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关于外界和网上舆论 -- ataraxi
(1)那个链接的截屏
里面标明了论文所界定“华北地区”之边界的经纬度坐标。论文的详细内容是收费下载的
(2)我是拿华北地区十年地震的总数去对照10年的预测结果。
那10年华北地区的预测结果是0。海城的坐标不在论文中所界定的华北地区内
如果你非要强调科学不能预测地震,科学预测就必须让位,简单逻辑。可能让位与不那么科学的方法,也可能让位于谣言。
(一)
怀疑我必须翻译跟你听(可能不光古文需要翻译,1976年文看来也需要)。
1976年时,很多专家根据外国地震专家的观点,认为地震不可预测,或按现有技术条件不可预测,或地震形成理论根本不成熟,或地震研究还不是科学,或地震预测对防震贡献不大,虽然这些观点被批判了多年,但他们还继续坚持。另外一些人反对,虽然他们的理论不成熟,但他们坚持认为地震预测还很有前途,还应该大搞,不应该在困难面前退缩。
如果你还对哪段文字有疑虑,我们还可以讨论。
注意,换人了,我只是插个话,你不高兴的话我退出就是了。我不捍卫那14篇文章,实际上加上你提示的那一篇,我只看过两篇。当然我知道这些文章有很多问题,但不至于说没有参考价值。
(二)
从这段文字看,用鲶鱼预测地震意义不大,因为可以用仪器替代。
另当时华北没有什么鲶鱼,这与日本不同。当然也可能因为中国搞的是土洋结合,土洋重复的就不用土的了。
看来日本业余地震学家很落后。
(三)
说道“任由”也是稍微夸大,不过当时确实大概每个月都有人提出些方法,地震局的人就老是出来解释,证明这个科学不科学,那个有用没有用。所以那时即使是普通人,就听个广播也能模模糊糊学个不少。
另外,不管那时还是现在,大部分奇谈怪论都出自于地震局,无非是公开或不公开的差别。
比如这次,几天前就有人说西北也可能地震,现在地震局公开说了甘肃。
再次认真翻阅了您这个帖子里面全部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在说
从这个角度而言,应该将您的观点理解为
“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存在,也曾经实现过预报,但目前并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实行预报(如此次汶川地震),相信未来能够实现”。
假如您的观点是上面理解的那样,我想我在前面发的那些帖子里面,是被其他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帖子影响,而把您的观点误解为“地震可以预报”了,呵呵,“瞄得挺准,可惜不是自己的靶子”!呵呵,送朵花,真诚的道个歉!
不过,我的观点还是和您有些差异,我认为地震短期预报至少在目前还是小概率事件,无论是预报理论还是预报手段在目前都不足以准确进行短期预报。
不过,这种差异就是纯粹的学术探讨了,只要这种差异不至于被WT利用去造谣生事,就可以暂时先不讨论了。
希望这码出来的n多字,对于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言论有些反驳作用,不然可真是白码了,晕啊,呵呵
(一)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是因为科学手段和理论还不完备。
举个例子:科学目前还不能解决艾滋病的彻底治愈,但不等于未来不能,也不等于要让科学治疗让位。
“科学不能预测地震”和“科学预测就必须让位”似乎不存在什么简单逻辑。
你的翻译很好,能不能也翻译一下万斤粮那个,然后看看把“地震预测”四个字换成“亩产万斤”。。。
此外,我讲得很清楚,我的结论是在假设14篇真实的基础上,参考专业文献如地震学报作出来的,因此,即便我不懂1976年文我也假设它是真实的了,何来
(二)鲶鱼可以用仪器替代,但对于民科而言,鲶鱼要比仪器易得。对于网上发照片说汶川之前有预测的人而言,一张蛤蟆过街的照片要比一部仪器的照片更有渲染力。
(三)
请问这位预测大师是谁?是哪天说的?说的西北什么地方?他(她?它)预测的时候留下什么可以证明的材料了吗?
握个手!
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也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住抗震棚住到八十年代。
对美女尤其是这样,对其他人也差不多。
还不错,好像大家终于都说得差不多了。
(一)西医目前还不能治愈艾滋病,所以就有人找中医,中医不行找偏方,偏方不行,就会有很多人自杀。所以西医只能说,我们也能治,不比你们差。
你引的58年文,不是写于58年的,是后人已经翻译过了的。
记得前面有人讨论司马迁怎么知道赵高和李斯的对话详细内容,其实,那也不过是司马迁翻译的,当然放在现代不是很容易懂就是了。
(二)刚知道,鲶鱼和地震云都起源于日本,我说怎么没听说过呢。这两条经验不说有没有过验证,用于中国都是有问题的。
(三)
2008-05-13 01:59:02
凭经验(1976年的经验),马上就能判断出,这是地震工作者对普通人描述过的一个解释和一个预测,但被普通人传变样了。正因为是从地震局传出来的,所以这些普通人要找拥有更为“强大”科学的美国,去寻找答案。
估计是把76年7月28日河北省滦县和天津汉沽两次也算进去了,但严格的说,这两次算做唐山地震的余震更合适些.
