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明月说明朝亡于白银不足通货紧缩...... -- baumchen
赋税也没多少,以往两百多年,官田的赋税,只有百分之十,民间地主的赋税,最多也就收百分之二十。后来开征三饷也才到百分之四十。当然,个把地主恶霸除外。
既然有灾荒,朝廷为什么不赈灾呢?
答案很简单,没钱。
此前有个经济学家对我说,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没钱。
我表示同意,财政赤字太多,挣得没有花的多,最后垮台。
但他看了看我,说:我说的没钱,不是没有收入,是没钱。
简单地说,没钱的意思,就是没有白银,没有白银,无论你有多少经济计划,有多少财政报表,都是胡扯淡。
举个例子,陕西受灾,朝廷估算,要赈灾,必须一百万两白银,但是就算你把皇帝的圣旨拿到陕西,也换不来一两银子,因为没有白银,所以无法赈灾。
这个。。。。。。
汉朝唐朝的皇帝貌似也没多少白银吧,人家好歹还知道把老百姓换个地方,或者自己跑到洛阳就食什么的。
前一阵子还挺期待明月如何写袁的,一转眼,写完了,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接下来又看到了祖大寿,好一个浓眉大眼的。。。
汉是不缺金银的,金属货币的问题后来才出现.唐的时候,有把老百姓换地方吗?安史之乱前皇帝呆洛阳那都是以天来计算的吧,安史之乱后,唐皇自己都是傀儡,跑来跑去那也是通常事情,与经济无关吧.宋就要大量发行纸币,外加什么东西都来折银了.
实际上人类就根本没有能够解决实物货币如何挂钩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只能大笔一挥,纸币与黄金脱钩了事.明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信用货币,要不出问题才是怪事了.
起码写袁的时候,明月先生 尽可能地回避了争论。
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南美的白银在明朝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真正建立了银本位制。
问题在于明朝落后的财政体制,黄仁宇的作品写了不少。
宋朝一样没有银本位,再往前的汉唐银子只会更少。
明月的这个观点让我觉得很皮相。尤其是不能救灾是因为白银匮乏简直是荒谬。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刘统在《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列举了种种理由,比如
......
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
......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
......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
也是让人觉得皮相。
哦,对了,刘统也说:
我忽然想起明月笔下的崇祯皇帝
一,宝钞到了朱棣那时候就彻底信用破产,基本是废纸
二,铜钱铸造量,近三百年的铸造总量赶不上宋代两年的铸造量
三,白银无官方法定地位
很大程度上,明朝白银的大量入超其实是因为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无能和不作为造成的。而外界白银输入的波动对明朝经济的冲击也因此被大大的放大了
可为推荐,不过翻译实在太差。
中国不大量产银,通过海外贸易,从美洲和日本大量输入白银,同时出口丝绸,茶叶,瓷器,完成国际贸易大循环。
由于没有现代银行和发钞制度,进口的大量白银都变成压箱底的货色。市面缺少通货,造成通货紧缩。最终政府财政垮台,财政破产和军事失败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清朝,民国都碰到这个问题。白银外流造成国内通货紧缩,一直是近一百年中国财政的最大问题。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失败,也是财政破产和军事失败相交织。
基本结论是:唐宋的财政体制是扩张性的,明清的财政体制是收敛性的。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明朝的货币发行量非常小,比宋朝少得多,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很低,也缺乏宋朝的转运使之类可以掌握大量经济资源的机构设置,导致中央灵活调用资源能力的低下。
日本和美洲大量涌入的白银都被华丽地无视鸟……
去了。
如果说明朝末年的白银流通不足,那么怎么能支持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没有交换手段和本位货币,这样自发形成的市场经济怎么也高度发达不起来啊~~
明末的时候地区发展不衡,东部沿海非常发达,西部落后。而中央财政入不敷出,一旦西部发生灾荒,中央也无法搞财政赤字去赈灾,不动乱才怪,加上努尔哈赤在北方作乱,真是内忧外患啊。
从国外来的白银,基本都是东部沿海赚来的,流到西部去的很少,而政府税收又非常低,连军饷都发不出来,这如何是好?
就现代来说,东西部不平衡的问题也很严重,如果没有中央的西部开发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长久下去,那也是要出大问题的。
明朝为啥最后老没钱?一方面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兼并,不纳税的王府田、官员田不断增加。财政焉有不垮之理。开始怀疑明月的明史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