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由曹操的“鸡肋”是密码还是口令说起 -- 瓦斯

共:💬39 🌺30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由曹操的“鸡肋”是密码还是口令说起

曹操在汉中与刘备打仗,战不能赢,撤退又怕没有面子。下属问今晚的口令是是什么,曹操看着桌上的鸡肋说口令是鸡肋。

杨修听说今晚的口令是鸡肋,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撤退,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大怒,借此机会杀了杨修。

这个故事本身,可能是罗贯中后来演义出来的,我们这里要说“鸡肋”是口令还是密码?

“鸡肋”本来是口令,夜间行走的人,碰到站岗的士兵询问口令时,只要直接回答“鸡肋”就可以通过了,这时“鸡肋”是口令。“鸡肋”本身无密可言,只要被人知道了,就都可以使用它通过。

没有站岗的士兵会问一个夜行人“请回答密码!”这里,很明显鸡肋是口令,不是密码。

但是,杨修通过“鸡肋”这个谜面破解出后面的文字“撤退”时,“鸡肋”就是密码了。

解密需要杨修这样的高智商人才,普通士兵拿到“鸡肋”这个谜面是没有用的,他们想不出鸡肋=撤退。

银行里面让用户输入“密码”的小键盘,其实应该叫做“口令”,只是多数人已经分不清或不去区分密码和口令了。

同时,银行的数字小键盘,只能输入数字,不能输入其他特殊字符,这也就注定了这类“密码”的破解难度(注)很低。通常银行的“密码”是6位数字,无论你如何巧妙地用各种别人想不到的数字去组合,都不会增加这个口令的破解难度(注),它们都是介于000000到999999之间的一个数字,在暴力破解手段面前,它们都是等概的,不存在谁比谁更难破解的问题。(注:原来用密级一词,后来有人说密级有另有它义,就修改了)

这类问题在面对“密码箱”和自行车用的“密码锁”时就很简单了。所谓的“密码箱”往往只有3位数字,不管你如何聪明又狡猾地设置“密码”,只要从000试到999就必然能够打开它。按照概率来算,一般大约只要试500次就可以破解。

当然,人们在设置口令的时候,往往会使用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等来作为口令,或用其中的一部分,使得口令的分布往往不是等概的,也就是说密级降低了,这才给盗窃者提供了容易猜出来的可能性。

电脑上的通话和聊天软件,一般是没有加密的,网络只是把声音或文字信号从一边传到另一边,这就给半途截听提供了可能。这时候网络中传输的是明码或口令,不是密码或密文,所以一旦被窃听,就没有秘密可言了。普通的电话被监听也是这种情况。

而skype等软件,已经在传输之前把你要传输的文字和声音进行了加密,传到了对方那端是再进行解密,对方看到或听到原来的信息。这种解密的方式,使得截听的人,即使收到了人家的内容,却不能马上知道其中的真实意义,至少需要经过一个解密过程。

加密的过程,就像土匪的黑话,他们说“风紧扯呼”,普通人听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听到了也是白搭。

密码与口令的意义是不同的,国人多有混淆,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从规范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应该从我做起,使用准确的词汇。

关键词(Tags): #密码#口令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银行用密码这个词也有点道理。

  一般人总认为有密这个字就安全一些。

家园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密码和口令的关系

至于站岗的士兵,为什么会喊“口令”而不是喊“密码”?

道理很简单:因为“口令”是军事术语,而“密码”不是

其他的例子如:“集结”和“集中”,在通常意义上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军队中常用的“集结”,而很少用“集中”。而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则恰好相反,一般都用“集中”,而不是“集结”。

每个领域,都有一些特殊和习惯的词汇用法,这点没有什么奇怪的。

所以想拿个军队中使用的军事术语来说明日常用语含义不清,显然是毫无道理的。

家园 这个问题阿。我是这么看的。

第一:狭义上来说,密码和口令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第二: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的“密码”是指狭义上的口令。比如说:银行密码。并且这个说法已经是约定俗成了。

第三:在科普文章里我倾向使用“密码”这个词来表示: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普文章面向的对象。

第四:但我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在文章的开头解释一下“密码”和“口令”。至少让读者知道,通俗上的“密码”狭义上存在两个意义。

一般来说,一个词多个含义很常见,从狭义上来说可能不正确,但广义上来说用法也没什么错。一般来说解决方法是加个名词解释:定义一下在本文内到底使用的是哪个含义。

这个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家园 你被他忽悠了

“口令”本身是军事术语,和“集结”、“撤退”等等词汇一样,在军事领域是有特定的习惯的。而这些词汇,除了军人,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一些其他意义相近的词汇代替:“集合”、“后退”等等。

对于一词多义和近义词的选择,一般遵循所叙述领域的习惯。例如说生物学上,“猪肾”是一个语义相当明确的词汇。而菜市场中,“猪腰子”才是一个习惯的说法。您试着把这两个意思一样的词汇反过来用,看看别人会怎么评价你的这种称呼?

呵呵。

家园 呵呵,你应该听说过生物分类学要用拉丁文学名吧

为什么一定要用拉丁文来做学名呢?用英语或法语或西班牙语不是很好吗?

