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 听老外说中国的事儿真怪 -- 子玉
西方有工业化打下的经济基础,可以补贴农业,中国在很长时期内没有,还要靠从农业上抽血补贴工业;
西方的可耕地/人口比能和中国相提并论吗?更何况,中国的总的可耕地也少得可怜,直接生搬硬套政策是要出人命的;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阻于土地分散?哪来的这个结论?
中央政府刻意维持一个小而均的农业社会?没看出来。真要是如此,把城里人赶回田里,平均一下,还用保八吗?
原来说的是天宝年间的场景——不过后来不是闹农民起义而是出安史之乱了。
现在说的就是能够造成政权更迭的全国性质的运动,所以其他小规模的就略去了。
另外本文不是讨论石膏建材行业,主要是说劳动力过剩可能产生的变故。
就先说一下建材方面啦,这个我比较了解,呵呵
歪楼啦……
你说的第一个条件有了变化,中国工业早就不用农业输血了,开始反过来补贴农业了。所以你说的第一条是不成立的。
不过我对土地流转这件事还没太想明白,到底利大还是弊大,心里总感觉不太踏实。
土地流转就是买卖土地?
请看百度的土地流转
为什么要叫流转,不叫买卖?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际上就是土地所有者不变,还是集体所有制,流转或者叫转让的只是承包权或者叫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这里的承包期实际上就是承包方(从后文可看出是指原承包土地的农民)与村集体签定的承包期,这个期限一到,村集体有权收回土地重新发包。也就是说受让方不能无限期地占有土地,只有在受让期限内的使用权。
流转方式里说的很清楚:
其中,转包、出租都类似出租土地,互换很明显是土地互换,都可以保证在流转期内发包方有稳定的收入,当然收入多少各有千秋。只有个转让(承包权)最接近土地买卖,农民可能只在流转发生时有一笔收入,在剩余的承包期可能在土地上再没有收入。(当然他只要还是这个村的村民,在这一承包期到期后还能在新的一轮承包期中承包土地)所以专门对转让有一条规定:
从上面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应该叫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土地买卖有本质的不同,只要此方法不大变就不会造成土地并兼。当然各地执行会有偏差,但肯定不会因此造成普遍的土地并兼。即使有人用打擦边球,以貌似合法的方法实际并兼了大量土地,政府也可以用合法的手段收回。
另外,在流转期间,除了转让一项条农民都可以每年从土地上获得收入。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即使有相当多的农民因土地流转失去土地上的收入,并且也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有能力救济。
进城工作的农民保障可以同城市居民。
想想每次的农民起义,想想TG是怎样发家的。
土地流转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农村公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
赵紫阳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时,还特别说这个和市场经济不一样,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东.
挂羊头卖狗肉是中国传统文化,流转和买卖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要改"资本主义"不是单方面毁约吗?
所以有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像这种山寨货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除了价格的恶性竞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相同的是都没有了工作。
不同的是正常下岗的还有一份下岗工资,这份工资是由原单位发放的;失业的除了有失业保险的以外只能等救济。
江南的土地兼并程度不高的。北方大地主多。
东汉为什么会形成地方军阀?难道与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无关吗?
唐的军阀割据怎么产生的?难道不是因为受田制+府兵制无以为继,不得不依赖边将私兵,才让藩镇坐大吗?
宋朝从一开始就弱,国家政策一方面,兵源是另一方面,在冷兵器时代,最好的兵源就是自耕农。汉朝亡于军阀割据,军阀是怎么起来的?宋亡于异族,宋朝为什么弱?唐朝死于藩镇,当初为何设藩镇,是因为兵源不足,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兵役制度坚持不下去了。历朝的兴衰都和土地分不开。以历史作例子,要仔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