您进去看过文章的详细内容吗?
另外,找到了一点小资料,和您分享,这次您放心,不是文革中的资料,
曾成功的预报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涟发生7.3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县干部会汇报,并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大减轻了损失,受到云南省政府及国家地震局的嘉奖。
坦率说,如果单纯从地震科学的角度看,不管提出什么样大胆的假设都是可以的,因为有小心的求证来约束。
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一旦爆发恐慌情绪,就不是之后的小心求证能够应付的。
另一方面,此次汶川地震中,ZF表现可圈可点,几无破绽,各种敌对势力在正面难有可乘之机离间政府和人民(看看他们对于缅甸所做的事情),很可能会采取造谣的方式、歪曲的方式、蛊惑的方式挑起事端,Ataraxi起这个楼就是希望河里的兄弟姐妹群策群力,防患于未然。
我个人认为,最毒的谣言之一就是“政府/地震局瞒报”,而中国地震局属于政府序列,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之政府机构),并非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科研机构。
根据以往及在他处西煤造谣的模式看,可能的谣言会是这样一个路径:第一步,先以科普或科学探讨的名义宣称地震可以预报(这个时候往往民科会上当,成为被别人利用的武器;文革时期那些豪言壮语也可能被当炮灰);第二步,宣称地震局预报了地震(这个是推理,既然地震可以预报,你地震局叫着地震局的名字怎么会报不了呢?),当然这个时候好的民科会说地震局都是废物,所以民科能报地震局没本事报,但谣言制造者和某些出卖良心的民科会说,民科报了而且通知地震局了,但是,ZF为了保奥运,让地震局给压下来了,等等等等,同时再拿出一堆蛤蟆、半打鲶鱼这种对于老百姓来说生动易懂的东东出来,蒙蔽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第三步,WT们就该煽动民众把矛头对准政府了。
正是出于对WT这种可能的奸计的担心,我认为,现在在探讨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时用词一定要慎重和保守(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希望那种豪言壮语文风的文革报道不要被用来作为讨论依据的原因)。一定要讲清楚:
虽然过去有几次成功的预报,但是与当时所发生的很多次地震相比,成功报道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带有一定的侥幸性,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手段上,我们(无论是官方的地震局还是民科)还不具备较大比例、较为准确地预报地震的能力,尤其是这次汶川地震,地震局和民科都没有预报出来(衷心希望这个时候民科能够守住良心,不被talkshow带来的虚幻认可所诱惑,不要乱吹牛)。
这些担忧就是我在这里码那么多字的原因。
从恒光明朋友新近提供的资料来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共成功预报了五、六次(新疆乌恰两次是连续两天内的,如果算作一次就是五次,否则就是六次)地震。这个应当在国际上是很先进的了。但是,如果考虑到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了解一下总地震次数,我们就知道,这个预报率还是太低。一是还有很多地震没有预报出来,二是可能有误报的现象存在。
所以,我认为在现在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条件下,最多只能说“有预报的可能性”,远远达不到说“可以预报”。
这两个措辞之间的差距,重逾千钧!
我对这行只是有些兴趣,远达不到专业,所以也就没去买点卡。
谢谢资料,我用在回复倾冷月朋友的帖子里面了。
刚刚看到一个谣言(光流:最新流言,谁来破之?),你要是方便也一起关注一下吧
电视上报道成都人已经抱着铺盖上大街了。
不好办。
这些事,不是我们这个小网站能解决的。
无论如何,谢谢您的耐心。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全文链接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所进行的推算与预测结果看,在2008 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17 级强烈地震。为了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活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预防措施 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
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震区域,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2) 加强抗震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和一般民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做好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震抗震能力。
(3) 健全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系统指挥建设,明确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4) 广泛宣传动员,普及防震抗震知识
川滇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震性能差[ 8 ] ,因此,应该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把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抗震能力。
(5)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川滇地区断裂多,地域广,地震灾害频发。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确定地震规律及确切的发生地点仍然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应采用切实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本文发表于2006年9月《灾害学》第1卷第三期。)