因为拉丁文是一门死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日常的语言,它的词汇不会变化了,所以用它来给生物命名就不会出现混乱。

平常的人可以模糊,但模糊不是好习惯。

你是科学系统教育的人,你明知道有规范的科学词汇,更不该搞模糊。

家园 争论太多没有什么意义

看看这个帖子吧,通俗易懂:

yhz:科学家和凡人的区别

没有什么恶意,既然你也认为我是一个专业人士,那么在我的专业范围内,我就应该尽量去纠正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误导他人的说法或者做法。

家园 明白人装糊涂

猪腰子和猪肾是相同的,你为什么不能把你的故事中猪肾改成“猪肚”?

可见你还是明白猪肚是另外一个东西,不同于猪腰子和猪肾。

家园 猪腰和猪肚是不同的,但是速度和速率是不同的。

关于物理学上“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中国大陆的初二或者初三的物理课本一定会教。

ps:如果为了这些话题,都要玩诡辩术,搞选择性失明的话,我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家园 从头一开我就是让你注意不同。

你自己编个故事,能说明谁“选择性失明”呢?

西西河一贯主张就事论事,你的“密码”不是真正意义的密码,你跑到速度速率去有用吗?

就事论事吧。

家园 就事论事的帖子在这里

yhz: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

如果你真的想就事论事,就找出我这个帖子的错误之处,并且提出相应的证据或者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家园 你把这几个帖子中的密码改成口令就严密和规范了

yhz:【原创】也说一下关于密码的问题

开始准备就说两句的,结果越说越多。俗话说说得越多,错得越多。我觉得在藏龙卧虎高人无数的河里,更是如此。先躲起来,看看有没有人觉得班门弄斧糊弄大众?大家有西红柿和鸡蛋尽管丢,不过力气小一点,不要砸破了--现在经济不好,我今天的晚饭,就指着西红柿炒鸡蛋了。

你这帖里最后一段是很诚恳的准备挨砖的态度,可是真给你提出来的时候,你却不愿意修改前面的密码一词,虽然你在后来的帖子里用了口令这个词。

家园 瓦斯兄理解有误

瓦斯兄纯洁语言的努力我是敬佩的,但在这个具体问题上,我们还得具体分析:

1 口令

它的英文对应是password,就是能让人pass的word,但兄台说:

没有站岗的士兵会问一个夜行人“请回答密码!”这里,很明显鸡肋是口令,不是密码。

这不是口令为正,密码为误的证据。

因为,这只是语言环境决定的语言习惯而已。

类似地,土匪要上山寨,要经过一番

天王地虎之类的对话,性质等同于口令,但没有人把它叫口令,一般叫暗号或切口。

2 密码

密码学中的密码,实际上是指对信息进行加解密所需要的密匙。在自古以来的对称算法中,加密和解密所需的密匙是同一的,所以密匙决不能公开。

而在后来兴起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公匙用于加密,私匙用于解密,前者可以公开,而后者不能。

当然,一般间谍战中所谓破译或盗取密码,不是指的个别密匙,而是一套密匙的汇总及其使用的约定。

比如说一本三国演义作密码,按发送信息的年月日确定页数,行数和字的位置。

但是,杨修通过“鸡肋”这个谜面破解出后面的文字“撤退”时,“鸡肋”就是密码了。

这不对,“鸡肋”充其量算密文而已--就它是加密信息本身,而不是用以加密的密匙而言。实际上这里根本没有密匙出现。

3 password-密码

在信息时代以来,电脑用户,电邮,论坛ID等等所使用的password在汉语中已约定俗成为密码一词。

而且,这种约定是有道理的:

人们一般的习惯,口令是面向卫兵-人的,

而密码是面向密文-信息的。

在电脑上使用password,不面对人而面对信息,所以人们习惯把它叫作密码。(当然,人们忽视了获得接触信息的权利与使加密信息变得可读之间的区别。)

我认为从目前的使用程度来看,已经没有必要区分口令和密码了。

这个混淆是有道理的---如同七月流火一样,必将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家园 关于对密码的理解方面,你比我还要全面和规范啊

至于要不要随大流,可以参见这个文件

新华社禁用词汇-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

诚然,谁要随大流,是个人的权力和自由。

家园 有错即改

先躲起来,看看有没有人觉得班门弄斧糊弄大众

我已经表明了态度:有错就改,没错不改。

关于口令和密码这个问题,我非常有自信我的用法是正确的。

更进一步说,我不愿意看到有人在公开的歪曲一些基本的事实,或者以此提出一些不合理而且没有必要的“意见和建议”,去误导其他非专业人士。

所以,你可以认为我在这个话题上有点不依不饶。从说理论到举例子到讲故事,其实我的目标读者不仅仅是你,而是所有看这个帖子的人。如果你能改变你的错误看法,这固然是好事。不过,对我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更多的人受了错误的观点影响和误导

另外,再说一句:有鸡蛋丢过来没关系,大家都有丢鸡蛋的自由。但是,不等于挨了鸡蛋,我就一定要求饶喊救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