雷帽?

站在....的门口,这个题目是很考究的。

正常情况下,应该写尚未进入某个地方,某个状态的憧憬,不安,担心,

也可以写成,即将离开某个地方的留恋,徘徊。

关键在于:门口意味着进的即将发生或出的最终完成,都暗示着某种重要的状态改变。

这个题目不适合用来写普通的参观感触,因为参观感触不应该发生在门口。

考生的诗歌明显写于2008年,大概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有袭用都没有问题,但可怜越女夜夜哭这种新时代的句子都能被袭用,可见他的确热衷于古典诗歌写作。说这首诗是当场创作的,我只信一半:大部份是早就写好的,只有 止于其门 和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才是考场上为了切题而写上去的。

家园 您说的非常对,给您送花

60分钟作诗是有些仓促,我许多地方表达不周。虽然我自己底下又改了几处,可还有些习语错误被遗漏,我会吸取教训并订正。

不过,具体到“引用”他人诗句的问题,您是第一个表达出来我引用了林则徐诗与春香传的。再和您说几句,我那诗头两句是改自刘公岛纪念丁汝昌的题诗,而“英风浩气”这一句是来自于前人对左宝贵的评价。

我这样做呢,是响应飞马兄的号召。他说:“既然‘抄袭’是如此简单方便的事,我也想请江城等几位花一个小时练练手嘛。我决不吝惜鲜花与掌声,称颂与崇拜……”

家园 送花了事。现有执念再评文。
家园 江城的完全原创么

哪里有什么借用的句子?偶一句都没看出来。

叫那些高考改卷的语文考试来看看,偶就不信他们能看出来中间有借用别人的句子。

家园 我没看完楼主和楼下的,就知道你这个丫头又小心眼了

那个啥,那个啥

哎呀呀,不行了,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

家园 江城兄再入

不过,具体到“引用”他人诗句的问题,您是第一个表达出来我引用了林则徐诗与春香传的。

这是不是说这种引用技术含量很高?

其实考生的引用含量也不低吧。

我这样做呢,是响应飞马兄的号召。他说:“既然‘抄袭’是如此简单方便的事,我也想请江城等几位花一个小时练练手嘛。我决不吝惜鲜花与掌声,称颂与崇拜……”

为了表演‘抄袭’能力,写出一场辛苦一场梦这种话来,又何必呢?

改过的段落好了很多,尤其清廷失政与强敌磨刀的分离的思路值得称道。

但具体的问题还不少:

忍将巨舰换楼阁,不意强敌夜磨刀。

换者不忍,忍者不换,将巨舰换楼阁的当权者是没有忍的感受的。有忍的感受的是

那些清醒者,但换的决策并不是他们作出的,这和柳永的情况不同。

覆亡将至非战罪,毒药吞枪且作醪。

毒药吞枪难以理解

一场辛苦一场梦,一阵悲欢歌离骚。

谁的辛苦谁的梦,离骚怎么能用在这里? 一阵悲欢,谁的?

跳梁小丑谁殄灭?倭人迷梦终获嘲。

如果坚持要问,就必须作答,林公如此,不知细叶谁裁出,座中泣下谁最多,也如此。

特殊疑问句,必须给予特殊疑问句的答案,不能象现在这样。

要么改为:

小丑跳梁终殄灭?倭人迷梦只堪笑。

中华人民剑出鞘,阵斩日寇慰同胞。

中华人民生造度太高,现代汉语中仅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这应该断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不是中华修饰人民,而是人民修饰共和国。

阵斩,应该用于特定对象,强调他的死不是病死,不是乱军践踏而死,而是正面交锋斩于马下,总是由于这个对象的特殊性,才使得阵斩有值得宣言的快意。

阵斩泛指的日寇是不合适的。

百年飞逝思先烈,可赋一首安魂谣。

可字无力。

为汝新祭数杯酒,如血酿得好葡萄。

汝字在语气上不合适,一般用于长辈对后背,尊者对贱者,有呼喝之气。

另外这句

空有丹心昭日月,聊以碧血励同袍

空字改得不错,但聊字无力,可改为剩以。

家园 咱们再商议一下

老杜《丹青引 赠曹将军霸》中有“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诗句,在此处“忍”作“怎”解。所以“换者不忍,忍者不换”的理解是错误的。

“毒药吞枪”,北洋水师将领自杀,有吞鸦片者,有举枪自戕者,简化一下,便成此短语。

离骚一作离愁解,但另一解释作“遭忧”。《离骚》全诗表达朝廷腐败,忠臣不见用而被贬斥,心怀痛苦,决意在本国死去的主题,其实与北洋水师末路时的情感是相通的。我认为这个不算错误。

诗中有问句常见,不见得必须作出回答,比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而在句末用笑字的话,就犯了我一再强调的平仄大忌。

其他的我再想想。所谓诗不厌改,就是这个道理。多谢指教。

家园 给你们两个一路送花,本不想冒泡,

但得了双宝,只好留个脚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1

在此处“忍”作“怎”解,不确,其实是竟然忍心之意。那个忍是在强调,而没有丝毫问句之意。

但这的确可以证明你的用法成立。

我放弃原来的说法。

2

毒药吞枪且作醪。

太生硬。

为什么不服毒吞枪呢?

又是平仄?

我不赞成为了平仄牺牲文意,从东坡到主席,曲子束缚不住的多见。

3

离骚一作离愁解,但另一解释作“遭忧”。《离骚》全诗表达朝廷腐败,忠臣不见用而被贬斥,心怀痛苦,决意在本国死去的主题,其实与北洋水师末路时的情感是相通的。我认为这个不算错误。

一场辛苦一场梦,一阵悲欢歌离骚

这句太轻,用来形容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倒还满合适的。哪里来的悲欢?

离骚仅仅表达不被信任则远离政治,离群索居。向来没有人把不愿做俘虏而自杀的行为用离骚来比拟。

诗中有问句常见,不见得必须作出回答,比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而在句末用笑字的话,就犯了我一再强调的平仄大忌。

这就得好好商议一下了。

你举的例子都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样的还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而跳梁小丑谁殄灭需要回答,如果要处理成不需要回答的,可以改为:

跳梁小丑能不灭?

对比一下,你应该能分辨出来为什么原句是必须作答的,因为你的下文。

如果对跳梁小丑谁殄灭句不作答,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

概叹国事糜烂,

跳梁小丑正在猖狂,而无人出来力挽狂澜。

家园 顶着锅盖插一句

我喜欢这种境界:有丹心昭日月,以碧血励同袍

本想用歃,这个字好怪

偶是打酱油滴

顶着锅盖下

家园 给人间树兄献花

也兼探讨一两句。 我同意现代人写古诗是尴尬的, 而且,我还要问, 为什么要写古诗(旧体诗)呢?难道就一定是古诗才叫诗吗?所以我不提倡搞古诗,我的思想是换一个角度,就是怎样把文言文包括古诗里的精华糅合到现代汉语里,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毕竟,文言文是死了的语言,也没有必要把它复活,但是我们巨大而丰厚的文化遗产却又积淀在古文里面,所以继承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比如说,古代文献里有诸多的成语和佳句, 我认为应当十分的鼓励把这些成分归作现代汉语里的词和短语来直接使用或化用(使用方法我还没有多少经验可谈,但是我认为可能性很多),这些成分经常能够非常准确而优美地表达异常微妙的意象, 对于丰富语言大有裨益。成语已经用得比较多了,但是还不够,佳句则更加不够。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不赞成人们轻易地把使用前人佳句归作抄袭行为。

家园 人间树是个好语文老师!
家园 高中生的水平和欣赏能力似还不够达到您所希望的程度

古诗古文的形式华丽,卖弄一下会显得很帅,能够满足高中生少年心理;同时他们和评价者的欣赏能力可能不足以使其区分佳作和劣文,比如这篇作品,虽然咱们会认为它写得不算好(当古诗来欣赏简直就是臭不可闻),但是高中生、语文教师(从全国范围看不知质量能否保证)或批卷人(有些是从师范院校找的大学生研究生,质量良莠不齐)未必会有这个感觉。

同样由于欣赏水平和虚荣心的原因,直接使用化用短语,做得好的,在我们看来可能会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悠长,但是在学生和教师眼里就可能与其它短语一样平常无奇,分数不高,不出彩,不帅。

返璞归真的文章就更难出彩了。现代文写得好的,常需要有扎实的底蕴、清楚的头脑、丰富的人生经验,比如毛泽东的文章,那质量是真高;同样由于上述原因,高中生以其认知和年龄,未必会来得及达到浮华脱尽的层次,向这个方向努力;即使向这方向努力,未必会得到良师指点;即使有这样文章写得非常好的学生,文章混在成群良莠不齐的考卷里,未必会脱颖而出。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没办法的事。

家园 我和你想得一样,为此,我感到很高兴。
家园 给人间树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